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臺灣「大選」態度「淡定」 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臺灣「大選」已進入最後白熱化的階段,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按既定規劃訪臺,著重文教經濟的交流,避開政治議題,並且重申大陸既定的不介入臺灣選舉的主調。大陸對於臺灣大選這種「淡定」的態度,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興趣。

 大陸的這種淡定,或許可以首先被解讀為「不在乎」。而這種不在乎或許又可以有以下幾層意義:其一,在臺灣特有的政黨政治的制約下,每四年或八年可能就會發生政黨輪替,這樣的循環可能成為臺灣政治的常態,大陸必須非常務實的面對這種現實;其二,鑑於以往的經驗,針對臺灣大選表態,往往適得其反,出現大陸所不願見到的結果;其三,通過包括習馬會在內的過程與機制,兩岸已經將九二共識確立為現階段兩岸的政治基礎及頂層設計,從而也界定所謂兩岸現狀的屬性與內涵,以及兩岸繼續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不管臺灣的「大選」結果如何,如果希望兩岸能夠繼續和平穩定發展,就必須依循並且通過這個框架來推動兩岸關係,順著這個框架,兩岸關係可以繼續往前推進,若背離這個框架,兩岸關係當然就不可能穩定,甚至會出現動蕩或所謂天搖地動。

 對大陸而言,通過確立九二共識做為兩岸頂層設計,從而建構了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可以超越臺灣政黨政治輪迴替換的機制。更何況,對大陸而言,這次通過習馬會確立九二共識做為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及頂層設計的同時,也在臺北、北京、華盛頓三角之間確立了穩定的互動機制:九二共識與一法(對臺灣關係法)三公報。此一機制的形成,既可以讓臺北、北京、華盛頓之間的三角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從而也因此符合美國的利益;北京與華盛頓之間可以據此機制來共同面對或甚至約束臺灣執政黨的兩岸政策,讓臺灣的執政黨必須在上述機制所規範的所謂現狀下活動。此外,此一機制確立後,目前執政的國民黨就算在這次「大選」失去執政權,但是,重新上臺執政的黨,仍然必須受到這個機制的制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國民黨這次「大選」選輸了,但是其在兩岸方面,並不算輸家。

   如果國民黨這次「大選」輸了,主要是輸在內政上的施政不力及變革不當,而不是輸在兩岸政策上。目前在野黨所拋出的兩岸政策主軸是維持現狀,這樣的主張是非常現實主義的主張,相對於其黨綱及過去的表現來看,基本上算是一種倒退。儘管這種主張,或許可以在模糊的狀態下,讓其贏得大選,但是,也因此使其進入了習馬會後所確立下來的上述框架之中。或許目前的在野黨可以模糊的在「大選」期間閃過所謂維持現狀的議題,但是,如果其贏得「大選」,將很難再繼續閃躲,因為目前的兩岸現狀是通過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所創造出來的。

  若民進黨贏得「大選」,並且願意以維持現狀的名義,通過某種適當的方式在上述兩岸的框架中,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當然可以繼續和平穩定發展,但是,這有可能引發其內部的張力,因為,走這樣的路線,基本上是與其黨的基本路線相背離的。因此,若民進黨贏得此次「大選」,在兩岸政策方面,其所面臨的挑戰,有可能超過一般的想像之外。

 

