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科技航母 懷柔起航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

懷柔科學城核心區效果圖

  科技創新——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體現,國際競爭亙古不變的焦點。

  歷史上,科技領域的中心話語權一直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雖歷經重心轉移,但仍未突破傳統發達國家範疇。

  眼下,出現在西方國家的「科技航母」,已立於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它們依託大科學裝置的大型、綜合性科學中心,具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優勢,廣泛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研究,已經成為代表西方國家科技最高水平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重要力量。其中美國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法國格勒諾布爾科學中心、英國的哈維爾中心,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等,正是全球「科技航母」中的代表。

  現在,在東方,一艘來自中國的「科技航母」,正整裝待發全力起航。它就是中國北京的懷柔科學城。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人們才期待世界科技發展的版圖會因此而發生裂變。

  2016年年初,懷柔科學城建設納入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當年9月,懷柔科學城被國務院列為首都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三大科學城之一,從而上升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9月28日,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共建懷柔科學城合作協議書,懷柔科學城建設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懷柔科學城將以國際一流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運營,在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搶佔世界科技創新制高點。與北京的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不同,懷柔科學城重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擴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規模,滿足更加全面的基礎前沿科學研究需求。

  5月16日,懷柔科學城核心區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項目奠基儀式舉行,這是懷柔科學城首個開工項目,拉開了懷柔科學城重大項目建設的序幕。除該項目之外,材料基因組、先進光源技術、空間衛星技術、先進載運等4個交叉研究平臺項目將於5月底前陸續開工;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兩大科學裝置將分別於今年9月、12月開工建設,屆時懷柔科學城「2+5」重大項目將實現年內全部開工的任務目標。

  中國科技創新正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著差距進一步被西方國家拉大的風險。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承接北京四個中心中「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重任,懷柔科學城將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輸入源源動力。

  柔山秀水與科技創新完美銜接

  「其實,懷柔科學城概念的提出並不是突發奇想,國家科技創新整體思路與懷柔科學城定位和發展基礎,這些年來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多年來,懷柔大力發展科技研發產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已經具備了建設科學城的良好基礎。」在懷柔區政府副區長王弢的眼中,懷柔科學城的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而非機緣巧合。

  除歷經多年堅持不懈地發展科技產業,具備較好的產學研基礎外,在懷柔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山清水秀的自然條件功不可沒。據了解,世界範圍內著名的科研中心均坐落於風景優美的小城或者是大城市所轄周邊地區,如美國的矽谷,日本的筑波等。其中筑波與東京比鄰,湖光山色,滿目蔥翠,風景宜人,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才。而懷柔坐落於同樣為國際大都市的北京生態涵養發展區內,生態優良,風景優美。懷柔科學城所在燕山腳下、雁棲湖邊,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更為宜業宜居的典範。

  以生態環境為第一要務,是懷柔歷屆政府堅持不懈的治理和發展理念。懷柔區緊緊圍繞落實功能定位,堅持以生態立區,高標準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境治理舉措,全區林木綠化率、水環境質量、空氣品質等主要生態指標均位居全市前列。

  另外,懷柔還在為科學城創造另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目前,懷柔正在完善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以提高懷柔科學城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懷柔還將建設科學長廊、科普基地和現代科學館,推動科學城內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各類科研設施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此外,懷柔將規劃建設雁棲小鎮、懷北大學城,統籌布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娛樂、人才公租房等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完善生產生活保障體系。

  懷柔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把懷柔科學城建設成為一座世界領先的綠色、生態、智慧、人文園區,引入海綿社區、節能建築、綜合管廊、信息互聯、智慧交通等先進設計思想,有開放的街區,有自然的堤岸,有街角的咖啡館,有拎包入住的五星級專家公寓、一站式優質教育配套,隨時可以展示交流科研成果的會展中心等等。既有精緻和專注的氛圍,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激烈的思想碰撞;也有悠閒自然的環境,科學家們坐在樹蔭下自由的冥想。」

  攜手中科院實施大戰略

  一個是山水俱佳,風景優美的小城;一個是科研實力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與北京懷柔區攜手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大戰略大布局之下必將出湧現大成果。

  2015年12月17日,我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位於懷柔雁棲經濟開發區的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首次執行地面控制使命。短短8個月後,2016年8月16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地面控制任務同樣由中科院空間中心負責。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從本世紀初就開始謀劃建立中國的大科學中心。2007年以來,在北京市和懷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漸形成了在懷柔建設綜合性大科學中心的方案。

