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處供奉鄭成功的廟裡出現清涼仕女畫(圖)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臺灣一處供奉鄭成功的廟裡出現清涼仕女畫(圖)

2008年08月13日 13: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來源:臺灣TVBS

  中新網8月13日電 新竹縣有一個供奉鄭成功的開臺宮,走廊兩邊的仕女畫像幾乎都穿著低胸裝,還有半裸的畫像。當地文史工作者批評這真是「褻瀆神明」。

  據臺灣媒體報導,這間開臺宮最近進行翻修卻引起爭議,因為走廊上描述鄭成功降伏荷蘭人的彩繪,紅髮碧眼的婦女一個個竟然都穿低胸裝,甚至隱約激凸,橫梁上更有貴妃出浴,姿勢動作都讓人臉紅心跳。

  這樣的壁畫被文史工作者大肆批評。負責繪製的畫師去年也曾經因為在另一間廟畫上穿著清涼的門神引起討論,後來還硬是在門神身上多加了一層薄紗遮掩乳溝。

  這次壁畫又引發爭議,該畫師沒有回應,倒是廟方出面相挺。廟方說:「沒有什麼不好啦,我們大家的意見都不會(不好)」,暫時沒有撤換的打算。

【編輯:官志雄】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是全臺境內最著名的鄭成功祠,也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座。祠廟將建築與庭院結合,環境優美,建築別致,還可尋得一些日治時期的遺韻。如今,這裡不僅是來臺遊客必參觀的一處熱門景點,也是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和臺灣島內唯一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專祠。
  • 《簪花仕女圖》原是屏風畫
    &nbsp&nbsp&nbsp&nbsp談及遼寧省博物館的珍寶——《簪花仕女圖》,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董寶厚向記者介紹說,中國古代專門描繪仕女的仕女畫很早就已經獨立成科,在唐代尤其發達。但保存至今的唐代仕女畫作品卻寥寥無幾,為了研究唐代的繪畫,後世的史學家只能依靠文獻記載按圖索驥,幸運的是仍有《簪花仕女圖》可資對照。
  • 《簪花仕女圖》—— 唐代宮廷貴婦圖鑑
    那為何偏偏就在唐代出現了這種風格呢?大家不妨一起來讀一讀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這幅具有大唐顏值擔當的仕女畫,就可以從中看出唐代貴族女性的美在何處,她們又是如何引領時尚之美的。仕女圖是中國人物畫中的一個重要的門類,專以描繪宮廷的貴族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人物畫,後來也逐漸擴展到對一般女性形象的描繪。   所謂簪花,是指插花於冠,也就是把花插在雲發上。畫面中的五位貴族仕女,她們的發冠上最顯眼的地方都插著一朵朵碩大的鮮花,所以這幅畫被稱為《簪花仕女圖》。   關於這幅畫,有一個點很值得我們關注,就是它前世今生的載體形式。
  • 千名海內外嘉賓到南安石井鎮鄭成功廟祭祀
    鄭成功廟祭祀大典。­  「鳴炮,奏樂,就位……」昨日上午,鄭成功陵園拜謁儀式結束後,海內外嘉賓前往石井鎮,在鄭成功祖廟舉行進香活動,遵循古禮共同祭拜、緬懷民族英雄鄭成功。­  當天上午10時30分左右,臺灣舞獅及威風鑼鼓表演拉開了祭祀大典帷幕。伴隨著鐘鳴鼓響,參祭人員身著傳統服飾,從正殿緩行至廣場,儀容端肅,隊列嚴整。迎神、奏樂、入殿進香、恭讀祭文……祭典全程遵照古禮進行,莊重而有序。­  本次祭祀大典由石井鄭成功廟與臺灣10座鄭成功宮廟聯合承辦,共有海內外嘉賓1300多人前來祭謁,其中臺灣嘉賓近400人。
