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歸還中國17頭犛牛,印媒暗指:犛牛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

2020-11-27 民生觀察廳

印度歸還中國17頭犛牛,印媒暗指:犛牛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

前段時間,中國的13頭犛牛和4隻小牛犢「漫步」到了印度士兵非法佔據的區域裡,但是卻被印度人「綁架」了。在自稱「精心照顧」7天,印度士兵歸還牛之後,印媒卻暗指犛牛是「間諜」。

要知道「歸還東西」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就在9月9日《今日印度》網站卻發表了一篇「如何看待動物間諜在世界範圍內的作用」的文章,暗指中國的犛牛是「動物間諜」。這篇文章先是在開頭吹噓了印度的「牛道主義精神」,稱印度的士兵十分的慷慨,在這七天裡很好地照顧了來自中國的犛牛。

接著文章話鋒一轉,表示因為兩國之間的信任缺失,所以需要對這些牛進行仔細的「搜身」檢查,確保這17頭牛隻是無辜的動物而已。再說既然印度的士兵歸還了牛,牛就沒有問題。並且在文章的最後細數了那些用動物當作間諜的國家,比如美國訓練的「海豚間諜」,以色列的「禿鷹間諜」等。

對於印媒的說法,中國的很多網友「啼笑皆非」,要知道中國的的偵查衛星等設備也是非常先進的,沒必要讓13頭犛牛和4頭小牛犢當「間諜」,而且犛牛「漫步」的區域是印度士兵非法佔據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獸」的,由於印度的軍人也不擅長養牛的技術,如果牛出現什麼問題也「承擔不起」,只能還給中國了。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素材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印軍歸還中國17頭「越境」犛牛 稱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
    最近,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印度以「越境」的名義,將13頭進入印度非法佔領區域的犛牛送歸我方。令人費解的是,《今日印度》新聞網卻在9日發了篇文章,暗指這些犛牛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這篇報導一開始,就忍不住自吹自擂了一把,作者把這次送歸犛牛的行動稱作是「慷慨的人道主義精神」,並表示印軍在7天中很好地照顧了犛牛。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 被印媒「腦補」成動物間諜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近日,印度曾以「越境」為名,將13頭進入印度非法佔領區域的犛牛送歸我方。可莫名其妙的是,《今日印度》新聞網卻在9日發了篇文章,暗指這些犛牛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圖源:《今日印度》這篇報導在開頭就忍不住自吹自擂了一把,作者把這次送歸犛牛的行動稱作是「慷慨的人道主義精神」,並表示印軍在7天中很好地照顧了犛牛。
  • 印軍歸還17頭犛牛,印媒:犛牛有可能是中國派遣的「動物間諜」
    近段時間,在印度的多次挑釁下,中印局勢可謂是十分緊張,印軍似乎已經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境地。就在近期,印媒又報導了一件有趣的事。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於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將此前越過實控線遭扣留的17頭犛牛歸還給中國。
  • 動物間諜?印軍歸還中方17頭犛牛,印媒卻腦補這是「間諜」
    當地時間9月7日,印方宣稱,出於人道主義理念,決定當天歸還曾「非法越界」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據《今日印度》報導,17頭犛牛於8月31日越過所謂「實控線」,遭到印軍扣押。而對於印度軍隊捉牛的舉動,「今日印度」在文章中「義正言辭」的說到,因為中印雙方的緊張局勢,雙方信任嚴重「透支」,印方必須要盡職盡責的進行調查,確保這些牲畜是無辜的。反過來說,印媒認為此次犛牛越界事件,是中方處心積慮的「動物間諜」行動,中方想通過操控犛牛,從印方獲取情報。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竟被印度記者「腦補」成「動物間諜」
    近日,印度曾以「越境」為名,將13頭進入印度非法佔領區域的犛牛送歸我方。可莫名其妙的是,《今日印度》新聞網卻在9日發了篇文章,暗指這些犛牛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並表示印軍在7天中很好地照顧了犛牛。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被印媒「腦補」成間諜
    印媒文章捕風捉影地稱,印度軍方歸還這些犛牛,可能意味著軍方已經做過「盡職調查」,但動物用於間諜行動的新聞並不罕見。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官方發布推特確認,印度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向中國歸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
  • 中國犛牛越境被印軍扣押,印媒:可能是動物間諜
    上個月中印邊境地區有17犛牛越過中印實控線到達印度境內被印度軍隊扣押,直到本月7號印方才將牛歸還給中國,然而印度媒體在得知消息後便開始大肆炒作,聲稱這些犛牛身上可能藏有間諜設備或者它們本身就是間諜,並且詢問印度軍隊扣押期間是否對這些犛牛做了盡職調查。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官方發布推特確認,印度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向中國歸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印度媒體借題發揮,稱這些牛可能是「間諜」......
