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南澳島相思樹開花引兩岸同胞共賞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粵東南澳島相思樹開花引兩岸同胞共賞

2012年05月22日 08:4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21日雖不是節假日,但南澳縣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依然遊人如織。記者看到,遊客們或參團或自駕遊,三三兩兩、成雙結對欣賞黃花山的美麗景色。此時正是臺灣相思樹開花的季節,黃色的花兒點綴在滿山的綠葉中,顯得分外特別,有時海風吹過,吹動了一片黃色的花海。

  背著長槍短炮,忙著記錄下相思樹花兒風採的臺灣遊客黃偉仁先生告訴記者,他在臺灣見過這種相思樹,沒想到此次來到南澳也能看到,倍感親切。新婚的黃先生,這次隨著祖輩南澳籍的嶽父母和妻子回到南澳,覺得南澳氣候、人文都與臺灣類似。

  南澳地處粵、閩、臺交界,北回歸線從主島橫穿而過,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生長在這個海島縣的臺灣相思樹傳說是三百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把臺灣相思樹籽帶回南澳種植的,相思樹也因此成為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一衣帶水的見證。

  據黃花山森林公園工作人員戴雪君介紹說,南澳是臺灣同胞的祖居地之一,目前在臺灣的南澳籍同胞達10萬多人,超過了南澳的本島人口,南澳島上的臺屬也達1500多戶。來賞花的黃先生高興地說,大家都是親戚,以後要多多走動。

  金色五月,黃花山上,漫山遍野的相思樹花兒迎風搖曳,濃鬱的花香沁人心脾,形成了島上一道獨有的植物景觀,把黃花山裝扮得更加風姿卓越,與藍天碧海交相輝映,成為環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各地遊客的眼球。

  臺灣相思樹耐寒抗風,再生能力強,材質優良,是綠化山林、美化環境的優良樹種。多年來,該縣把這種常綠喬木作為綠化海島的理想樹種而廣為種植,沿海岸線築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目前南澳縣種植的相思樹林超過5萬畝,佔全縣林地面積42%。記者採訪了解到,南澳縣的中國臺灣相思樹採種基地自2000年年底經中國林業部批准成立以來,每年提供近60噸的優良樹種,供各地育苗造林。

  南澳島雄跨臺灣海峽西南端喇叭口,北回歸線從全島穿越而過,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有熱帶、亞熱帶植物102科共1400多種,被海內外專家譽為「南中國海上天然植物公園」。南澳山上植物茂密,全島森林覆蓋率達73%,空氣潔淨,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每年都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登島進行環島自行車運動、黃花山、果老山登山之旅等。今年第一季度,進島遊客達到15.6萬人。(李怡青 陳妍)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焦點