  •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據記載,鄭成功是在明末清初以金門、廈門為反清復明基地,後率兵25000人、戰艦近500艘,1661年在金門料羅祭拜媽祖後,艦隊東指臺灣,在臺南鹿耳門登陸,驅逐荷蘭人,完成光復臺灣的民族偉業。  而今,鄭成功已成為維繫海峽兩岸血脈相承的精神紐帶。鄭成功廟管委會負責人鄭萬江指著正殿大門上的牌匾說:「這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所題寫的『鄭成功廟』匾額。」
  • 收復臺灣不久後,鄭成功為什麼要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長孫?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1662年,剛收復臺灣島沒多久的鄭成功便英年早逝,年僅39歲。鄭成功的死,除了多年徵戰積勞成疾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長子鄭經幹出了違背倫理道德之事,把鄭成功氣得半死。
  • 張大千工筆仕女畫《紅拂女》拍出7130萬(圖)
    另一幅扛鼎之作,張大千工筆仕女畫《紅拂女》,以7130萬元成交,創出今年春拍的市場高價。 今年正逢中國嘉德的20周年生日,本次春拍為內地藝術品拍賣季送上了開門紅。 縱觀本場拍賣,中國書畫部分仍然是成交主力,總成交額高達17.34億元人民幣。表現最出色的,當屬「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
  • 收復臺灣,趕走荷蘭人,鄭成功到底是如何攻陷熱蘭遮城的?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明朝末年,臺灣被荷蘭殖民者佔領。鄭成功率領南明軍隊進入臺灣驅逐荷蘭人。在跟荷蘭人作戰的時候鄭成功遇到了一塊難啃的骨頭,那就是熱蘭遮城。為什麼說熱蘭遮城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呢,這座城市是荷蘭人在臺灣修建的堡壘,不僅城牆堅固,設施齊全,還有強大的外圍火力,鄭成功率領的船隊對於荷蘭人猛烈的攻擊,讓荷蘭人躲在熱蘭遮城城中不敢出來,而鄭成功的船隊也不敢冒然去攻打。
  • 臺灣陰廟求財野史
    他們去到哪裡都好,只要有廟,就會去拜拜,道家的玉皇大帝要拜,佛教的觀音菩薩要拜,漁民信奉的媽祖要拜,鄭成功也要拜,甚至上了年紀的榕樹、開村以來就存在的大石頭都會拜。臺北市蘇姑娘廟陰廟一般低矮窄小,很多的形制甚至不像一座傳統的小廟就連無名死屍,都是他們祭拜的對象,而這些供奉孤魂野鬼、防止祂們因無人祭拜而作祟的地方,就叫陰廟。
  • 探訪廈門鄭成功廟:緬懷兩岸共有的歷史
    1998年,石井鄭成功廟正式奠基建設。在鄭成功廟的建設中,臺灣100多座延平宮廟共捐資300多萬元。  2010年6月,大陸唯一一家延平郡王祠落成於廈門鴻山公園嘉興寨。  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每年有數千臺灣民眾到南安、廈門祭拜、瞻仰鄭成功。「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豐功偉績為世人讚頌,他是兩岸民眾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
  • 妙用氣候出奇兵:鄭成功妙用地理知識擊敗荷蘭殖民者
    冬季風風源地在北半球,而夏季風風源地在南半球,而且西南季風是由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偏轉而來的,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更大,故臺灣海峽夏季風比冬季風風力小;5.荷蘭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臺灣海峽位於臺灣山脈的背風坡,東南季風受到了山脈阻擋而風力減弱。鄭成功收復臺灣航線圖順便提一句, 1683年,歸順清朝的原鄭成功部將施琅率軍渡海攻打臺灣的鄭氏後裔。
