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超級智囊: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2020-12-06 臺海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對於未來兩岸情勢,馬英九執政時兩岸政策核心智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維持現狀」長期來講不太可能,甚至越來越難,蔡英文任內勉強還可以,但未來要選2024的領導人,就會被逼表態「統」或「獨,」沒有第三條路,「不統不獨」很難持續下去,2024會是處理兩岸問題的一個節點與關口。他直言,「只要臺灣要獨立,那就是戰爭」,「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未來臺灣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

趙春山,1946生,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年「習馬會」重要幕僚之一,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趙春山表示,臺灣現在有三條路,兩岸統一、臺灣「獨立」、「不統不獨」。「獨立不可能,因為就是軍事戰爭;不統不獨也難長久;統一是要怎麼統一的問題,未來一定往這個方向走」。「如果這些通通不要,就準備打仗」,「『武統』跟『反武統』之間戰爭」,臺灣方面如果不希望戰爭解決兩岸問題,就要準備好方案。

若2024年是處理兩岸問題節點,2024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要對兩岸論述明確表態嗎?趙春山分析,兩岸不可能再繼續維持現狀。兩岸是要融合,大陸一定會「極限施壓」,要臺灣面對這個壓力,「不統不獨是模糊」,但大陸之後不可能讓兩岸關係繼續模糊。現在「不獨」可以,但是將來一定會面臨統一壓力,而且會在蔡英文任內就開始施壓,2024要接班的人壓力更大。

他強調,如果2024年的臺灣方面領導人是要臺灣「獨立」,「兩岸就是軍事對抗」,但那就看臺灣人民的選擇,2024年會是處理兩岸問題的一個節點跟關口。

他批評說,現在臺灣只允許講「獨立」,卻不能講統一,「應該要有言論自由」。對臺灣來說,「臺獨」是假議題,創造和平條件後,討論如何「合在一起」。「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

他表示,臺灣方面可以拖延到2024,屆時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一定要提出和平統一方案,「因為兩岸關係就是形勢比人強」,臺灣這方面一定要有因應。大陸日程表下來了,統一問題不能排除,能不能做得到,現在不知道,但是不會排除。

