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印度蘇-30MKI機群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月10日文章,原題:印度與中國:冷和平結束?中印競爭不如中日競爭那樣受關注,因為自從兩國歷史上第一次重大衝突——1962年戰爭發生後,中印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界幾乎沒有發生衝突。

  相比東海和南海上演的不可測對抗,中印事實上的邊界(實際控制線)相對平靜。這也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和德裡設計了一個長期框架,管控兩國的邊界爭端,在冷和平的範圍內進行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

  現在,中國和印度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接觸多於最近歷史的任何時期。最重要的是,兩國政府都願意緩解緊張關係。當危機發生時,他們冷靜耐心地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簡言之,兩國政府與政府的關係是文明的。

  不過,中印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兩者一前一後地平行前進。本世紀以來,合作的方面不斷加速,而戰略競爭也沒落下,在有些領域甚至發展更快。華盛頓應該熟悉這種現象,因為美中關係處於一種類似框架下:外交和經濟深入融合,與此同時,安全領域的戰略不信任不斷加深。

  中印競爭的主要特點或許是,它在很多方面是一邊倒的。中國的「綜合國力」遠超印度,近期中國仍將遙遙領先。與這種差距對應的是威脅感的巨大不對稱:印度在中國的戰略重點排名中處於中遊,而大多數印度戰略家卻視中國為首要安全威脅。在德裡,反華在政治上受歡迎,在經濟上有利可圖。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2013年5月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只有31%的印度受訪者覺得中國崛起對印度是好事,65%認為印度應「與其他國家一道限制中國的影響力」。

  這些評估從印度不斷變化的21世紀防務部署得到佐證。儘管常規軍力已經壓倒頭號對手巴基斯坦,印度現在卻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而且印度改善軍事基礎設施的主要動作幾乎都發生在印中邊界,而非印巴邊界。

  或許最重要的是,過去10年來,印度開始轉變對外關係,改變20世紀多數時間只向內關注南亞次大陸的做法。在東亞,印度正拓寬與美國在西太平洋盟友的戰略接觸。這些變化在對日方面最為深入,日本正迅速成為印度在本地區最親密的夥伴之一。經過幾十年不冷不熱的關係,德裡與東京現在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討論核合作,目前還在談判使印度成為新世紀日本軍事裝備出口的第一個國家。

