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向「獨」行,大陸向「統」忙,兩岸統一指日可待

2020-11-24 騰訊網

美國大選開始倒數計時,臺海情勢也隨之緊張,而大陸軍機頻繁越過所謂的「臺海中線」對「臺獨」勢力進行警告。而臺灣近來確實越來越向「獨」上偏行,通過「臺美復交案」、「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提案,向美申購武器,無一不是向世人表明其未來走向。而「臺獨」的那一日,就是統一的那一時,所以大陸從來沒有放棄武統這一選項,解放軍更是不忘為祖國統一隨時戰備。

據臺灣方面稱,今年初到10月7日,解放軍共有1710架次軍機、1029艘次軍艦進入臺灣海空域,其中217架次大陸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另有49架次越過所謂的「臺海中線」,為1990年以來最高數量。臺灣「國防部長」嚴德發10月7日在「立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大陸軍機擾臺導致空軍今年已出動2197架次,耗費新臺幣255億元新臺幣。面對如此咋舌花費,有專家分析,兩岸戰機數量懸殊,大陸只要用「機海戰術」的消耗戰,就能拖垮臺空軍戰力。

除了在空中有所行動,解放軍其他兵種也不忘為祖國統一練兵。

央視10月10日發布消息稱,一場多兵種聯合立體渡海登陸演練近日在福建、廣東多處海域同步展開。演練由陸航、特戰、電子對抗、炮兵、無人機、兩棲坦克等部隊完成登陸任務。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演練還設置難度和危險係數更高的夜間裝載課目。

臺媒稱,解放軍第73集團軍駐守於福建廈門,隸屬東部戰區,被稱為攻臺主力部隊,時值兩岸關係「惡化」之際,央視選在10月10日且以長達6分多鐘播報並配合各兵種作戰畫面,其「警告」意味不言可喻。也有臺媒稱,這是解放軍首次在夜間凌晨展開登島突襲軍演,央視發布的軍演視頻是近年來大陸官方首次完整地介紹登島軍演的全部過程。

10日下午6時,央視軍事頻道在官方微博中稱,凌晨時分,夜間登島演練悄然打響,偵察隊員抵近「敵」岸灘,引導火力打擊群發起突擊;多架武裝直升機對「據守火力」精確拔點;兩棲裝甲突擊群衝上岸灘,成功奪要!

央視10日下午也發布了東南海域多兵種聯合登島演練的消息,並採訪了多名第73集團軍官兵。

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營長周士薇表示,裝載都要在海上隱蔽完成,受海浪、潮汐和夜間因素影響,指揮員難以及時掌握車輛狀況,操作人員難以把握方向和修正量,易造成指揮不及時、操作不精準、心理恐慌等問題,這對駕駛員和指揮員的經驗和技術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73集團軍某兩棲合成旅作訓科長劉江華表示,兩棲重型合成部隊,在登陸作戰過程中主要擔負搶灘上陸,建立登陸場的任務,在作戰過程中還要加強與陸航、炮兵、特戰、電子對抗等軍兵種力量之間的協同,形成體系作戰能力,發揮聯合作戰單元最大作戰效能。

近來,解放軍各兵種都行動起來,各部隊謹記「以訓為戰」理念。據福建漳州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官方微信消息稱,解放軍某部定於2020年10月13日至17日在古雷半島東側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警戒區域為紅嶼、橫嶼周邊海域,北至六鰲半島大尖山礁,西至沙洲島,南至橫嶼以南10公裡,東至橫嶼以東12公裡。坐標海a點:23-48-35N 117-40-35E, 海b點:23-56-50N 117-48-00E,海c點:23-52-50N 117-53-10E,海d點:23-44-30N 117-45-40E四點連線水域範圍內。請警戒區域內的漁船、人員務必於10月12日15:00前撤離。實彈危險,生命可貴!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古雷半島位於福建省南部,位於臺灣海峽西南角,根據所公告的範圍,最北的六鰲半島大尖山礁,距金門約71公裡左右。

此外,解放軍海軍西寧艦、煙臺艦組成的艦艇編隊近日在黃海某海域進行實彈實兵演練。

有分析稱,臺灣向「獨」的路上急行,只會加速大陸統戰步伐。若干年前,大陸軍力裝備還很欠缺及落後,無力揮兵攻臺,但今非昔比,解放軍戮力軍改,全面進行軍事現代化後,如今已完全具備奪臺的能力。這從最近解放軍在臺海頻繁軍演便可以看出。以往大陸是發射飛彈到臺灣海峽以表達憤怒,現在則是出動戰機,直接飛入臺灣空域。而在美國幹預臺海上,上世紀90年代,美國用航母威懾大陸,如今,大陸提醒華府,只要他們想要,就能擊沉美國航母。這令美國忌憚不已。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0月10日表示,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幹擾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推動一系列謀「獨」行徑、勾連外部勢力進行挑釁,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臺獨」是絕路,搞對抗沒有出路,挾洋自重只會自食惡果。我們奉勸民進黨當局停止任何謀「獨」挑釁言行,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正軌,兩岸就能重啟對話協商,兩岸關係才能改善,臺海才能和平穩定。(郭宇男)

