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紅薯的研究,科學家找到了太平洋島國居民的祖先

2020-08-17 行走在陌路

在1980年之前,植物學家通常認為紅薯起源於3500萬年前的美洲大陸,早在近千年前,墨西哥、巴西等地就已經把紅薯當成主食來種植。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把紅薯帶回歐洲,營養豐富又容易種植的紅薯很快傳遍整個歐洲各國。隨著西班牙加速殖民進程,紅薯也隨之被帶到亞洲的菲律賓,到了16世紀末又被福建長樂富商陳振龍引回中國。

實際上,紅薯與山芋、地瓜等植物同屬「旋花科番薯屬植物」,因果實與枝葉質地柔軟而難以形成可供科考的化石,且近代又經歷無數次改良變種,只有找到最原始或未經雜交變種的紅薯化石,才能得出確切的起源地,這個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

1980年,秘魯舉辦由世界各地300多個品種參展的國際馬鈴薯會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屆展會還展出了17份來自美洲之外的紅薯化石和標本,美國國家科學院受邀參與研究,結果發現:其中來自亞洲的紅薯化石年限比美洲還早,大概在古新世時期(5500萬年前),比美洲發現的紅薯還早了兩千萬年。

與此同時,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也在印度梅加拉亞邦找到了類似的旋花科化石,另一組科研隊伍則在阿根廷發現5200萬年前的土豆茄科化石,至此證實「紅薯源於東半球亞洲、土豆源於西半球阿根廷」的說法。

既然紅薯源於亞洲,有沒有可能美洲的紅薯也來自亞洲呢?帶著亞洲紅薯的DNA圖譜和遺傳分析資料,科學家們被派往世界各地展開研究。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卻變成《紅薯是如何在歐洲人之前抵達太平洋》,因為1245份來自各個太平洋島國的紅薯標本,經過放射性碳測年法測量得出,具體出現時間約在1000-1100年前。

這個時間要比哥倫布航海時間早好幾百年,難道說,亞洲人在此之前就已經與島國有過互動?

在課題陷入僵局時,法國進化生物學家魯耶爾帶來了一份保存在倫敦博物館中的幹紅薯標本,這份標本來自於1769年,英國船員在玻里尼西亞收集了所有蔬菜種子帶回倫敦試種,經過圖譜分析與亞洲紅薯有著85%的基因相似度(植物基因超過60%相似即可認為是同一祖先)。

更有意思的是,生物學家還順帶發現了秘魯的雞也是從玻里尼西亞傳過去的,也就是說,要麼亞洲人是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要麼玻里尼西亞是亞洲人航海的中轉站,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原因可以解釋。

在此之前,人類學家通過語言、骨骼等研究認為,玻里尼西亞人與毛利人、薩摩亞人、夏威夷人以及紐埃人等十多個民族應該是同一個祖先,但德國人類學家認為玻里尼西亞人應該是高加索人種與亞美尼亞人種的混血兒,美國部分學者甚至說是歐羅巴副型人種(帶有歧義)。

為了證實紅薯的起源地,課題再次進入「誤區」轉向研究太平洋島國各個民族的起源,專家們第二次分頭飛到夏威夷、玻里尼西亞、紐西蘭、大溪地、薩摩亞等島國。

很快,上萬份島民的線粒體DNA信息被匯聚到玻里尼西亞進行深入研究,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面邀請頂級人類學家特雷亞烏特指導工作。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頂級科學家團隊居然被玻里尼西亞的民間傳說給難住了:島民們世代相傳祖先來自一個名為哈瓦基(Hawaiki)的海島。

這個哈瓦基也在紐西蘭毛利人的傳說中出現過,據說其祖先曾乘坐獨木舟抵達富饒的哈瓦基,並指引族人前往定居。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保存著一些土著毛利人的資料,其中兩張毛利人捕魚的照片中出現獨特造型的雙殼獨木舟,而同樣造型的獨木舟也出現在玻里尼西亞和夏威夷海岸,順藤摸瓜後得知,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其實跟玻里尼西亞人是同一個祖先。

而根據紐西蘭毛利人的說法,哈瓦基並不是指紐西蘭,其祖先說的哈瓦基是東方的一座大海島。

為了揭開謎底,科學家們第三次分頭飛往南美和亞洲,分別對火地島、復活節島和菲律賓宿霧、邦勞等海島原住民進行基因比對,但結果並不像科學家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這三份基因表確實有接近的地方,但並不足以代表復活節島原住民或菲律賓原住民就是太平洋島國民族的祖先,更何況智利的雞是從玻里尼西亞傳過去的,菲律賓的紅薯還是西班牙人帶來的。

