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2021-01-09 新青記

備受關注的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終於公布。

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這意味著,在山東省明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外,山東省將支持濟南和青島一起創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此外,國家海洋科學城和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的提法也是首次出現。很明顯,國家海洋科學城是對標懷柔科學城、張江科學城、合肥科學城、成都科學城等,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則是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等看齊。

1

先來看國家中心城市。

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濟南和青島的定位這樣表述:

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支持青島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持續放大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效應,聚力增強開放門戶樞紐、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

濟南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表述是:咬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全力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而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表述是,「按照國家中心城市標準,建成高水平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成製造強市、人才強市和數字青島,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顯然,青島是為了避開和濟南的競爭,但同時又不能放棄這一目標,所以在措辭上進行了比較謹慎的表述。

2

至於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青島則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表述是,加快建設中國科學院濟南科創城,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濟南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則是罕見地3次提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第一次出現是在十三五時期成績的概括: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第二次出現在十四五時期的目標: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第三次出現則是具體的一節,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中提到一些具體舉措,加快推進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高水平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推進超高速電磁驅動試驗、載人航天微重力試驗、大氣環境模擬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

看上去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似乎仍然是濟南當仁不讓,實則不然。

這是因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標誌是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大科學平臺。

青島在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上都佔據明顯優勢。

可以這麼說,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是整個山東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最大的優勢。

青島正在聯合各方,積極推動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式入列。

此外,青島還在爭取一批大科學裝置平臺項目落戶青島,其中「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建設,已經完成中科院院內專家論證,列入中科院向國家發改委正式推薦項目名錄。

海洋生態系統智能模擬研究設施建設,列入中科院重點項目庫,擬向國家發改委推薦。

國家海洋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升級項目,已經完成科技部立項,項目基礎設施主體於2019年10月已經封頂,下一步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12月17日掛牌的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籌)同樣也以入列國家實驗室為目標。

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都提到了這些優勢:

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提升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國際院士港等重大平臺創新能力,前瞻布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製造業創新中心。深度參與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推進大科學裝置群和高端創新平臺建設。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濟南的優勢在於山東省和中科院的戰略合作事項基本都放在了濟南,尤其是大科學裝置上,濟南藉此實現了零的突破。

2019年9月29日,濟南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先進電磁驅動技術研究院,打造國家先進電磁驅動科技創新基地,標誌著濟南市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

而根據《中國科學院山東省人民政府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中科院確定要像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一樣,重點支持雄安、濟南、海南打造全國科創高地,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

目前,濟南落地「中科系」院所達14家(可能還會增加),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繼落地,其中「電磁驅動高速測試裝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正在爭取進入「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從這個對比不難看出,如果山東單純支持濟南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剛剛起步的濟南勝算並不大,所以大概率是「濟南-青島」作為一個整體一起申請綜合性國家中心城市。

3

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的「國家海洋科學城」大概率還是會圍繞藍谷建設。

要知道,青島藍谷是被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

「建設青島藍谷等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成為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國家高科技研發及高技術產業重要集聚區域,國家層面的重任落在了藍谷身上。

十三五期間,藍谷在海洋科研資源的聚集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對標懷柔、張江、成都等科學城,藍谷在產業聚集上還需要更加努力。

以花了不到5年時間打造的成都科學城為例,成立之初就明確優先引進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依託單位和相關重大科學裝置,短時間內集聚了大量高精尖項目,包含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科研領域,成為了成都招商引資的一大法寶。

至於另一個首次提出的「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則是區域發展新模式下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的必然需求。

山東省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的是, 黃河科創大走廊。

濟南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的是, 齊魯科創大走廊。

青記早在2019年5月14日《青島應該從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中學到什麼?》中曾建議:

青島應該從從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中學到更多,比如提前規劃提前行動、打造「科技創新」經濟帶、各個城市之間包容協作……而最重要的一條,即使我們不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城市群,我們一樣可以按照最高標準最高要求來規劃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青島都市圈的發展,「不等不靠,發揮自身主動性」。

2020年5月14日,青記在《膠東五市的一體化大戲,正在加速上演》中再次提出建議,「青島應該聯合煙臺、威海等膠東經濟圈內優秀的海洋科研資源,形成像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等規劃。」

稍微有些遺憾的是,同屬膠東經濟圈的煙臺等地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並沒有提到「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4

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另一個比較大的亮點是,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提到,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城市經濟總量顯著提升,努力實現進位爭先。

雖然沒涉及到具體數據,但可以看出,這其實是一個有一點約束性的目標,反映出青島希望給自己加壓的勇氣。

2019年青島GDP在全國城市中下滑到第14位,但青島和無錫、寧波、長沙等城市差距不大,重回12位也大有希望,同時稍有不慎也可能繼續下滑。

整體來看,在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框架中,除了總覽和目標外,首先被提及的事項是「開放」,第二是「科技創新」,第三是「產業體系」,應該說是青島結合國家戰略和自身特點的充分考量。

在建設高能級開放大平臺中,對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區等平臺寄予厚望:

完善上合示範區五大中心功能,在現代貿易、數位化創新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建設上合組織地方銀行、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