相關焦點

  • 馬英九超級智囊: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對於未來兩岸情勢,馬英九執政時兩岸政策核心智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維持現狀」長期來講不太可能,甚至越來越難,蔡英文任內勉強還可以,但未來要選2024的領導人,就會被逼表態「統」或「獨,」沒有第三條路,「不統不獨」很難持續下去,2024
  •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啟動 2020-12-05 09:33:52(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4日廣州訊 (記者 陳佳慧 高旭)4日上午,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廣東省副省長張新,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張嘉極,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廣東省臺辦主任黃耿城出席總開營儀式,1000餘名兩岸青年共同參與此次活動。
  • 新黨主席吳成典:兩岸一定要統一,也必然統一
    至於外界關於臺灣年輕人「天然獨」的說法,吳成典認為那是臺灣的年輕人對大陸缺乏了解,「見多識廣之後,他會覺得成為我們中國的一份子是榮耀的,『天然獨』很快就會變成『天然統』。」吳成典認為,兩岸攜手方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01年吳成典擔任民意代表期間,曾率先赴大陸談判「小三通」。
  • 洪秀柱談「統一時間表」:害怕統一是基於對大陸不了解
    對此,有大陸學者稱「中國統一進程完全與其同步,等於讓統一時間表呼之欲出」,讓島內再次出現對「武統」聲音的爭議浪潮,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日前在受訪時表示,大陸方面一直強調和平,堅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只要在這個軌道上,就不至於動武。「其實也不必等到『武統』,大陸如果狠下心來,在經濟、『外交』各方面上制裁,臺灣就受不了,光看陸客不來對臺影響就很大」。
  • 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從現實面分析,拜登政府面對新冠肺炎重創,已無力單獨因應臺灣問題,臺灣更不能單靠美國,兩岸問題終須由兩岸自行解決,這是民進黨當局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 川普政府視中國大陸崛起為美國最大威脅,採取全面「反中」政策,而民進黨當局甘為「抗中代理人」,在北京強烈批判民進黨「挾洋自重、以武謀獨」之下,兩岸關係急轉直下。
  •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臺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
    本期主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對兩岸關係的表述相較「十三五」有了新的變化,應作何解讀?目前臺海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借臺灣問題向中國挑釁動作逐漸升級,中國如何應對?推動兩岸凝聚共識、和平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 臺媒體人:留給臺灣時間不多了 需趕快跟大陸統一
    臺灣電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在微博以及臺媒《中國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她表示,「臺獨」毫無可能。統一將是必然。但問題是共同統一,還是被統?被統是「以戰逼統」,還是「武統」?而臺灣正處於,機會之窗即將關上的最後時刻。
  • 毒氣彈攻擊大陸?蔡英文為選票說瘋話,其他臺灣政客也愛「表演」
    有臺媒近日稱,臺軍計劃把火箭炮部署到金門,搭載神經毒氣彈可打擊大陸沿海城市。不管實力如何,如此直言「武力對抗」,挑動兩岸關係之心昭然若揭。目前,民進黨、國民黨等島內各路政治勢力的候選人都摩拳擦掌,頻頻現身集會、接受採訪、發表政見,尤其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這個重要議題上大做文章,期望以此達成政治目的。蔡英文近來在「臺獨」的道路上愈發瘋狂,背後正是這股重重的選票焦慮。自臺灣地區實行選舉制以來,還沒有哪位領導人幹完一屆就下臺,她自然不希望成為創造歷史的「第一人」。
  • 2019年臺灣政局波詭雲譎、變化複雜
    民進黨當局為掩蓋施政無能,轉移執政不彰的焦點,大肆煽動島內民粹主義,重點對香港「反修例」風波、統「獨」議題進行政治操弄,升高「反中拒統」民意,製造兩岸敵意對抗。    從民進黨內部看,該黨圍繞選舉內部鬥爭激烈。其在2018年底臺灣縣市「九合一」選舉失利後,在蔡英文主導下,原「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當選黨主席,蘇貞昌接替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加強內部整合,重新起勢。
  • 臺學者:大陸可能2022年提統一時間表
