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道出一個有趣的信息

2020-12-03 環球時報評論

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的一則譴責澳大利亞軍方在阿富汗濫殺平民的貼文,引起了包括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內的該國政界的集體崩潰和撒潑後,不少其他西方國家的媒體也開始關注此事。

儘管其中絕大多數西方媒體也都在用狹隘的意識形態偏見去看待此事,幫著澳大利亞一起顛倒黑白和偷換概念,將中方對澳軍侵犯阿富汗人權的抨擊說成是「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但美國《紐約時報》在一篇分析中澳關係為何發展到今天這個極為差勁的地步的文章中,卻透出了一個為啥澳大利亞近些年不斷招惹中國的有趣信息。

原來,根據《紐約時報》以及該報採訪的專家的說法,這澳大利亞之所以近些年不斷在南海、香港、新疆等等一系列中國的領土主權問題上招惹中國,並不是因為美國要求澳大利亞這麼幹,而是澳大利亞為了在美國顯示自己很有價值,在通過主動刺激中國而取悅自己的「老大哥」。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分析中澳關係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採訪的一位來自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專家就表示,雖然中國常常指控澳大利亞聽命於美國,「但實際上,是澳大利亞在拼命地攛掇美國來進一步加深與澳大利亞的關係」。

「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對於澳大利亞的意義要大於對美國的意義」,這位名叫David Brophy的專家說,「(所以)當澳大利亞發現美國有要撤離(亞洲)的傾向,就像我們在川普當局上臺後看到的那樣,這立刻引起了澳大利亞的焦慮」。

「只等著美國回來還不夠,澳大利亞還要表現得更積極,(告訴美國)自己可以做得更多並有這種意願」。

(截圖來自《紐約時報》的報導)

問題是,宣稱澳大利亞是被迫聽命於美國,而不是自己在主動搖尾乞憐的並不是中國,而恰恰是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自己。

上周,多家澳大利亞媒體就曾報導說,莫裡森在參加英國倫敦一個智庫的活動時就表示他希望美國和中國都能明白澳大利亞既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美國的盟友。

對此,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這家澳大利亞的半官辦媒體就認為,莫裡森的意思是希望中美不要加劇對立,從而讓澳大利亞在中間難做。儼然一副澳大利亞只是中美爭鬥的「受害者」的姿態。

可從如今《紐約時報》這篇報導中反映的情況來看,莫裡森的這番言論就顯得非常虛偽了。

(截圖來自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報導)

另外,《紐約時報》還在最新的這篇報導中分析說,恰恰是因為澳大利亞如此迫切地希望取悅美國,所以該國在近些年才會不顧中澳的經貿關係,處處挑釁中國,並頻繁地與中國「打嘴仗」。

(截圖來自《紐約時報》的報導)

但《紐約時報》在寫到此處時卻搞錯了關於中國的一個情況,即該報似乎將中國當成了一個「土大款」,錯誤地認為我們之所以對澳大利亞不滿和進行回擊,是因為既然澳大利亞從中國身上賺了那麼多錢,那麼該國就不該對中國「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

而實際上,我們不過是想告訴這些三番五次跑到中國面前,蹩腳地冒充「西方紳士」,想對我們頤指氣使的澳大利亞政客:你們的牙還沒刷乾淨呢,那上面還帶著許多被澳大利亞侵害的平民和小國的血肉呢。