【新生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這個時間是大陸「出手」最佳時刻
    據悉,為了應對美國大選結果,民進黨當局分別為川普和拜登各自準備了方案對策。如果是川普當選,那麼臺灣地區和美國的交流會進一步增加,而民進黨當局需要做好投入更多錢的準備。那如果是拜登當選的話,蔡英文就必須轉變思路,將更多重心放在經濟和防務上,因為接下來的美國局勢將會變得更加動蕩,美國可能會無暇關注臺灣,那麼臺灣就需要自行處理好防務的相關事宜。
  • 臺灣大選:蔡英文上臺了,大陸怎麼辦?
    善解人意的島叔知道,你們心裡有根刺:為什麼在兩岸籤署了這麼多經貿協議,上千萬大陸遊客去了臺灣,兩岸關係好到前所未有的時候,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會輸得這麼慘,抱著「臺獨黨綱」不放的民進黨反而大獲全勝?  牌技  淡定,先別急著吐槽。兩岸牌仍是國民黨的好牌,只是這次沒能扭轉乾坤而已。
  • 大陸齊心忙未來,臺灣上下茫出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儘管雙方在開幕式中簽署了一紙效期五年的備忘錄(MOU),以「綁約」美國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臺政策。但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舉行的同一天,美國總統川普試圖翻轉大選結果卻接連碰壁,「這為臺美對話增添不少首屆成終屆的懸念」,且「未來的美中關係發展,勢必將影響此對話機制落實的程度」。
  • 美白宮呼籲大陸和臺灣在臺「大選」投票期間保持克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據英國路透社1月14日報導,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日即將到來,而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被看好將在選舉中獲勝,美國白宮呼籲,中國大陸和臺灣在臺「大選」投票期間保持克制,以避免臺海局勢緊張。
  • 一波三折:郭臺銘退出臺灣2020大選
    當然,從臺灣地區選舉制度來看,郭臺銘參選2020年「大選」仍然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因為新民黨與「時代力量」黨在上次「立委」選舉中獲得5%以上的政黨票,具有提名「大選」參選人的資格。郭仍可選擇與親民黨合作,利用其「大選入場券」,在11月23日前登記參選,此前,親民黨也曾向郭釋出合作善意,但這種合作方式目前僅停留在理論可能的層面。
  • 美國會要求臺灣「大選」後45天內 提「大陸幹預報告」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2020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在臺灣「大選」後45天內,必須提交報告,說明「中國(大陸)對臺灣選舉的幹預或破壞」。該法案充滿賊喊捉賊的意味,臺網友也大呼,「這就是美國明目張胆介入臺灣選舉的證據!」
  • 臺灣「大選」商機:候選人Q版造型饅頭贏得好評
    李仲維攝  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決戰之日越來越近,臺灣街頭的選舉氣氛也日益「升溫」。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有些腦筋動得快的店家,看準了「大選」裡蘊藏的商機,用「饅頭」等文創商品搶攻市場,竟贏得一片好評。  臺灣南投縣埔裡鎮的「古記素食烘焙」店,最近推出2016「大選」參選人Q版人臉造型饅頭,3款Q版饅頭分別依序放入「尚愛臺灣」臺灣地形圖包裝禮盒。
  • 美國大選混亂「中樞無主」?蘇起:對臺灣最兇險
    美國大選尚未徹底開完票,「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分析,可能有三種結果,但對臺灣而言「最兇險」的情況,應是美國可能從11月3日起至明年1月20日,最長連續79天「中樞無主」;第二危險的是川普連任;相對最好的則是拜登當選。
  • 臺灣地區2020大選 誰能解開勝選方程式
    而柯文哲也一改往日坐山觀虎鬥的態度,除了接受專訪系統闡述兩岸主張外,將推出新一波網紅影片試圖創造新的輿情「痛點」。可見,2020選舉,各方都準備充足蓄勢待發,年底選戰懸念叢生精彩可期。對於各黨各方參選人而言,2020勝選是唯一目標。
  • 港媒警告:臺灣勿以為美國大選前是安全期
    臺灣現在最可怕的是,區域波濤洶湧,但臺灣人在刻意營造出來的歌舞昇平氣氛下,毫無危機意識!香港中評社刊載評論員林淑玲撰寫的社評說,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率領的代表團9日下午搭專機抵達松山機場,弔唁李登輝,拜會蔡英文,預計停留到12日。美國的大動作,再度挑動了美中關係和兩岸關係。臺灣若有11月3日美國大選前是安全期的想法,將是一項極危險的認知。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毒氣彈攻擊大陸?蔡英文為選票說瘋話,其他臺灣政客也愛「表演」
