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蔡英文上臺了,大陸怎麼辦?

2020-12-08 大公資訊

  當蔡英文的票數超過600萬,還沒等計票結果完全出來,朱立倫已經宣布敗選,並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這個下雨的夜晚,8年之後,民進黨再次上臺,蔡英文也成為臺灣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雖然蔡英文的總得票並不如當年的馬英九,但是藍營自己卻少了300多萬票。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是不是?善解人意的島叔知道,你們心裡有根刺:為什麼在兩岸籤署了這麼多經貿協議,上千萬大陸遊客去了臺灣,兩岸關係好到前所未有的時候,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會輸得這麼慘,抱著「臺獨黨綱」不放的民進黨反而大獲全勝?

  牌技

  淡定,先別急著吐槽。兩岸牌仍是國民黨的好牌,只是這次沒能扭轉乾坤而已。就像兩人打牌,A拿著大小鬼,但是其他牌都是連不上的小3子、小5子之類,B沒炸彈,卻一把都是三條2、三條K、順子,誰會贏?

  事情就是這樣。2008年的時候,馬英九拿了一手超級好牌,兩岸政見是一對王,清廉形象是三條2,小馬哥帥氣的臉是一對A……而民進黨那時被陳水扁貪腐案折磨得只剩半條命,手裡的牌都小於10。

  到2012年,國民黨已經把好牌揮霍大半。從一場「八八風災」開始,內政無能的帽子就扣到了頭上,一些兩岸政策被綠營一批就反覆不定,藍營氣勢走低。所以那次馬英九隻是險勝,而蔡英文承認,她敗在了「兩岸關係最後一裡路上」。

  馬第二任期,情況雪崩式惡化。最後國民黨拿得出手的竟然只剩兩岸牌,其他牌連戰五渣都算不上,幾乎都是負資產。得多麼差的牌技,才能打成這樣?

  大致流程是這樣的:馬英九決定甩掉「優柔寡斷」的評語,硬起來,做一些自己認為對的事!他大膽漲了油價和電價,捅了馬蜂窩,支持率瞬間掉了20個點;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引發豬農大抗議;增設證所稅,惹怒了有錢人……於是,評語變成「連任了就不是他了」。尤令人嘆息的是,他在綠營壓力下還「大義滅親」,把鐵桿深藍支持者「軍公教」的福利也砍了,從此,臺灣社會只剩下罵馬之聲,挺馬派徹底消失。

  還發生了很多雪上加霜的事,比如「馬王政爭」,洪仲丘案,核四電廠封凍,一件接一件,國民黨當局就像被套進麻袋中群毆一樣,滿頭是包。

  最後,高潮來了——違法的太陽花學運讓臺當局束手無策,兩岸服貿協議躺槍擱淺,兩岸政策首次大觸礁,藍營士氣跌入谷底,「九合一」選舉輸掉了底褲。

  再以後,就沒馬英九多少事了(如果不是「習馬會」橫空出世,他已成了隱形人)。你們都知道的,藍營的男人們先是不參選,而挺身而出的洪秀柱,敢說敢做的洪秀柱,立場鮮明的洪秀柱,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下。在極其不利的局面下,國民黨內仍在明爭暗鬥,綠營心中暗喜,深藍憤慨難申……此時做什麼都遲了,大局已定,蔡英文一早就決定「躺著選」,對藍營的質問、挑釁、爆料,一概愛理不理,一句「下一題」把對手活活噎死。

  然後,就有了這個票數。要知道,2008年馬英九才勝謝長廷220萬票;這次,截至島叔發文,蔡勝朱300多萬票,民進黨還席捲了2/3以上的「立委」席位。這也是民進黨首次在「立法院」過半,過去民進黨是「立法院」少數,尚且搞得國民黨無法招架,今後……簡直沒法說了,這次第,怎一個慘字了得!

