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張天林
隨著施工板面最後一塊底板澆築完成,12月31日,由中建三局南方公司承建的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規劃面積99平方公裡的光明科學城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重點布局大科學裝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其中,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位於深圳市光明區東北部,總建築面積為23121平方米,共由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平臺兩個大科學裝置,綜合研究院、專家公寓、青年公寓五棟大樓組成。
作為光明科學城大規劃落地的首個土建項目,啟動區項目自2019年1月25日開工以來,只用22天便完成了所有臨時建築設施的搭建。項目於2019年9月1日打下第一根樁,僅用75天完成583根工程樁,並提前35天完成所有樁基工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項目第一時間成立新冠疫情防範小組,僅用2天時間完成40個隔離板房搭建驗收工作,10天時間完成300餘名工人進場工作,成為深圳市第一批覆工復產企業,將失去的時間搶了回來,並於今年年底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核心建築包括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平臺兩個大科學裝置,兩者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未來開展腦科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及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加速器。其中,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將建成立足深圳、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腦認知和腦疾病基礎與應用研究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建成我國首個將軟體控制、硬體集成和合成生物學應用進行系統整合的大型規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礎設施。
據介紹,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主體塔樓以「生命綠色、空間共享」為概念,公共平臺以「傳承自然文脈」為指引,旨在為科學家提供親近自然的空間,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綜合性科研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項目下一階段將主要進行機電安裝、裝修幕牆及工藝工程等施工工作,並於2022年初實現竣工驗收及交付。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