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中新社南安3月8日電 題: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中新社記者 孫虹 曾福志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石井,地處僑鄉福建南安最南端。由兩岸信眾攜手、累計捐資超過300萬元人民幣興建的石井鄭成功廟便坐落在石井鎮鰲峰東麓,面向遼闊的大海。

  總佔地6000多平方米的石井鄭成功廟,現建築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為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遠遠望去,這座三進宮殿式雙迴廊大型廟宇錯落有致,巍峨壯觀。

  拾階而上,駐足廟宇前望向海面,只見波平浪靜,岸邊停泊著船隻。不遠處,石井碼頭清晰可見,兩岸民眾往返的便捷通道泉金航線,就是從這裡出發,駛向金門。

  據記載,鄭成功是在明末清初以金門、廈門為反清復明基地,後率兵25000人、戰艦近500艘,1661年在金門料羅祭拜媽祖後,艦隊東指臺灣,在臺南鹿耳門登陸,驅逐荷蘭人,完成光復臺灣的民族偉業。

  而今,鄭成功已成為維繫海峽兩岸血脈相承的精神紐帶。鄭成功廟管委會負責人鄭萬江指著正殿大門上的牌匾說:「這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所題寫的『鄭成功廟』匾額。」而每年,亦有數千臺灣民眾來到石井尋根謁祖或祭拜、瞻仰鄭成功。

  鄭萬江告訴記者,「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豐功偉績為歷代人們所讚頌,他是包括海峽兩岸人民在內的全世界華人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臺灣民眾稱鄭成功為「延平王」、「開臺聖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臺灣的「開臺聖王」、「延平郡王」、「國姓爺」、「成功廟」、「成功寺」等供奉鄭成功的祠廟就有兩三百座。

  而在鄭成功祖地石井,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興建專祠,只是把郡王神主牌位、原始畫像設置於石井鄭氏宗祠(後人稱其為「王祠」)內,作為海內外信眾民間朝拜的場所。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海內外各界人士特別是臺灣同胞前來鄭成功故鄉瞻仰、朝拜者日益眾多。鄭萬江介紹說,「在建設這座成功廟之前,遠道而來的信眾只能在離這幾百米遠的鄭氏宗祠,也就是延平郡王祠內,以祠代廟祭拜鄭成功。」很快的,鄭萬江發現,前來祭拜鄭成功的信眾並不止是鄭氏後人。「其實有很多人並不姓鄭,讓他們在鄭氏宗祠內跪拜,好像不是很妥當」。

  1998年,由石井當地宗親和臺北延平宮負責人王慶文牽頭,海內外信眾及臺灣100多座延平宮分廟共同參與捐資,石井鄭成功廟正式奠基建設。2004年,石井鄭成功廟一期工程主體大殿正式落成,吸引了眾多臺灣及海外信眾前往祭拜鄭成功。

  鄭萬江說,近年來,臺灣每增加一個鄭成功的祠堂或者廟宇,都會派幾位德高望重的臺灣信眾來到南安石井的鄭成功廟內請求敕封,用這種原始的方式請求神靈的庇護。

  今年是鄭成功收復臺灣350周年,石井鄭成功廟將於5月下旬舉辦大型進香活動。為此,鄭成功廟的護厝和祭祀廣場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屆時這裡將舉行隆重的鄭成功「封神」儀式,並為驅逐荷夷戰爭中犧牲的將士超度,來自臺灣各地的上百家供奉鄭成功的祠廟代表將到石井共襄盛舉。(完)