  2009年6月,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政府籤署《共建中國科學院北京懷柔科教產業園合作協議》,懷柔科教產業園區上升到院市合作層面,為懷柔建設科學城打下了基礎;2011年,中科院與北京市籤署了院市共建北京綜合研究中心協議,為在懷柔建設依託大科學裝置的綜合性研究中心邁出了第一步。近年來,院市高層領導多次會商並召開了合作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座談會,籤署了《「十三五」期間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計劃》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懷柔科學城合作協議書》。中科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曉明說,「院市雙方密切配合,中科院拿出最好的項目和團隊,北京市拿出最大支持力度,共同謀劃建設北京懷柔科學城核心區——大科學中心。」2016年11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調研懷柔科學城時指出,希望懷柔科學城建設順利成功,推動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創新任務落戶懷柔,加快形成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作出應有貢獻,在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目前,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力學研究所、電子學研究所、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科研單位,以及中科合成油、北龍中網、中科納通等院屬企業,它們或在懷柔建立了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組織開展國家級科學研究,或引領懷柔向新能源、雲計算、納米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加速聚集,成為了中科院在懷柔的第一批「先遣部隊」。

  大魄力瞄準「世界一流」大目標

  全球前沿課題、國際一流人才,宏大的規劃與充滿魄力的支撐力度,懷柔科學城從規劃之日起就以建成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目標。

  據了解,懷柔科學城按照「一核四區」進行空間功能布局,規劃面積約為41.2平方公裡。其中,「一核」即核心區,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臺區域,「四區」即科學教育區、科研轉化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生態保障區。

  按照《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懷柔科學城將以國際一流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運營,在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搶佔世界科技創新制高點。到2020年,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高端人才、科技資源、重大項目加速集聚,功能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初步確立,前沿科學和先進技術研究成果不斷產出,高端特色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曉明表示,懷柔科學城核心區(綜合性大科學中心)的定位,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聚焦物質、材料、環境、生命、空間五大科學領域,強化國際科研合作,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科技前沿競爭。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大力培育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裝備、人工智慧等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構建高精尖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策源地。

  為保障這一宏大願景的順利實施,懷柔區未來將爭取國家層面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向懷柔科學城傾斜,充分運用中國科學院及北京市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一流專業技術人才,參與基礎研究、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還將吸引國內外創新型企業、科研機構在懷柔科學城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室,組建國際一流的研發團隊,開展高水平技術研發活動。在高層次人才才社會保障方面,懷柔區將加強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在落戶、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服務保障,以「築巢引鳳」實現全球高端人才的大匯聚。

  (原載於《環球時報》 2017-05-17 03版)

