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北京納米所開發微型風力渦輪機,可以從微風中收集風能

2020-09-24 學術頭條

一直以來,能源危機是世界關注的焦點,而發展可再生、環保的新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最緊迫的挑戰之一。


近年來,利用光、振動、熱、無線電波等形式的環境能源吸引了更多研究人員的注意,並且已經開發了幾種利用不同類型能源來發電的方法。


相對而言,風力發電是目前可用的最具成本效益、價格最低的能源之一。


通常情況下,風力渦輪機是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用於收集風能,並廣泛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高成本的基礎上,產生的噪音,和審美汙染仍然是問題。而且陸地上現有的大部分風力都過於柔和,無法推動商用風力渦輪機的葉片。


但現在,來自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微型風力渦輪機」,可以從與步行產生的風力差不多的微風中收集風能。



這種以低成本、高效收集微風的方法於9月23日發表在《細胞報告物理科學》(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雜誌上。


風中摩擦發電


從技術上講,這個新裝置並不是渦輪機,而是一種納米發電機,由管內的兩條塑料條組成。當有氣流時,這些塑料條會顫動或拍擊在一起。


就像在頭髮上摩擦氣球一樣,這兩種塑料在分離接觸後會帶電,這種現象被稱為摩擦電效應,之後這兩條塑料條產生的電能會被捕獲並儲存起來。



結果顯示,每秒1.6米的微風就足以驅動這款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當風速在4 - 8米/秒(8.9 - 17.9英裡/小時)之間時,納米發電機的性能最佳,這一速度使得兩條塑料帶能夠同步擺動。


而且,該裝置的風能轉換效率高達3.23%,這一數值超過了之前報導的風能回收性能。目前,該研究小組的設備可以為100個LED燈和溫度傳感器供電。


這種摩擦納米發動機裡的兩種塑料條薄膜其實質是由有摩擦電的薄膜組成。而這種薄膜由帶有Ag電極的鐵電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和塗有氟化聚乙烯丙烯(PEP)的PVDF膜組成。


它們主要利用伯努利效應進行相互作用,而所謂的伯努利效應是指當通過流體的水平流動速度增加時,壓力就會減小。在這個風收集系統中,當氣流穩定時,兩膜由於伯努利效應會表現出快速周期性的接觸和分離的動態特徵。



為了使納米發電機獲得良好的電能輸出,研究人員還研究了由FEP膜和PVDF膜組成的摩擦電層,他們採用靜電鍵合方法將FEP層和PVD層進行了層合。


首先,將FEP膜暴露於15 kV尖端電壓的電暈中5分鐘;此後,將PVDF膜附著到FEP膜的帶電錶面並通過靜電作用吸收;最後,將與第一次電暈相同參數的第二次電暈施加到鍵合的FEP-PVDF系統上。通過測量表面點位,結果發現層壓薄膜具有較好的電荷儲存穩定性。


簡言之,摩擦納米發動機原理是當兩個薄膜因為伯努利效應互相接觸時會摩擦生電,同時由於薄膜存儲電荷的特性,可以將電能存儲,由此來供電。


讓更小型的風力發電機成為可能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微納能源與傳感實驗室負責人楊亞表示,「你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微風,有一次,我們把納米發電機放在一個人的手臂上,擺動的手臂產生的氣流就足以產生電力。」



楊亞補充道,「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取代現有的風力發電技術,而是解決傳統風力渦輪機無法解決的問題。風力渦輪機使用線圈和磁鐵,成本是固定的,而我們可以為我們的設備挑選低成本的材料。我們的設備也可以安全地應用於自然保護區或城市,因為它沒有旋轉結構。」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對這個項目的下一步計劃有兩種設想,一種是小的,一種是大的。


之前,楊亞和他的同事曾設計了一個硬幣大小的納米發電機,但他想讓它更小,更緊湊,效率更高。在未來,楊亞和他的同事們還希望將該設備與像手機這樣的小型電子設備結合起來,以提供可持續的電力。


但楊亞也在尋求讓設備更大、更強大。


「我希望將該設備的生產規模擴大到1000瓦,這樣它就能與傳統的風力渦輪機競爭。我們可以把這些設備放在傳統風力渦輪機無法到達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它放在山上或建築物的頂部,以獲得可持續能源。」