哈瓦基到底在哪裡呢?歷史最悠久的幾個亞洲海島民族差不多都比對過了,再往東就是中國臺灣。縱使科學家們不怎麼願意,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下,科學家們最終還是在臺灣尋找原住民資料。

2008年,英國頂尖學府利茲大學在《分子生物學與進化》期刊上宣布,太平洋數十個海島民族的線粒體DNA譜系,與來自中國臺灣的譜系高度吻合,其進化過程比之前所有研究表明的年份要更加久遠,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至少在6000-8000年前就曾抵達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俾斯麥群島

2014年,新一代的全基因組數據研究證實,現代玻里尼西亞人的基因與歐洲、美洲以及澳大利亞等民族的混合程度,都遠遠低於中國臺灣的原住民。

2016年又相繼有各類研究多次證實中國臺灣原住民是太平洋多個島族的祖先,而根據基因圖譜的分析表,科學家們還初步規劃出遷徙路線:中國大陸原住民先移民到臺灣本島,(或先抵達菲律賓)然後才遷往俾斯麥群島,緊接著一分為二,其一經馬紹爾群島抵達夏威夷,其二去往斐濟定居後再次分成兩隊,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就是其中一隊,另一組經薩摩亞抵達紐埃島後分成多組,分別在湯加、庫克群島、玻里尼西亞、土阿莫群島等太平洋海島登陸,總裡程超過2.5萬公裡。