相關焦點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本文發表於《環球時報》2020年10月21日從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更多國人開始關注量子通信這一「黑科技」,到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量子科技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 海軍節那天國產航母能下水嗎?可惜潮汐不答應
    不過,中國軍事專家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4月23日海軍節當日並不是航母下水最好的「窗口期」,因為 「潮汐不答應」。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對於航母這樣的大型船舶來說,必須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滿足一定標準才可安全下水。
  • 懷柔科學城: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青龍峽、雁棲湖、紅螺寺、農家樂…… 北京懷柔,在人們的傳統思想中,是一個休閒旅遊、放鬆身心的好去處,但如今的懷柔已在悄悄發生變化。 如果懷柔遇到科技,兩者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長城腳下 科學之城揚帆起航
    原標題:長城腳下 雁棲湖畔 科學之城 揚帆起航  「懷柔」這個詞語,出現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詩經·周頌·時邁》中有這樣兩句話:「懷柔百神,及河嶠嶽。」意思是吸引和善待各路神仙,還要善待河流和高山。西漢初期學者毛亨、毛萇為「懷柔」兩個字作注曰:「懷,來也;柔,安也。」也就是:「請大家過來,讓大家安心。」
  • 環球冒險家雷探長打卡第三屆國際進博會,科技與創新從中國起航!
    受邀參展嘉賓環球冒險家雷探長,他對汽車和技術裝備兩個展區很有興趣,汽車展區設「智慧出行」專區,展覽面積3萬平米,全球前七大整車集團悉數參展。不論是創新概念輪胎,還是3D列印車身,能看到汽車領域最新趨勢和最前沿科技,首次設置的「智慧出行」專區,將聚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慧座艙、車路協同等細分板塊,充分展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靈感與創新。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聽薩爾瓦多人談薩中建交
    【環球時報報導 赴薩爾瓦多特派記者 王驍波 劉旭霞】8月下旬,薩爾瓦多拋棄臺北並同中國建交,讓很多人將目光投向這個不太熟悉的國度。《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趕赴薩爾瓦多採訪,發現儘管遠隔重洋,薩中建交的消息也令當地民眾振奮,他們對了解中國充滿熱情。「這是薩爾瓦多作出的一個勇敢而正確的決定」,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計程車司機勞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 12月5日 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12月5日,北京,環球時報2021年會將如期而至。在這裡,將有7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就「中美博弈」「中印交鋒」「臺海危局」「科技創新」等重大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夜話環節,專家學者將對「2021年的世界」和「2021年的中國」作出預測。屆時,還將邀請數百位各行業領軍人物與會,並有機會參與討論。
  •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能1小時內打衛星觀測航母
    8月20日,由藍箭航天(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朱雀一號」運載火箭總裝完畢,擬於第四季度發射。【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李司坤 張鴻陪】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20日完成總裝,擬於今年第四季度發射。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多地冷鏈「紅區」的超嚴管理
    【環球時報報導】「紅區」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一個概念,即把傳染病毒的高汙染風險區稱為「紅區」,用來警戒危險。在國內10多個省份先後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甚至因此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後,全國多地由此實施針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嚴格檢疫措施。
  • 印度洋又不是印度的,中國航母憑什麼不能去?
    這都是實實在在的航母編隊遠航訓練的經驗!在遠洋中闖蕩的經驗多了,去了陌生的遠洋,也就能得心應手!當然,「遼寧」號航母作為常規動力航母,能跑多遠,與油料有著直接的關係。這款兩萬多噸的補給艦為大型航母提供補給保障困難了些,但可以為護航艦艇提供油水保障,以提升整個航母編隊的持久活動能力。至於航母的護航艦艇,就更不缺了。
  • 【科技日報】北京懷柔科學城五個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
    近日,北京懷柔科學城又傳來好消息,「十三五」時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國家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布局的五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那麼,為何眾多大科學裝置集中落戶懷柔?其中最新「子午工程」二期、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展如何,會為人類解決什麼難題?
  • 胡錫進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2020驚心動魄,華為肯定要被歷史至少...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首先致開幕辭。
  • 經費拮据 英兩艘超級航母建造計劃或擱淺
    英國新超級航母想像圖,該航母可能會因削減預算而被取消。放置在「皇家方舟」號航母飛行甲板上的兩艘新航母其中一艘的模型,而相關航母的建造項目可能會被取消,以節約52億英鎊。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9日報導,為降低成本,英國防部正考慮取消總預算達52億英鎊的兩艘超級航母建造項目。
  • 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美國印鈔票只會...
    早在2018年就表示已清空美股的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美股還不是最低谷,美國目前的救市舉動只會讓「讓股市變得更糟糕」,而在更長遠的投資周期,他依然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
  • 環球時報:回看723動車事故 當時輿論幼稚而偏激
    攻擊中國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對中國新建航母、發展載人航天等冷嘲熱諷,這些奇怪的態度在輿論場並非總是邊緣的。它們經常能在某個圈子裡聚集一定的人氣。  中國社會需要鼓勵做實事,鼓勵冒風險,要培育能夠支撐創新型社會的大眾哲學,當下創新受到的各種壓力和挑剔太多,在經濟、技術上挑頭或舉旗往往意味著種種不確定性。
  • 懷柔科創||公示!懷柔科學城規劃這樣做...
    、懷柔科學城管委會,會同懷柔、密雲兩區政府,組織編制了《懷柔科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0年—2035年)》(以下簡稱「控規」)。>一、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控規深入貫徹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按照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和百年科學城的總體要求確定了懷柔科學城的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
  • 「諾星辰科技,凝聚專業,揚帆起航!」——深圳市諾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諾星辰科技有限公司」,擁有成熟的銷售渠道,市場佔有率分布全球,旗下自有大量人氣產品,近日通過合併「深圳薩普萊斯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豪嘉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熟的運營體系上越發強大,更盡完美!諾星辰科技擁有成熟的品牌運營團隊,憑著多年的行業經驗,一手創造出多款明星產品。
  • 環球時報:人口普查 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