楊亞簡介


楊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微納能源與傳感實驗室負責人。


在微納能源與傳感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原創性和開創性研究成果。以構建高性能多效應耦合納米發電機和高精度自供電傳感器陣列為目標,從鐵電材料的設計和可控制備出發,探索力-熱-光耦合效應對納米發電機的調製機理,在新型複合與耦合納米發電機的設計和集成、基於複合與耦合納米發電機的自驅動多功能傳感器、柔性大規模傳感陣列系統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國際SCI雜誌Science Advances(Science子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研究結果被各類著名國際學術期刊或媒體如Nature Photonics、ScienceDaily、Phys.org、Nanotechweb.org等作為亮點報導。論文被引用總數10000餘次,H指數為60 (Researcher ID的數據)。已授權美國專利1項,申請和授權的中國專利40餘項。


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是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建的新型科研單元。2012年2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正式開始籌建。2018年5月17日,北京市與中國科學院正式籤訂共建納米能源所協議書,同年11月被納入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名單。納米能源所將於2019年整建制搬遷至懷柔科學城,研究所將是科學城建設以來首個整建制遷入的研究機構。


納米能源所在本領域處於國際研究領頭羊地位,目前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430多個研究單元、近4000多人在做相關研究。研究所發起了兩個國際性的品牌會議已經成立,即「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會議」(NENS)和「納米發電機與壓電電子學國際會議」(NGPT),第四屆NENS2019在2019年6月在北京召開,NGPT2020於2020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


排版:趙辰霞

編審:王新凱


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386420302228?via%3Dihub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9/200923124720.htm
http://sourcedb.binn.cas.cn/zw/zjrck/yjy/201308/t20130814_3911917.html