相關焦點

  • 臺灣「大選」商機:候選人Q版造型饅頭贏得好評
    臺灣「大選」商機:候選人Q版造型饅頭贏得好評 2015-12-18 06:16:1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 臺灣大選:蔡英文上臺了,大陸怎麼辦?
    2008年的時候,馬英九拿了一手超級好牌,兩岸政見是一對王,清廉形象是三條2,小馬哥帥氣的臉是一對A……而民進黨那時被陳水扁貪腐案折磨得只剩半條命,手裡的牌都小於10。  到2012年,國民黨已經把好牌揮霍大半。從一場「八八風災」開始,內政無能的帽子就扣到了頭上,一些兩岸政策被綠營一批就反覆不定,藍營氣勢走低。所以那次馬英九隻是險勝,而蔡英文承認,她敗在了「兩岸關係最後一裡路上」。
  • 馬英九:蔣經國開放臺灣人民到大陸探親是關鍵一步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海基會委託拍攝的「兩岸交流二十年紀錄片」影片中沒有當時作出決策的蔣經國畫面,引發外界「去蔣」聯想.國民黨08年「大選」參選人馬英九指出,要談兩岸交流歷史,蔣經國開放臺灣人民到大陸探親是關鍵一步。
  • 美白宮呼籲大陸和臺灣在臺「大選」投票期間保持克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據英國路透社1月14日報導,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日即將到來,而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被看好將在選舉中獲勝,美國白宮呼籲,中國大陸和臺灣在臺「大選」投票期間保持克制,以避免臺海局勢緊張。
  • 大陸四所名校學生向臺灣"大選"候選人致公開信
    中青在線北京1月16日電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多個學生社團近日聯名發表一份公開信,向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三位候選人   以下為中國臺灣網刊發的公開信原文。   尊敬的三位候選人:   我們是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南開大學海峽交流協會、北京師範大學形勢與政策小組、北京師範大學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協會,是大陸幾所高校中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的學生組織。
  • 馬英九:臺灣航空業不飛大陸航線難生存
    圖:馬英九表示,如果航空公司不飛大陸航線馬英九昨天(16日)下午在國民黨中常會指出,臺灣與大陸間的航線,遠遠超過臺灣的國際航線,如果航空公司不飛大陸航線,不可能靠國際航線生存下去。馬英九昨天下午主持國民黨中常會,安排「交通部長」葉匡時報告「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第8次運輸部長會議、展誼之旅暨重大交通施政」。葉匡時報告內容鎖定臺灣內部交通改善,馬英九裁示時主動提到兩岸直航後的影響。
  • 2019年臺灣政局波詭雲譎、變化複雜
    2019年,臺灣政局主要圍繞2020年臺灣地區兩項選舉發生激烈鬥爭和複雜變化。民進黨當局執政陷入困境,但通過大肆操弄「反中拒統」、香港問題轉移執政不彰的焦點,謀取選舉私利。國民黨面對東山再起的有利客觀形勢,未能抓住民意脈動,逐步陷入被動。島內「臺獨」分裂活動猖獗,美國加大介入臺灣問題,增大臺灣政局複雜性。
  • 蔡英文執政和臺灣的罩門都是經濟
    美國《世界日報》18日社論說,臺灣大選結束,政治出現嶄新局面。兩岸關係絕對是新當局的重中之重,幾乎所有觀察都不約而同指出,蔡英文最大挑戰除了兩岸關係,就是經濟問題。沒有中國大陸元素的臺灣經濟如何走強?如何變好?目前現在看來無解。
  • 蘇起:大陸對臺將「更敢給、更敢拿」 拿什麼
    核心提示:今天有一份臺灣島內的報紙就報導了蘇起曾經在一個討論會上講了一句話,他說未來大陸十年硬的會更硬,就是對臺關係,硬的會更硬,軟的會更軟,對臺政策具有彈性。他還說,大陸會更敢給,更敢拿,更加大開大合,兩岸政策的壓力就回到了臺灣的身上。
  • 蔡英文: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在致信民進黨員號召「力抗大陸」之後,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再次向大陸喊話,竟聲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希望大陸不要誤解、誤判整個情勢,以為用壓力可以讓臺灣人民屈服。臺灣不會屈服於來自大陸方面不斷加大的壓力,不過她表示會避免對抗,並敦促北京方面與她的政府舉行談判。
  • 2020「大選」剛落幕又開始談2024,臺灣的選舉真能當飯吃?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有人說,臺灣不是在選舉,就是在選舉的路上,這一點沒誇張。本來以為2020年1月「大選」落幕後,臺灣能消停一段時間,起碼在2020年、2021年選舉話題能告一段落,全島上下可以專心拼經濟。
  • 毒氣彈攻擊大陸?蔡英文為選票說瘋話,其他臺灣政客也愛「表演」
    這不,眼見香港「修例」引發騷亂,蔡英文立刻緊跟美國高聲叫好;郭臺銘也強蹭熱點,一會兒說「一國兩制」在香港失敗了,一會兒說自己在大陸的工廠「關就關,誰怕誰」。一眾政客集體口出狂言,究竟怎麼回事?種種離譜言論與異動,其實不難理解。2020年,臺灣地區將迎來新一輪領導人選舉。票選政治刺激之下,為了求得一紙選票,候選人開出「空頭支票」、做出競選承諾,也屬司空見慣。
  • 美國會要求臺灣「大選」後45天內 提「大陸幹預報告」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2020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在臺灣「大選」後45天內,必須提交報告,說明「中國(大陸)對臺灣選舉的幹預或破壞」。該法案充滿賊喊捉賊的意味,臺網友也大呼,「這就是美國明目張胆介入臺灣選舉的證據!」
  • 臺灣缺席RCEP,馬英九告誡蔡英文:「反中仇陸」無法解決問題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強調,民進黨當局把責任都推給大陸,繼續操作所謂「反中仇陸」的劇本,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蔡英文17日在臉書發文稱,關於RCEP議題,負責任的施政者必須告訴民眾國際經貿局勢的發展,為臺灣做出正確的布局。蔡英文聲稱,「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我們一直多方嘗試,為臺灣開拓更多機會。」
  • 大陸對臺灣「大選」態度「淡定」 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
    臺灣「大選」已進入最後白熱化的階段,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按既定規劃訪臺,著重文教經濟的交流,避開政治議題,並且重申大陸既定的不介入臺灣選舉的主調。大陸對於臺灣大選這種「淡定」的態度,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興趣。  大陸的這種淡定,或許可以首先被解讀為「不在乎」。
  • 臺灣地區2020大選 誰能解開勝選方程式
    但相較於過去臺灣大選「站穩政黨基本盤,抓住中間選民」的制勝法寶,由於近些年來臺灣政黨版圖變動劇烈,再加上「素人政治」和社交媒體興起,去年「九合一」選舉的過程和結果就昭示著2020選戰很可能會與過去臺灣的歷次大選有很大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
  • 歡迎熊貓來臺 馬英九擬向大陸回贈臺灣獼猴(圖)
    中新網5月2日電 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委託,5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在上海宣布,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而在臺灣,臺北市長馬英九曾表示,將計劃回贈一對臺灣獼猴給大陸。
  • 馬英九即將「畢業」,拍視頻賣萌!並稱:寶寶不是馬腦水母,但寶寶不說!
    大方地面對政治生涯中「死亡之握」、「鹿茸」、「馬腦水母」和「逆轟高灰」等等槽點。除了找出這些梗的來源,鳳凰網還發現,畢業前夕,很多人對馬英九都黑轉粉了……馬英九說,「喔,原來我這雙手這麼厲害,那我要好好保養」,他隨即轉身擦護手霜。這個梗來源於臺灣PTT論壇(類似於大陸的天涯、貼吧),有網友整理了許多與馬英九握手後發生倒黴的事件,有得病的,有受傷的,有造成交通事故的,五花八門。
  • 港媒:大陸方面接受過「一中各表」嗎?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新黨主席鬱慕明近日接受中評社專訪,談到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的兩岸政策時表示:有人主張「一中同表」,表示中國國民黨內有人遵從國民黨的精神,假設不是「一中同表」,而是「一中各表」,而且強調「不統不獨」,那就會連國民黨內都有人質疑國民黨是不是只是想偏安的「臺灣國民黨」?
  • 陸韓FTA衝擊經濟 馬英九:臺灣無對立惡鬥空間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李柏濤】馬英九28日稱,臺灣面對的情勢是如此嚴峻,手上的籌碼又是如此有限,實在沒有再對立惡鬥的空間,也沒有磋砣猶豫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