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
懷柔科學城核心區效果圖
科技創新——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體現,國際競爭亙古不變的焦點。
歷史上,科技領域的中心話語權一直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雖歷經重心轉移,但仍未突破傳統發達國家範疇。
眼下,出現在西方國家的「科技航母」,已立於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它們依託大科學裝置的大型、綜合性科學中心,具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優勢,廣泛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研究,已經成為代表西方國家科技最高水平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重要力量。其中美國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法國格勒諾布爾科學中心、英國的哈維爾中心,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等,正是全球「科技航母」中的代表。
現在,在東方,一艘來自中國的「科技航母」,正整裝待發全力起航。它就是中國北京的懷柔科學城。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人們才期待世界科技發展的版圖會因此而發生裂變。
2016年年初,懷柔科學城建設納入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當年9月,懷柔科學城被國務院列為首都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三大科學城之一,從而上升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9月28日,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共建懷柔科學城合作協議書,懷柔科學城建設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懷柔科學城將以國際一流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運營,在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搶佔世界科技創新制高點。與北京的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不同,懷柔科學城重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擴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規模,滿足更加全面的基礎前沿科學研究需求。
5月16日,懷柔科學城核心區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項目奠基儀式舉行,這是懷柔科學城首個開工項目,拉開了懷柔科學城重大項目建設的序幕。除該項目之外,材料基因組、先進光源技術、空間衛星技術、先進載運等4個交叉研究平臺項目將於5月底前陸續開工;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兩大科學裝置將分別於今年9月、12月開工建設,屆時懷柔科學城「2+5」重大項目將實現年內全部開工的任務目標。
中國科技創新正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著差距進一步被西方國家拉大的風險。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承接北京四個中心中「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重任,懷柔科學城將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輸入源源動力。
柔山秀水與科技創新完美銜接
「其實,懷柔科學城概念的提出並不是突發奇想,國家科技創新整體思路與懷柔科學城定位和發展基礎,這些年來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多年來,懷柔大力發展科技研發產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已經具備了建設科學城的良好基礎。」在懷柔區政府副區長王弢的眼中,懷柔科學城的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而非機緣巧合。
除歷經多年堅持不懈地發展科技產業,具備較好的產學研基礎外,在懷柔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山清水秀的自然條件功不可沒。據了解,世界範圍內著名的科研中心均坐落於風景優美的小城或者是大城市所轄周邊地區,如美國的矽谷,日本的筑波等。其中筑波與東京比鄰,湖光山色,滿目蔥翠,風景宜人,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才。而懷柔坐落於同樣為國際大都市的北京生態涵養發展區內,生態優良,風景優美。懷柔科學城所在燕山腳下、雁棲湖邊,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更為宜業宜居的典範。
以生態環境為第一要務,是懷柔歷屆政府堅持不懈的治理和發展理念。懷柔區緊緊圍繞落實功能定位,堅持以生態立區,高標準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境治理舉措,全區林木綠化率、水環境質量、空氣品質等主要生態指標均位居全市前列。
另外,懷柔還在為科學城創造另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目前,懷柔正在完善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以提高懷柔科學城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懷柔還將建設科學長廊、科普基地和現代科學館,推動科學城內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各類科研設施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此外,懷柔將規劃建設雁棲小鎮、懷北大學城,統籌布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娛樂、人才公租房等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完善生產生活保障體系。
懷柔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把懷柔科學城建設成為一座世界領先的綠色、生態、智慧、人文園區,引入海綿社區、節能建築、綜合管廊、信息互聯、智慧交通等先進設計思想,有開放的街區,有自然的堤岸,有街角的咖啡館,有拎包入住的五星級專家公寓、一站式優質教育配套,隨時可以展示交流科研成果的會展中心等等。既有精緻和專注的氛圍,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激烈的思想碰撞;也有悠閒自然的環境,科學家們坐在樹蔭下自由的冥想。」
攜手中科院實施大戰略
一個是山水俱佳,風景優美的小城;一個是科研實力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與北京懷柔區攜手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大戰略大布局之下必將出湧現大成果。
2015年12月17日,我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位於懷柔雁棲經濟開發區的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首次執行地面控制使命。短短8個月後,2016年8月16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地面控制任務同樣由中科院空間中心負責。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從本世紀初就開始謀劃建立中國的大科學中心。2007年以來,在北京市和懷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漸形成了在懷柔建設綜合性大科學中心的方案。
2009年6月,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政府籤署《共建中國科學院北京懷柔科教產業園合作協議》,懷柔科教產業園區上升到院市合作層面,為懷柔建設科學城打下了基礎;2011年,中科院與北京市籤署了院市共建北京綜合研究中心協議,為在懷柔建設依託大科學裝置的綜合性研究中心邁出了第一步。近年來,院市高層領導多次會商並召開了合作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座談會,籤署了《「十三五」期間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計劃》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懷柔科學城合作協議書》。中科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曉明說,「院市雙方密切配合,中科院拿出最好的項目和團隊,北京市拿出最大支持力度,共同謀劃建設北京懷柔科學城核心區——大科學中心。」2016年11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調研懷柔科學城時指出,希望懷柔科學城建設順利成功,推動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創新任務落戶懷柔,加快形成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作出應有貢獻,在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目前,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力學研究所、電子學研究所、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科研單位,以及中科合成油、北龍中網、中科納通等院屬企業,它們或在懷柔建立了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組織開展國家級科學研究,或引領懷柔向新能源、雲計算、納米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加速聚集,成為了中科院在懷柔的第一批「先遣部隊」。
大魄力瞄準「世界一流」大目標
全球前沿課題、國際一流人才,宏大的規劃與充滿魄力的支撐力度,懷柔科學城從規劃之日起就以建成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目標。
據了解,懷柔科學城按照「一核四區」進行空間功能布局,規劃面積約為41.2平方公裡。其中,「一核」即核心區,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臺區域,「四區」即科學教育區、科研轉化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生態保障區。
按照《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懷柔科學城將以國際一流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運營,在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搶佔世界科技創新制高點。到2020年,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高端人才、科技資源、重大項目加速集聚,功能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初步確立,前沿科學和先進技術研究成果不斷產出,高端特色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曉明表示,懷柔科學城核心區(綜合性大科學中心)的定位,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聚焦物質、材料、環境、生命、空間五大科學領域,強化國際科研合作,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科技前沿競爭。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大力培育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裝備、人工智慧等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構建高精尖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策源地。
為保障這一宏大願景的順利實施,懷柔區未來將爭取國家層面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向懷柔科學城傾斜,充分運用中國科學院及北京市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一流專業技術人才,參與基礎研究、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還將吸引國內外創新型企業、科研機構在懷柔科學城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室,組建國際一流的研發團隊,開展高水平技術研發活動。在高層次人才才社會保障方面,懷柔區將加強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在落戶、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服務保障,以「築巢引鳳」實現全球高端人才的大匯聚。
(原載於《環球時報》 2017-05-17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