相關焦點

  • 小裝置可以從走路時的微風中收集風能
    陸地上現有的大部分風力都過於柔和,無法推動商業風力渦輪機的葉片,但現在,中國研究人員重慶大學牟笑靜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楊亞研究員研究團隊和同濟大學張曉青研究團隊合作設計了一種「微型風力渦輪機」,它可以從極小的微風中收集風能,這種微風的風力與步行產生的風力差不多
  • 走路帶動的微風將被用來發電,用電將實現自給自足了嗎?
    風能是一種產生可持續能源的高效方法,並且風能非常清潔無汙染。但是,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很快獲得個人風力渦輪機,但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研發的小型設備有望通過將風能從微風中收集起來,將風力發電轉化為個人能源產生解決方案。行走產生的風能將被收集起來,這是認真的一項研究。
  • 可伸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從低速微風吹拂中獲取能量
    可伸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從低速微風吹拂中獲取能量&34;一詞會自動產生大型風力發電機的圖像。只要風速超過每秒3米,一個風力渦輪機就可以產生兆瓦的功率,以產生功率,這受電磁發電機的物理特性的限制。但是,陸地上可用的大部分風是低速氣流,低於渦輪機的極限速度。儘管這些微風將成為小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有效微能源,但目前尚無有效的收穫方式。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的最新發明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將環境動蕩轉換為高電輸出,特別是對於機械頻率較低的能源(例如風,雨滴和水波)。
  • 科學家開發微小的可穿戴式風力發電機 從扇動的塑料條中收集能量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可穿戴式電動發電機,它可以在人們行走時從風中收集能量。研究團隊表示,它的成本低,效率高,足以為小型傳感器和LED供電。雖然它與風一起工作,但它不完全是一個渦輪機。相反,這種發電機通過類似於產生靜電的機制來收集能量。
  • 【應用熱點】3D列印微型風力渦輪機——低成本的家用發電機
  •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風力渦輪機使美國變暖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科學家2018年的一項研究記錄了風力渦輪機如何提高美國氣溫,這是值得重新審視的課題之一。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強調他們認為人們需要採取緊急行動來緩解全球變暖的同時,觀察到風力渦輪機和大氣的相互作用減緩了風力,因為風力是由渦輪機提取的。這對氣溫有增溫作用。
  • 分享微型傳感器在風力發電機中的應用
    分享微型傳感器在風力發電機中的應用 貿澤電子 發表於 2019-08-20 14:51:39 風力發電器看起來像摩天大樓一樣高,但它們中卻包含著數十個微小、不是很昂貴的傳感器
  • 風力渦輪機的流體動力學模型表明,有四個轉子的渦輪有明顯優勢!
    科學家已經建立了多轉子風力渦輪機的流體動力學模型,以及它們在風力發電中如何相互作用,這項研究證明了具有四個轉子渦輪模型的明顯優勢。北海未來的Dogger Bank風力發電機風力渦輪機直徑為2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對於風力渦輪機來說,大型的,更大的,最大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 科技:風能物理學
    【科技:風能物理學】導語:對於風力渦輪機的效率,嚴格的物理限制適用。他們設定了工程師可以以最高效率設計現代風力渦輪機的框架。因此,在風速最高的地方設置風力渦輪機非常重要。在德國,這些尤其包括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的部分地區以及低山脈的高海拔或更高水平的風荷載。由於現代風力渦輪機幾乎都只有三個轉子葉片,因此啟動時需要至少每秒4到5米的風速。這限制了風力渦輪機可能位置的空間。為了儘可能有效地將風的動能轉換成旋轉能,為風力渦輪機尋求最大效率。
  • 總統辯論事實核查:風力發電確實殺死很多鳥,但川普不太懂風能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說,研究發現,在北美,風力渦輪機平均每年殺死23萬隻鳥類。總的來說,該機構估計,每14000隻鳥的死亡中,就有1隻是由風力渦輪機造成的。因此,渦輪機對鳥類是一個額外的威脅,儘管這個威脅相對較小。 昂貴 川普:「我比你更了解風能,它非常昂貴。」 事實是: 他的觀點是過時的。
  • diy風力發電機製作方法 非常簡單每個人都可以做
    德國達德能源公共事務部專員蕭嘉倫說,《海造的風機》以臺灣再生能源議題為主軸,探討離岸風力發電開發的效....  風力發電機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功,機械功帶動轉子旋轉,最終輸出交流電的電力設備。風力發電機一般有風輪、....
  • 中科院北京納米所開發微型風力渦輪機,可以從你...
  • 太陽能和風能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任何類型的能源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代價,太陽能和風能也不例外。蝙蝠和鳥類每年都被風力渦輪機殺死。從叉角羚、烏龜到土狼、響尾蛇,許多野生動物都曾在沙漠中生活過,而太陽能電池板可以佔據大片的沙漠。如果沒有效率和對能源使用的合理限制,太陽能和風能只能給環境帶來那一點點好處。目前,建造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還需要另外一些資源的投入。
  • 像太空船一樣的微型房屋會讓科幻迷們驚奇
    3在您頭頂上擁有高科技屋頂的同時,在大自然中和平生活的想法似乎不再是科幻夢。溫暖的摺疊床,帶自來水的小廚房,收集生物廢物的衛生間和熱水淋浴是這種微型住宅在野外提供的奢侈品。它可以完美容納兩個成年人,並且據稱絕對可以自我維持。
  •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走路就能通過摩擦納米發電技術發電的自驅動智能鞋;能夠通過收集人體呼吸的能量持續供電的共生型心臟起搏器;在口罩中添加摩擦起電的納米材料,就可以通過靜電吸附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9月27日,懷柔科學城舉辦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儀式,標誌著納米能源所在懷柔科學城正式投入運行。
  • 加拿大雷尼紹公司使用3D列印技術將風力渦輪機成本降低80%
    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工業工程和設計公司Biome Renewables於5年前在安大略省成立,其使命是優化自然力量,以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並專注於風力渦輪機。雷尼紹加拿大公司在新聞稿中表示。 「潮汐能渦輪機是眾多不斷增長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之一,參與這樣的項目真的很令人興奮。人們通常認為金屬增材製造是一項昂貴的事業,但這項技術使Biome可以將製造渦輪機的成本降低80%。
  • 第一張黑洞照片升級,可以用「電影」模式觀看
    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新研究,構建了一種新的數學模型,並利用早期幾次收集的解析度較低的黑洞數據重建了2009年~2017年的黑洞演變過程,構建出了黑洞電影畫面。由於黑洞周圍的複雜動力學,黑洞吸積盤的物質會高速旋轉,並在都卜勒效應之下在觀察者的視野中產生亮度差異。儘管M87*本身沒有變化,但這些物質運動造成的周圍環境變化可以讓黑洞環產生亮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