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九二共識」,國民黨還拿什麼和蔡英文鬥?「新」兩岸論述將使...

2020-12-05 中國網推薦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不久前,作為國民黨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兩岸論述報告終於出臺。但此論述一出,特別是關於「九二共識」的部分,僅將其看做一個「歷史事實」,引發各方質疑和國民黨內的持續反彈聲浪。

雖然現任主席江啟臣表示該論述只是草案,未來將廣泛徵詢各界和基層意見,但各方已有明顯反應。6月23日,在現任黨主席邀請幾位前主席參加的宴會上,連戰、馬英九、吳敦義都因對「新」兩岸論述有意見而未出席。洪秀柱、朱立倫雖短暫出席,但也提出個人的不同意見。即便是一直出席撐場面的前主席吳伯雄,在席間也表示國民黨的改革應該抓住重點,而不應隨波逐流。

每次選舉大敗時,國民黨都會有改革的聲音出現。遠如2000年首次丟掉執政權,近如2016年再次敗選。2016年初國民黨敗選後,國民黨內的新生代和中生代甚至開始認為黨名裡的「中國」已經成為他們的包袱。黨內出現以年輕人為主體的「草協聯盟」,就提出要將「中國國民黨」名字裡的「中國」去掉,直接改名叫「國民黨」。

2020年初國民黨敗選後,不少藍營人士都認為國民黨必須進行深刻反思,必須徹底改革,改革的呼聲再次放大。在新主席江啟臣上任後,對國民党進行了不少改革,出現一些新的變化。不過,此次的「新」兩岸論述,不但沒有抓住重點,在邏輯上也無法自圓其說。國民黨內部對此也出現不少反對聲音,一些政治評論員也批評國民黨此舉「荒腔走板」,缺乏「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與民進黨或其他政黨有何差異?有評論認為,若按照此論述,國民黨的政治光譜豈不是將由「藍」變成「小綠」?

國民黨改革的導火索當然是因為年初的敗選,然而其敗選的原因恐怕更多是自身原因。從2020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來看,韓國瑜其實已經守住了國民黨的基本盤,即中老年人、軍公教等傳統藍營選民,但對於青年等族群的吸引力依然較低,而這正是民進黨一直長期深耕且已開花結果的地方。國族認同、世代對決既是最近這幾次選舉中民進黨慣於操作的主軸,也是國民黨一直無法突破的短板。

國民黨內自身問題重重,長期以來形成了不少頑疾。黨內的派系矛盾導致其內鬥不止,而梯隊問題也使國民黨在選民看來缺乏活力,更形成了「老人政治」、「權貴政治」、「密室協商」等不佳印象。在某種程度上,韓國瑜年初的敗選,雖然有其個人特質的原因,但國民黨內的不團結、未能做到真正的完全整合,也是其敗選的主要原因。儘管江啟臣上臺後,對國民黨的改革使其展現出一些新的面貌,但對於一些固有的頑疾依然未能觸及。而在6月初韓國瑜的高雄市長被罷免後,國民黨暫時也難以再出現這種具有一定韌性和「戰力」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國民黨將繼續經歷一段較為長期的沉潛期。

從臺灣島內政治生態來看,經過20多年的「去中國化」教育和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很多臺灣民眾尤其是中青年的臺灣「主體意識」已經不斷固化。在選舉板塊中,隨著傳統藍營支持者板塊的不斷萎縮,綠營的支持者呈現不斷擴大趨勢。加上民進黨2016年執政以來毫無顧忌的憑藉手中執政權進行的各種強化,其在島內一黨獨大的趨勢已經日趨明顯,將有可能長期執政。

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不認可,對「一國兩制」的汙名化,屬於其黨派自身的特質。但國民黨在「新」兩岸論述中,無論是對待「九二共識」,還是關於「一國兩制」上,卻已經在自覺或不自覺隨民進黨起舞。寄望於通過修改兩岸論述,應承所謂「主流民意」,不但無法吸引到本就對國民黨興趣不大的年輕選民,更容易流失其支持的基本盤。丟掉了「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不但無法被其支持者所接受,更是喪失了兩岸之間交流溝通的基礎。 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之間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基礎。國民黨應該找到自身的真正癥結所在,而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為了論述而論述。(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焦點