(截圖來自英國《衛報》的報導,內容是南太平洋各島國最近聯名寫信譴責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在氣候變化上不作為,導致這些島國不得不面對著氣候危機所帶來的滅國風險)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美媒不樂意了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科考隊員正在南極開展為期5天的科考行動。但在實施任務時,澳大利亞戴維斯站的一名科考隊員卻出現了健康問題,並需要緊急撤離。在這期間,恰好中國破冰船「雪龍2號」經過。
  • 美媒:澳大利亞發現罕見野生三眼蛇
    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導 美媒稱,澳大利亞護林員遇到一條頭上有3隻能發揮功能的眼睛的野生蛇。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日報導,這是一條地毯蟒,額頭上有3隻眼睛。美國密蘇利南部州立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戴維·彭寧說,這種情況極其罕見。
  • 美媒:有袋哺乳動物非澳大利亞土著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美媒稱,澳大利亞是有袋哺乳動物的國度,這裡有袋鼠、考拉和袋熊等等。但是有袋哺乳動物並非澳大利亞土著。文章稱,直到大約4000萬至3500萬年前為止,南美和澳大利亞都同南極洲相連,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大陸塊。貝克說,當時,南極洲沒有被冰雪覆蓋,而是生長著溫帶雨林,並且「那是一個不錯的棲息地」。貝克說,看起來,有袋哺乳動物及其親屬從南美跨越南極洲,最後來到澳大利亞。
  • 美媒鼓吹中美或爆發核戰爭 中國或打擊美一盟友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2日宣稱,一旦中美爆發高強度衝突,中國可能會用遠程核飛彈攻擊澳大利亞,因此澳大利亞現在就應該擁有核武器,準備好應對中國。報導稱,在上世紀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軍事盟友。澳大利亞在遠程飛彈尤其是核飛彈攻擊面前很脆弱。
  • 澳媒終於知錯了?替美國出頭自尋絕路,這次只有中國能救澳大利亞
    澳媒稱,由於中澳經濟糾紛仍在繼續,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然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學副教授石賀凌卻表示,儘管一些商品可以向其他市場轉移,但是短期內很難有市場可以代替中國的留學生資源。同時,不只留學教育產業很難向中國以外的國家轉移,澳大利亞採礦業也十分依賴中國。
  • 美媒:突破性發現,白宮得給中國一個交代
    新冠病毒不斷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大量有關它的謎題尚待解開。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新冠溯源問題。據人民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22日,美媒《商業內幕》網站列出近段時間以來,各國科學家得到的最新成果,再次刷新了外界對「新冠源頭」的認識。
  • 澳大利亞政府頻頻對抗中國,前聯合國官員警告:與中國衝突必敗
    最近,一副展現澳大利亞軍人暴行的漫畫,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在澳媒對中國進行指責的時候,澳大利亞前任外交官、駐聯合國高官卡文·霍格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12月2日,在澳政論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表示和中國發生爭端,澳大利亞一定會輸。對此就算有再多不和諧的聲音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 美媒有重大發現:錯怪中國,白宮得給中國一個交代
    中國日報網12月4日報導,近日,美國CDC的科研團隊,在美國感染病協會官方刊物《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該文指出,在來自全美9個州的居民血液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美國本土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時間至少往前推進了一個月。
  • 美媒:中國這項技術正與我們不斷拉近距離,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
    世界是在不斷發展的,人類在不停的前進,人類對大自然的探索是從古至今就已經存,中國古代的時候就有人想要探索太空而自製簡陋火箭,最後發射失敗爆炸身亡,直至20世紀,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一直在不斷的努力前進著。,就有美媒表示:中國這項技術正與我們不斷拉近距離,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
  • 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原標題: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印度蘇-30MKI機群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月10日文章,原題:印度與中國:冷和平結束?這也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和德裡設計了一個長期框架,管控兩國的邊界爭端,在冷和平的範圍內進行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   現在,中國和印度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接觸多於最近歷史的任何時期。最重要的是,兩國政府都願意緩解緊張關係。當危機發生時,他們冷靜耐心地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簡言之,兩國政府與政府的關係是文明的。
  • 美媒:中國或清零美債,美國不敢賴掉美債,事情又有新進展
    美媒稱,美國經濟的借貸和支出沒有盡頭,這就存在一個重要的疑問:誰將購買美債,來使得美國經濟得以融資呢?不久前,美國經濟可能會指望外國投資者購買大部分美國國債,但時代在變。換言之,全球大買家持有美債的時代變了。美媒進一步解釋稱,2008年,外國投資者持有未償還美國國債的一半以上。如今,這一數額已降至本世紀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 為何不放過澳大利亞?國際評論:中國正打造反華國家代價的樣板
    這段時間,澳大利亞媒體不斷炒作眾多大宗商品在中國出口受阻事件,包括葡萄酒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澳大利亞顯然是被打痛了。最近,中方又公布一項最新舉措,澳大利亞人最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澳大利亞被錘死? 據美媒彭博社報導稱,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籤訂了一項為期3年的煤炭供應協議,將從印尼進口15億美元(96億人民幣)的煤炭。印尼是中國煤炭市場的第二大進口國,從2015-2019年,中國從印尼進口的煤炭從7300萬噸增長至1.38億噸。
  • 打開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
    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嘆: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
  • 中國終於對澳大利亞出手,這次美國撐腰也沒用
    近段時間以來,受美國方面影響,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陷入了困境。而隨著美媒宣布拜登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獲勝,不少澳大利亞媒體紛紛表示,「拜登當選,為莫裡森改變中澳兩國關係提供了一個機會」。拜登當選,美國國家政策變化美國大選基本已經塵埃落定,多家美媒也已宣布拜登勝選,隨後,關於拜登上臺後,美國政策將會有哪些轉變,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 澳大利亞衛星站將停止為中國服務?英媒:澳大利亞幫助美鎮壓中國
    導語:澳大利亞衛星站將停止為中國服務?英媒:澳大利亞幫助美鎮壓中國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北鬥衛星系統與美國的GPS系統,一直是競爭的關係。在這樣的激烈競爭情況下,致勝的關鍵的就是:衛星站。在澳大利亞的西部,中國和美國在相鄰處,建立了的衛星站,該站也屬於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公司所有。不過,英國媒體在近日透露,澳大利亞衛星站將停止為中國服務。
  • 終於引起中國科學家注意,美媒:中國真的做到了
    眾所周知,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也十分迅速,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帶動的效果是什麼明顯,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有所提升,但是我國現在最缺少什麼呢?其實現在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現在許多的國家在能源上面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畢竟這也是關乎到國家發展的。今天我們要看的是千裡外一聲巨響!終於引起中國科學家注意,美媒:中國真的做到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並表達謝意,美媒這就受不了了?
    在南極國與國之間遇到困難相互幫助是常有的事情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對南極的探索起步較晚,條件也比較落後,中國科考隊員就曾受傷和出現高原反應,澳大利亞曾派出飛機協助我國科考隊員撤離南極地區。日前,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對南極探索的時候,就出現了健康問題,需要緊急撤離。
  • 美媒:美國所有州都與中國盤根錯節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美國所有州都與中國盤根錯節美國商業內幕網2月18日文章,原題:美國的所有州都與中國盤根錯節——以下是新冠病毒暴發為每個州帶來的經濟風險 美國和中國兩國經濟相互緊密交織。美國的許多產業都依賴來自中國巨大供應鏈的進口,而這個擁有十幾億人口且中產階層不斷壯大的經濟體,也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美國的不同地區都正或多或少地受到對華貿易放緩的影響。美國人口普查局一直跟蹤各州的年度國際商品貿易數字。
  • 澳大利亞經濟復甦?澳媒:與中國打「貿易戰」將重創澳GDP
    外媒資料圖澳大利亞媒體9news報導,澳大利亞統計局2日公布了最新經濟數據,該國GDP在今年第三季度環比增長了3.3%,澳媒宣稱,這表示該國正式從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中復甦。」中國;而近日的澳大利亞士兵屠殺阿富汗平民漫畫事件更是讓中澳關係跌至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