  換句話說,和四年前相比,蔡英文的總得票只多了幾十萬票,但藍營卻少了300多萬——並非蔡英文多受人歡迎,而是國民黨令人失望。

  委屈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雖然國民黨出了那麼多么蛾子,那麼多大小昏招。但是話說回來,國民黨表現再差,也不至於差到只配這樣的票數。一些客觀因素,影響也很大。

  陳水扁那8年,臺灣經濟陷入蕭條,民眾對馬當局寄予厚望。但臺灣曾經的經濟支柱電子代工業利潤攤薄,經濟結構性問題顯現,加上國際經濟不景氣,大陸經濟放緩,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臺灣,雖然有了兩岸經貿、陸客赴臺的加持,仍難重振雄風。所以,島內民眾覺得「萬物皆漲而工資不漲」,覺得對兩岸經貿紅利「無感」,對臺當局怨氣日深。

  至於馬英九,他雖然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直呼「笨拙」(Ma the bumbler),很多事處理得不高明,但至少勤奮清廉,更奠定了兩岸和平發展大局,總體表現比陳水扁好太多,但還是事事被罵,究其原因,跟臺灣獨特的政治生態和民眾心態有關。

  島內社會對藍綠的偏好,表現出了類似經濟周期的鐘擺效應:誰當家越久,越受嫌棄,在野越久越受待見。陳水扁8年弄得民生凋敝,就算沒有貪腐案也已神憎鬼厭,馬英九就成了「萬人迷」;等馬英九迎來「8年之癢」,蔡英文在民眾眼裡又變成瑕不掩瑜。現實地看,誰在臺上都不可能讓臺灣經濟重拾昔日榮光,現在馬英九不行,將來蔡英文更不行。所以島內民眾對國民黨的種種嫌棄,用不了一兩年民進黨就得照單全收。

  島內有一種說法,「大選」是選民的「頭家嘉年華」,選民搖動皮鞭,藍綠競相討好,說的就是臺灣的民粹風氣。臺灣從2000年開始「總統」直選,歷經兩個8年的政黨輪替,民眾已經掌握了竅門——不能對一家獨厚,得讓他們有危機感,相互競爭才能進步,輪流當莊才懂選票可貴。朱立倫在選舉辯論時脫口而出的一句「好的領導者不該事事聽民意而應堅持正確方向,霎時被蔡英文揪住質問,你有膽再說一遍,你竟敢不聽人民的?

  所以這些年,臺灣人越來越喜歡罵當政者——罵者既彰顯了民主自由的風骨,被罵者也展現出「聞過則喜」的雅量,一罵就靈,屢試不爽,何樂而不為?

  敗因

  此處涉及一個民主制度的迷思:為政者究竟應該跟民粹對抗,還是選擇屈從逢迎?國民黨不該怪民粹,因為雖然民進黨才是民粹製造機,國民黨順水推舟甚至推波助瀾的事兒做得也不少!

  洪秀柱競選期間非常鮮明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她批評國民黨長期對民進黨「拿香跟拜」,「媚俗取巧,因循猶疑」,「憂讒畏譏,自我設限,不敢將兩岸穩定的道路往前再推得更寬廣」,「一頂『賣臺』的帽子,彷佛輕易地就把本黨壓垮了」,「變成沒有勇氣堅持正確道路的弱者」……刀刀見骨,直指根本。遺憾的是國民黨不買帳,反而翻臉將她拿下。

  島叔認為,對抗民粹是高收益高風險的事。對抗成功,獲得海量經驗值,連升幾級;對抗失敗,就當場被打成篩子。洪秀柱出來的時候已經太遲,因為民心已變,積重難返。國民黨應從2008年風頭正健之時,就堅持洪秀柱這條路。

  馬英九第一次競選期間,一直強調「終極統一」,臺灣多數人都彈冠相慶,報以鮮花掌聲。可是到了選前,馬改了調子,拿出了「不統、不獨、不武」六字真言。「不統」打頭,意在吸引中間偏綠選民。可是這種做法,如今回頭看其實是引鴆止渴。在大優的局面下主動退讓,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而在馬英九執政期間,這種爭當「全民總統」(也就是爭取綠營民心)的思路幾乎貫穿始終,其結果是,綠營沒爭取到,藍營支持者流失殆盡。最嚴重的是,國民黨丟掉了黨魂和理念,也就丟掉了核心競爭力。

  國民黨說的兩岸「先經後政」,幾乎變成「只經不政」。馬當局主張兩岸和平發展,但只是推動「和」的政策,卻沒有建立「和」的論述,只談兩岸經濟利益,卻不談兩岸和解帶來的政治紅利,對兩岸籤署和平協議等政治議題,避之唯恐不及,對兩岸主張鮮明的洪秀柱,不惜違反程序正義而撤換之(事實證明,換完了也沒選好,只有更差)。

  這就讓臺灣社會越來越覺得,國民黨也認同民進黨的部分理念,即防範大陸很重要,兩岸只需金錢往來,不要文化交流政治對話,和平統一是個可怕的話題,連國民黨都不敢碰。

  國民黨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失誤,即沒有趁如日中天之際把中學歷史課綱改回來,如今接受「去中國化」教育的一代成了「首投族」,藍綠基本盤結構發生了質變,真是悔之晚矣!

