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六十個農業新品種落戶粵東南澳島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中新社汕頭一月十四日電(李怡青 許國 蔡雪佳)粵東南澳島致力開展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積極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有力地促進海島農業科學技術的提高。近幾年來,這個海島縣累計引進臺灣的名優水果、海水蔬菜、海養藻類三大類的農業新品種超過六十個,已有十多個品種在海島全面推廣種植。

  南澳島與臺灣隔海相望,北回歸線從主島橫穿而過,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引進種植臺灣農業新品種具有優越的農業生態環境、相似的氣候特點和自然條件。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南澳島就瞄準臺灣省引進世界名優水果、通過選育或雜交培育而成的優質水果。僅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六年,該縣引進種植的臺灣優質水果就有柑桔、番石榴、蓮霧、芒果、火龍果、番荔枝等種類的十九個品種,有效地促進海島水果產品的更新換代,為果農帶來豐收的福音。

  近幾年,為加強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南澳縣成立了臺灣名優水果研究會,創建了三個臺灣水果培育推廣基地,栽培、繁育臺灣優質水果的面積達到兩百畝。他們重點引進被譽為一枝獨秀的臺灣黑珍珠蓮霧、短低溫水蜜桃、番木瓜、鳳梨釋迦、柑桔等十多個名優水果品種,進行表證、篩選、繁育及示範、推廣,全部取得成功。

  至去年底,在南澳島開花結果的臺灣優質水果已有二十八個種類共五十多個品種,臺灣番荔枝、蓮霧、楊桃、蕉柑、番石榴、蜜釋迦等十多個良種已在島上全面推廣種植,面積八百多畝,產品已暢銷東南亞。三個基地每年向島內外果農推廣的臺灣優質水果種苗達十萬株以上,南澳引種培育的臺灣水果新品種已落地生根潮汕地區。(完)

