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夜,狂野的心,時隔多日,我們再次夜裡進山。百蟲已經逐漸蟄伏,霜降欲至,此行所見不多。
共計偶遇:螳螂若干、竹節蟲若干、臺灣鈍頭蛇若干、繁花林蛇若干、白唇竹葉青若干、不知名蛇屍若干。
↑ 螳螂
↑ 竹節蟲
↑↓ 臺灣鈍頭蛇
臺灣鈍頭蛇(Pareas formosensis),鈍頭蛇科鈍頭蛇屬。無毒。在國內,分布於臺灣、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棲息於低海拔的山區森林、灌叢和潮溼的農田中。主要以蝸牛等軟體動物為食。夜行性樹棲蛇類。卵生。
關於臺灣鈍頭蛇和中國鈍頭蛇 Pareas chinensis (Barbour,1912) 的分類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江耀明(2004)認為中國鈍頭蛇是臺灣鈍頭蛇的次定同物異名。Guo et al.(2011) 基於採集自四川(寶興和天全)和臺灣樣品的分子證據認為臺灣鈍頭蛇和中國鈍頭蛇均為有效種。目前普遍採納的分類觀點是臺灣鈍頭蛇只分布於臺灣,中國鈍頭蛇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包括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和香港。但基於形態和分子證據的研究,我們認為中國東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的居群更近於臺灣鈍頭蛇,而非中國鈍頭蛇。
臺灣鈍頭蛇的性格溫順,動作遲緩,一種以蝸牛等軟體動物為食的蛇類,對於動作速度的要求那是相當的低啊。
臺灣鈍頭蛇的頭部略呈四方形,相當的好認。
臺灣鈍頭蛇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繁花林蛇
繁花林蛇(Boiga multomaculata),遊蛇科林蛇屬。具後溝牙,有毒。在國內,分布於浙江、福建、湖南、廣西、貴州、雲南、海南、廣東、香港。棲息於平原、丘陵和山區的溪邊灌木叢中。多夜間活動,善攀爬,常活動於樹上。卵生。主要以鳥類、蜥蜴類和鼠類等為食。
林蛇屬蛇類具有產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杜氏腺(Duvernoy′S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現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難、腎損害等。杜氏腺分泌物主要具有凝血酶原激活物、蛋白水解酶和出血活性物質,具有突觸後神經毒直接纖溶組分和/或含有不同強度的PLA2活力等活性成分。杜氏腺液體作用於小鼠所產生的病理特徵與注射蝰科蛇毒的特徵相似。
繁花林蛇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白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蝰科竹葉青蛇屬。劇毒。分布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香港和澳門等地的平原、山區的草叢和樹林中。夜行性,白天也經常出現。卵胎生。以鼠類和食蟲類為主食,也吃蛙類和蜥蜴等。
白唇竹葉青的毒性不烈,以血循毒為主,極少會發生致命事件。其每次的排毒量為28mg左右。但是,如果在被咬傷後傷口處理不當,則會發生危險,引起傷口劇痛、水腫,漸至皮下出現紫斑,最後導致心臟衰竭死亡。
下面是3張路殺蛇屍圖,可能引起不適,請慎重觀看
3
2
1
↑↓ 路殺白唇竹葉青
↑ 不知名蛇屍
一番舟車勞頓之後,唯有美食足以慰懷。
公眾號圖文均屬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往期精彩回顧:
晚秋桐樹坪
粵東山行之田間地頭
潮汕地區最珍稀野生蘭科植物之一——紫紋兜蘭
粵東山行之風車下
巨無霸——緬甸蟒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一——叉尾鬥魚
粵東野生建蘭盛開實錄
粵東野生蘭科植物全記錄(2020年53種)
普寧蘭花谷
粵東黃楊谷
粵東蘭花谷記
鳳凰山中鳳凰遊
五經富龍山魚跳
小水潭遊記
粵東出發——摩旅環遊中國全記錄
獨行摩旅西藏全記錄
愛自然,愛生活
關注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粵東本土物種記錄者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