  • 不承認「九二共識」 蔡英文兩岸論述仍是「兩國論」思維
    蔡英文(資料圖)5月1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接受電臺採訪時,再次就「九二共識」和兩岸關係問題發表看法。聲稱:「九二共識」問題「事涉主權,不能讓步」;1992年兩會確實舉行了會談,但對會談結果「各說各話,各自解讀,並無共識」;大陸對於國民黨(「一中各表」)的說法「也不接受、不認同」。還說,要解決兩岸關係的僵局,必須在「對等、不預設政治前提」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建立「互信」,這是她的堅持。蔡在訪談中還表現出,對目前的兩岸關係「基本保持穩定」感到滿意,稱「有利於將主要精力用於解決內部問題」等。
  • 大陸官媒警示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兩岸互信將坍塌
    文章指出,「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是兩岸雙方對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客觀事實和現狀的共同確認,「是兩岸雙方授權認可的,不是哪個政黨的專利」。針對5月20日蔡英文即將就任,文章明確警示稱,否定「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兩岸政治互信及制度化協商機制就會坍塌,責任及產生的後果只能由民進黨當局承擔。
  • 蔡英文兩岸論述何必切香腸?
    (評論員 林淑玲)民進黨主席兼2016參選人蔡英文訂5月29日訪美進行「口試之旅」,比她2011年選前赴美提早了約3個月。民進黨此一時程選擇具選舉操作考量,一方面要搶在9月的中美峰會之前;二來則是保持兩岸政策調整空間;三者是考量若有負面效應還來得及修正補救。
  • 不肯承認「九二共識」,王金平很難成為蔡英文的兩岸「活棋」
    王金平與蔡英文過去關係不錯,曾多次傳出蔡要王擔任海基會董事長,但因王金平原本今年9月要代表國民黨出席海峽論壇,事前蔡王兩人還見過面,昨天的公開場合是兩人事後首度公開同臺。被問到蔡英文是否有找他談兩岸或海基會人事?王金平沒有直接否認,而是表示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什麼都不宜談,「現在都不是時機」,當然,我們很久沒有見面,「她也是展現出非常的善意,我只能夠這麼說」。
  • 蔡英文拋「臺灣共識」 宣稱「九二共識不存在」
    環球網8月24日消息,民進黨主席暨2012參選人蔡英文23日拋出維持臺灣現狀與民主機制是「臺灣共識」的論調,聲稱「臺灣共識」對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中評社報導稱,由於蔡英文、民進黨都不承認「九二共識」,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臺灣共識」可能取代「九二共識」作為其兩岸政策。
  •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顯然蔡英文也很清楚,「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關鍵基石,基石不在,不只兩岸關係地動山搖,她風光贏來的執政權也可能天崩地裂。  文章說,對於蔡英文切香腸式的「微調」,大陸既不否定,也未肯定,而是行禮如儀的回到三段論:「堅持九二共識、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 蔡英文強硬拒認「九二共識」,但18年前你知道她說過什麼?
    而蔡英文,眾所周知,上任兩年就丟了4個「邦交國」,尤其這次,更是一個月來兩次,比大姨媽還酸爽。因此,國民黨抨擊蔡英文是因為拒認「九二共識」,同時放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到處宣揚「自己是臺獨工作者」的言論,讓大陸不滿,才痛下殺手挖走臺灣的「邦交國」。再加上前幾天,吳敦義剛剛罕見開口談「統一」,更讓國民黨有了底氣。
  • 蔡英文元旦談話拿豬瘟"開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新」論述,但通篇不見善意,還妄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她還拿豬瘟炒作,揚言「如果連疫情防治都不能真心合作,哪來兩岸一家親」。但實際上,國臺辦早就表示,大陸有關方面始終按照及時、公開、透明的原則進行疫情發布,臺灣作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成員,可以及時獲得動物疫情的信息。民進黨當局稱大陸隱匿疫情是不實指責,是故意炒作。
  • 國民黨「立委」喊話蔡英文,兩岸若開戰,臺灣會輸光光!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蔡英文一直在試圖使兩岸對立,對此國民黨表示擔憂。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只要兩岸打起來,臺灣就會輸光光。這實際上是對蔡英文的警告,現在民進黨當局甘願當美國的附庸,甚至為了能刺激到北京想方設法的和美國籤訂貿易協定。
  • 巫永平:蔡英文需謹防走「緩獨」路線 兩岸未來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而除了聲稱要解決臺灣內部的經濟、社會安全網、司法以及環境等種種問題之外,巫永平也認為,蔡英文在演講中對於區域聯繫以及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的態度上展現出與國民黨當局不同的一面,在有關的論述中更加突出臺灣的「主體性」。至於在備受外界關注的兩岸問題上,巫永平則指出,蔡英文仍然在迴避「九二共識」,迴避兩岸的定位問題。
  • 特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和打破僵局的解方
    2008年,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雙方再度確認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由此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回顧2008年兩會恢復商談的過程,時任海協會秘書長的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說,中國國民黨重新上臺,動蕩不安的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轉機。當年5月26日,海基會致函海協會,明確表示「期望貴我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制度化協商」。
