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臺海隧道將帶動兩岸發展 臺當局如臨大敵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臺海隧道」這四個字又一次刺痛了「臺獨」分子脆弱的神經。本來這兩天大多數臺灣媒體中兩岸版的頭條都被大陸的「兩會」所佔據,但3月4日,一條由香港媒體報導的大陸消息,卻擠掉了「兩會」消息,成為臺灣某些媒體兩岸版的頭條新聞——那就是有關福建省已經開始「激活臺海隧道前期準備」的消息。儘管這條隧道目前基本上還處在紙上規劃的階段,但島內某些正忙於「正名運動」、忙於跟大陸劃清界限的「臺獨」分子,卻仿佛如臨大敵。綠營的《自由時報》等媒體當天不惜篇幅渲染臺海隧道對臺灣的「威脅」,不但宣傳「臺海隧道是大陸的統戰大夢」,還誇張地宣稱修建臺海隧道是「在敵我城池間公然挖地道」。

  一條隧道遭「臺獨」圍攻

  據香港《文匯報》3月3日報導,一直致力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福建省政府於3月2日邀請了近百位專家學者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陳述彭在會上提出,福建應率先為修建「臺灣海峽隧道」發揮作用,對此,福建方面積極回應稱,福建省的臺海隧道籌備工作「已進入前期準備」。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臺灣方面的高度關注。「臺獨」媒體《自由時報》通篇引用不具名的臺灣當局「高層官員」看法,稱這是「大陸單方面、片面的想法,除了是向國際宣傳臺灣是中國一省,將臺灣納入中國『全國交通網』一環外,更有戰略上的多重圖謀」,這名官員同時呼籲島內學者、政治人物「千萬不要附和,以免墜入大陸統戰伎倆」。他還說,大陸近來對臺海隧道計劃「日漸積極」,很遺憾的是,島內竟然有「少數學者、政治人物」,「無視大陸統戰、戰略圖謀,跟進附和,還提出學術意見,有人認為其中有巨額利益還當起地下說客」。

  《自由時報》甚至稱:「在軍事戰略上,大陸的臺海隧道更有將美日勢力趕出臺海的重大戰略目標」。接受該報採訪的臺灣官員說,臺海能夠「安穩度過數十年來的軍事對峙,海峽天險居功厥偉,加上有美日等國制衡,才讓解放軍無法越過雷池」,一旦有了臺海隧道,等同「在敵我城池間公然挖地道」,使臺灣與大陸有交通管道連接,不僅將瓦解臺軍的戰備準備,美日等國「也將難以再將臺灣納入其防衛區域」。

  而臺灣民視新聞則在3月4日報導了臺灣「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對臺海隧道的看法。他說:「這根本是一種統戰的政策,在中國大陸沒有放棄武力對臺的同時,這樣的構想,絕對不可行!臺灣往返大陸,可以搭飛機,也可以搭船。」民視新聞同時還報導民進黨主席遊錫堃的態度:「這根本是紙上談兵!一旦臺灣掉入臺海隧道的陷阱,等於讓大陸當局大搞臺海統一。」

  關於建立臺海隧道的計劃,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王幸男響應說,歡迎大陸以「國與國」的模式跟臺灣商量合作興建,但如定位在「國內事務」,一切免談。而民進黨團書記長王拓聞訊後一陣大笑,稱這是一項「十分巨大的工程」,能否執行,他「表示懷疑」。

  島內學者痛斥「恐大陸症」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宋國誠3月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指出,親綠媒體的這類報導充分顯示他們有「恐大陸症」,好像大陸的所有構想都是危害臺灣的陰謀,這是非常不健康的想法。宋國誠認為,臺灣如果不能敞開心胸接納大陸,不要說無法推動向外發展,就是「臺獨」分子所謂的「本土化」概念也將走到死胡同。作為專門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宋國誠對《自由時報》與民視新聞的所謂「臺海隧道是統戰」的說法嗤之以鼻。他說,說臺海隧道對臺灣的防衛戰略構成危害完全是一派胡言。因為在臺灣與大陸的戰略對峙中,臺灣一直處於弱勢地位,臺灣之所以保持和平,也並非因為這條海峽不可逾越。何況開挖臺海隧道曠日費時,可能要到本世紀中葉才有完成的可能性,如果說這是在「敵我間公然挖地道」,代價未必也太高了些。

  臺大教授邊裕淵指出,對臺海隧道的如臨大敵,反映出民進黨中相當一部分人至今無法認同兩岸未來必須要和解的大方向。而臺灣的命脈其實寄托在大陸身上,目前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已經達到40%這個水準,可以說臺灣如果沒有大陸的經濟支持就將崩潰,在這種情形下,即使民進黨內部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強的與大陸「政經分離、大力發展經濟關係」的呼聲,可見臺灣必須與大陸和解,是藍綠政治人物都無法否認的事實。

  宋國誠說,其實,現在民進黨政府已經願意開放大陸觀光客,為何卻對可以更便捷聯繫兩岸的海底隧道視如蛇蠍?先不論兩岸對立的政治問題,美國與加拿大是兩個國家,但美國都可以將海關設在加拿大境內,英法兩國曾是百年戰爭的血仇,兩國間卻願意合闢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隧道,據說冷戰時的宿敵——俄羅斯和美國也在尋求在白令海峽修建海底隧道。而臺灣與大陸本來從歷史上、血緣上、文化上都是一體,為什麼就不能完成這項對兩岸人民福祉都有利的工程呢?

