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懷柔科學城五個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

2020-11-23 中國科學院

  近日,北京懷柔科學城又傳來好消息,「十三五」時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國家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布局的五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那麼,為何眾多大科學裝置集中落戶懷柔?其中最新「子午工程」二期、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展如何,會為人類解決什麼難題?

  構造過程本身即是科研項目

  截至7月底,由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和「十三五」期間布局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和「子午工程」二期5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在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有的大科學裝置已經破土動工,主體建築結構馬上封頂。「這本身就是個科研項目,建築不是重要的,而裡面裝置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在邊研究中邊摸索,不斷攻克難題,才能真正建好科學裝置,推進項目進展。」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經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秦慶表示。

  據說,這些大科學裝置中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對地球的「脾氣秉性」了如指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裝置副主任李壘解釋說,該裝置主要用於研究地球系統的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各圈層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比如,碳就是在大氣、海洋、生物圈、陸地之間循環的。而數值模擬是研究地球系統科學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它的出現使得地球科學的研究成為一門「可實驗」的科學。

  據介紹,這個大裝置包括地球系統模式數值模擬系統、區域高精度環境數值模擬系統、超級模擬支撐與管理系統、支撐資料庫和資料同化及可視化系統、面向地球科學的高性能計算系統等。

  隨著「子午工程」一期的竣工,其二期建設令人期待。「子午工程」運行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相當於在中國境內搭起一座長約3000公裡,高達幾百公裡的空間『長城』,科學家可將地球表面、中高層大氣、電離層、磁層,乃至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環境『盡收眼底』。假設明天要發射衛星,相關部門可以提前一二天調取『子午工程』觀測數據作為預測依據,如果發現太陽有劇烈活動跡象,即會延後發射。」

  據介紹,「子午工程」二期將在北緯40°、東經100°地區建立監測站,同一期共同形成全國地基「井」字觀測網。與其他國家相關工程相比,其不僅有地磁檢測網,還有無線電、太空火箭,並具有綜合性,成網成鏈,將創造多項世界監測之最。

  自主研發提升科技綜合實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基礎研究中不斷有原始創新,我們不僅亟待攻克核心技術,更迫切需要自主研發並製備精密的儀器裝置。」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裘曉輝深有感慨地向科技日報記者坦言。

  北京懷柔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戴彬彬表示:「懷柔科學城的戰略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和開放科研平臺,引導和推動高端創新資源要素加快集聚。」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同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憑藉這些大科學裝置,懷柔科學城將形成定位清晰、高度密集、先進高端的設施平臺集群,為原始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研人員依託這些大科學裝置,將不斷取得一批世界領先的原創科研成果,提高我國在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領域的源頭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伍建民表示。

  據介紹,懷柔科學城規劃面積達到100.9平方公裡。今年下半年,懷柔科學城將密集開工40個重點項目,包括科學設施和研發平臺、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三大類,總投資預計198億元。教育、醫療、住房等配套服務設施正在全面跟進,與中科院、北大、清華等創新主體以及海澱區的合作持續深化,一批高精尖產業項目成功落戶。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9-08-19 07版)