    臺灣《中國時報》新媒體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9月12日合辦政軍兵棋推演,聚焦中共「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可能出現哪些狀況。認為大陸可能在2022年提出兩岸統一時間表,同時提出三種從模糊到清晰的促統表述。
  • 臺灣在發生什麼,讓大陸突然發出「懸崖勒馬」警告?
    一位兩岸問題學者說,過去幾個月中,「臺獨」分子在「以疫謀獨」和「法理臺獨」兩個方向,動作頻繁而且性質越發惡劣,因而遭到來自大陸方面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它又搞個飛彈發射,很容易被理解為某種挑釁和示威。況且,就在這次夜間發射的兩天之前,9日,臺海剛剛經歷了「美軍機飛越臺灣」風波。
  • 臺媒:兩岸統一有五大理由 統一是臺灣平安符
    臺灣《旺報》9月17日發表一篇評論指出,兩岸應該要統一的理由有以下5點:  一、同文同種再融合:兩岸文化和人種幾乎完全一樣。兩岸只要努力相互產生共鳴、截長補短,必可取得一致。何況,大陸政經制度顯見在改革之中,兩岸融合是極為自然而容易的事。  二、國際關係的拓展:「中華民國」在國際關係極度孤單,「邦交國」比非洲任一窮國都要少,沒有大陸同意,臺灣永遠無法成為聯合國成員,「國際關係」良好,才能確保臺灣更加安全、繁榮及幸福指數繼續上升。
  • 洪秀柱駁「急統」:吃臺灣米喝臺灣水,誰可以不愛臺灣?
    為了跨過濁水溪,被譽為一股清流的臺灣2016國民黨「參選人」、「立法副院長」洪秀柱日漸攪渾其「一中同表」倡議。近日,臺灣最新民調顯示,近四成民眾認為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傾向「臺灣儘快獨立」(急獨),同樣近四成民眾相信洪秀柱傾向「兩岸儘快統一」(急統)。依此看來,明年「大選」不僅是兩個女人的戰爭,更是急獨與急統之戰。
  • ...也表明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反分裂、護發展、促統一——大陸學者談紀念《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   記者李寒芳、查文曄   《團結報》2020-06-02      據新華社報導 多位大陸學者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年來,對遏制臺獨分裂勢力
  • 臺灣「後統獨時代」 鼠年轉折
    臺灣「拒領公投票」聯盟召集人黃光國不久前表示:今年元月「立委」選舉過後,國民黨獲得「立法院」將近四分之三的多數席次,臺灣已經進入「後統獨時代」,政治人物炒作「統獨」議題,已經不具任何意義。目前臺灣的當務之急是「揮別悲情,迎向未來」,界定「臺灣崛起」的目標,致力於從事區域整合,大步向前邁進。   黃光國提出的臺灣進入「後統獨時代」的概念,十分值得重視。
  • 大陸對臺大動作頻出,蔡英文卻妄想反制大陸
    雖然民進黨當局頻頻阻撓大陸惠臺政策落地,但這仍然無法動搖臺灣年輕人前往大陸發展的想法。對「臺獨」勢力而言,大陸接連出臺的惠臺政策無疑是刺向其「心臟」的又一把利劍。臺灣《旺報》指出,認同的改變不能只靠等待,大陸在釋放優惠政策,進而創造兩岸交流平臺的同時,也可以建立動態響應機制,讓臺灣民眾的需求能夠及時為大陸主管部門所了解,從而形成良性的互動,讓臺灣民眾能產生主人翁和自己人的感覺,如此一來,兩岸一家親的現實感受才能逐步建立起來。「太陽花」成員求職大陸,臺灣將現「天然統」?
  • 大陸齊心忙未來,臺灣上下茫出路
    無獨有偶,涉及太平洋兩岸的「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也在20日登場。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儘管雙方在開幕式中簽署了一紙效期五年的備忘錄(MOU),以「綁約」美國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臺政策。
  • 蔡英文當務之急是向大陸遞出「橄欖枝」
    原本就籠罩在低氣壓的兩岸關係,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對大陸的一連串軍事行動,蔡當局刻意淡化處理,並積極展示國軍的戰力,向國人證明自己有對抗大陸壓力的能力。誠然,到目前為止,大陸所有軍事行動都屬於常規性質,只能說明大陸並未放鬆軍事鬥爭的準備,並不能因此認定大陸已放棄和平統一基調,也不意味著大陸決心以武促統。
  • 與大陸相向而行才是臺灣真正的未來
    常態化的對臺軍售會給臺灣帶來什麼?蔡英文當局真的不知道「倚美抗陸」的下場嗎?對於此次軍購,臺灣軍方退役中將劉湘濱13日就曾在政論節目中批評稱,臺灣基本上就是在繳「保護費」,美國只要發現臺灣研發出什麼,他們就會軍售臺灣同級武器,妨礙臺灣「雄風」飛彈的建置與研發,而且「美國要賣你,你要不買的機率是很少的。」
  • 臺退役中將高聲吶喊 向兩岸民眾發出統一「最強音」
    臺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13日對臺灣的未來發展表示,兩岸的未來只剩下「統一」這個選項,應該承認「九二共識」,為臺灣民眾爭取最有利的統一條件和時機。據香港中評社2月14日報導,身為臺軍退役中將、「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理事長,吳斯懷13日聲明表示,臺灣的現況是民進黨不可信賴,國民黨還在猶豫,白色力量不成氣侯,中道力量尚未凝聚,「臺灣的下一步毫無方向,大家必須看清楚,破解政治話術,戳破網紅假象。」吳斯懷說,臺灣的未來表面上看起來有三個選項,「維持現狀」、「臺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