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峽、雁棲湖、紅螺寺、農家樂……
北京懷柔,在人們的傳統思想中,是一個休閒旅遊、放鬆身心的好去處,但如今的懷柔已在悄悄發生變化。
如果懷柔遇到科技,兩者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懷柔科學城核心區規劃圖
雁棲湖畔,揚帆起航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指出要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
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批覆《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懷柔科學城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指出,懷柔科學城要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此後的三年,懷柔科學城加快科技創新生態構建,高精尖產業業態加快培育,新型城市形態加快完善。
如今,懷柔科學城作為「科學+城」的城市框架紮實起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成效初步顯現。
科學城裡,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不斷集聚,科技創新生態加快培育,一批成果轉化項目接踵而來。
扶搖直上九萬裡
2020年9月,北京市新型研發機構——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與此同時,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設備安裝調試和科研工作。
11月20日,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企業入駐儀式在有研科技集團公司懷柔園區舉行,13家企業和機構正式入駐或者籤訂了入駐協議,標誌著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正式運行。
11月22日,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揭牌成立,聚焦科研儀器、傳感器、新材料三大產業方向,圍繞高端儀器設備的研發、製造和應用場景,建設中試研發平臺、技術創新中心、轉移轉化基地,打造國際頂尖的硬科技孵化器和創新企業加速器,構建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研製的創新鏈條。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正在加快向懷柔科學城集聚;高精尖產業項目在加快向懷柔科學城集聚;生物醫藥產業等細分領域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懷柔科學城正在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設施平臺集群。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憑藉科學設施平臺「勁風」,懷柔科學城將成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
懷柔百神,及河嶠嶽
「懷柔百神,及河嶠嶽。」
「懷柔」這個詞語,出現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意思是吸引和善待各路神仙,還要善待河流和高山。
秉承「懷柔」一詞的本意,懷柔科學城為了吸引科學家和各路英才前來安身立業也是真的很拼了。
2020年12月2日,位於懷柔科學城起步區的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的綜合服務配套項目正式開工。
城市客廳A地塊
這裡是懷柔科學城研發平臺最密集、科研人才最聚集、創新活動最活躍的區域,集科技研發、科技服務、文化與商業配套、高端酒店與公寓、研究型學院等五大功能於一體,預計2023年初全部建成投用,將為科研院所、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提供國際化、高品質的配套服務。
這樣的綜合服務配套項目還有雁棲小鎮,預計2021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雁棲小鎮起步區建設效果圖
不止這些,教育方面,為滿足科研人員及現存科學城範圍內常住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北京一零一中學懷柔校區擴建加快推進;
醫療方面,懷柔醫院二期、婦幼保健院等醫療配套項目正加快推進;
生態方面,雁棲河生態廊道工程正在建設,為科研人員提供休閒交流、遊憩觀光、體育健身等活動場所;
交通方面,懷密線、通密線等多條交通線路開通,為出行提供保證;
……
一個嶄新的新型城市形態正加快完善,大批高科技人才正加速趕來。
承載國家戰略,肩負國家使命,在新時代的時空坐標裡,懷柔科學城正在繪就波瀾壯闊的創新畫面,正在奏響豪邁壯美的創新樂章。
到2030年,當我們再談起懷柔時,或許會充滿自豪地想到,那裡有一座世界一流的科學城。
本文內容根據「北京日報」「懷柔科學城公司」微信公眾號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