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46》是都市男女的情感黑洞

2020-12-05 搜狐網

  2046是一個房間號,也是一列火車

  電影《2046》的故事是《花樣年華》的延續。上世紀60年代,作家周慕雲(梁朝偉飾)在新加坡遇到了由鞏俐飾演的另一個蘇麗珍。周慕雲讓蘇麗珍和他走,遭到拒絕,於是他重回香港。平安夜,周慕雲邂逅曾在新加坡教他跳恰恰的露露(劉嘉玲飾),兩人一起喝酒。周慕雲把喝醉的露露送回她住的東方酒店2046房間。露露向他講述了自己與一個男人(張震飾)的愛情。當周慕雲再次來酒店尋找露露時,看到2046房間裡到處是血,那個男人因為妒忌把露露殺了。

  周慕雲租下了2047號房,開始寫小說。舞女白玲(章子怡飾)住進2046房間,兩個鄰居的關係變得很微妙。白玲被情人冷落,最終和周慕雲發生了關係,她愛上了周慕雲,但周慕雲卻開始迴避、退縮,拒絕承諾。白玲只得搬走。

  酒店老闆的女兒王靜雯(王菲飾)住進了2046房間。王靜雯與日本戀人(木村拓哉飾)的交往遭到王父的反對,她非常苦悶。周慕雲和王靖雯交往時漸生情愫。決定把自己和王靖雯寫進小說。

  周慕雲試圖通過這本小說讓王靖雯忘記她的日本男友。小說中,王靜雯幻化成2046次列車上的機器人列車員,周則化身為一個名叫CC的日本人,他搭乘列車,要從2046年回到從前去尋找愛人。CC請機器人跟他走,但機器人不置可否,CC認定機器人並不喜歡自己。後來現實生活中的王靖雯去日本與男友結婚,她讀到小說後說結果太慘。於是周改寫了結尾:CC最終明白,機器人不願和他走是因為她已心有所屬。

  又一個平安夜,周慕雲來到新加坡的賭場尋找蘇麗珍,但沒有人知道她去哪裡了。

  王家衛最終迷失在自己設計的遊戲裡

  對於很多人來說,《2046》有些難懂,首先因為它是導演王家衛以前所拍影片的大雜燴,片中人物或來自《阿飛正傳》,或來自《花樣年華》,或來自《重慶森林》,帶著《旺角卡門》的敏感任性,《墮落天使》的頹唐氣息,《春光乍洩》的顛沛流離。即便是熟知這些電影的「王迷」,也會因為影片的頭緒過多影響對影片的解讀。

  其次,王家衛本身就是一個極端的曖昧主義者,他把個人的痛苦和敏感糅雜在《2046》中,將其凸顯、放大,進而重組、變形,最終迷失在自己設計的遊戲裡。與其說王家衛是用故事表達情感,不如說他在用情感編造故事。

  《2046》是王家衛的《百年孤獨》。南美洲給了王家衛靈感,《春光乍洩》中的何寶榮和黎耀輝就是在阿根廷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情感的熠熠春光。可這次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法石沒能擊中王家衛的手掌,當現實的裂痕需要魔幻的力量來填充時,王家衛力不從心。複雜的劇情讓觀眾感到的是整部影片的蒼白;後半段表現未來世界的特技部分和前面銜接不緊,王家衛的科幻怎麼都讓人感覺有些「小兒科」,既不恢宏也不亮眼,有的只是走馬燈式的明星穿梭更迭,拍攝周期過長造成的素材臃腫。左右為難的剪輯選擇還導致影片節奏紊亂,結構鬆散。

  講述都市人渴望愛情又懼怕愛情的悲哀

  但無論如何,《2046》能成功地調動一些人的傷感神經。作為營造情調的高手,王家衛能一次又一次把都市影迷的心由冰點升到沸點,抑或由沸點降到冰點。

  儘管晦澀,都市小資和邊緣人會一如既往地喜歡王家衛。他影片傳達的情感對這些人群來說很真切,就像張曼玉和劉德華在大雨中的激情擁吻,梁朝偉在吳哥窟斷壁上的一聲嘆息,張曼玉身穿旗袍映在弄堂裡的孤影,李嘉欣坐在酒吧裡黎明曾坐過的位子上聽那首《忘記他》時的黯然淚下……