  藍綠之戰的開頭,有點像嶽飛打金兀朮,眼看要直搗黃龍,卻被一十八道金牌催回,皇帝還高興地跟金國籤訂了不平等條約……也許8年前國民黨說出「不統」的那一刻,就種下了今日敗因。

   推演

  我們來猜想一下,蔡英文上臺後,會對兩岸關係做什麼。

  島叔的預測是,剛上臺一兩年內,蔡英文不會有太激進的「臺獨」動作。陳水扁2000年上臺時先做「四不一沒有」承諾,意在緩和兩岸關係。只是後來臺灣經濟變差,他的支持度越來越低,只好去吃民粹壯陽藥,靠樹大陸假想敵來凝聚綠營。蔡英文競選中提出的兩岸政策雖然曖昧不明,但確實是往中間調整了,至少說的話都不刺耳:「維持兩岸現狀」,「不挑釁」,「回歸92年兩岸會談基本事實」……這說明,她深深意識到當前臺灣主流民意是希望兩岸和平發展。蔡上任後,這一民意基礎不會變,也就決定了她在短期內不會有大幅度的改弦更張。

  但是,馬英九力促兩岸經貿,尚且無法救臺灣經濟,蔡英文可以嗎?蔡英文有「空心菜」雅號,跟她刻意在兩岸政策上保持模糊有關,也跟她在經濟政策上確實「空心」有關。蔡英文缺乏地方首長的行政歷練,所提的「由全世界走向中國大陸」、「廢核」等主張全無可行性;選舉辯論中說起財經,蔡英文的空洞與朱立倫的專業形成鮮明對比。

  島叔大膽預測,蔡英文上臺後,如果外部環境沒有明顯好轉,臺灣經濟只會加速下滑,她的支持度就會下跌,到時候就很難說她會不會鋌而走險,再次舉起「臺獨」神主牌了。

  蔡英文是「兩國論」的主要起草者,她對「臺獨」的堅持,比陳水扁來得更加隱忍堅定, 但她也缺少陳水扁「打砸搶」起家的草莽性格。選後究竟會往哪個方向走?我們高度警惕,試目以待。說到底,形勢比人強。她選擇從善如流,還是頭破血流,最終都逃不出大陸可伸可縮的如來佛掌心。

  相處

  那麼,大陸會怎麼和蔡英文打交道?

  一切還得看蔡英文會怎麼做。大陸還是那句話,臺灣的任何政黨和個人,只要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我們都歡迎。如果蔡英文上臺後繼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那麼包括海峽兩會和兩岸事務首長電話熱線在內的溝通管道就會中斷,兩岸官方無法對話,也不能商討籤署新協議。至於兩岸民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只要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受影響。

  假設蔡英文推動法理「臺獨」,那麼大陸的終極應對手段就是啟動《反分裂國家法》,武力止「獨」。當然,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出現,正如陳水扁所說「『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臺灣任何人執政,都不至於瘋狂到去觸碰這條底線。

  總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管島內誰執政,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不會變,對各種變數,大陸都有應對之策。而不管蔡英文心裡怎麼想,綠營在「立法院」有多少席位,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已有堅實基礎,不至於受到嚴重衝擊。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們要有信心。

  過去兩年的島內政情變化,反映出臺灣社會「恐中」情緒仍然深埋。這也是正常的,畢竟兩岸問題是百年糾葛形成,從《馬關條約》到日本殖民統治,從「二·二八」到國民黨反共教育再到綠營「去中國化」,兩岸心結之深之巨,不是過去這8年可完全解開,所以除了信心,我們還需要耐心。

