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26日,2019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近300項人工智慧、集成電路、航空航天、智能設備、前沿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成果、科普展項和互動體驗產品等集中展示。在北京科技周上亮相的圓環狀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裝置模型,吸引大量觀眾眼球。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裝置能幹什麼?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它採用高能X光射線,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生成演化周期,為物質調控提供基礎信息。該裝置可用於材料工程、化學工程、能源環境、生物醫藥等多方面、多領域的科學研究,應用潛力巨大。
圖為北京科技周展出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裝置模型新華網 穀雨 攝
更令人興奮的是,如此重要的大科學裝置將於今年在懷柔科學城正式開工建設。據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副經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董宇輝研究員介紹,「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建設是推動我國同步輻射光源領域研究達到世界前沿的重要舉措,建成後,將是我國第一臺高能量同步輻射光源,全面提升我國在科技和產業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科技合作與基礎科學研究平臺。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稱為大科學裝置,是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大型複雜科學研究裝置或系統。「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這個「大科學裝置」將於2025年左右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北京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的突破性成績。作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力軍和核心支撐,懷柔科學城的各項建設正在穩步推行中。
2018年,懷柔科學城在城市設計方案徵集、空間規劃、科學規劃、發展規劃等方面初具規模,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展開,綜合性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建設順利推進,5個首批開工的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在教育、住房、醫療、商業、景觀燈方面加快布局,加速融合「科學」與「城」。
懷柔科學城建設承載著國家戰略、肩負國家使命,是引領科學發展和前沿技術突破的新引擎,是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平臺,是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懷柔科學城的建設是北京建設「三城一區」的重要平臺之一。涵蓋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內的「三城一區」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
在本次北京科技周上,集中體現了「三城一區」的創新成果。坐落於中關村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帶來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石墨烯單晶晶圓材料和應用產品,在懷柔布局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也吸引了廣泛關注,在未來科學城設立產業基地的小米也帶來了智能門鎖、摺疊式跑步機等研發成果……此外,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搭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引導高精尖產業向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在展會上也展示了大量高科技成果。
北京市科委作為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秘書處,發揮了統籌協調、聯絡服務的積極作用,為支撐北京全國科創中心建設作出巨大貢獻。董宇輝表示,北京市科委在聚集資源、聚攏人才、聚合技術方面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未來,在北京市科委的推動下,會有更多的企業、機構、高校在更多的領域尋找更多交流的機會,探索更多的合作可能性,共同助力北京全國科創中心建設。(文/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