  《2046》也不例外,王家衛把都市叢林切割成零碎空間,將人物置身其中。片中的列車用瀰漫的大紅色將觀眾一席捲走,去體驗那些熟悉的情感。而2046房間,對於周慕雲來說是個驛站,他永遠在路上,對於一些都市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呢?他們孤獨,遊戲,慵懶,頹廢,迷亂,虛浮,落寞,冰冷,機械,絕望。城市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如同但丁對地獄入口的描述:從這裡進去的人必須拋棄一切希望。《2046》中的男女陷入這個黑洞卻不自知,恰恰反映了都市人的失落。感性的王家衛始終如一地關注著這個人群,他用《2046》再次講述了一個都市人的寓言,把他們的深層悲哀暴露無遺:渴望溝通、渴望理解、渴望被關注、渴望愛和被愛的同時,又因怕受傷害而迴避、逃逸。

  《環球時報》 2004年10月01日 第二十版

相關焦點

  • 《2046》虛實距離感彰顯邊緣人群「失重」狀態,彰顯女性主義色彩
    他總是將鏡頭聚焦在都市生活中的底層人物,借用主角的雙眼窺視不同人物內心最細膩真摯的情感,通過對時間的精準把握、人物的重複動作和富有哲理的內心獨白詮釋影片隱含的多重主題。2000年的《花樣年華》將周慕雲和蘇麗珍惺惺相惜卻無法跨越道德倫理束縛的情感糾結刻畫的淋漓盡致,其中張曼玉身穿的26套旗袍成為點睛之筆,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
  • 《致單身男女》今晚大結局 都市愛情啟示錄俘獲觀眾芳心
    >劇照­  由寰亞時代、海潤影視、風雷動文化傳媒共同出品,活力天行聯合出品,「熱播港劇之父」梁家樹監製,金牌導演蔡晶盛、洪金潑執導,陸毅、張儷、耿樂、李曼等聯袂主演的虐心都市時尚愛情電視劇《致單身男女》正在深圳衛視熱播。
  • 《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多地冷鏈「紅區」的超嚴管理
    【環球時報報導】「紅區」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一個概念,即把傳染病毒的高汙染風險區稱為「紅區」,用來警戒危險。在國內10多個省份先後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甚至因此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後,全國多地由此實施針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嚴格檢疫措施。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聽薩爾瓦多人談薩中建交
    【環球時報報導 赴薩爾瓦多特派記者 王驍波 劉旭霞】8月下旬,薩爾瓦多拋棄臺北並同中國建交,讓很多人將目光投向這個不太熟悉的國度。《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趕赴薩爾瓦多採訪,發現儘管遠隔重洋,薩中建交的消息也令當地民眾振奮,他們對了解中國充滿熱情。「這是薩爾瓦多作出的一個勇敢而正確的決定」,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計程車司機勞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本文發表於《環球時報》2020年10月21日從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更多國人開始關注量子通信這一「黑科技」,到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量子科技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 胡錫進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2020驚心動魄,華為肯定要被歷史至少...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首先致開幕辭。
  • 12月5日 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12月5日,北京,環球時報2021年會將如期而至。在這裡,將有7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就「中美博弈」「中印交鋒」「臺海危局」「科技創新」等重大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夜話環節,專家學者將對「2021年的世界」和「2021年的中國」作出預測。屆時,還將邀請數百位各行業領軍人物與會,並有機會參與討論。
  • 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美國印鈔票只會...
    早在2018年就表示已清空美股的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美股還不是最低谷,美國目前的救市舉動只會讓「讓股市變得更糟糕」,而在更長遠的投資周期,他依然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便衣分局-鑽石年代 都市時報杯足球賽終極決戰