  • 新年觀察:蔡英文已經陷入全面危機
    2017年底,島內各種調查密集出爐,將調查結果和目前島內外政治局勢相結合,很明顯可以看出蔡英文已經陷入危機,從兩岸關係、民進黨內鬥和對內政策來看,無不如此。兩岸關係全面停擺,無力解決兩岸關係不僅是臺灣對外關係的核心,更是臺灣政治認同、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又不明確一中原則,不斷提出模糊化論述想要矇混過關;又在島內不斷進行各種形式的「去中國化」動作,妄圖通過一系列或明或暗的「切香腸」方式達成遠景「臺獨」的圖謀。這明顯不會被兩岸中華兒女接受,也不可能得逞。
  • 與「九二共識」有關?蔡英文死不悔改,還在討好美國?
    2020年與眾不同,而兩岸關係也在這一年與眾不同,兩岸同胞團結互助,秉持偉大的抗疫精神共同面對新冠疫情,極大促進了兩岸關係的前進,但是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卻凸顯其不軌心理。同時還妄圖進口日本「核食」,以此來博得國際認可,結果最終什麼都沒有得到。
  • 蔡英文利用宋楚瑜製造兩岸回暖假象
    作者 朱穗怡  最近臺灣政壇傳出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將派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11月20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此消息在島內引起諸多猜測,甚至有媒體爆料稱「大陸方面已經否定了宋楚瑜這一人選」。
  • 國臺辦: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
    有記者提問,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一再聲稱「願促成兩岸之間有意義的對話」,如果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又想要推動兩岸對話,是否有機會?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企圖繞開「九二共識」,任何交往對話都是無從談起的。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再玩文字遊戲,欺騙島內民眾。
  • 臺教授指出蔡英文執政「最大貢獻」:驗證「九二共識」為兩岸真理
    蔡英文中國臺灣網5月2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布吉納法索上周四與臺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臺灣只剩下18個所謂的「友邦」。曾任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的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胡幼偉表示,蔡當局執政其實有重要貢獻,就是證明「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共處的真理。胡幼偉指出,蔡當局執政其實對臺灣有兩方面的重要貢獻,其中之一就是證明「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共處的真理。
  • 蔡英文逆勢參選,莫拿兩岸關係冒險
    蔡表示她這樣做是為了完成自己對臺灣的願景,並稱去年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與她的兩岸政策無關,是因為她推動島內改革,而改革的好處民眾一時還沒有看到。2018年九合一選舉後,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臺灣「獨派」頭目進一步要求她不參加2020年「總統」選舉,並立即交出行政權力,退居二線。現在看來蔡通過權術大致擺平了黨內的反叛,重新把控了民進黨的局面。
  • 馬英九與蔡英文圍繞「九二共識」隔空互嗆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馬英九在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依然不斷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最近他對民進黨當局拒絕堅持"九二共識"的理念進行了批評。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進行各項交往的最為根本的政治基礎。馬英九的執政業績馬英九執政的八年時間裡,因為他堅持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原則,兩岸的關係迅速的向前發展,2008年,兩岸終於實現了"大三通",這樣就使得兩岸的經濟交流和合作更加的緊密,2010年,兩岸籤署的ECFA更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兩岸在這八年期間內一共達成了23項協議給臺灣民眾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 臺媒:魚沒了,蔡英文當局把水攪渾有什麼用?
    ,繞來繞去,就是刻意把「九二共識」這一潭池水攪混,寄望可以概括承受2008年以來兩岸協商交流的成果。  蔡英文面對中國大陸,始終採取四兩撥千金的方式。大選前,蔡英文說要維持現狀,但對於什麼是現狀,她始終不提「九二共識」;她也說不挑釁、溝通、沒意外三原則,要建立可預測的兩岸關係。綜觀大選前後的兩岸言論,蔡英文的確做到了表面上的不挑釁,表現也一如預期。即使大陸的話講得愈來愈重,但蔡英文依舊維持一貫的基調。蔡英文的言行,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 蔡英文兩岸政策虛無縹緲 「空心菜」依舊「空心」
    在兩岸關係上,有其「理想與堅持」,但兩岸論述依舊虛無縹緲,遭譏「空心菜」依舊。但從她過去對「臺獨」盡顯呵護,否認「九二共識」,或許可略知一二。更嚴重的是,她否認「九二共識」,儼然向大陸挑戰。就兩岸關係而言,不同於陳水扁和馬英九的理想和堅持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