相關焦點

  • 探訪廈門鄭成功廟:緬懷兩岸共有的歷史
    1998年,石井鄭成功廟正式奠基建設。當年,臺北護國延平宮負責人王慶文就帶頭捐資30萬元作為建廟的啟動資金,並發動多方捐資。在鄭成功廟的建設中,臺灣100多座延平宮廟共捐資300多萬元。  2010年6月,大陸唯一一家延平郡王祠落成於廈門鴻山公園嘉興寨。  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每年有數千臺灣民眾到南安、廈門祭拜、瞻仰鄭成功。
  • 千名海內外嘉賓到南安石井鎮鄭成功廟祭祀
    鄭成功廟祭祀大典。­  「鳴炮,奏樂,就位……」昨日上午,鄭成功陵園拜謁儀式結束後,海內外嘉賓前往石井鎮,在鄭成功祖廟舉行進香活動,遵循古禮共同祭拜、緬懷民族英雄鄭成功。­  本次祭祀大典由石井鄭成功廟與臺灣10座鄭成功宮廟聯合承辦,共有海內外嘉賓1300多人前來祭謁,其中臺灣嘉賓近400人。­  在臺灣,民眾把鄭成功奉為「守護神」,鹿耳門、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鄭氏家廟等與鄭成功相關的文物遺蹟遍布島內,供奉鄭成功的祠、廟、堂有170多處,信眾達200多萬人,他們每年都會組織回到大陸的鄭成功陵園和祖廟進香拜祭。
  • 福建石井鄭成功神駕首次抵臺巡遊 將駐駕12廟宇
    中新社記者 劉賢 攝   中新社臺南12月28日電 (記者 劉賢 路梅)鄭成功祖地福建南安石井鄭成功廟的「護國天尊延平王」神駕28日抵達臺灣開始巡遊會香,首站駐駕臺南鄭成功祖廟。據介紹,這是1699年鄭成功遷葬故裡後,神駕第一次回臺灣巡遊。
  • 南安石井鄭成功廟:傳承英雄精神 促進閩臺交流
    勝跡名片  石井鄭成功廟坐落於石井鎮鰲峰東麓,距離鄭成功紀念館數十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該廟於1998年八月廿七舉行興龍大典,2004年主殿工程竣工。在鄭成功廟管委會主任鄭明利的帶領下,記者拾階而上,駐足廟宇前,面朝大海,只見海岸邊停泊著數艘船隻。隨後,記者參觀了主殿。主殿面寬五間,硬山頂三重簷仿古建築,雕梁畫棟,巧奪天工,前有青石大龍柱八根,兩旁及殿後則有十八支大石柱環繞。在鄭成功廟左邊則是三進宮殿式建築的南安鄭成功紀念館和規模宏大的鄭成功碑廊,三者交相輝映,形成閩南獨具一格的仿古建築群。
  • 香港宮廟信眾聚首福建平和迎請三平祖師分靈
    香港宮廟信眾聚首福建平和迎請三平祖師分靈 2015-09-17 18:41:11高淑萍 攝   中新網漳州9月17日電 (高淑萍)「請香」、「迎神」、「初獻」、「再獻」、「終獻」……禮樂聲中,三平祖師公祭典儀式舉行,香港漳州同鄉總會代表及信眾恭請三平祖師公、蛇侍者、虎侍者、伽蘭爺、土地公5尊神像起駕,分靈香港,賜福香江。
  •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是全臺境內最著名的鄭成功祠,也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座。祠廟將建築與庭院結合,環境優美,建築別致,還可尋得一些日治時期的遺韻。如今,這裡不僅是來臺遊客必參觀的一處熱門景點,也是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和臺灣島內唯一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專祠。
  • 南安石井鄭成功廟管委會蒞臨惠安崇武弘昌石業調研大雕像指導
    石井鄭成功管委會主任率團調研合影福建弘大建設集團藝術總監、泉州市海昆雕刻藝術中心主任、泉州市弘昌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雕像設計作者「張海昆」、陪同「鄭成功祖廟」管委會領導、惠安小岞鄭成功廟主委「莊梅花」女士、講解鄭成功雕像製作雕刻過程
  • 建設臺海隧道將帶動兩岸發展 臺當局如臨大敵
    「臺海隧道」這四個字又一次刺痛了「臺獨」分子脆弱的神經。本來這兩天大多數臺灣媒體中兩岸版的頭條都被大陸的「兩會」所佔據,但3月4日,一條由香港媒體報導的大陸消息,卻擠掉了「兩會」消息,成為臺灣某些媒體兩岸版的頭條新聞——那就是有關福建省已經開始「激活臺海隧道前期準備」的消息。
  • 弘揚正能量 兩岸一家親——淺述揭陽與臺灣三山國王文化交流工作
    近年來,揭陽市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挖掘三山國王民俗文化內涵,推進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核心價值具體化、生活化、大眾化,增進兩岸同胞對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認同。據統計,臺灣三山國王信眾有700多萬人,如雲林縣大碑鄉太和街三山國王廟就擁有信眾近50萬人。
  • 解放軍大規模亮劍臺海,蔡英文稱盼「兩岸對話」
    一段時間以來,臺當局無視兩岸民意,執意背靠美國「以武拒統」,嚴重傷害了兩岸民眾的友好情感。2020年12月,解放軍大規模亮劍,警告臺當局,重壓之下,蔡英文果然「服軟」,1月1日新年致辭上,再度稱「期盼兩岸對話」,「臺獨」這是怕了?
  • 日本給鄭成功蓋廟、寫詩文,全民推崇,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日本平戶,有一座鄭成功廟和紀念館,每年都會有很多日本人到這裡來瞻仰,對鄭成功頂禮膜拜。如今的日本,還奉行一年一度的全民公祭,紀念鄭成功。這些是能夠看得到的,此外還有很多文學作品和詩文來讚揚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豐功偉績。在這些作品中,比較有名的是《明清鬥記》,詳細的 描述了鄭成功的事跡。