  李光耀曾說,臺灣多少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民調數字毫無意義,兩岸終將統一,這是由兩岸的實力對比決定的。島叔完全同意這個論斷,大陸要處理好臺灣問題,首先要解決好自己的發展問題。當大陸強大到一定程度,對臺灣有了足夠吸引力,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文/黑白自在

相關焦點

  • 蔡英文上臺後對大陸出口創新高,民進黨狂言:證明對岸需要臺灣
    國民黨議員羅智強日前指出,蔡英文當局上臺後,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比馬英九更「賣臺」。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5日回應稱這是刻意誤導,她還揚言,中美貿易戰之下,造成大陸對臺灣擴大採購拉貨,所以臺灣對大陸出口的增加,反而是證明對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
  • 川普上臺就出賣臺灣?實情令蔡英文絕望,統一快了
    從川普的就職演講來看,他上臺後將以美國國家利益為標尺,推行美國優先的強硬外交,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中國的態度。在競選期間,川普就大聲譴責中國「強暴」美國經濟,聲稱上臺就要對中國徵收45%懲罰性關稅,而且他還與臺灣領導人通話,甚至宣揚「一中」原則已過時,「一切皆可拿來談判的」的政治謬論。
  • 毒氣彈攻擊大陸?蔡英文為選票說瘋話,其他臺灣政客也愛「表演」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民進黨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於10日起進行電話民調,民進黨今日(13日)中午公布這場「蔡賴之爭」的結果,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勝過臺當局前「行政院長」賴清德8.2%。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地區似乎很是躁動,頻頻觸及敏感議題。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第二是2013年成立的「兩岸企業家峰會」2020年會敲定12月9日在臺北與廈門連線進行,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預計將以視訊方式在開幕式中致辭,大陸也將有官員參與線下活動與視訊致辭。陸委會3日突然在記者會表示,「『政府』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
  • 美白宮呼籲大陸和臺灣在臺「大選」投票期間保持克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據英國路透社1月14日報導,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日即將到來,而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被看好將在選舉中獲勝,美國白宮呼籲,中國大陸和臺灣在臺「大選」投票期間保持克制,以避免臺海局勢緊張。
  • 蔡英文上臺兩個月 還是那股熟悉的空心味道
    當然了,官方說法是「檢方已經儘快偵查,酒駕問題不是這麼好確認的」,但是大陸家屬剛一走,轉天馬上爆出司機的一連串負面新聞,酒駕、買汽油、性侵女導遊,甚至還有說他自焚的,這也太巧了吧?更巧的還在後邊呢,蔡英文給罹難臺灣導遊(注意,不是那個司機)送了一副「典範長昭」的輓聯,大陸罹難者的追悼會她卻連面都沒露。
  • 終於,蔡英文自食惡果
    但是蔡英文在大選結果揭曉之前都強烈表示支持川普,與國際風向完全相反,可以說是一次冒險的「押寶」。即使是這樣,也難免遭到拜登及其團隊的反感與反制,臺灣地區與美國的關係將會面臨一段時期的不穩定。而這都是蔡英文選錯邊造成的結果。
  • 臺灣一周侃:冬天來了,蔡英文心裡冷的可以住北極熊了
    「梟雄當道,舍『郭』其誰」蔡英文民調顯尷尬  蔡英文上臺不足半年,尷尬的事就來了:臺灣社會已經開始熱衷於討論下一屆領導人的最佳人選了。更尷尬的是,這個熱門人選的支持度居然超出了蔡英文兩倍還多!  一門心思搞政治、人民需求丟腦後,對比520後民進黨當局斷崖式跌落的民調,聯想蔡英文上臺後快馬加鞭地從多個角度推進「臺獨」、窮兇極惡地連環追殺國民黨......難道是因為他們也知道臺灣民眾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嗎?
  • 蔡英文能上臺因為「神仙顯靈」?網友:污衊神明嗎
    蔡英文能上臺竟因為「神仙顯靈」了蔡英文海外網7月3日電近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到臺中市信義街福德祠,隨行的臺中市市長林佳龍稱,蔡英文在2012年時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失敗,但福德祠堅持蔡英文「一定會當選」,結果「果然有靈驗」,所以蔡英文此行有「還願」的因素。