相關焦點

  • 粵東南澳島相思樹開花引兩岸同胞共賞
    粵東南澳島相思樹開花引兩岸同胞共賞 2012年05月22日 08:4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21日雖不是節假日,但南澳縣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依然遊人如織。
  • 植物工場、花卉組培……濰坊現代農業發展融入更多「臺灣元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1月6日,記者從中共濰坊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獲悉,濰坊對臺農業合作不斷實現新突破,宋香園生態世界、玉泉窪農業合作社、東籬居養生基地、臺灣復唐農業科技、園生園、禾晟壯農業暨畜禽廢棄物處理、鑫和美青花卉等一批臺灣特色農業項目成功落戶。
  • 粵東夜行山野之臺灣鈍頭蛇
    臺灣鈍頭蛇(Pareas formosensis),鈍頭蛇科鈍頭蛇屬。無毒。在國內,分布於臺灣、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棲息於低海拔的山區森林、灌叢和潮溼的農田中。主要以蝸牛等軟體動物為食。夜行性樹棲蛇類。卵生。
  • 粵東南澳臺灣相思樹競相開花 吸引海內外遊客
    中國園林網5月23日消息:金色五月,南澳島相思樹競相開花,黃絨絨的相思花漫山遍野,與藍天碧海交相輝映,成為環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南澳地處粵、閩、臺交界,北回歸線從主島橫穿而過,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十九——臺灣白甲魚
    ↑↑↑點擊上方的「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專輯進入查看。臺灣白甲魚,在本地山溪中、上遊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
  • 科學家發現廣東省南澳島曾經存在高度文明,宋朝時被大海嘯毀滅
    南澳島位於廣東省,是南海之中的一片綠洲,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植物,很多野生動物棲息在此,是一個美麗的島嶼。古往今來,南澳島是東南沿海通商的中轉站,素有「潮汕屏障、閩粵咽喉」之稱。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孫立廣、謝周清教授,率領科學研究組對南澳島的海岸沉積剖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發現:南澳島在將近一千年前,曾經遭受過巨大海嘯的襲擊。研究組對南澳島進行地質勘察時,在島嶼東南方宋井附近的澳前村,和島嶼東側的九溪澳、青澳灣的海岸沉積中,發現含有大量貝殼碎片和宋代陶瓷器殘片的層位。
  • 南海海洋所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及發震構造研究獲進展
    ,刻畫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   廣東省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粵東南澳島海域於1600和1918年分別發生7.0和7.5級破壞性大地震,但對這些歷史強震區的深部發震構造以及對海底發震斷裂的位置與特徵認知甚少
  • 自駕在南澳島,入眼皆是人間美景!趕一場日落,赴一場海島之約
    南澳島,喜愛它的兩種狀態:碧海藍天,漁鄉風情!尤其是在冬天的南澳島,除了島民,幾乎沒有什麼遊客,自駕錯峰出行上島,難得清靜,最適合喜歡清靜靜謐的人們~半山半海的秘境,360°無死角來感受南澳島的純粹美。南澳在汕頭,介於福建和汕頭之間,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素有粵東海上明珠的美譽。
  • 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深部發震構造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李淑)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詳細刻畫了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了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了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
  • 臺灣新合捷蝴蝶蘭花卉基地落戶蕪湖
    5月20日,無為市無城鎮政府會議室,臺灣新合捷蝴蝶蘭花卉基地項目投資協議書如期籤訂。市臺辦、無為市招商局、無為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籤約活動。  臺灣新合捷蝴蝶蘭花卉基地項目地址位於無為無城鎮黃汰村,佔地100畝,計劃總投資4000萬元,主要從事以蝴蝶蘭為主的高檔熱帶花卉種苗及成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擬於2020年7月份開工,10個月內完成2萬平方米玻璃溫室和2萬平方米薄膜連棟溫室等主要設施建設。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後,預計實現年銷售2000萬元以上。
  • 南澳島,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劉文起  南澳島在廣東的東邊,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洞頭是百島縣,南澳是由37個島組成。人口也少,只有7萬多。與洞頭縣不一樣的是,南澳島的地理位置好。離臺灣、香港、廈門都只有100海裡上下,離汕頭只有11.8海裡,是很好的商埠,明朝就有「海上互市」之稱。南澳島又處在北回歸線上,風景優美,亦稱「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南澳島更加吸引我的,是它的歷史遺存。
  • 廣東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李淑)記者17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詳細刻畫了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了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
  • 閩臺53對特色鄉鎮農業產業結對子 臺灣果蔬在大陸落地生根
    「當時我們公司有意向來大陸推廣瓜果蔬菜新品種,參加了在大陸舉行的關於蔬菜種籽的交流會。」施辰東說,就在這場交流會上,兩家企業對上了眼,此後的一兩年時間裡都保持著聯繫,在長時間的相互了解後,兩家企業開始業務上的合作。「目前我們主要合作的產品是松花菜和小番茄。」施辰東介紹,經過這10年的合作,臺灣小番茄和松花菜通過廈門走到了整個大陸。
  • 南海海洋所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及發震構造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刻畫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
  • 廣東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及發震構造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詳細刻畫了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了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了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地學期刊《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上。
  • 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南海海洋所官方研究揭示
    原標題:南海海洋所 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刻畫1918年南澳7.5級
  • 上海交大葡萄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落戶新浦
    為加強農業科研科技水平,以農業科技推動葡萄產業轉型升級,新浦鎮積極加強同農業大專院校的聯繫與交流,於2014年與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由相關專家教授定期對新浦鎮葡萄產業和基地進行實地生產指導,並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加以試驗推廣,通過兩年多的合作,示範基地初現成效,已建立新技術、新品種示範區100畝,引進葡萄新品種36個,先進適用技術2項。
  • 極端氣候,臺灣農業如何接招
    這個夏天,臺灣又泡在水裡。進入8月中旬,暴雨接連不斷,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是個災年。水稻、木瓜、龍眼、香蕉、蔬菜都遭水害。去年暖冬乾旱,今夏暴雨狂灌,極端氣候對臺灣農業的傷害逐年升高。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公布的數字顯示,近3年用於農損的補助款是前10年的3倍多。
  • 廣東距臺灣「最近」的島嶼,擁有我國海島國家森林公園,風光大美
    大家都知道,廣東是我國南方沿海省份,這裡的大陸岸線長達3368.1公裡,島嶼眾多,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就有700多個,位居我國第三位,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本省的一個特殊的島嶼,它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北回歸線從這裡橫穿而過,也是廣東距離臺灣最近的點,它擁有我國唯一的海島國家森林公園,是海洋上的一片綠洲——這個地方,就是南澳島,
  • 農業新品種38個、新技術45項、新產品17個 山東發布「十三五」百項...
    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