  • 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
    點擊進入>>>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發自福州的報導,為期三天的「第五屆臺灣海峽信道工程學術研討會」7日在福州開幕,此次研討會集中研討北線即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島間興建大橋,再由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新竹,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目前,連接福清與平潭島的平潭海底大橋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正式立項。
  •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原標題: 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民心,蔡英文更是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倒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大力度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利造福。
  • 解放軍軍機亮劍臺海,東部戰區有言在先,寸步不讓
    以美國現任駐聯合國大使計劃「訪問」臺灣為標誌,兩岸關係進入關鍵一周。蔡英文當局對於美國的主動示好全盤接受、熱烈歡迎;國民黨及藍營方面的表態,則是透出了一股酸味,認為蔡英文當局毫無底線地配合川普政府,會得罪即將上臺的拜登團隊。而中國大陸態度一如既往,堅決反對美臺官方「交流」。
  • 臺海觀瀾 人心向背才是兩岸關係的溫度計,再談85度C風波
    臺灣聯合報的報導標題是「『蔡總統』進85度C,陸網友揚言抵制」;中國時報的標題為「當兩岸不再一家親,臺商成夾心餅乾」;臺灣蘋果日報則在頭版印出4個大字「惡劣中國」,這4個字的字號比該報的報頭大10倍,副標題是「『蔡總統』買咖啡,85度C被扣『臺獨』」。其他臺灣媒體的報導風格類似,偏藍的媒體相對中性,偏綠的媒體則是炮口一致,對大陸及大陸網友口誅筆伐。臺灣政客尤其是綠營政客,火力也很猛。
  •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臺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
    本期主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對兩岸關係的表述相較「十三五」有了新的變化,應作何解讀?目前臺海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借臺灣問題向中國挑釁動作逐漸升級,中國如何應對?推動兩岸凝聚共識、和平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 「分屍」式信仰並不罕見 舜王神像內臟被搶造廟
    王壇鎮的舜王廟據記載最遲也是同治年間重建的,因其木雕、石雕和磚雕都異常精美而被稱為「三絕」,享譽遐邇。在歷經100多年的動蕩滄桑尤其是「文革」的劫難之後,至今依然大致完好,也顯得頗為神奇,我對它確乎是心儀已久的了。  可是我們一行沒有被帶到鎮上這個著名的舜王廟,卻到了該鎮下面的一個比較偏遠的村子——湖墩,這裡的廟宇顯然是最近幾年新修的,規模小而形制簡陋,讓我感到有點失落。
  • 臺灣一處供奉鄭成功的廟裡出現清涼仕女畫(圖)
    臺灣一處供奉鄭成功的廟裡出現清涼仕女畫(圖) 2008年08月13日 13: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臺灣TVBS   中新網8月13日電 新竹縣有一個供奉鄭成功的開臺宮,走廊兩邊的仕女畫像幾乎都穿著低胸裝,還有半裸的畫像
  • 血脈相連易配對臺青捐骨髓救陸童 兩岸攜手克重症
    圖為臺胞在醫護人員照料下乘坐兩岸醫療包機返臺治療\資料圖片    作者:黃寶儀、蘇榕蓉    經歷34小時、跨越海峽2000公裡的「生命接力」,使三名患重病的大陸小朋友獲得三位臺灣同胞的骨髓捐贈而重煥新生。這是廣東東莞首例來自臺灣的非血緣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也是兩岸醫療資源對接、攜手攻克重症的縮影。
  • 解放軍接連亮劍臺海後,蔡英文罕見促兩岸對話
    儘管近期兩岸關係緊張升溫,但民進黨當局卻一再製造兩岸矛盾,不僅接連從美國購買武器裝備,更是仗著有美國「撐腰」,鼓吹「以武拒統」。值得注意的是,在解放軍大規模亮劍臺海後,近日蔡英文罕見促兩岸協商對話。據海峽導報1月1日報導,2021年第一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午在辦公室發表新年談話時聲稱,只要北京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