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蔡英文在「總統府」搞了個大新聞,硬要代表臺灣當局向島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道歉。陣仗倒是不小,蔡英文自己身穿少數民族服飾,挨個兒「接見」各族代表,並舉行了隆重的「道歉儀式」,發表演講時連提8條道歉原因,還宣稱要設立一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
如果你以為,這麼大陣仗的道歉,真的是為了兌現選前承諾,和少數民族和解,那就太天真了。小英表面看起來謙恭和氣,高舉「轉型正義」大旗,暗地裡卻是假道伐虢。其實蔡當局這種做法已經不新鮮了,表面看在說這件事,指東打西捎帶腳就把別的事給處理了。當然,如果只關注表面那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你是無法體味那種濃濃的空心味兒裡面,隱藏著怎樣的心機。今天夜貓君就八一八蔡當局上任以來的種種心機。
轉型正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細看前天蔡英文道歉的8條理由,真是大吃一驚,從荷蘭人、鄭成功到殖民的日本人和後來的國民黨,她一個人全都代表了,「對於過去四百年來,各位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致上我們最深的歉意」,話說得倒是冠冕堂皇、令人振奮,但「被道歉」的少數民族們可都不吃她這一套。就在她搞「道歉儀式」時,「總統府」外就有少數民族青年在抗議,高舉標語大喊「族群代表不要被摸頭(臺語,收買)呀」;有少數民族出身的「立法委員」批她「華麗不實」;夜貓君深愛的阿美族歌手張震嶽甚至暴怒,人家道歉都是登門,蔡英文道歉是要被道歉的登門排排站好,她再像皇帝一樣「欽點」,「越講越噁心」。
還是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老司機看出了一層深意。蔡英文道歉的第一條理由是關於歷史觀的,拿出了連戰的爺爺連橫寫的一本歷史教材說事,她提到,「有一本書叫做《臺灣通史》。它的序言的第一段提到:『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這就是典型的漢人史觀。」這句話看似講的是歷史,實則挖了一個十分隱秘的坑,推崇的是和大陸不同的史觀。作為政黨領袖,洪秀柱一言點出了蔡英文此舉背後的目的——故意將原住民史觀與漢人史觀對立起來,用前者排除後者,達到自己「去中國化」的目的。蔡英文還是上臺前的那個蔡英文,只不過更會隱藏了。
蔡英文這次道歉抱定的可是一箭雙鵰的決心,你問除了「去中國化」還有啥?可別忘了向少數民族道歉可是「轉型正義」的一環,夜貓君在這裡明確告訴大家,只要一提起「轉型正義」,蔡不管幹啥都有一個目的——打壓國民黨。別看她往上追溯了這麼多年,鄭成功她追得著嗎?日本殖民臺灣這麼多年,對少數民族犯下無數罪行,她連課綱都不敢改,敢向日本人提「轉型正義」嗎?她要追究的只有國民黨。到臺灣之後國民黨以「國有」之名佔了多少少數民族的土地?全部交出吧。所以這次道歉是蔡英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舉,明裡要落實「轉型正義」實現民族和解,實際上是繼「不當黨產條例」之後對國民黨開的第二槍。「被道歉」的少數民族們成了蔡英文政治鬥爭的工具。
其實細想起來「轉型正義」這個概念並不適用於臺灣,這個詞多用於德國和南非,對前極權政府做出一定法理上的審判才稱之為「轉型正義」。國民黨雖說有一段「戒嚴時期」,但現在臺灣的民主局面是兩黨共同促成的,國民黨在臺當局中還是個合理合法的政黨,夜貓君就不明白了,咋能用「轉型正義」這個詞呢?「不當黨產條例」、廢除紅十字會法、廢除微調課綱,蔡英文上任後的這幾記殺招背後的小心思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舉著「轉型正義」的大旗,通過不斷預設國民黨的不正當性來排除異己、打壓政敵。
兩岸關係——溫水煮青蛙
你們以為蔡英文只把人前綿羊背後狼的這套用在政黨鬥爭上嗎,「naive」。她的「戲」還在兩岸關係上。她從選前就一直強調自己的兩岸政策是「維持現狀」,不明確對「九二共識」表態,令人遐想。可是蔡英文這兩個月以來一面含糊應對「九二共識」,一面都實際做了什麼呢?
