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島國談為啥選擇靠近中國:澳大利亞做不到的,中國可以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編者按:「太平洋島國成地緣政治戰場」「南太群島——中國全球角力新前哨」……本周,一年一度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將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拉開帷幕,這本是這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的一件盛事,但中國卻「意外」地再次成為一些西方人士和媒體議論的焦點。除了渲染中國闖入所謂該地區大國的「後院」,過去一段時間,中國還被抹黑在當地搞「白象」工程,製造「債務陷阱」等。該地區的國家究竟如何看待這些聲音,如何評價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和援助?《環球時報》記者對巴布亞紐幾內亞駐華大使克裡斯朵夫·梅羅和薩摩亞駐華大使塔普薩拉伊·特裡·託歐瑪塔進行了專訪。

澳大利亞做不到的,中國可以

巴布亞紐幾內亞駐華大使克裡斯朵夫·梅羅。李昊攝

「我這裡有兩篇我們國家報紙上刊登的文章,都彰顯出巴新同中國合作的意願」

環球時報:今年以來有關南太國家的新聞報導特別多,尤其中國的相關援助被西方媒體不斷提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股「風潮」?

梅羅:我想這是由於中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所扮演的角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作為世界領導者的地位在慢慢形成。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影響力並不只是在南太地區有所增強,非洲、南亞、東南亞等地區也在發生同樣的事情。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地位已逐漸從理論變為現實。正因為如此,一些過去曾是我們傳統盟友的國家開始憂慮並發出一些聲音。

環球時報:那您如何評價中國在巴新和其他南太島國的存在?有聲音一直稱中國對南太「滲透」,您怎麼看這種觀點?中國和巴新的合作是否是互利的?

梅羅:在2014年習近平主席第一次訪問南太島國並宣布對該地區的新政策後,中國對我們的經濟援助越來越多,尤其是基礎設施領域。目前,在巴新運營的中國企業有近3500家,從小微企業到大型跨國集團都有。其中,21家大型跨國集團在過去幾年承擔了公路、鐵路修建等多個大項目。我認為中國對我們的幫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是我們最需要的。

在「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開發銀行一共向南太島國提供了20億美元優惠貸款,支持我們修建基礎設施。巴新作為南太島國中人口最多、最大的國家,自然能從中受益良多,提升我們民眾的生活水平。我這裡有兩篇我們國家報紙上刊登的文章,一篇講的是巴新加入亞投行,另一篇說的是巴新可以從「一帶一路」中得到好處,它們都彰顯出巴新同中國合作的意願。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傳統盟友美國當下有轉向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趨勢,這讓我們這些南太國家十分擔憂,也因此越來越靠近中國。比如作為島國,我們對海平面上升及氣候變化敏感且脆弱,但美國卻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的藍色經濟理念和我們的海洋發展觀如出一轍,所以我們很願意和中國保持更加密切的合作。

對我們來說,中澳兩種援助都很重要且無法相互替代

環球時報:除了中國,南太島國也接受過許多其他國家的援助。中國的援助與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有何不同,是否存在競爭關係?

梅羅:我不認為中澳在南太是競爭關係,因為兩者專注的領域有很大差別。如我剛才所說,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比如修建橋梁、機場、港口、醫院等,澳大利亞則更關注社會領域,比如愛滋病預防、教育、人權、法律、性別平等項目等。相比而言,中國的援助更看得見摸得著,因此有時也更容易為一些媒體關注和炒作,但澳大利亞也在持續援助我們,是我們非常好的夥伴之一。

總的來說,這兩種援助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且兩者無法相互替代。以巴新為例,我們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但也是一個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我們沒有財力去開採利用這些資源,所以我們迫切需要中國的援助。和中國相比,澳大利亞的經濟體量還是小一些,它所提供的資金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南太島國的需求,但中國可以。

債務陷阱?我很奇怪這種說法的由來

環球時報:一個常被提及的話題是「債務陷阱」,一些媒體聲稱,中國通過「債務」掌控南太島國的基礎設施,您怎麼看這種說法?貴國的債務是否在可控範圍之內?