    經過近三個月的激烈爭奪,本周六下午3點,「可口可樂·激情世界盃」第十六屆都市時報足球擂臺賽將在紅塔體育中心4號場迎來終極決戰,代表雲南業餘足球最高水平的兩支隊伍便衣分局和鑽石年代將上演強強對話,誰將登上擂臺之巔,成為新一屆的「擂臺之王」,懸念將在明天揭曉。
  • 環球時報:人口普查 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
  • 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 領略「超級工程」的設計之美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提起港珠澳大橋,人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這是中國的「超級工程」。2月3日至5日,《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穿越海底隧道,成為項目交付驗收前最後一批領略大橋之美的訪客。圖說: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上的「中國結」造型索塔。望向對岸的深情眼眸乘著擺渡船在伶仃洋裡晃悠了一個多小時,《環球時報》記者終於在視線盡頭看到了港珠澳大橋,它像一條巨龍掩映在伶仃洋晚冬的霧氣裡,霧濃了它就淡,霧淡了它就濃。
  • 《環球時報》聚焦我校師生海外留學、外教返校等話題
    近期,國內著名英文媒體《環球時報》對我校副校長楊毅欣,計算機專業外教詹姆斯•伊(James Yee),英語專業外教詹妮弗•馬夸特 (Jennifer Marquardt) 及部分學生就出國留學計劃、網課、外教返校等話題做了兩篇相關報導。
  •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年男女的情感危機,誰說無解?
    這是一部講述都市中年男女情感危機的連續劇!劇情有一點老套!但感動了我! 程璐在上海工作。她是一名電影編劇。她高開低走,24歲成名,可是隨後的十年,碌碌無為。感情上面,一片空白。為此,她出入徵婚所,可倍受歧視。為了弄清楚大學暗戀對象的心思,她成為「大齡未婚女性婚戀問題」的學者魏書的研究對象。
  • 觀劇 《致單身男女》:一出都市單身女的尋愛記
     提示點擊上方藍字↑免費訂閱編劇幫 情感作家:曾子航/文
  • 《環球時報》記者問了25名高雄人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程探訪高雄,從市政議員到街頭商販,從六合夜市到旗津景區,聆聽高雄人的心聲,找尋臺灣「藍綠」版圖變化背後的深層原因。從「又老又窮」到百廢待興從臺北乘高鐵南下高雄,除公務求學的人外,平日島內觀光客並不多,但這次《環球時報》記者卻遇到很多「到高雄玩玩,看看變化」的島內遊客。
  • 黑洞首照引發「全民狂歡」的背後
    本報記者 劉 揚  鄧孝慈黑洞首張照片10日一經發布就引發現象級關注熱潮,不僅讓全球天文學界和愛好者們興奮不已,也勾起國內網友與「段子手」的新一輪嗨點,圍繞黑洞照片展開熱烈無比的全民P圖大賽。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國內知名圖片庫視覺中國在官網上傳了首張黑洞照片,並註明「此圖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或諮詢客戶代表」,這一做法引發眾怒,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等紛紛發文懟回。不過,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黑洞首照引發的強大關注熱潮與科普效應,將高冷的天文研究做到這個程度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科普案例。黑洞照片從北京時間10日晚9時全球發布之後,在全球民眾中就引發強烈反響。
  • 池昌旭、金智媛《都市男女的愛情法》首播8日延遲到22日
    由池昌旭和金智媛所主演的《都市男女的愛情法》因考量安全問題,以及韓國現況,為了更安全的拍攝和更優質的後制呈現,原定首播的日期確定延後播出。《都市男女的愛情法》由一線人氣演員池昌旭與金智媛攜手合作,《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樸信宇導演,和《羅曼史是別冊附錄》鄭賢貞編劇聯手打造,堅強陣容在未開播前就受到大眾熱烈關注。
  • 環球時報 | 「天才少年」曹原再發兩篇Nature!
    空間的;維度的推薦閱讀:環球時報 | 瑞典禁止進口連花清瘟:「成分只是薄荷醇」科學美國人 | 黑犀牛為什麼不趕走背上啄食的鳥兒?環球時報 | B站視頻《後浪》引發人們熱議每日電訊報 | 「懶惰」或許並非一件壞事英國衛報 | 龐貝城考古新發現,羅馬人竟是環保愛好者
  • 和環球主題公園一起 泰禾•拾景園打造中國的比弗利山莊
    [摘要] 作為「2015年國內期待的公園」之一,北京環球主題公園由首寰公司和美國環球公司共同建設,總超過200億元,佔地達120公頃,通州。北京環球主題公園將是全球第5個開建的環球主題公園,也是國內環球主題公園。 作為「2015年國內期待的公園」之一,北京環球主題公園由首寰公司和美國環球公司共同建設,總超過200億元,佔地達120公頃,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