7月18日,她接受了《華盛頓郵報》資深副主編萊利·韋茅斯的專訪。訪談中有一個問題引起了軒然大波,韋茅斯問道,「有學者提到,大陸對你同意『九二共識』提出了一個期限」,蔡英文則回應道,接受這個「期限」的可能性不大。看出玄機了嗎,兩人就像提前商量好的一樣,圍著「九二共識」聊了半天,結果繞過了「接不接受九二共識」這個最關鍵部分,反而就「期限」嘮了半天,玄機就在這裡,蔡英文否認了接受「期限」,可是我們又不能說她否認「九二共識」,否則會被蔡辦發言人嘲笑是「閱讀理解」有問題。可是「閱讀理解有問題」的夜貓君真的是沒讀懂,蔡英文是說將來可以接受「九二共識」嗎?這個將來有多遠,要加無限嗎? 其實,她的意圖在這次訪談的另外一問裡早就暴露無遺了,韋茅斯問道,美國已經不將臺灣當作一個「國家」而是視為一個「實體(entity)」了,問蔡英文怎麼想。蔡英文回答道,「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國家」,夜貓君不說,啥意思你們自己get吧。
再來看看最近人神共憤的火燒車事件,24名大陸遊客,在離回家的航班還有十分鐘路程的機場高速上客死異鄉。一開始人們還都以為是一場意外起火,大家關注的焦點還都在電線起火、逃生門暗鎖、改裝車上,沒想到真相是要等罹難者家屬籤完和解協議返回大連之後才能公布的。當然了,官方說法是「檢方已經儘快偵查,酒駕問題不是這麼好確認的」,但是大陸家屬剛一走,轉天馬上爆出司機的一連串負面新聞,酒駕、買汽油、性侵女導遊,甚至還有說他自焚的,這也太巧了吧?更巧的還在後邊呢,蔡英文給罹難臺灣導遊(注意,不是那個司機)送了一副「典範長昭」的輓聯,大陸罹難者的追悼會她卻連面都沒露。官方解釋是,臺灣的風俗是誰申請給誰寫,言外之意是「誰求我,我就寫咯」,受難方還要求著責任方送輓聯,這樣敷衍而不近人情的說法蔡英文都想得到,也真夠難為她。夜貓君不能說她在事故發生不久就得知了真相,只是覺得輓聯送的好準,居然巧妙地避開了司機。
有人說蔡英文自上臺後是一手跟大陸和解的好牌都給打爛了,說這話的人夜貓君自以為不太了解蔡英文,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蓋住馬蹄前行的方向啊。還有一個例子更為明顯,我們來說說南海仲裁這張廢紙吧。南海仲裁所謂的「最終結果」出爐後,舉世譁然。目前在臺灣實際管轄下的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太平島」居然被判定為礁石,臺灣漁民利益極大受損,蔡英文卻不替漁民出頭,反而要處罰自發出海登太平島護漁的漁民,真是寒了臺灣民眾的心。蔡英文難道真的非要「秉公執法」嗎?這些小動作當然還是表明了她在兩岸問題上的態度。她本可藉此機會,與大陸聯手維權,釋放善意,緩解關係,但從事後處理上來看,蔡當局不僅自己不做,也不鼓勵別人去做,無怪乎連洪秀柱都被劃為「沒有資格」登上太平島的人。
提起太平島就不得不提臺灣與日本爭議的「衝之鳥礁」,對日本方面宣稱衝之鳥礁為「島」也睜一眼閉一眼,切身影響的還是要到附近海域捕魚的臺灣老百姓。從衝之鳥到太平島,打壓漁民的強勢態度背後,是對美日的一次次妥協。臺灣漁民再一次和臺灣旅遊業者一樣,淪為了蔡英文政治主張的犧牲品,可是臺灣民眾得到了什麼?