梅羅:我要非常認真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巴新有一個國家借貸「天花板」,超過這一限制的債務是違法的。作為政府,我們絕對不會無限制地借貸,也能夠管理好自身的債務水平,更不會有什麼所謂「債務陷阱」。事實上每一個獨立國家都有類似規定,所以我很奇怪這種說法的由來。

一些西方國家的確存有類似看法,但我認為它們這樣說是因為其在南太的影響力正面臨挑戰。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南太地區的力量格局一直很穩定,但現在這些國家需要為中國的「突然」進入找到一些「解釋」,於是就出現了這種相當偏頗的觀點。我想強調的是,相比一些政治因素,我們更關心經濟發展。

環球時報:根據巴新的規劃,未來你們期待在哪些方面和中國進一步合作?

梅羅:巴新在油氣開發方面的潛力很大,美國已經在這一領域注入大筆投資。我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項目需要花費總計近190億美元,我們的年度國家預算甚至都沒法達到這個數字。現在我們又有了第二個液化天然氣項目計劃,預計需要160億到190億美元,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外國直接投資。

在基礎設施領域,如果你去巴新,會發現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非常貧窮,人們好像活在半個世紀以前,很多村子沒通公路,遑論城市中的醫療、教育等服務。我們國家甚至還有70%的人口用不上電。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並希望更多中國企業來巴新。

我們已和中國籤署框架草案,希望中國能派遣更多專業人才和企業,幫助巴新建立一個工業基地。如果這個基地得以建立,未來巴新將有能力對我們的一些產品進行初加工後再出口,這樣不僅能促進經濟增長,也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中國到來」並非西方口中的「突然」

環球時報:您對習主席和南太領導人即將在莫爾茲比港舉行的會晤有何期待?這對南太諸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託歐瑪塔:中國是薩摩亞最親密的發展夥伴之一,對其他許多太平洋島國來說也是這樣。這次訪問和會面是自2014年斐濟楠迪會議起中國與南太島國領導人的第二次會晤,它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一個討論加強太平洋島國與中國聯繫的好機會。鑑於世界和亞太地區近期發生的種種事情,以及2014年至今(國際形勢)發生的諸多變化,在這次會議上,雙方將可以重新就彼此關係進行一些新的討論。

環球時報:一些國家對中國「進入南太」感到不安,認為中國正在改變南太地區的格局。您怎麼看這種觀點?

託歐瑪塔:其實,早在1975年中國與薩摩亞建交前,兩國就有悠久的民間交往歷史了,它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第一個中國人來到薩摩亞時,今天你在薩摩亞可以看到許多華人的後代。所以,薩中之間不是一種什麼「突然」出現的新關係。某種程度上,在我們和許多西方國家建立關係前,「中國」就已經在薩摩亞了,而我們早已對此習以為常。

我想,你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一些薩摩亞的夥伴正為中國在南太地區的存在而感到焦慮,但這種焦慮實在沒有什麼根據。中國的優勢和實力使它能與我們在一些其他援助國無法做到的大型項目上合作,這和其他援助國所做的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完全不應成為問題。

有些媒體可能一看到中國和南太島國相處得不錯,就試圖做些負面報導,政治因素也經常在此時介入。但對於我們這些得到中國幫助的國家來說,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在該地區的援助與存在。

環球時報:似乎南太地區不同國家間存在分歧,前不久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上,諾魯就對中國代表團做出刁難之舉。您怎麼看這一事件?是否擔心這種分歧擴大並對該地區產生負面影響?

託歐瑪塔:我對那場事故的發生感到非常遺憾和不幸,它不應當發生。中國早就是南太地區的援助國,無論是哪個國家來主持這一論壇,都不能以那樣的方式來對待一個對話夥伴,而這也是所有主辦國都應遵守的一個國際慣例。

我相信南太領導人將會就此討論,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事實上,無論當時論壇發言的安排發生了什麼,我相信中國代表團要提交的有關氣候變化的文件都會受到在座眾多領導人歡迎。

環球時報:作為駐華大使,您未來將重點推進薩摩亞與中國的哪些合作?

託歐瑪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們希望與中國在旅遊與農業領域有更多合作。薩摩亞20%的GDP依賴旅遊業,所以我們想加強與中國在航空上的連通性,好讓更多中國遊客更便捷地到太平洋和薩摩亞欣賞不同的風光。前不久薩摩亞總理訪問廣州時與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董事長與高管舉行了一次會議,希望設立直飛航線。除此以外,我們還將推動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建造更多酒店和度假村,而薩摩亞已經有許多能講中文的人。

我們也希望進一步推進和中國私營部門的合作。目前,中國與南太島國的經濟合作主要集中在政府間和國企層面,但我們很希望中國的私營企業也能多來投資,更多推動消費市場的增長,以減少我們對中國政府援助的依賴度。

環球時報: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您在中國已經工作10年,您覺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發展經驗是否有可以與薩摩亞及南太地區分享之處?有西方國家認為中國的飛速發展對世界構成了威脅,您怎麼看?

