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ePtC@果殼網
我們來講講惠更斯原理...
波前的每一點可以認為是產生球面次波的點波源,而以後任何時刻的波前則可看作是這些次波的包絡。
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在折射的情況時,光照到原子上先被吸收 ,然後又原樣釋放出來,這樣光的波陣面上的原子就成了一個一個的點光源,他們發出的光再進行合成,就成為出射光,當出射光的速度與入射光的速度不同時,合成出射光的方向就和入射光不同了,這就是折射。
定量分析:
如圖,藍色的是入射光的波陣面,綠色的是出射光的波陣面
設光在介質 1、2中的速度分別為 v1、v2,取光束的寬度為 d
設t=0時刻光束左端與界面接觸,則 t=dsinθ1/v1時光束的右端才接觸到界面
此時光束的左端已前進 v2*dsinθ1/v1,由圖中幾何關係有
此即我們熟知的折射定律:
關於反射角的分析戳這裡:光為什麼會反射?
附:關於介質中的光速小於真空中的光速的微觀解釋
上面我們說過光照到原子上會先被吸收 ,之後原子會在激發態停留一段時間,然後才退激釋放光子,這樣光子在很多原子間傳播時會不斷經歷一個短暫的停頓,因此宏觀上,光在介質中傳播的平均速度,就小於真空中的光速了。
定量分析就是定義「介電常數」ε和「磁導率」μ的事了,這兩個參數需要通過實驗來測定
再附:
對不同頻率的光,停留的時間不同,從而折射率不同,這種現象叫「色散」
定量分析,維基裡提到柯西公式,那只是局部近似的公式,實際的色散很複雜,基本全靠測。
在某些特殊的X射線γ射線波段,折射率甚至能大於1,意味著光在介質中的相速度大於真空中的光速,這種情況是因為介質原子吸收了光子後,放出的是相位更加超前的光子,這樣就顯得相速度高了。
(相速度超光速不代表信息超光速,有疑惑的戳這裡:怎樣淺顯易懂地解釋相速度和群速度)
來源:果殼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