相關焦點

  • 【北京日報】北京市與中科院領導檢查懷柔科學城建設進展
    6月29日上午,懷柔科學城傳來捷報——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兩大科學裝置開工,標誌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北京市與國家發改委、中科院、北京大學領導察看兩大科學裝置開工,並進一步檢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進展情況,研究推進相關工作。市委書記蔡奇強調,懷柔科學城肩負著提升我國基礎前沿領域源頭創新能力的重要使命。
  • 北京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試運行
    2020-10-31 15:18:33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記者昨天(10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儀式上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進入試運行階段,這也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正式進入科研狀態。
  • 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項目開工,打造科學城配套項目
    12月2日,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式啟動建設。當天,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同步開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封頂。
  • 北京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試運行 另有多個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
    2020-10-30 18:12:00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30日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啟動試運行。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方忠介紹,「一裝置兩平臺」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啟動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承載著推動物質科學研究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使命。隨著「一裝置兩平臺」進入科研狀態,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
  • 北京懷柔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2021年,懷柔區將深入落實「懷柔就是科學城、科學城就是懷柔」的工作理念,加速構建「科學+城」的城市框架,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揚帆啟航  「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和科技研發平臺、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等,都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今年,懷柔區將加快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揚帆啟航。」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伍建民介紹。  「十三五」期間布局的29個科學設施平臺都在加快建設。
  • 「同步輻射光源」落地懷柔科學城 助推原始創新能力提升
    圖為北京科技周展出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裝置模型新華網 穀雨 攝  更令人興奮的是,如此重要的大科學裝置將於今年在懷柔科學城正式開工建設。據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副經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董宇輝研究員介紹,「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建設是推動我國同步輻射光源領域研究達到世界前沿的重要舉措,建成後,將是我國第一臺高能量同步輻射光源,全面提升我國在科技和產業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科技合作與基礎科學研究平臺。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稱為大科學裝置,是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大型複雜科學研究裝置或系統。
  • 北京卓立漢光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正式入駐懷柔科學城
    2020年11月20日,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生態項目集中簽約暨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企業入駐儀式舉行。北京卓立漢光分析儀器有限公司,作為首批入駐的四家企業之一,參加了隆重的籤約及入駐儀式。  懷柔科學城的建設,自2009年中科院與北京市政府籤署合作協議為起始,歷經合作內容與規模的升級迭代,至2016年11月進入加速階段,至今已有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2個大科學裝置和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及有效載荷研製測試保障平臺、先進載運和測量技術綜合實驗平臺等交叉研究平臺開工並進入不同建設階段
  • 懷柔科學城建設迎來裡程碑節點
    「一裝置兩平臺」進入科研狀態本報訊(記者丁佳)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日前取得重大進展,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舉行啟用儀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研發與綜合測試平臺(即「一裝置兩平臺」)
  • 納米能源所年底入駐懷柔科學城 北京「三城一區」建設曬出成績單
    納米能源所所長、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透露,北京市為研究所建設的懷柔園區於2016年9月29日開工,預計今年10月竣工,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總投資6.6億元,目前建築全部封頂並進入內外裝修階段。今年年底,納米能源所將整建制全部搬遷入駐懷柔科學城。納米能源所還將作為牽頭單位籌建國家物質實驗室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部。
  • 懷柔科學城建設迎來裡程碑節點:「一裝置兩平臺」進入科研狀態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日前取得重大進展,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舉行啟用儀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研發與綜合測試平臺(即「一裝置兩平臺」)宣布啟動試運行,率先進入科研狀態
  • 北京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開工,2023年初建成投用
    昨天(2日),懷柔科學城建設又有重大進展。作為國內外科學家的國際化公共服務中心、懷柔科學城的對外展示樣板、科學研究與科技產業的活力中心,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預計2023年初建成投用。
  • 【環球時報】科技航母 懷柔起航
    與北京的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不同,懷柔科學城重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擴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規模,滿足更加全面的基礎前沿科學研究需求。  5月16日,懷柔科學城核心區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項目奠基儀式舉行,這是懷柔科學城首個開工項目,拉開了懷柔科學城重大項目建設的序幕。
  • 研究量子計算、非常規超導機理……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投用
    作為肩負原始創新重任的「國之重器」,布局在懷柔科學城的大科學裝置建設一直備受關注。,園區內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也成為了懷柔科學城首個進入科研階段的大科學裝置。呂力解釋說:「在懷柔園區進行土建施工的同時,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所需的內部儀器設備已經在物理所中關村園區同步搭建和調試,例如營造極低溫、超高壓等實驗環境的設備已經先期在中關村園區預研甚至搭建完成。一部分設備等到懷柔園區土建竣工後,可以直接搬移至園區。」由此,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目前已經具備了部分的實驗功能。
  • 懷柔科學城: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指出要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 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批覆《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懷柔科學城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指出,懷柔科學城要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 懷柔科學城五大「重器」集結完畢!預計2025年投入使用
    自國務院提出建設懷柔科學城後 懷柔科學城一路昂頭闊步 向著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不斷邁進 目前 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和「十三五」期間 布局的五大科學裝置
  • 重慶首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超瞬態實驗裝置年內在科學城開工建設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亦築 實習生 程茵芷)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再加碼!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經濟工作會上了解到,重慶首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超瞬態實驗裝置預計年內在科學城開工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由重慶大學建設,建築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
  • 坐標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今天,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同步開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封頂。
  • 懷柔科學城北京光源完成主體鋼結構施工 全球「最亮光源」正式連接...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懷柔科學城北京光源完成主體鋼結構施工 全球「最亮光源」正式連接成環 來源:北京日報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優先布局的大科學裝置之一將為基礎科學和工程科學等領域原創性、突破性創新研究提供重要支撐平臺
  • 懷柔科學城這16個科學裝置對人類有多大影響?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2月28日,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項目集中啟動會上發布了懷柔科學城16個科學設施平臺項目。懷柔科學城布局啟動的這些科學設施平臺都有哪些,涉及哪些科學研究領域,對人類社會會有什麼意義?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