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在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便利化自由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際供應鏈重要樞紐、生命科學創新基地、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持續放大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效應,提升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全球創投風投大會等重大平臺國際影響力。

青島還提到,要充分抓住RCEP機遇,加強與日韓的合作:

創新與日韓地方產業合作模式,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城市。建立面向日韓高水平金融開放與合作機制,爭取設立自由貿易帳戶,打造區域性韓元、日元結算中心。增強中日韓消費專區影響力,高標準建設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日本企業和科研機構聚集地。

關於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更多內容,點擊原文詳見青島政務網原文。

相關焦點

  • 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將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12月28日,江蘇省委對「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稿披露了上述內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被譽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獲批意味著,國家對這座城市會有規模龐大且穩定的研發投入和頂尖科研資源的集聚。此前已有上海張江、合肥、北京懷柔、深圳獲批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首批支撐項目在成都科學城啟動
    興隆湖畔的成都科學城 天府新區供圖昨日上午,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在成都科學城正式啟動,標誌著我省培育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積極進展6個項目啟動 多項關鍵技術將實現突破據悉,此次啟動的6個項目中4個為國家科教基礎設施項目,2個為擬申報「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 第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花落誰家?川鄂陝已明確提出創建
    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廣東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位於華北、華東以及華南地區。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
  • 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
    建成成都超算中心,支持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啟動運行,推進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5月20日,在成都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小目標」交出首份精彩答卷。當天,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正式啟動建設,標誌著四川省培育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積極進展。
  • 懷柔科學城: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指出要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 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批覆《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懷柔科學城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指出,懷柔科學城要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 劉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爭當「科創龍頭」
    濟南市政協委員劉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導  1月13日,在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上,濟南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濟南市委主委劉霞建議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黃河國家戰略中爭當省、市合力對接「中科系」院所機構,支持在濟南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深入推動國家在濟南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或設立實體化分支機構。  高標準建設以爭創國家實驗室為目標的山東省實驗室,建立協同攻關新型機制,著力提升基礎研究能力。
  • 杭州的「國家科學中心」,會落在哪兒?
    這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核心力量。目前,國內擁有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即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打開APP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你好張江 發表於 2020-11-17 10:10:49 11月1日,小編從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集體採訪中了解到,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將誕生在這裡。
  •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第一批支撐項目集中啟動
    5月20日上午,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在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核心承載區集中啟動,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羅文出席活動並宣布第一批支撐項目啟動,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致辭,中科院成都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嘉圖宣讀中科院副院長張濤賀信。
  • ...代表王麒:支持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載體,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此次兩會,她把關注重點聚焦到公園城市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和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為唱好「雙城記」、奪取「雙勝利」吶喊助威。  進一步推廣公園城市建設標準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四川天府新區視察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
  • 北京懷柔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原標題:加速構建「科學+城」城市框架,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懷柔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揚帆啟航,新型研發機構與研究院快馬加鞭,硬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嶄露頭角,完善新型城市形態畫龍點睛,懷柔科學城、國際會都、中國影都同頻共振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濟南摁下「加速鍵」
    這兩天,有關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話題衝上熱搜。作為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對區域發展的驅動作用不言而喻。此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是一個城市科創實力的象徵,在項目招引、人才引進等方面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金招牌」。截止目前,我國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廣東深圳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集中啟動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集中啟動 2020-05-20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 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主體結構...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張天林隨著施工板面最後一塊底板澆築完成,12月31日,由中建三局南方公司承建的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規劃面積99平方公裡的光明科學城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重點布局大科學裝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其中,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位於深圳市光明區東北部,總建築面積為23121平方米,共由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平臺兩個大科學裝置,綜合研究院、專家公寓、青年公寓五棟大樓組成。
  • 全國人大代表王麒建議:在成都科學城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身為一名四川企業家,王麒今年格外關注成渝地區的科技創新發展與城市環境建設。因此她在建議中,大力呼籲國家支持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區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讓「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成為全國公園城市樣板。此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她觀察到,目前我國傳染病預警制度還有待完善,建議讓廣大一線醫生成為預警信息員。
  • ...建設規劃來了! 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高標準啟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委託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編制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通過實地調研、外出學習、線上對接、專家論證等多種形式,並結合濟南市基礎優勢,初步形成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規劃藍圖。
  • 山東省於傑副省長到青島調研海洋國家實驗室創建工作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委創建國家實驗室領導小組會議精神,5月23日,山東省副省長於傑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調研,並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推動國家實驗室創建工作落實、落細
  • 中科院廣東省全面戰略合作: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馬興瑞指出,新時期省院雙方要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要充分發揮中科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核心優勢和港澳國際化優勢,加大力度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科技強省建設。白春禮對院省雙方深入推進全面戰略合作提出了指導意見,並對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出具體要求。他表示,中科院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實施方案和「十四五」規劃中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重點布局。
  • 2030年濟南將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濟南融入國家戰略,貫徹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把握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對標新定位、落實新要求的重要舉措。
  • 懷柔: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加速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方忠介紹,「一裝置兩平臺」作為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布局、第一批啟動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承載著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研究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