  總的來說,雖然印度外交官常講到中印友誼,但他們的戰略姿態暴露出一個受中國崛起深刻影響和威脅的國家。在中國,反印情緒不普遍,也不激烈,但2012年皮尤的一項調查稱,將近2/3的中國人對印度持「負面」看法。在中國有影響的民族主義者當中,看不起印度的現象更普遍,也更強烈。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印在地緣政治領域的摩擦可能會繼續,但公然衝突仍不太可能。或許對於如此龐大、崛起如此之快、又相鄰的兩個大國,這應是意料之中的事;或許中印領導人應該會放下分歧而尋求合作。兩國是在冷和平的框架下繼續爭執和合作,還是演變為公開的敵對,將取決於中國。(作者傑夫·史密斯,喬恆譯)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很多人對印度在全球綜合國力的排名比較感興趣
    眾所周知,印度整個國家而言無疑是個大國,但是有點似乎「弱不禁風」。整體國家經濟和國防都是靠地域和基數充實上來的。精工方面太少,國產經濟不發達,很多都是依賴進口,包括軍工業也是一樣,外界俗稱「萬國造」。至於說到它的綜合國力怎麼樣?
  •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完成月壤採樣、地外天體起飛等任務順利返航。報導表示,印度有一項令印度人都非常驕傲的月球探測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該探測器本來計劃在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疫情病毒,月船3號也就在這次登月計劃中輸給了中國。印媒還表示,在幾十年的發展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掌握了太空探測的關鍵技術,也幫助了很多的國家和機構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而且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目前正計劃向金星發射探測器,爭取在金星登陸上超過中國。
  •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完成月壤採樣、地外天體起飛等任務順利返航。在海外各界人士、媒體等對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祝賀時,一個聲音冒了出來,稱要不是因為新冠疫情,他們就超過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
  • 噁心、痙攣、昏迷不醒……印媒:印度超300人感染不明原因「怪病」
    星辰在線12月7日訊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侯雅玲】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日報導,印度官方調查稱,上周末,已經有超過140人因染一種「怪病」被送往醫院。另據印媒報導,截至當地時間7日,已有至少300人患病,1人死亡。
  • 印媒:簡單複製中國,印度很難成功
    印媒:簡單複製中國,印度很難成功 2020-11-16 0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印媒:中國人對我們幹這個了!美國人說的
    這次,印媒又搬出美國報告,渲染「中國網絡攻擊威脅」。「美國報告稱,中國攻擊了印度的衛星通訊」、「美國報告稱,2007年至2018年,中國對印度實施了多次網絡攻擊」……包括《印度時報》、《今日商業》在內的多家印媒23日拋出一份所謂的美國智庫報告,將「槍口」對準中國,聲稱中國在十多年間多次攻擊印度網絡。
  • 印媒:印度擔心中國將跨境河流「武器化」
    對此,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作為國防參謀長拉瓦特將軍計劃中的一部分,印度陸海空三軍特種部隊已經全部被部署到班公湖。中印兩國實力差距懸殊,印度顯然知道依靠常規手段,無法在與中國的軍事對峙中佔得任何便宜。所以,在武器裝備性能不如中國軍隊的情況下,印度試圖利用特種作戰這種非對稱手段,來抵消中國軍隊的裝備優勢。
  • 印度歸還中國17頭犛牛,印媒暗指:犛牛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
    印度歸還中國17頭犛牛,印媒暗指:犛牛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前段時間,中國的13頭犛牛和4隻小牛犢「漫步」到了印度士兵非法佔據的區域裡,但是卻被印度人「綁架」了。在自稱「精心照顧」7天,印度士兵歸還牛之後,印媒卻暗指犛牛是「間諜」。
  • 中國頒布重要文件,美媒:將對印度使用氣候武器
    在這中間CNN的報導可以說是給中國強行加戲,將人工降雨渲染成針對印度的「氣候武器」,未來還會讓印度的氣候變得更加不可預測,給印度農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同時CNN還考慮到天氣對邊境軍隊調動的重要性,認為人工降雨可以幫助解放軍在邊境衝突中佔據優勢。
  • 印媒:中國新材料或讓所有軍事雷達難探測,比殲20隱身效果更強?
    報導截圖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11月21日報導稱:中國科學家在一種工程材料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將會增強中國擁有的戰鬥機隱身技術中國可能希望用新型「超材料」元素,打造一支隱形戰鬥機大軍。這其實是去年的消息了,去年美國國家利益就報導過這樣一篇文章,那麼印媒這個時候再來報導,安的又是什麼心呢?反正不是好心。超材料最早是在2006年被提出的,當時一位帝國理工學院的約翰·彭德裡發布的論文中展示了在如何經過特殊處理的材料中實現哈利波特的隱身鬥篷,自那以後眾多國家都在紛紛研製這項技術的開發工作。
  • 卡印度「脖子」,印媒: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
    卡印度「脖子」,印媒: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對印度來說,中國就像是一座不可攀登的高山,而這座高山在近日宣布,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聽到這個消息的印度媒體對這個新聞大肆的炒作,認為中國對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會卡住印度經濟的「脖子」。
  • 美媒:中國西部戰區已直接將殲7升級為殲16,釋放一個什麼信號?
    近日,在中印邊境對峙已有數月的印度軍隊突然有撤軍的跡象。據印媒指出,因為邊境嚴寒,作戰條件艱苦,印軍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但是據我方觀查,印軍一方面在準備撤退,一方面又在準備部署戰略物資。所以印軍的撤退行為很可能是印度放出的煙霧彈,實際上是在給邊境的部署爭取時間。
  • 印媒:印度對中國五氧化二磷徵反傾銷稅 徵收期為五年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 印媒稱,印度稅務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的一種化學品徵收反傾銷稅,以保護國內製造商。據印度報業託拉斯網站4月8日報導,根據印度消費稅和海關中央委員會的通知,對從中國進口的五氧化二磷徵收反傾銷稅,徵收期為五年。
  • 中國犛牛越境被印軍扣押,印媒:可能是動物間諜
    上個月中印邊境地區有17犛牛越過中印實控線到達印度境內被印度軍隊扣押,直到本月7號印方才將牛歸還給中國,然而印度媒體在得知消息後便開始大肆炒作,聲稱這些犛牛身上可能藏有間諜設備或者它們本身就是間諜,並且詢問印度軍隊扣押期間是否對這些犛牛做了盡職調查。
  • 不和諧聲音突然傳出,印媒擔憂:中國向印度周邊國家出口武器?
    據環球時報11月26日報導,日前印媒指出,近些年來,中國已經從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迅速成為了全球領先的武器供應國,尤其是中國的無人機、已經率先進軍到了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多個國家。
  • 印度迎來最低溫,邊境多人凍死無藥可救,印媒:戰機已經裂開
    據環球網前幾日報導稱,印度又收到了壞消息,克什米爾當局發出了降雪中級預警,隨後一場雪崩突然爆發,除此之外,還有多名士兵被凍死,早已無藥可救,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壞消息,還有一則消息讓印軍笑不出來。印度迎來最低溫,邊境多人凍死無藥可救據報導,其實在雪崩前,印軍方面就受到了降雪預警,但是卻無視了警告,依舊在預警區域進行了駐紮,結果雪崩事故捲走了3名印軍,其中1人已經死亡。此次事故足以顯示出,印度其實並沒有在這樣特殊氣候下作戰的經驗。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度為何頻繁挑釁中國?印媒揭露深層動機
    文章表示,由於5G技術將構成從全方位的基建網絡,其中包括金融、電信、國防以及情報等,因此印方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全面「封殺」中國手機應用程式等。 但實際上,印度在全方位打壓中國的措施卻給自身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據報導,印度禁用中國手機應用程式使得不少民眾遭到巨大衝擊。多名Tiktok的網紅用戶表示,這一舉動使他們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
  • 印度國產航母進行系泊試驗,印官員揚言可碾壓鄰國
    印媒表示,這次成功進行系泊試驗,也代表著印度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位上將還強調道,現在正是中印關係緊張之際,「維克蘭特」號成功完成系泊試驗對於印度來說非常的關鍵,這也代表著印度軍隊已經做好準備應對中國的「威脅」,之後服役軍隊的話,完全可以碾壓鄰國。 據悉,現在印度正在從部隊水平,作戰能力,人力資源和夥伴關係等多個方面建立優勢,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印度整體的國防能力。
  • 印度軍工出馬,為印軍開發裝備!藉此對抗中國,想清楚了?
    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
  • 嫦娥五號登月之後,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才輸給中國,這可能嗎?
    圖 印媒相關報導截圖據環球時報12月4日轉載印媒《歐亞時報》的報導內容稱,印媒表示:曾計劃2020年發射的,在月球上進行軟著陸的印度航天探索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月船3號在太空領域已經被中國的嫦娥五號所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