  • 煽動仇恨情緒:印媒炒作「走丟的中國犛牛可能是間諜」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在社交媒體上確認,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印軍向中國方面歸還了牧民走丟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印度媒體借題發揮,「捕風捉影」地稱這些牛可能是「間諜」。「今日印度」在報導中這麼寫的,「用於中印信用透支,印方有必要調查這些動物,以確保它們是無辜的牲畜……難道這些牛身上有間諜設備?」
  • 野犛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犛牛屬。是家犛牛的野生同類,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野犛牛體形笨重、粗壯,但比印度野牛略小,體長為200—260釐米,尾長約80—100釐米,肩高160—180釐米,體重500—600千克,雄性個體還明顯大於雌性個體。肩部中央有顯著凸起的隆肉,故站立時顯得前高后低。
  • 獨一無二的犛牛博物館
    當今世界,犛牛總量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大約為1800萬—2000萬頭,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如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目前,中國擁有佔世界犛牛總量大約92%以上的犛牛數量,它們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肅、新疆、雲南等省區。這些地區大都是高海拔地區,海拔都在2000—5000米。
  • 全世界野犛牛不超過15000頭
    主頁 新 聞 雲南 地產 法律 報刊 娛 樂 文化 教育 健康 旅遊 時 尚 IT 汽車 各地 專題簡訊郵件全世界野犛牛不超過15000頭 http://www.yndaily.comvar dd=20050303;varhh=0903; for (i=0;i 雲南日報網  新華社拉薩3月2日電(記者邊巴次仁、德吉)西藏自治區林業勘察設計院院長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澳媒:解放軍已經世界第三了 怎麼還要靠犛牛?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8月18日報導,原題:中國軍隊比以前更強大,為何仍需要謙卑的犛牛?解放軍被世界軍事分析排名網站「全球火力」列為僅次於美俄軍隊的世界第三強,如今正迅速追趕美俄部隊的科技實力。但在中國迅速壯大的軍隊中,卻保留了一種「久經實踐考驗」的裝備:謙卑的犛牛。這種善於在山地疾行的動物,是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主要牲畜。
  • 犛牛犛牛
    [5]犛牛的分類學地位及起源研究:mtDNAD2loop序列的分析.獸類學報,2006,26(4):325~330. 郭松長,劉建全,祁得林等.[7]動物學雜誌  ChineseJournalofZoology2009,44:148~150  犛牛的分布及保護  張知貴,夏霖,楊奇森[8]《中國新近紀晚期三趾馬動物群的生活環境的化石穩定碳同位素證據》《中國古生物志》《中國的馬類動物》《冰河世紀史前動物全揭秘》本文轉載自 Tibet一Tibet(ID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科研人員抱著阿什旦犛牛幼崽。  我國是犛牛的主產國,如何加快犛牛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犛牛產業發展活力、促進高寒牧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是動物育種學家尤為關注的事情。日前,世界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通過了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成為犛牛育種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犛牛,是高寒牧區特有的牛種資源。它們不僅可以適應嚴寒、缺氧、缺草等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能提供肉、奶、毛、絨、皮革、役力等,是牧民們的忠實夥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藥研究所與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合作開展犛牛新品種的育種工作。
  • 中國培育出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犛牛,了解一下犛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原始犛牛在距今三百多萬年前的更新世生存,廣布於歐亞大陸東北部。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氣候變遷而南移至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並適應高寒氣候而延續下來,演化為現代犛牛。
  • 世界屋脊好奶 高原之寶犛牛乳製品開始進軍海外
    10:46: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活動上,高原之寶介紹了犛牛乳製品相關生產和銷售情況,以及產品諸多優秀的特質。  高原之寶董事長王世全表示,高原之寶立足青藏高原1700多萬頭犛牛資源,在四川、青海、拉薩、甘肅等犛牛資源集中區域建立了四大犛牛奶加工養殖示範基地。
  • 動物園犛牛被老虎咬死
    老虎試圖將犛牛拖上岸慢慢享用 2010年1月28日中午1時許,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該園散養區的犛牛群受驚奔跑,其中一頭母犛牛將散養區大門頂開了一條縫趁機跑了出來。飼養員一路追趕,犛牛在猛獸區亂串,慌不擇路跳入了虎區水塘中。記者在1點30趕到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虎區,記者看到,一頭渾身發抖的犛牛蜷縮在水塘深水區的一個角落裡。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但多傑說,其實草原上的犛牛性情並不是這樣溫順。在7月到11月的交配期,家養的公犛牛也經常成為性情暴戾的生物,為了爭奪母犛牛,相互之間經常發生異常激烈的爭鬥。多傑把這種場面成為犛牛「爭霸」。多傑小就喜歡看犛牛爭霸的場景,有時候甚至半夜還拿手電筒去看犛牛爭霸。龍公多傑的快手號也取名為「犛牛爭霸 犛牛第一人」(快手ID:LGDJ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