太噁心人!環球時報:現在一提澳大利亞,很多人就像吞了一個蒼蠅

2020-12-06 騰訊網

說到澳大利亞,從今年初開始就一直跟吃錯藥一樣,對著中國瘋咬。確實,澳總理莫裡森給美總統川普伸大拇指的同時,澳大利亞就做了美國政府遏華的馬前卒,在一些對華政策上,澳大利亞甚至比始作俑者美國做得還要惡劣。在對華關係上,澳大利亞整個演繹的就是一個「以怨報德」的故事。看清澳大利亞真實面目後,不少國人都認為,確實該給這個美國的爪牙一些教訓。

11月30日,《環球時報》在社評中直接表示,澳大利亞現在有一個粗魯、狂妄的政府,同時還擁有一批顯然缺乏自知之明的政治和輿論精英。今年以來,澳大利亞幾乎是每一個西方國家聯署反華提案的急先鋒。澳大利亞的對華態度中儘是些以怨報德、以惡報善的東西。作為美國的一隻戰犬,最好克制為虎作倀的囂張。尤其是它的軍艦別來中國近海逞能。否則,早晚要吃虧。

環時表示,中國從未主動惹過澳大利亞,兩國也沒有過任何「梗結」,坎培拉對華之惡不僅讓中國社會驚詫,而且實在把中國人噁心著了。現在一提起澳大利亞,很多中國人就覺得像是吞了一個蒼蠅。

2020隻剩最後一個月了,可以說今年一年內,澳大利亞做的全是噁心中國人的事情,而他自己還在故意裝糊塗,甚至「肚子吃飽了就罵廚子」了,還想從中國賺錢,確實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我們不妨來看看澳大利亞做的那些事。

在新冠疫情上,澳大利亞首先是跟著美國對華抹黑,在美國汙華找不到證據時,澳媒還專門借「五眼聯盟」提供假證;之後澳方在沒跟中方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表示要搞「疫情源頭獨立調查」,這個連世界衛生組織都不同意,聯合國投票也沒國家支持;澳大利亞被打臉了還不覺悟,最後又跟著部分西方國家,嚷嚷著要對華進行疫情索賠,被我國堅決否定。

在經濟貿易上,一些外貿出口商品被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或部分停止進口後,澳大利亞滿肚子委屈,一邊稱「中國不要搞歧視」,一邊仍做著一些傷害兩國關係的事。於是,中國提升疫情期間的檢測標準,收緊了澳方鐵礦石、煤炭、大麥、葡萄酒、龍蝦、糖和原木等的對華出口,澳方在經濟受到影響開始下滑後,莫裡森一周之內兩次對華說軟話,但中方沒有理睬。此前,搞僵中澳關係的正是他

在南海問題上,澳大利亞根本不是南海域內國家,卻多次追隨美國在南海搞聯合演習,並表示還要出動艦隻在南海「自由航行」,並與美日印組成「亞洲北約」,專門在地區問題上針對中國。

在人權問題上,澳大利亞拿出美國的一些說辭,多次無理幹涉我國內政,但雙標體現得格外露骨。中方的事都要放大,美國歧視遊行都要出動軍隊鎮壓了,澳大利亞一個字不批評。最近,澳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殺害平民的事滿世界都在指責,中方指責後,因在貿易問題上不爽的莫裡森竟表示要我國道歉,被直接拒絕。近日,這件事的爆料人還被澳相關機構以「洩露國家機密」為名指控了。你人權紀錄都糟成這樣,還不能批評了?