  • 粵東南澳臺灣相思樹競相開花 吸引海內外遊客
    中國園林網5月23日消息:金色五月,南澳島相思樹競相開花,黃絨絨的相思花漫山遍野,與藍天碧海交相輝映,成為環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南澳地處粵、閩、臺交界,北回歸線從主島橫穿而過,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 臺灣六十個農業新品種落戶粵東南澳島
    中新社汕頭一月十四日電(李怡青 許國 蔡雪佳)粵東南澳島致力開展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積極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有力地促進海島農業科學技術的提高。近幾年來,這個海島縣累計引進臺灣的名優水果、海水蔬菜、海養藻類三大類的農業新品種超過六十個,已有十多個品種在海島全面推廣種植。
  • 林草科普|相思樹:一封深情的家書
    我們常稱的相思樹,為原產於我國的臺灣相思,又稱臺灣相思樹、香絲樹、相思仔、假葉豆等。其可能是臺灣地區數量最多的喬木,每年5-7月,便是相思樹開花的季節,乘車遊覽臺灣時,就能看到大片的金黃色相思樹花海。相思樹常用來承載人們的相思之情。
  • 泉州的樹
    史載,北宋有一位叫丁謂的廉訪使來到泉州,他本想觀賞刺桐開花的美景,沒想到只有滿樹的綠葉迎接他。然而,當他聽說刺桐樹如果先長葉後開花,這一年就會五穀豐登時,便轉憂為喜寫下詩作,表達出他希望刺桐樹可以「葉先萌芽」從而兆示豐收的心情。而另一位泉州知府王十朋,對這種傳說卻不在意。他一到泉州就察看全城地形,帶領百姓修建池塘戰勝旱澇等災害,也寫下了詠刺桐的詩句。
  • 兩岸同胞攜手研製臺式烏龍茶國家標準
    中新網福州1月3日電 (葉秋雲)「此次兩岸行業標準互通以後,有利於促進兩岸茶產業融合發展。」這是首次由兩岸同胞共同研製國家標準。臺式烏龍茶,即臺灣高山茶,一般種植於海拔1000米以上。近幾年,臺灣高山茶在福建、廣東、雲南等地都有大面積引種栽培和加工,面積約達到7萬畝以上。創立於2006年的福建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成為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區域、大陸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
  • 相思樹傳說源遠流長,從古詩詞走出的5棵相思樹,其中一棵你熟悉
    來認識一下:5首古詩詞,5棵相思樹,其中有一棵你一定熟悉呵。相思樹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既然是文學創作,即是語言藝術也是文字表達藝術,就會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結果。同時,相思樹文化非常豐富,有真實的相思樹,也有虛構的相思樹,就是具體的相思樹,也有很多品種不同的樹,比如梧桐樹古人也叫做相思樹。
  • 校園植物 | 相思樹屬植物
    今天要介紹的是相思樹屬(Acacia)植物。之所以叫相思樹屬,是因為該屬的多數種的名稱以「**相思」居多。目前校園相思樹屬植物有四個種: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大葉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馬佔相思(Acacia mangium)和珍珠金合歡(Acacia podalyriifolia)。
  • 多肉裡的「開花機器」,花葉共賞,一年開花很多次,好看又好養!
    花葉共賞琉維草的植株非常的「端莊」,葉片像蓮花瓣一般排列,整整齊齊地向外分布,呈倒卵狀匙形狀,長可達10公分以上,肥厚肉質,葉色翠綠,油亮光澤,即便不開花,也是優秀的觀葉植物。開花勤快傳統的多肉植物,都是以觀葉為主,而琉維草,則是花葉共賞,開花非常的勤快,素有「多肉裡的開花機器」之稱,只要把它照顧好了,它能夠一年四季都開花,而且復花非常快,尤其是春秋兩季,一波接一波的開,每長出新的一輪葉子,肯定會長出新的一圈花梗
  • 科學家發現廣東省南澳島曾經存在高度文明,宋朝時被大海嘯毀滅
    南澳島位於廣東省,是南海之中的一片綠洲,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植物,很多野生動物棲息在此,是一個美麗的島嶼。古往今來,南澳島是東南沿海通商的中轉站,素有「潮汕屏障、閩粵咽喉」之稱。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孫立廣、謝周清教授,率領科學研究組對南澳島的海岸沉積剖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發現:南澳島在將近一千年前,曾經遭受過巨大海嘯的襲擊。研究組對南澳島進行地質勘察時,在島嶼東南方宋井附近的澳前村,和島嶼東側的九溪澳、青澳灣的海岸沉積中,發現含有大量貝殼碎片和宋代陶瓷器殘片的層位。
  • 植物傳說 | 情樹——臺灣相思
    很高興與您相約書香園林,共話植物傳說作者:邢曉靜主播:史曉麗編輯:史曉麗        今天,2月14日,恰巧西方情人節撞上中國小除夕,寄託愛戀,寄託感恩,「等是歲華終,無事窮相守」,正好將這所有的濃情都化作一縷縷相思,正所謂橫也是情,豎也是情。那麼,我們就來說說這有關於情的樹——臺灣相思。
  • 南海海洋所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及發震構造研究獲進展
    ,刻畫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   廣東省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粵東南澳島海域於1600和1918年分別發生7.0和7.5級破壞性大地震,但對這些歷史強震區的深部發震構造以及對海底發震斷裂的位置與特徵認知甚少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1月17日10:40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來自海峽兩岸的多名抗戰老兵和專家學者出席了當天的頒獎活動。
  • 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深部發震構造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李淑)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詳細刻畫了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了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了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
  • 廈門相思樹進入盛花期:黃花開滿枝 此物最相思
    初夏時節,相思樹花,如約綻放。廈門島內的狐尾山、東坪山、梧村山、五老峰等山體,漫山遍野的小黃花掛滿樹枝,就像披上了一層的黃金甲,在綠林中脫穎而出。相思樹長在巖石遍布的梧村山上,成為綠化的重要樹種。(記者 吳海奎 攝)相思樹是廈門人的老朋友。
  • 弘揚正能量 兩岸一家親——淺述揭陽與臺灣三山國王文化交流工作
    三山國王信仰文化是地域精神民俗文化,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既傳承鄉土優秀文化,又是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精神連結,更是「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以「廟對廟」對接交流,把三山國王文化價值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深化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民間信仰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和對中華文化的感知認同,同時促進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的交流合作。  親戚越走越親,兩岸一家親。
  • 廣東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李淑)記者17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詳細刻畫了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了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
  • 30米高相思樹已守村千年?「相思王」納入古樹保護
    說樹:傳說唐宋時期 思鄉和尚栽下  84歲的張挺老伯,是鳳巢村以前的老書記,從小就在村子長大。從他有記憶開始,這棵相思樹就一直這麼大。張挺小時候,聽大人們講,這棵相思樹是和尚栽的。  在宋朝,當古寺名為「大羅山寺」時,寺廟建有九殿,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僧侶達到上百人。這些僧侶,來自五湖四海。
  • 自駕在南澳島,入眼皆是人間美景!趕一場日落,赴一場海島之約
    南澳島,喜愛它的兩種狀態:碧海藍天,漁鄉風情!尤其是在冬天的南澳島,除了島民,幾乎沒有什麼遊客,自駕錯峰出行上島,難得清靜,最適合喜歡清靜靜謐的人們~半山半海的秘境,360°無死角來感受南澳島的純粹美。南澳在汕頭,介於福建和汕頭之間,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素有粵東海上明珠的美譽。
  • 張志軍通過兩岸熱線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對臺灣地震災區同胞的慰問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齊湘輝)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15日上午通過兩岸熱線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通話,張志軍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向在臺灣南部地震中不幸遇難同胞的哀悼,向遇難者親屬以及受傷、受災同胞的慰問。張志軍表示,此次發生在春節前夕的地震,造成116人罹難、550多人受傷以及重大財產損失。
  • 南海海洋所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及發震構造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刻畫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