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納米能源與系統領域原始創新能力
今年年底,納米能源所將搬遷入駐懷柔科學城,由此成為中科院與北京市在懷柔科學城共建的第一個整建制入駐的科研機構。
納米能源所是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為落實中央組織部引進「千人計劃」頂尖人才王中林及其創新團隊項目合作共建的科研機構。依據協議,今後,雙方將以「共同建設、共同管理、成果共享、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為原則,共同推動建立「政產學研用」五方參與的協同創新發展機制。
納米能源所將以納米能源與微納系統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目標,提升納米能源與系統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爭取早日成為世界一流的以微納能源和系統為主的科研機構。
中科院和北京市將創新財政科技經費支持方式。其中,中科院以非法人研究單元的形式支持納米能源所自主發展建設,支持起學科發展和科研、人才項目的申請,負責科技支撐平臺建設以及科研、人員和運行經費的投入。北京市支持納米能源所以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發機構為建設目標,支持並保障研究所參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並將為研究所提供居留和出入境、落戶、醫療保險、子女教育、科研用房、人才住房等方面的服務保障。
納米能源所將打破傳統模式,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所長負責制,賦予所長管理科研、人事、運行等充分自主權,自主確定研究課題,自主選聘科研團隊,自主安排科研經費,享受成果轉移轉化決定權和收益分配權。
納米能源所所長、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透露,北京市為研究所建設的懷柔園區於2016年9月29日開工,預計今年10月竣工,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總投資6.6億元,目前建築全部封頂並進入內外裝修階段。今年年底,納米能源所將整建制全部搬遷入駐懷柔科學城。納米能源所還將作為牽頭單位籌建國家物質實驗室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部。
納米能源所原創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納米能源、納米發電機、複合能源技術、自驅動系統等。
新聞延伸
「三城一區」建設曬出成績單
目前,北京市「三城一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懷柔科學城不斷「突破」。規劃範圍由41.2平方公裡擴展至100.9平方公裡,總體城市設計方案徵集進入收官階段;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加快推進基建建設和技術攻關,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項目用地預審已報送自然資源部審批,同時按照「一會三函」流程辦理施工意見登記書;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子午工程二期、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等3個大科學裝置的項目建議書均已獲批;首批5個開工的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實現部分建築結構封頂,第二批交叉研究平臺徵集和評審工作開始啟動。
中關村科學城「聚焦」特色鮮明,完成中關村科學城規劃2.0版,出臺「海澱創新發展16條」,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中國(中關村)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落地建設,中關村人工智慧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授牌。
未來科學城圍繞「三個轉變」促「搞活」,初步提出「一廊一楔、一龍頭四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運行有序,高校同入駐央企共建聯合研究院。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優化」取得新進展。首個電商行業大數據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獲批,20個技術創新中心、5家研究院和一批聯合創新基地啟動建設。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輸出到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831項,同比增長5.7%;成交額28.1億元,同比增長15.2%。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394.1億元,同比增長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