難以想像的是,缺少大型遠洋船舶的年代,這些南島祖先靠著小小的獨木舟也敢深入太平洋,可想而知經歷了多少困難與危險。

而最有趣的則是,科學家們原本是為了研究紅薯的起源地,卻意外找到了太平洋島國居民的祖先。

相關焦點

  • 趙少峰、於鐳:太平洋島國酋長制的演化及其走向簡論
    作為傳統領導人的酋長目前仍然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重要的政治行為者,不僅當選的總統(總理或首相)、議員和地方司法官員多數出身於酋長和貴族,而且地方的行政官員與酋長也有千絲萬縷的關聯。酋長制的存廢及其未來在太平洋島國現代政治變革中的作用是太平洋島國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
  • 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獲評全省「幹事創業好團隊」
    近日,經省委同意,省委組織部印發表彰決定,對全省「擔當作為好書記(好幹部)」「幹事創業好班子(好團隊)」進行表彰,我校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被授予「幹事創業好團隊」稱號。這是該中心繼2020年初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獲評「勇於創新獎」先進集體後獲得的又一殊榮。
  • 吐瓦魯|你所不熟悉的太平洋島國
    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國土面積約為26平方公裡,跟北京東城區的面積差不多。吐瓦魯人口僅為1萬,沒有任何天然資源,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更悲催的是,全國海拔最高處也才4米,估計將成為首個被海水徹底淹沒的國家,該國居民屆時將集體搬遷到紐西蘭。這個國家每年只有1000名遊客到訪,堪稱世界最冷門旅遊地。但是這個小國好玩的東西很少,全國也就只有一個酒店。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擔心被淹沒(圖)
    10月16日,在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各國元首及代表出席第38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新華網湯加努庫阿洛法10月20日電 第38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日前在南太平洋島國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閉幕。  由於全球氣候日益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太平洋島國面臨被淹沒的處境。
  • 美國原住民祖先找到了!科學家:位於西北海岸附近,距今8500年
    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州肯尼威克(Kennewick)市發現了一具備受爭議的8500年前的人類骸骨,通過對其進行DNA以及碳元素年代測試發現,這具中年男子的骸骨與現代美洲原住民的關係非常密切。對於這具古代人類骸骨,科學家也持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他是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也有人認為他是歐洲人的祖先,甚至還有人認為他是日本土著民族的祖先,但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這具古代人類骸骨與當地美國土著居民有著最為密切的關係。
  • 中國侵犯太平洋島國利益?汪文斌:抹黑之詞在太平洋島國也沒有市場
    汪文斌 資料圖有記者提問,一段時間以來,有個別國家政客指責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侵犯島國利益、帶來安全威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表示,有關的指責純屬抹黑之詞,在太平洋島國當中也沒有市場。我今天願借這個機會給你介紹一下,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關係的一些真實情況。
  • 聊大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獲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高水平建設單位
    近日,教育部下發關於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評估情況的通報。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獲評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高水平建設單位。此次評估由教育部於2019年啟動,面向全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及備案中心全面開展建設水平評估,是對全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建設成效的整體檢視。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太平洋島國:我們都快被淹了,只有中國在關心這事
    今年APEC會議在位於太平洋西南地區的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會議舉行期間,外媒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有一個重大議題雖然被西方大國「漠視」,但卻得到了中國的關注——這就是氣候變化與發展問題。  路透社報導指出,對眾多太平洋島國而言,不斷上升的海平面正逼迫人們搬到較高的地方居住,氣候變化和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安全問題。
  • 環保人士要讓太平洋「垃圾島」建國,美國前副總統成榮譽居民
    太平洋垃圾帶示意圖。據英國路透社近日報導,為引起人們對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視,尤其是海洋塑料垃圾問題,有環保主義組織向聯合國遞交申請,希望將太平洋上加起來面積與法國相當的「垃圾群島」(Trash Isles)認證為一個合法的國家。如果申請成功,該垃圾島將成為全世界第196個國家。
  • 雞的祖先被找到!科學家研究了863個基因組,鎖定滇南亞種原雞
    雞的祖先被找到!科學家研究了863個基因組,鎖定滇南亞種原雞 據報導,日前科學家們通過對863個基因組的研究分析,終於搞清楚了家雞的起源問題,並發現大約在9500年之前,古人類就開始馴化家雞了,將它從滇南亞種原雞中分離出來,這項成果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研究》雜誌上。
  • 所羅門有900個島,這個南太平洋島國有多美,看看這些圖片就知道
    近幾日,索羅門群島頻頻出現在新聞熱點中,這個南太平洋上的島國,有著許多奇妙的地方:獨木舟輕輕地在水上遊走,島上的瀉湖如祖母綠石一般美麗,金髮黑膚的當地人有著淳樸的笑臉。索羅門群島由眾多小島組成,因其碧綠的瀉湖以及多彩的熱帶魚而聞名於世。今天小編帶你看看這個島國有多美島風光。
  • 2019「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在薩摩亞開幕
    新華社薩摩亞阿皮亞4月1日電(記者張永興)2019「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4月1日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開幕。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開幕式上宣讀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發給旅遊年開幕的賀詞。  薩摩亞代總理菲婭梅在開幕式上致辭說,今天的旅遊年開幕式標誌著南太平洋旅遊組織2017年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帶來了直接成果。自那時起,南太平洋旅遊組織與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一直在攜手努力,為促進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之間的旅遊、文化、人文交流創造更多的機遇。
  • 科學家找到亞當 全人類擁有同一位祖先?
    世界上佔總人口1/3的三大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都認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亞當。然而,要全世界60億人口相信我們擁有同一位祖先,這恐怕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如今,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遺傳學家斯班瑟·威爾斯利用DNA技術經過多方的尋找,終於找到這位人類祖先———科學亞當,這位人類共同的祖先大約出生在6萬年前的非洲。
  • 玻里尼西亞人原先不是太平洋的土著居民,他們是航海到達太平洋的
    玻里尼西亞人居住於南太平洋的很多島群和赤道以北的夏威夷群島,毛利族人是玻里尼西亞人的一部分。玻里尼西亞人原先不是太平洋的土著居民,他們航海到達太平洋,最初聚居於社會群島,此後逐漸地向北方、西方和東方擴散。
  • 印度拉攏太平洋島國擴張影響力 部分島國地圖上難尋
    從今年3月份至今,莫迪走訪或者會見了印度洋沿岸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而在8月下旬,莫迪還將邀請了14個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前往印度參加峰會。莫迪的一系列舉動被視作有意擴張印度的影響力,不過在上述國家中,有些在地圖上都難尋蹤跡。印度《電訊報》8月5日報導稱,印度總理莫迪頻頻會見非洲國家及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著眼於在西南太平洋建立防禦和戰略關係,擴大印度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同時遏制中國。
  • 人類的祖先是美人魚?科學家找到證據,進化論再被「質疑」!
    人類的祖先是美人魚?科學家找到證據,進化論再被「質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人魚的故事,其實美人魚只不過是人類幻想之後,所衍生出來的一種傳說當中的生物,大家最開始接觸美人魚的故事,最早的應該是來自於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當中。
  • 外交部: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友好情誼在守望相助中進一步升華
    來源:央視原標題:外交部: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友好情誼在守望相助中進一步升華今天(25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個別國家政客指責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侵犯島國利益、帶來安全威脅一事向發言人汪文斌提問。汪文斌表示,有關的指責純屬抹黑之詞。
  • 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發生6.1級地震
  • 曾被預言第一個沉入海底 太平洋島國吐瓦魯面積不減反增
    新華社2月10日報導,不少專家曾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沉」入海底的國家。然而,根據9日公布的最新研究,過去40多年來,吐瓦魯國土面積反而變大了。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研究人員利用衛星圖像和航拍照片,跟蹤觀測吐瓦魯1971年至2014年期間的變遷狀況,將研究報告發表於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