「新南向」? TPP?這些為了弱化大陸市場影響力拋出的招數。效果如何,夜貓君只能說「呵呵」了。「臺塑」在越南的鋼鐵廠還沒開工就被罰5億美元,「中鋼」在印度的工廠也面臨倒閉,這種拋卻經濟理性,一味向政治意圖靠攏的「新南向政策」,根本就是鏡花水月。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年進口數量僅次於美國。相較之下,東南亞共同體經濟規模加上印度還不到大陸的一半。加上臺灣與大陸文化、語言相同的優勢,及過去數十年的經營,棄前者而逐後者,面子上新穎,裡子上卻苦了臺商。再看TPP,所謂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這個由歐巴馬提出的區域經濟新概念本來試圖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蔡英文當然是相當激動地表示支持。但事情發展到如今卻有些尷尬了,目前美國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和川普都明確表示不支持TPP。加上「新南向」成了「新難向」,小英這次恐怕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經濟民生——開進髮夾彎
把心思全放在「小動作」上,必然無暇顧及經濟民生。據臺灣經濟研究院7月25號最新公布的數據,臺灣GDP增長今年下調到0.77%,連之前「行政院長」林全信誓旦旦強調的「保一」都沒有做到。我們最後來看看這兩個月在涉及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蔡又是怎麼朝令夕改的。
當年民進黨在野的時候是最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痛批國民黨為「毒牛黨」。可是蔡英文上臺後卻要開放帶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了,「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更是表示,「臺灣哪有能耐不開放美國豬肉進口?」為此,臺灣豬農痛斥,當初登廣告挺蔡英文真是瞎了眼。
再來看勞工問題,蔡英文上臺前多次明確表示「我們堅持的是周休二日,一定是要實質的周休二日」,上臺後呢,卻要修正「勞基法」,推動「一例一休」,即一天例假日不得加班,一天休息日可以加班。民進黨的理由居然是這樣可以「讓勞工獲得更高額的加班費」。「勞動部」還做了一個民調稱有85.8%的勞工支持。這85%是哪來的我們不好說,反正夜貓君看到的勞工都坦言,「絕對不能接受」,「一例一休等於就是變相的周休一日。」
最後來看看用電問題,過去民進黨長期以非核家園為主要核能政策,面對核電廠問題總以「廢核」反對核電廠重啟。那臺灣電不夠用怎麼辦?要「用愛發電」嗎?現在民進黨執政了,當家才知柴米貴,蔡英文不但要重新啟用「核一」發電,而且還要漲電價,當初保證不漲電價的蔡英文今日被民眾諷刺,「趕緊用愛發電啊!」
7月28日,蔡英文在接見工業總會代表時強調,「我的工作不是輪流討好誰」,在會見結束後,又在「臉書」上貼文指出,工總對她提出建言,希望為臺灣停滯的經濟,找出脫困的方法,「我坦白告訴在場的企業主,其實有部分的答案,在各位自己身上」。如今的臺灣出口連黑、經濟成長率持續下調、失業率攀升景氣更趨惡化,蔡英文忙著拼「道歉」、拼「黨產」、拼「轉型正義」,就是不拼民生、拼經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對策。到了真正民生問題上,反倒用「答案在各位自己身上」來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蔡英文送馬英九驅車離開「總統府」已經兩月有餘,那時門外的臺灣民眾大概心裡多少是憧憬和期待的心情,如今支持率卻大跌14個百分點,自詡文字工作者的夜貓君對數字不太敏感,不過回想起兩個月來臺灣媒體的新聞頭條,也能想像這14個百分點背後,那些無奈嘆息和焦慮憤懣。蔡英文辦公室面對張震嶽的憤怒,看似親和地回應「對於批評和不同意見,非常感謝也樂於接受」那麼接受的結果就是讓臺灣民眾聽著春風一般的撫慰,卻為民進黨的一己私利買單嗎?(文/浮雲二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