多年來,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自己經濟發展也帶動了澳大利亞,澳國政要竟不自知,偏要跟自己最大的客戶無理製造事端,被教訓只能說是自討苦吃。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拿出行動檢討和修復,仍在嚷嚷,只能說骨子裡欠敲打了。此前,已經有中國官員直言「中國為什麼要看重澳大利亞」了,就澳大利亞這樣的覺悟,它願意跟中國做生意就做,不願意拉倒,其他的政治、軍事、文化,都請離中國遠遠的,就當兩國沒在一個星球上。

相關焦點

  • 繼美國的紙老虎外號後,環球時報也送給澳大利亞一個稱號:紙貓
    以往我們講,美國總統川普人家有一個出神入化的功夫。什麼?給別人起外號,起的真是既精準又傳神。最有名的一個就是瞌睡蟲喬,你想拜登是他今年最大的對手,結果他穩準狠的送拜登一個綽號瞌睡蟲。你都78歲老人了,你甭說演講,你辯論講不過我,你聽別人講話都能聽的昏昏欲睡,你這樣的人能當美國總統。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聽薩爾瓦多人談薩中建交
    【環球時報報導 赴薩爾瓦多特派記者 王驍波 劉旭霞】8月下旬,薩爾瓦多拋棄臺北並同中國建交,讓很多人將目光投向這個不太熟悉的國度。《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趕赴薩爾瓦多採訪,發現儘管遠隔重洋,薩中建交的消息也令當地民眾振奮,他們對了解中國充滿熱情。「這是薩爾瓦多作出的一個勇敢而正確的決定」,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計程車司機勞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 《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多地冷鏈「紅區」的超嚴管理
    一名冷庫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冷庫的進口冷鏈食品是一些大外貿企業從世界各地,如巴西、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進口後存放在這裡的,每噸每天的存儲費用從2.5元到2.8元不等。冷庫佔地40多畝,大概能容納一萬噸貨物。在堆放的進口冷鏈食品中有一部分為外包裝寫有GJ字樣的白色箱子,記者查詢得知,「這些紙箱內肉類品牌可能來自澳大利亞」。
  • 胡錫進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2020驚心動魄,華為肯定要被歷史至少...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首先致開幕辭。
  • 《環球時報》總編: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中國《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北京時間4月14日在社交網絡推特上說,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在中國引發了強烈反響。他還說,很多中國人同情俄羅斯,同時讓他們感到幸運的是,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 陝西洛南一養雞場蒼蠅亂飛,有村民不堪其擾提一袋死蒼蠅投訴
    陝西洛南一養雞場蒼蠅亂飛,有村民不堪其擾提一袋死蒼蠅投訴 村子兩三百米處建了一個養雞場,夏天蒼蠅亂飛,有村民不堪其擾,提著一塑膠袋蒼蠅向洛南縣環保部門投訴,但至今問題沒有解決。
  • 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美國印鈔票只會...
    現在還不是美股最低谷環球時報:當美股在2018年刷新最長牛市紀錄的時候,您就預言,美股有很多問題,甚至認為美股下一次熊市,可能是「我有生以來最糟糕的一次」。目前的美股表現,和您之前的判斷一樣嗎?美股還會繼續下跌嗎?羅傑斯:是的,和我之前判斷一樣,美國債務增加後,美聯儲又印製更多鈔票,將股市刺激到更加超值的水平,形成惡性循環,讓美國股市變得更糟糕。
  • 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 領略「超級工程」的設計之美
    的確,這座被英國媒體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跨海大橋有著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有著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公路沉管隧道,而在隧道的修建過程中,進行的是世界上最精準的深海對接……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是,這座大橋還是一座充滿美感的工程。2月3日至5日,《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穿越海底隧道,成為項目交付驗收前最後一批領略大橋之美的訪客。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澳大利亞一州長宣布"重大好消息"