託歐瑪塔:中國在40年前決定向世界敞開大門是一個偉大的決定,中國經濟從此蓬勃發展,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10年,我看到了中國高效的做事能力:中國可以迅速制定戰略,並破除任何阻礙將其付諸實踐。在很多國家,總是有人為一個計劃的實施處處設置障礙,但在中國,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將政府規劃變為現實。

至於中國發展是貢獻還是威脅,我想我們發展中國家與一些西方國家想法不同,在9月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就能清楚看到這一點。中國的發展無法阻止,我們必須與中國合作。

相關焦點

  • 太平洋島國:我們都快被淹了,只有中國在關心這事
    根據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的研究推測,在太平洋地區,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將加重現有的發展關切並對地勢較低的島國構成「關乎生存」的威脅。 全球變暖致冰川融化  然而,據路透社報導,在此次APEC會議上,這些島國關心的話題卻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了。  更準確地說,是遭到西方大國的「漠視」。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道出一個有趣的信息
    儘管其中絕大多數西方媒體也都在用狹隘的意識形態偏見去看待此事,幫著澳大利亞一起顛倒黑白和偷換概念,將中方對澳軍侵犯阿富汗人權的抨擊說成是「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但美國《紐約時報》在一篇分析中澳關係為何發展到今天這個極為差勁的地步的文章中,卻透出了一個為啥澳大利亞近些年不斷招惹中國的有趣信息。
  • 中國侵犯太平洋島國利益?汪文斌:抹黑之詞在太平洋島國也沒有市場
    汪文斌 資料圖有記者提問,一段時間以來,有個別國家政客指責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侵犯島國利益、帶來安全威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表示,有關的指責純屬抹黑之詞,在太平洋島國當中也沒有市場。我今天願借這個機會給你介紹一下,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關係的一些真實情況。
  • 2019「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在薩摩亞開幕
    薩摩亞代總理菲婭梅在開幕式上致辭說,今天的旅遊年開幕式標誌著南太平洋旅遊組織2017年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帶來了直接成果。自那時起,南太平洋旅遊組織與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一直在攜手努力,為促進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之間的旅遊、文化、人文交流創造更多的機遇。
  • 外交部: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友好情誼在守望相助中進一步升華
    來源:央視原標題:外交部: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友好情誼在守望相助中進一步升華今天(25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個別國家政客指責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侵犯島國利益、帶來安全威脅一事向發言人汪文斌提問。汪文斌表示,有關的指責純屬抹黑之詞。
  • 趙少峰、於鐳:太平洋島國酋長制的演化及其走向簡論
    「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不僅要將「太平洋模式」與中國模式相結合,還要加強與太平洋島國政治領導人的聯繫,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同太平洋島國互利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釐清太平洋島國酋長制的歷史演進,有利於我們深入分析和認知當代太平洋島國的政治結構和權力範式,促進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互利合作的深化和強化。
  • 印度拉攏太平洋島國擴張影響力 部分島國地圖上難尋
    從今年3月份至今,莫迪走訪或者會見了印度洋沿岸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而在8月下旬,莫迪還將邀請了14個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前往印度參加峰會。莫迪的一系列舉動被視作有意擴張印度的影響力,不過在上述國家中,有些在地圖上都難尋蹤跡。印度《電訊報》8月5日報導稱,印度總理莫迪頻頻會見非洲國家及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著眼於在西南太平洋建立防禦和戰略關係,擴大印度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同時遏制中國。
  • 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合作潛力...
    (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當地時間10月21日,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舉行。本屆中太論壇以「開放合作、共享發展」為主題,期間,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還將舉辦企業項目對接會。
  • 澳大利亞付出慘痛代價,為何仍不願向中國「服軟」?
    例如,為了保護我國葡萄酒產業,從11月28日起,我國將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以保證金的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各公司保證金比率為自107.1%—212.1%不等。另外,早前我國已經發出兩個預警,為了安全起見,讓大家謹慎選擇赴澳留學或旅遊,這導致疫情後澳洲旅遊業和國際教育復甦無望。