  • 南安石井鄭成功廟:傳承英雄精神 促進閩臺交流
    「鄭成功廟系由鄭金秋、許明牆、鄭萬江,王慶文、鄭萬進,許文苑,伍鶴算等有識之士發起籌建,旨在緬懷及紀念鄭成功之豐功偉績,增進閩臺民間的交流與往來。」鄭明利告訴記者,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從廈門揮師東徵。30日從臺南鹿耳門勝利登陸,擊潰了荷軍的狙擊,並乘勢攻下赤嵌城。隨後,鄭成功率大軍包圍了荷蘭人在臺灣的統治中心「熱蘭遮城」。荷蘭駐臺灣長官揆一拒絕投降。
  • 圖文教程:寫意仕女畫法步驟
    寫意仕女頭部畫法步驟1.將小號狼毫筆中水分擠出,蘸稍重墨勾眉毛、眼睛。蘸淡墨勾鼻、臉的輪廓和手。注意筆的水分要少,用筆要流暢,線條富於彈性。3.用白雲筆調白粉,筆尖蘸石綠點畫白色飾花。調胭脂、石青畫紫色飾花。
  • 海南別具一格的鄉間神廟,供奉北方之神,牌匾取自詩經的第一首詩
    天北廟所在的湧潭村,位於海口市靈山鎮北部,因村東有一水潭,長年湧水,雨季滿向外流出,灌溉農田,由此而得名。這天,我專門去走了一遭,經過一番查證我認為北天廟供奉的是鼎鼎大名的北天大聖。對於這個名字,你可別笑,我也沒胡謅。等說出北天大聖的另一個名字,你肯定會覺得很熟悉。
  • 鄭成功公園內「蜈蚣」成群出現?
    本報訊 (記者黃連茂)近日,許多市民前往市區鄭成功公園登山賞景時發現
  • 臺北故宮推"墜馬髻頸枕" 一秒變唐朝仕女
    2014年10月8日訊,據臺灣TVBS新聞網報導,今年7月臺北故宮推出「仕女唐唐」系列,有仕女唐唐洗澎澎的磁鐵夾,還有造型可愛吸油麵紙,大受好評。日前臺北故宮推出「墜馬髻頸枕」,7日在網絡首賣,銷售一空。
  • 解密:日本人為何傳頌鄭成功,因為他是中日混血?
    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留下千古罵名。與此相反,京師淪陷以後的江南各地,湧現出不少精忠報國、救亡圖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復明到底、收復失地臺灣的鄭成功。鄭成功畫像鄭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縣。他的生身母親田川氏(鄭氏家譜稱翁氏)是日本人。
  • 日本給鄭成功蓋廟、寫詩文,全民推崇,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麼,熱本人為啥如此推崇鄭成功呢?1、中西方大戰,東亞獲勝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稱臺灣為「島夷」,秦朝稱「瀛州」, 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至元朝稱「流求」,三國時期的孫權派人到臺灣, 開始傳播中原文化, 對臺灣進行管理 ,元朝時還在臺灣設置了澎湖設澎湖巡檢司。但是,1624年,荷蘭人佔據了臺灣。
  • 臺灣寺廟中供奉的蔣介石「神像」:你還能認出這是「委員長」嗎?
    在中國臺灣,蔣介石就是這麼一個例子,在他去世以後,一些人為他豎了像,也把他變成了「神」。要說把蔣介石神化得最厲害的,要數新竹縣寶山鄉新城村的「廬山九龍宮」,主要供奉玉皇大帝。不過在這裡,蔣介石化身「中天玉聖大帝」,也成為主要供養的「神」。圖為新竹縣寶山鄉新城村的「廬山九龍宮」蔣介石塑像。
  • 如果鄭成功沒有突然去世,他攻取菲律賓的計劃能成功嗎?
    鄭成功在南京戰役失敗後,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發動攻勢,其勢力被壓縮至金門和廈門兩地,生存空間已經極為侷促。面對困境,他只有開闢新的根據地一途可行,於是臺灣便成了他攻取的目標。 《清史稿》載:「成功自江南敗還,知進取不易;桂王入緬甸,聲援絕,勢日蹙,乃規取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