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在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核心承載區集中啟動,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羅文出席活動並宣布第一批支撐項目啟動,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致辭,中科院成都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嘉圖宣讀中科院副院長張濤賀信。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載體,是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重要支撐。
本次集中啟動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等6個重大支撐項目,均布局在成都科學城,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空間天文、軌道交通等領域,主要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由中科院和西南交通大學牽頭建設,總投資14億元,標誌著我市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積極進展。
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在致辭中表示,成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核心支撐、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關鍵支點,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科院、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相關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以天府新區興隆湖周邊100平方公裡為核心區域,聚焦重點領域,加快布局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推動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研究基地集群和若干功能性產業園區,著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引擎。
堅持以創新優化規劃布局,緊緊圍繞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堅定貫徹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重大部署,緊扣資源匯聚、動力承載、改革創新、區域協同四大戰略方向,強化源頭創新厚植先發優勢、強化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強化協同創新聚合高端資源、強化體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高水平規劃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創新驅動動力源、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地、創新創業生態典範區。
堅持以創新推動經濟組織方式變革,緊緊圍繞「5+5+1」主導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匹配服務鏈、提升價值鏈、保障供應鏈,著力打造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加快構建14個產業生態圈。建成先進微處理器、工業大數據等6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轉化醫學設施、成都超算中心、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支撐項目加快建設。截至2020年4月,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201家,位居中西部城市第1。
堅持以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深入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經濟百家企業和百名人才培育培養工程,持續打造「菁蓉匯」「創交會」等特色品牌,成功承辦全國第四屆雙創周主會場活動,推動形成「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東有長陽穀、西有菁蓉匯」全國雙創區域引領新格局。2017年以來,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年淨增1000家以上,新經濟企業從18萬家增加至36萬家,市場主體突破250萬戶,在全國大城市中僅次於深圳。
堅持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建立創新引領長效機制,打造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城市創新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萬億元、增長7.8%,總量位居省會城市第2、副省級城市第3、全國所有城市第7,全要素生產率連續6年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鑄就了「創新之城、成功之都」的美譽。
中科院成都分院黨組書記王嘉圖宣讀中科院賀信,表示將以此為起點,秉持「高站位謀劃、高效能參與、高質量供給」的原則,進一步將院內科技資源與四川省內優勢相結合,全力支持四川省、成都市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新引擎。
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陳彥夫,省政府副秘書長王海峰,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剛,省財政廳廳長陳煒,西南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順洪,四川天府新區常務副主任、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劉任遠出席活動。省科技廳副廳長田雲輝,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昕,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歷章,市發改委主任楊羽,市財政局局長高翔,市科技局局長丁曉斌等省市相關部門、天府新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預計2023年建成
將建設最高試驗速度達1500千米/小時的軌道交通系統綜合試驗平臺,突破相關領域交叉基礎科學問題與共性關鍵技術,全面推動和引領我國乃至世界軌道交通科技發展,帶動軌道交通高新材料的研發應用、磁浮列車重大裝備製造等關聯產業發展。
柔性基底微納結構成像系統研究裝置預計2023年建成
主要面向空間和天文科學領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戰略需求,建設國際一流的空間望遠鏡系統研發平臺,搶佔全球空間顛覆性成像技術研發與應用先機,為我國加強空間對地實時監測能力、掌握信息資源自主權奠定堅實基礎,將帶動新型柔性光學材料、輕型高性能薄膜鏡頭等高端產業發展。
空間輕型高解析度光學成像相機系統研製平臺預計2023年建成
主要為空間微納結構薄膜光學成像技術取得原創性突破提供必要的驗證手段和實驗平臺。
西南天然藥物與臨床轉化綜合研究平臺預計2022年建成
聚焦天然化合物結構與功能關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發展等科學問題,構建天然藥物發現及開發關鍵技術,推動天然藥物發現及開發能力、臨床轉化能力提升,滿足天然來源藥物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要求。
山地災害鏈綜合實驗模擬平臺預計2023年建成
將突破山地災害鏈缺乏試驗平臺現狀,建成世界首套大型山地災害鏈室內模擬平臺,推動災害鏈減災技術方法在減災、應急及科研領域內的示範應用,對地質災害防治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宇宙線物理研究與探測技術研發平臺預計2022年建成
將充分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作用,開展多學科、多領域前沿研究以及先進探測設備的研發,大力提高我國在伽馬天文、多信使天文、超高能宇宙線物理研究水平和國際地位。
▶ 來源 | 綜合四川發展改革
原標題:《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第一批支撐項目集中啟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