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2.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
1.定義: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質的折射率.注意:指光從真空射入介質.
2.公式:n=sini/sinγ,折射率總大於1.即n>1.
3.各種色光性質比較:紅光的n最小,ν最小,在同種介質中(除真空外)v最大,λ最大,從同種介質射向真空時全反射的臨界角C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質間發生折射時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區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4.兩種介質相比較,折射率較大的叫光密介質,折射率較小的叫光疏介質.
三、全反射
1.全反射現象:光照射到兩種介質界面上時,光線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的現象.
2.全反射條件:光線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且入射角大於或等於臨界角.
3.臨界角公式:光線從某種介質射向真空(或空氣)時的臨界角為C,則sinC=1/n=v/c
四、稜鏡與光的色散
1.稜鏡對光的偏折作用
一般所說的稜鏡都是用光密介質製作的。入射光線經三稜鏡兩次折射後,射出方向與入射方向相比,向底邊偏折。
(若稜鏡的折射率比稜鏡外介質小則結論相反。)
作圖時儘量利用對稱性(把稜鏡中的光線畫成與底邊平行)。
由於各種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一束白光經三稜鏡折射後發生色散現象,在光屏上形成七色光帶(稱光譜)(紅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1)折射率n;
(2)全反射的臨界角C;
(3)同一介質中的傳播速率v;
(4)在平行玻璃塊的側移△x
(5)光的頻率γ,頻率大,粒子性明顯.;
(6)光子的能量E=hγ則光子的能量越大。越容易產生光電效應現象
(7)在真空中光的波長λ,波長大波動性顯著;
(8)在相同的情況下,雙縫幹涉條紋間距x越來越窄
(9)在相同的情況下,衍射現象越來越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