    有臺媒近日稱,臺軍計劃把火箭炮部署到金門,搭載神經毒氣彈可打擊大陸沿海城市。不管實力如何,如此直言「武力對抗」,挑動兩岸關係之心昭然若揭。這不,眼見香港「修例」引發騷亂,蔡英文立刻緊跟美國高聲叫好;郭臺銘也強蹭熱點,一會兒說「一國兩制」在香港失敗了,一會兒說自己在大陸的工廠「關就關,誰怕誰」。一眾政客集體口出狂言,究竟怎麼回事?種種離譜言論與異動,其實不難理解。2020年,臺灣地區將迎來新一輪領導人選舉。票選政治刺激之下,為了求得一紙選票,候選人開出「空頭支票」、做出競選承諾,也屬司空見慣。
  • 臺灣在發生什麼,讓大陸突然發出「懸崖勒馬」警告?
    過去二三十年,每次「懸崖勒馬」出現在大陸對臺態度宣示中,都是臺海局勢被「臺獨」分子推到懸崖邊緣的極度危險時刻。而蔡英文近來一直公然挑釁大陸,她甚至聲稱「不排除兩岸開戰」,她的這一「美夢」可能成真嗎?01這次嚴正警告,背後是「臺獨」勢力最近的異常猖獗。
  • 大陸遊客參觀臺北101大樓遇地震 淡定拍照(圖)
    原標題:大陸遊客參觀臺北101大樓遇地震 淡定拍照(圖)   6.3級地震劇烈晃動,淡定遊客在101大樓88層觀察臺,站穩腳步、擺好Pose,照拍不誤。(截取自101提供錄像畫面)   中新網4月21日電 20日上午,臺灣發生6.3級地震,是今年以來臺灣地區最大地震,據臺灣《旺報》報導,地震發生時,全臺最高樓臺北101明顯搖晃,當時不少大陸遊客在88層樓參觀,有「淡定」陸客自顧自拍照紀念。
  • 光的折射,到底折射出了什麼深奧的道理?
    對於學生黨而言,sin(θr)=n*sin(θi)的折射公式早就背膩了,做光折射的題也做得夠煩的了。再說,就算你不知道這個公式,只要看看上面那張圖,那就連你奶奶也都知道光的折射是什麼了吧!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要專門寫一篇推送,介紹這如此無聊的光的折射呢?
  • 2019年臺灣政局波詭雲譎、變化複雜
    其在2018年底臺灣縣市「九合一」選舉失利後,在蔡英文主導下,原「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當選黨主席,蘇貞昌接替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加強內部整合,重新起勢。蔡英文趁勢宣布參加黨內「大選」初選,賴清德不甘失去機會,決議挑戰蔡英文,雙方廝殺激烈。蔡英文操縱黨中央多次修改規則,強勢通過對其有利的初選辦法,最終贏得黨內初選。
  • 張忠謀為何不出走_張忠謀對大陸的態度
    打開APP 張忠謀為何不出走_張忠謀對大陸的態度 發表於 2018-03-15 15:56:34 2017年3月28日林全指臺積電若不在臺灣投資,很可能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發生問題。蔡當局連日喊話留人,問題是臺灣政經環境一直惡化,如何留得住。 臺積電是臺灣最出名的晶片廠商,也是臺灣最大的標誌性企業,今次傳出要到美國落腳設廠的項目,是臺積電最先進的3奈米晶片,投資金額高達5000億元新臺幣。
  • 2020「大選」剛落幕又開始談2024,臺灣的選舉真能當飯吃?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有人說,臺灣不是在選舉,就是在選舉的路上,這一點沒誇張。本來以為2020年1月「大選」落幕後,臺灣能消停一段時間,起碼在2020年、2021年選舉話題能告一段落,全島上下可以專心拼經濟。
  • 國民黨前「立委」預言臺灣2020大選:韓國瑜贏蔡英文80-100萬票
    據香港「中評社」10月15日報導,臺灣地區2020大選將隨著中國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請假參選升高加溫,前「立委」、公教軍警消暨退休人員聯合總會總會長劉盛良14日下午評估,韓國瑜可以贏蔡英文80至100萬票,甚至可能上看150萬票。
  • 島內專家: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還會更高
    臺灣前「國發會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25日出席論壇指出,臺灣今年出口正增長那麼多,絕大部分都是賣到大陸,再轉到其他地方,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9、10月約46%,全年約43%;這趨勢明年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未來幾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會變得更高,而不是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