    澳大利亞一州長宣布"重大好消息" 2020-12-02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太牛了!徐州高二女生,英語作文登上《環球時報》!她寫了啥?
    《Some Thoughts on「The 996 Work Schedule」》徐州一中夾河街校區高二(6)班學生李奕名的作文作為江蘇省唯一一篇入選文章,登上《環球時報
  • 太平洋島國談為啥選擇靠近中國:澳大利亞做不到的,中國可以
    《環球時報》記者對巴布亞紐幾內亞駐華大使克裡斯朵夫·梅羅和薩摩亞駐華大使塔普薩拉伊·特裡·託歐瑪塔進行了專訪。澳大利亞做不到的,中國可以巴布亞紐幾內亞駐華大使克裡斯朵夫·梅羅。李昊攝「我這裡有兩篇我們國家報紙上刊登的文章,都彰顯出巴新同中國合作的意願」環球時報:今年以來有關南太國家的新聞報導特別多,尤其中國的相關援助被西方媒體不斷提及。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本文發表於《環球時報》2020年10月21日從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更多國人開始關注量子通信這一「黑科技」,到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量子科技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 《環球時報》記者問了25名高雄人
    從「又老又窮」到百廢待興從臺北乘高鐵南下高雄,除公務求學的人外,平日島內觀光客並不多,但這次《環球時報》記者卻遇到很多「到高雄玩玩,看看變化」的島內遊客。「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高雄市黨部成了一景,吸引不少民眾「到此一遊」。《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當日,樓門口還擺放著幾十盆慶祝韓國瑜勝選的盆景。進入黨部,一樓有韓國瑜參選的大型廣告牌,很多來訪者都站在廣告牌前留影。韓國瑜進來後,大家拉著他要求合照,他來者不拒,展現出親民風範。來自屏東的一對年輕夫婦以及幾位來自臺北的老人,都對韓國瑜很有好感。
  • 環球時報:《2046》是都市男女的情感黑洞
    2046是一個房間號,也是一列火車  電影《2046》的故事是《花樣年華》的延續。上世紀60年代,作家周慕雲(梁朝偉飾)在新加坡遇到了由鞏俐飾演的另一個蘇麗珍。周慕雲讓蘇麗珍和他走,遭到拒絕,於是他重回香港。平安夜,周慕雲邂逅曾在新加坡教他跳恰恰的露露(劉嘉玲飾),兩人一起喝酒。周慕雲把喝醉的露露送回她住的東方酒店2046房間。
  • 澳大利亞專家:中澳關係已降至最低谷 是什麼導致澳對華無知?
    【環球時報記者 李艾鑫】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美國的一幹盟友中,澳大利亞是緊隨它責難或與中國作對最突出的國家。這直接導致中澳關係進一步陷入低谷。當然,疫情前,兩國關係已因澳國內持續渲染「反華情緒」和「對華恐懼」而惡化。這樣的局面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擔憂,從澳前總理基廷到首任駐華大使菲茨傑拉,都對澳政府的對華態度做出告誡。
  • 現在申請澳洲的人還多嗎?
    關於這個問題,主要分成了兩派, 一個是「去」,一個是「不去」。 這兩派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澳洲仍為留學首選國家 為了解中國民眾對澳及中澳關係的看法,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近日合作開展首次專門針對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受訪者會選擇澳洲作為留學首選國家。
  • 夢見蒼蠅很多是什麼意思 夢見蒼蠅
    夢見吃飯時...查看全文>☯夢見蒼蠅和蜘蛛,我還喝了杯子中黃色液我夢見在懸崖上,我和另外一個人。有一個杯子裡面是黃色液體,杯子裡面有小蜘蛛,蒼蠅,還有些草之類的。但我們兩個好像對此都很渴求。最後我還喝了一口,其實就是抿了一小口。
  • 徒手捉蒼蠅技巧,為什麼手很難拍到蒼蠅,用蒼蠅拍卻容易?
    但是蒼蠅拍就不一樣了,蒼蠅拍重量小、材質薄,而且上面是網狀的結構,人在揮動蒼蠅拍的時候要迅速得多,而且蒼蠅拍上的網眼濾過了空氣,使氣壓的變化不大,所以等到蒼蠅感受到了的時候,它大概率是跑不掉了。蒼蠅的眼睛是複眼蒼蠅的一個複眼最起碼是由四千多個小眼組成,而且蒼蠅左右都各有一個複眼,這兩個頭部的感官複眼能360度感知周圍環境,哪怕是你手抬起來位置、速度的微小變化以及氣流的流動,蒼蠅就會感受到繼而飛走。蒼蠅還有3個單眼,由視覺細胞、角膜組成,只能感受光的強弱度,不能看見物體。
  • 12月5日 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籠罩了整個2020年,近5000萬人感染,100多萬人失去生命。大半個世界的經濟社會生活一度摁下暫停鍵,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更令人遺憾的是,即使如此嚴重的疫情,也沒讓世界攜起手來抗擊這個共同的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