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彩虹在天上掛?
為什麼要往魚的下面插?
為什麼透鏡下的紙會生火花?
為什麼筆被水面「斷」了不會「咔嚓」?
谷歌百度搜狗維基逐個上網查
你會發現都是光的折射在「玩耍」
為什麼不探究一下折射是個啥?
原來折射就是光的最優化方法!
光的折射
一光,一折,一界面,光的折射不就是如此滴簡單嗎?對於學生黨而言,sin(θr)=n*sin(θi)的折射公式早就背膩了,做光折射的題也做得夠煩的了。再說,就算你不知道這個公式,只要看看上面那張圖,那就連你奶奶也都知道光的折射是什麼了吧!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要專門寫一篇推送,介紹這如此無聊的光的折射呢?
本來嘛,我也對光的折射沒什麼興趣。不過,就在一年前,我和我家的狗子去海灘玩耍了。玩得盡興時,我一不小心將手裡的呼啦圈丟到了海面上。見事不妙,我和汪星人一同出發,開始了撿呼啦圈大賽。畢竟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我便直衝著呼啦圈的方向而去;而汪星人則向著一個斜的方向繞開,到了沙灘和海面的交界時,才朝著呼啦圈遊去。結果我離呼啦圈還有幾米距離的時候,狗子居然搶在我之前先到了,並叼走了呼啦圈!
納尼?我竟然連狗都不如?
不甘心的我,決定親自上陣,動手算一算這是咋淝泗。假設海水與沙灘的交界是一條理想直線,我和狗子在沙灘上的奔跑速度都是4m/s,在海裡的遊泳速度都是1m/s。我直衝呼啦圈而去,狗子在我入水點前方的4米的地方才入水。下圖說明了這場「賽跑」的全過程。
那麼我和狗子,誰的用時最短呢?
算出答案後,我發現狗子會比我早1.7秒的時候到達!這和實驗結果基本相符。看來天若有情天亦老,狗子才是真巨佬,到海邊上跑一跑,我就只能摸不著頭腦~
那汪汪的路是不是耗時最短的那一條呢?我又對此做了進一步計算。一通計算後發現,汪汪也沒有做到極致,因為在x=16m時(狗子的x=14m),拿呼啦圈的耗時才是最短的。出於好奇心,我在算出x=16m的基礎下,又設定了入射角θr和折射角θi,並發現跑步速度和遊泳速度的比值為n=4(這和折射率的定義是一樣的)。把sinθr和sinθi算出來後,猜猜我發現了什麼?
sin(θr)=n*sin(θi),這兒居然出現了光的折射公式!現在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把沙水交界當成空氣和物質(其折射率n=4)之間的界面。光經過我和狗子的奔跑起點,沿著上述這條耗時最短的路徑,來到呼啦圈的位置。那麼,光所走的路徑,便和實際上光發生折射時的路徑完全一樣了,因為耗時最短的路徑和折射路徑都滿足這同一條公式!
當然,我的汪星人只能算是個「菜雞」,汪星上真正的「王者」可都已經大搖大擺地走進封面論文裡了。2001年,一名叫做蒂姆·彭寧斯的數學老師,帶著他的愛犬到湖灘上做實驗。他站在湖邊,將沙灘球以沿與湖岸成斜線的方向扔進湖裡。原本站在他身邊的狗撿球時,並不是跳到微波蕩漾的湖水中然後直衝球而去,而是在「跳水」之前,先沿著水邊跑一段距離。這讓彭寧斯想到一個問題:愛犬選擇的路徑,是不是耗時最短的呢?於是他帶著一堆工具,測量了球的方位、愛犬跑步和遊泳的速度,以及它「跳水」的位置。在35次實驗的努力下,他終於發現,愛犬的路徑的確是耗時最短的那一條。
彭寧斯將他的發現刊登在了《大學數學雜誌》的封面論文上,他的愛犬也因此定格在了這期雜誌的封面上,成為了汪星中的Special One。(狗:「我的數學比你強的事實,你現在才知道嘛?」)
如果再考古一下當年彭寧斯的計算過程(如上圖所示),你會發現,x的大小只是球的離岸距離b以及跑-遊速度比n的函數,和a並沒有半毛錢關係。也就是說,狗命由b不由a,在哪跳水耗時最短,只有球的位置(C點)說的算。現在我們再設置一個角θ,就可以算出sinθ=1/n了。
咦?這不就是光的全反射角的臨界公式嗎?
全反射
當光從介質射向空氣時,隨著光的入射角不斷增大,出射角也在增大。當入射角θ與介質折射率n滿足sinθ=1/n時,出射角正好是90°。而90°的出射角則是一個臨界的狀態:出射角小於90°時,才能有一部分光穩定地射出水面;出射角大於90°時,由於電磁波表達式裡存在e^(-κz)項,射出水面的光會快速衰減成0,穩定的光只能反射回水裡,故稱「全反射」。
全反射
你和狗賽一賽跑,光的折射就會暗藏其中;你讓狗撿一撿球,光的全反射就會躍然紙上。簡單的生活現象,往往能在光學領域找到答案和本質。遇事不決,找找光學,也許下一篇封面論文的作者就是你啦。因此,我強烈建議各位想搞科研的童鞋,多多考慮走光——光學這條路哦~
有人看了這篇文章,也許會說:「狗和光都比人『聰明』,那我們人類又何用之有?」不過換個角度來想一想,你也許會發現人類真正的意義。遠古的光射到地球後,孕育了無數的生命;生命在漫長的歲月中進化出了狗,然後進化出了人。然而,人類在不斷的探索中,又從狗的身上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優化方法,再從光的身上找到了優化方法的真諦。人類不能創造規律,但人類的本質和意義就在於探索規律、發現規律,找到大自然的各類鑰匙。大自然進化出人類的目的,也許就是藉助人類的力量,來探索大自然自身的奧秘吧。
參考文獻:
[1]Hecht, Eugene, Interference, Optics (Addison Wesley),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