  • 蔡英文: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蔡英文4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  蔡英文表示,不論哪一任政府,都不可能做出違反臺灣民意的事,她向大陸喊話,希望大陸不要誤解、誤判整個情勢,以為用壓力可以讓臺灣人民屈服。談到與臺灣最重要的安全夥伴美國的關係,蔡英文預計,無論是川普還是希拉蕊贏得下個月的蔡英文大選,臺美關係都將保持牢固。  在歷時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蔡英文好幾次談到了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她聲稱,現在臺灣已經實現了充分的民主,而大陸依然宣稱臺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 大陸對臺灣「大選」態度「淡定」 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
    臺灣「大選」已進入最後白熱化的階段,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按既定規劃訪臺,著重文教經濟的交流,避開政治議題,並且重申大陸既定的不介入臺灣選舉的主調。大陸對於臺灣大選這種「淡定」的態度,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興趣。  大陸的這種淡定,或許可以首先被解讀為「不在乎」。
  • 臺灣教授大規模逃到大陸,蔡英文卻束手無策!網事熱評
    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大學經營陷入困境,加上公立大學教授退休金被砍,大陸在此時張開雙臂歡迎臺灣教師前往任教,宛如雪中送炭。臺媒12月10日感慨,未來臺灣教師「西進熱潮」難以阻擋,高教人才外流恐將成為常態。
  • 蔡英文與大陸對著幹的態勢日益明顯
    2016年5月2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資料圖)蔡英文上臺即將屆滿一年,對於兩岸關係根本性質問題這道「必答題」一直拒絕回答,留下了一份「未完成的答卷」。近期,蔡英文對外釋放出不願意「答卷」的信息。
  • 美國大選之後,蔡英文第一通電話竟是打給他……
    而蔡英文當局對此也立即做出了回應,蔡英文在拜登勝選後立即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發文向其表達了祝賀,同時還轉發了之前拜登恭喜蔡英文當選的文章。 蔡英文的這個行為引起了島內的廣泛爭議。根據有關媒體報導,民進黨人士王定宇前幾日在網絡社交媒體上也發表了一篇文章,稱在美國大選之後蔡英文打給美國的第一通電話竟然是共和黨議員賈德納。
  • 大陸旅行團臺灣遇難:司機酒駕 蔡英文未送輓聯
    (原標題:大陸旅行團臺灣遇難事件:司機酒駕 蔡英文不給大陸遇難者送輓聯 因「沒人來要」)
  • 蔡英文執政和臺灣的罩門都是經濟
    美國《世界日報》18日社論說,臺灣大選結束,政治出現嶄新局面。兩岸關係絕對是新當局的重中之重,幾乎所有觀察都不約而同指出,蔡英文最大挑戰除了兩岸關係,就是經濟問題。沒有中國大陸元素的臺灣經濟如何走強?如何變好?目前現在看來無解。
  • 臺灣民眾真的支持蔡英文嗎?
    民進黨有一個核心論述,亦即選民選出蔡英文為領導人,就是支持她的兩岸論述。建立此基礎上,要求大陸「正視臺灣新民意」。有論述卻無論證,讓人不知真假。如果說2012是藍綠政黨兩岸政策比拼的結果,2008、2016就有懲罰執政黨的意味。上述兩場選戰中兩岸關係是重要議題但非主軸,民眾更關心社會民生議題。
  • 美國會要求臺灣「大選」後45天內 提「大陸幹預報告」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2020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在臺灣「大選」後45天內,必須提交報告,說明「中國(大陸)對臺灣選舉的幹預或破壞」。該法案充滿賊喊捉賊的意味,臺網友也大呼,「這就是美國明目張胆介入臺灣選舉的證據!」
  • 蔡英文連任,「武統臺灣」聲音高漲,國臺辦霸氣回應:民進黨逼的
    馬曉光: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支持縱容「臺獨」分裂活動,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挾洋自重,不斷拋出充斥「兩國論」的分裂言論,肆意攻擊大陸,煽動兩岸敵意,升高兩岸對抗,這是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協商對話中斷、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根本原因。
  • 蔡英文連任後的囂張舉動,是否會成了「武統」的導火索?
    「大選」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蔡英文以極高的票數打敗了韓國瑜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蔡英文的連任對大陸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蔡英文作為民進黨典型的「臺獨」分子一直在破壞兩岸的關係,現在大陸「武統」的聲音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