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一些境外電視頻道近年在臺灣陸續開播,但近日有臺媒報導稱,臺灣有線電視頻道位置分配充滿「潛規則」,導致美國、日本、韓國的多家電視頻道擬退出臺灣市場。對此,有「立委」批評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是劣幣驅逐良幣,也有網友嘲諷稱,NCC等機構是臺灣產業進步的毒瘤。
臺「立委」段宜康1月8日爆料稱,臺灣應該快看不到日本的「Waku Waku JAPAN」頻道了,韓國的「tvN」大概也撐不久。他表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NCC怠惰,容許劣幣驅逐良幣。
隨後,臺灣《聯合報》10日也報導稱,日本SKY Perfect JSAT集團、韓國CJ E&M及美國華納等集團的經營高層都在思考去留問題,不排除退出臺灣市場。
對事件原因,《聯合報》評論稱,臺灣有線電視頻道位置的分配充滿了業者的「潛規則」。電視業者每月向用戶收取約5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10元)收視費,其中大約24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3元)會給「前段」頻道分成,形成「240元俱樂部」。
臺灣有線電視頻道常年固定(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評論稱,臺灣有線電視頻道20年,變動率低於10%,一百多個頻道都「定頻」,成為「萬年不變頻道表」。臺灣「中華電信」董事長的鄭優就多次表示,「定頻」是有線電視產業長久以來的陋習,定頻後大家各據山頭,因為營收太少就不斷重播舊節目,或者直接採購境外低價節目,消費者沒有頻道選擇權。
針對此次事件,也有其他臺媒以及評論者形容,NCC有「菜市場排頻學」;逼走「國際大咖」。
NCC於2006年成立是臺灣地區電信通訊和廣播電視等訊息流通事業的主管機構,受臺「行政院」監督,其創設系仿效自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多個境外頻道計劃退出臺灣的消息傳出後,也有島內網友反應有人對NCC等機構發表不滿,認為其是臺灣產業進步的毒瘤。
也有人嘲諷:有「限」電視。
更有不少人人到NCC的Facebook頁面抗議↓
至於這次進行爆料的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有人認為就這件事情而言「他還說的對」。
不過也有人說,他是仗著民進黨「立委」特權「亂開炮」。
還有人質疑,為什麼他認為比較好的臺就比較好。「為什麼非要看日韓的電視臺。」
也有人提出其他方案,不看有線電視也沒關係,還可以選擇從網上收看。
也有人舉例,可以選擇美國netflix、Amazon tv,以及大陸愛奇藝等品牌進行網上收看。「現在中國大陸都是網絡電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