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2021-01-14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9月27日,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儀式舉辦。這標誌著納米能源所在懷柔科學城正式投入運行。這也是懷柔科學城規劃建設以來首個整建制遷入的研究機構。

納米能源所是北京市和中科院聯合共建的新型科研組織,2018年納入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名單。納米能源所2012年開始籌建,2014年5月經登記成為北京市科研事業單位,2014年6月經批准成為中科院非法人科研單元,2016年8月北京市批覆建設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2018年5月市政府和中科院籤署聯合共建納米能源所協議,2019年9月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竣工,今年9月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研究所位於懷柔科學城中心區南部,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項目功能布局由科研區、生活區、中試孵化區構成。

據介紹,納米能源所在納米能源與自驅動系統研究領域居國際領先和引領的地位。目前研究所擁有一支包括2名院士在內的高水平科研隊伍,創立了壓電電子學與壓電光電子學兩大學科,擁有摩擦納米發電機、自驅動傳感系統、海洋藍色能源、新型高壓電源等4項核心技術,產生和轉化了摩擦電空氣淨化器、摩擦電防塵口罩、摩擦電汽車尾氣淨化系統、自驅動智能鞋等一批科研成果,培養了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研骨幹,獲得了200餘項發明專利,成為國際納米能源研究領域的創立者和領先機構。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研究所設有凝聚態物理、物理化學、材料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偏生物)、納米科學與技術(偏化學)等五個博士專業;設有凝聚態物理、物理化學、材料學、材料工程、生態物理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偏生物)、納米科學與技術(偏化學)等七個碩士專業。目前在讀研究生350名。

今年,懷柔科學城加快構建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生態。5月份一批創新主體、新型研發機構和研究院相繼揭牌,各類創新要素和資源加速集聚。此次納米能源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意義重大,對於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升基礎前沿領域的源頭創新能力,對於中科院科研機構整合布局,對於懷柔科學城吸引新型研發機構、凝聚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都具有先導和示範意義。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9月27日,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這標誌著納米能源所在懷柔科學城正式投入運行。這也是懷柔科學城規劃建設以來首個整建制遷入的研究機構。納米能源所2012年開始籌建,2014年5月經登記成為北京市科研事業單位,2014年6月經批准成為中科院非法人科研單元,2016年8月北京市批覆建設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2018年5月市政府和中科院籤署聯合共建納米能源所協議,2019年9月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竣工,今年9月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9月27日,懷柔科學城舉辦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儀式,標誌著納米能源所在懷柔科學城正式投入運行。這也是懷柔科學城規劃建設以來首個整建制遷入的研究機構。納米能源所是北京市和中科院聯合共建的新型科研組織,2018年納入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名單。納米能源所2012年開始籌建,2016年8月北京市批覆建設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2019年9月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竣工,今年9月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所首家入駐懷柔科學城
    9月11日,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與北京中關村微納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籤約,將整體搬遷入駐懷柔科學城。作為中科院與北京市在懷柔科學城共建的第一個整建制入駐的科研機構,納米能源所將為懷柔科學城增添新的力量。
  • 納米能源所年底入駐懷柔科學城 北京「三城一區」建設曬出成績單
    提升納米能源與系統領域原始創新能力今年年底,納米能源所將搬遷入駐懷柔科學城,由此成為中科院與北京市在懷柔科學城共建的第一個整建制入駐的科研機構。納米能源所是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為落實中央組織部引進「千人計劃」頂尖人才王中林及其創新團隊項目合作共建的科研機構。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 3個重量級「中心」揭牌掛牌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標誌著北京懷柔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 「一裝置兩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標誌著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標誌著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 今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
    ➜ 2017年5月,北京市和中科院啟動了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的建設工作,中科院物理所和懷柔科學城公司作為建設主體。以「一裝置兩平臺」為重要支撐的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佔地230畝,建築面積118000平方米,位於懷柔科學城起步區。
  • 中科院與北京市共建納米能源所 陰和俊出席推進會並講話
    5月17日,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政府舉行院市共建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簡稱「納米能源所」)推進會。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陰和俊出席並講話。
  • 【北京日報】北京市與中科院領導檢查懷柔科學城建設進展
    6月29日上午,懷柔科學城傳來捷報——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兩大科學裝置開工,標誌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北京市與國家發改委、中科院、北京大學領導察看兩大科學裝置開工,並進一步檢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進展情況,研究推進相關工作。市委書記蔡奇強調,懷柔科學城肩負著提升我國基礎前沿領域源頭創新能力的重要使命。
  • 懷柔科學城: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指出要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 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批覆《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懷柔科學城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指出,懷柔科學城要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 懷柔: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加速
    118000平,坐落於北京懷柔科學城核心區。2019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響應這一精神,北京市和中科院聯手,在首都的東北角,共同打造懷柔科學城。2017年5月,以物理所為依託單位,啟動了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研發與綜合測試平臺的建設工作。同年9月,以物理所為法人單位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同在懷柔科學城核心區開工建設。
  • 中科院北京納米所開發微型風力渦輪機,可以從微風中收集風能
    但現在,來自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微型風力渦輪機」,可以從與步行產生的風力差不多的微風中收集風能。讓更小型的風力發電機成為可能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微納能源與傳感實驗室負責人楊亞表示,「你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微風,有一次,我們把納米發電機放在一個人的手臂上,擺動的手臂產生的氣流就足以產生電力
  • 13家企業和機構入駐北京懷柔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 11月20日,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生態項目集中簽約暨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企業入駐儀式舉行,13家企業和機構正式入駐或者籤訂了入駐協議。  懷柔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戴彬彬在講話中說,此次項目集中簽約和企業正式入駐,目的是打造一條從核心技術攻關到科技孵化、成果轉化的「快車道」,為廣大科創企業搭建一個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全周期發展平臺。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8 星期一
    >10、研究發現峨眉山古地幔柱改造巖石圈對青藏高原東南向深部弱物質流阻擋作用的大地電磁證據 科技動態1、中科院與江西省舉行科技合作會談2、「全腦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中國工作組成立3、《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0)》發布4、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田晨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30日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即「一裝置兩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入駐
  • 北京懷柔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2021年,懷柔區將深入落實「懷柔就是科學城、科學城就是懷柔」的工作理念,加速構建「科學+城」的城市框架,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支持和引導懷柔科學城的高校、院所、企業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發起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圍繞懷柔科學城的物質科學、信息和智能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地球系統科學等重點學科方向,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完善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的供給體系。
  • 水汽發電、仿電鰻自驅動傳感……學術大咖聚集懷柔科學城熱議新...
    12月22日下午,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報告會——新材料領域專場走進懷柔科學城,在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科研樓報告廳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李永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所長王中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方維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酈珠,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教授侯仰龍,以及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王訓、曲良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郭玉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人傑
  • 【科技日報】北京懷柔科學城五個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
    近日,北京懷柔科學城又傳來好消息,「十三五」時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國家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布局的五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那麼,為何眾多大科學裝置集中落戶懷柔?其中最新「子午工程」二期、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展如何,會為人類解決什麼難題?
  • 懷柔科學城建設迎來裡程碑節點
    「一裝置兩平臺」進入科研狀態本報訊(記者丁佳)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日前取得重大進展,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舉行啟用儀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研發與綜合測試平臺(即「一裝置兩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