  • 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
    生態環境部21日消息,2019年10月21日,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主持分論壇會議,致辭並作會議總結。他指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自2013年第二屆中太論壇正式啟動環保合作以來,通過邀請來華參加環保培訓等方式,幫助太平洋島國提高自身環境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舉辦兩期氣候變化培訓班,生態環境部歡迎太平洋島國有關官員和專家來華參加。
  • 通過對紅薯的研究,科學家找到了太平洋島國居民的祖先
    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卻變成《紅薯是如何在歐洲人之前抵達太平洋》,因為1245份來自各個太平洋島國的紅薯標本,經過放射性碳測年法測量得出,具體出現時間約在1000-1100年前。這個時間要比哥倫布航海時間早好幾百年,難道說,亞洲人在此之前就已經與島國有過互動?
  • 不再續約,中國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的澳大利亞分部(SSC)所擁有的這處衛星站,位於澳大利亞的西澳大利亞州。自2011年以來,這個為名Yatharagga的衛星站開始與中國籤約合作,並曾在2013年時給中國神舟10號飛船提供過技術支持。
  • 斐濟等太平洋島國參與建NEXT海底光纜系統
    日前,太平洋島國斐濟、託克勞群島和吉里巴斯已經全部籤署協議,加入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海底 光纜 NEXT系統。據介紹,NEXT海底光纜系統總投資達到3.5億美元,建成後,將為這三個太平洋島國提供最低延遲和最快速率的網際網路連接。目前,這三個島國還主要依賴成本高昂的衛星通信,如果實現光纜連接,不僅能大大提高當地的網際網路服務質量,還可以降低成本。
  • 太平洋上的資源豐富的小型熱帶島國,為什麼不如印度洋上的富裕
    然而太平洋上的眾多的小型島國中除了帛琉富裕一些,其他的都稱不上富裕。 太平洋上的國家分布 靠旅遊業發展起來的帛琉確實富裕很多,它的富裕更多是距離東亞消費市場較近的緣故——它是離東亞最近的大洋洲島國了,如果不是因為如此,它大約也會像萬那杜、薩摩亞那樣一般默默無聞也說不定的
  • 澳大利亞一衛星站將停止服務中國
    據英國路透社獨家報導,自2011年以來,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的澳大利亞分部,曾與中國方面籤訂了合作協議,同意讓其設在該國的一處衛星站為中國的太空探索科學項目提供支持。  但該中心近日卻宣布,他們將在合約到期後不再與中方續約。
  • 吐瓦魯|你所不熟悉的太平洋島國
    到了吐瓦魯,可以到Funafuti海洋保護區一日遊,看看太平洋中間的原生態小島,然後到吐瓦魯郵局買一些色彩斑斕的郵票,剩下就沒有啥了……不過,由於前往吐瓦魯的中國遊客很少,所以你很可能會得到人家總統的接見。而且吐瓦魯還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個地勢極低,最高點僅海拔4米的島國,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一直威脅著這個島國。很多人覺得海平面上升後,吐瓦魯會變成一個消失的國家。
  • 莫裡森別嘴硬了,澳大利亞根本找不到「中國替補」
    作者:年負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兩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卻因為政治因素大受影響。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想讓澳大利亞成為美國在太平洋的「副警長」,直接惡化了中澳關係,也影響到了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產品,比如煤炭。
  • 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獲評全省「幹事創業好團隊」
    近日,經省委同意,省委組織部印發表彰決定,對全省「擔當作為好書記(好幹部)」「幹事創業好班子(好團隊)」進行表彰,我校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被授予「幹事創業好團隊」稱號。這是該中心繼2020年初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獲評「勇於創新獎」先進集體後獲得的又一殊榮。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擔心被淹沒(圖)
    10月16日,在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各國元首及代表出席第38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新華網湯加努庫阿洛法10月20日電 第38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日前在南太平洋島國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閉幕。  由於全球氣候日益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太平洋島國面臨被淹沒的處境。
  • 在太平洋發現「新大陸」,正在向中國靠近,這個國家提出計劃
    在太平洋發現「新大陸」,正在向中國靠近,這個國家提出計劃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大多數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是小康生活,現在大多數人們的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而且會在節假日的時候選擇到各地旅遊,大多數人選擇旅遊的地點都是一些比較特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