  臺海隧道經過11年論證

  其實,早在11年前,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教授、著名工程專家吳之明就率先提出了修建臺海隧道的構想。吳教授是在1996年考察完英法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後產生這一構想的,為此他撰寫了英吉利海峽隧道的經驗教訓和21世紀工程臺灣海峽隧道構想的論文,隨即引起兩岸學者的熱烈響應。從1998年開始,兩岸學者召開了多次臺灣海峽隧道論證學術研討會。2005年,在中國交通部規劃的未來20年國家高速網規劃中,就出現了「北京到臺北高速公路」的藍圖,而其中的重點部分正是連接臺灣海峽的通道。據了解,目前這項計劃已經被福建省列入「十一五」的規劃,可以說,大陸在推動臺海隧道建設上,已經做了很多實際的準備工作。

  在大陸擬訂的臺海隧道計劃中,專家目前主要提出了三個方案,即北線、中線和南線方案,起點均在福建。其中最短的是北線隧道,起於福建的平潭,止於臺灣的桃園海濱,長125公裡;最長的是南線,即廈門—金門—澎湖—嘉義海濱,跨海總長約207公裡;中線從福建莆田到臺灣中部的苗慄。

  兩岸學者專家都指出,海峽隧道的修建,將有效地帶動兩岸經濟的發展。目前在臺灣海峽東岸,臺灣正面臨原材料和能源不足、傳統行業勞力缺乏、生產成本提高等問題。而在臺灣海峽西岸情況正好相反,大陸南方各省資源和勞力均很豐富,但面臨的是缺乏資金、技術、就業機會和出口渠道的難題。這跟臺灣的情況完全可以互補。如果能有一條海峽隧道出現,一方面會促進臺灣經濟走出低谷,另一方面,海峽西岸很可能成為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後帶動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第三個動力中心。同時,海峽隧道對兩岸人民交流的幫助也將是巨大的。如果海峽隧道建成,經隧道以及配套的跨海大橋,從廈門到金門,開車僅需5分鐘,進而前往臺灣本島,前後最多需要2小時。而目前,從金門到廈門,先要從金門乘飛機到臺北或者高雄,再轉飛香港,最後從香港飛抵廈門,總共需要3個半小時的空中時間。

  拒絕「三通」就是拒絕臺灣的未來

  在技術方面,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俞和興認為,從地質的角度來看,工程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在臺灣海峽不會發生像臺灣本島中部的那種擠壓性斷層造成的大地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大陸學者多數也認為,當前建臺海隧道的主要障礙是政治層面的,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李非教授說,建設「臺灣海峽隧道」意義重大,但由於臺灣行政當局現在連對「三通」都不肯開綠燈,估計真正實施兩岸隧道計劃起碼要等到10多年甚至20年以後。北京一位臺灣問題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為,建設「臺海隧道」現在還很難真正起步,因為「臺獨」勢力還很猖獗,兩岸關係的發展一時還看不清。

  但宋國誠教授預言,未來「三通」是兩岸必走的一條路,希望臺灣政界可以將這種海底隧道視為「三通」後的「第四通」。宋國誠認為,如果民進黨政府一直不放棄自我封鎖的策略,以鐵窗、鐵門將臺灣關起來,以為發展所謂的「本土化」就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這條路必然越走越窄,最後是一條死胡同。他說,拒絕臺海隧道就是拒絕臺灣未來的生機,可以說是自尋死路的一種行為。●環球時報臺北特約撰稿人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潤田 ●環球時報記者 孫天仁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臺海隧道——中國人的世紀夢想
    日前,在廈門大學舉行了一場關於臺灣海峽橋隧建設的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大膽提出,建設一條海底隧道,使臺灣和大陸連接起來。  清華大學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 主任 吳之明:它是一個鐵路隧道,可以架著私人的汽車,大客車也行,小轎車也行,可以開到火車上,火車載著汽車過海峽,然後汽車從火車上開下來上高速公路。  專家構想的臺海隧道大體上有三種方案。
  • 臺海局勢隧道的盡頭很可能就是軍事攤牌!
    美國在臺協會新辦公大樓今年6月份將落成,臺灣方面傳出消息稱,4月9日將正式上任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可能前往臺北參加新辦公樓揭幕儀式。如果博爾頓成行,他將成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前往臺灣的最高級別官員。另有消息說,美國將向臺灣出售用於製造常規潛艇的技術,這是小布希時期討論向臺出售潛艇以來美臺圍繞潛艇問題釋出的最敏感信息。
  • 臺海隧道可連接中國大陸與臺灣 世紀夢想將實現
    臺海隧道可連接中國大陸與臺灣 世紀夢想將實現構建一條跨越臺灣海峽的通道,把祖國大陸和臺灣直接相連,是近年來兩岸專業人士持續關注和多次探討的課題。2005年初,交通部公布的中遠期(今後20年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規劃中已包括了從北京到臺北的高速公路一線,首度表明臺灣海峽通道建設已列入國家長遠交通規劃。專家認為,儘管由於種種原因和諸多條件的制約,臺海通道工程的具體實施尚待時日,但目前有必要開展一定的前期調研、籌劃和論證工作。那麼,「十三五」期間,這條臺海隧道能成形嗎?
  • 兩岸聯手演繹海峽苦戀 臺當局再拒《雲水謠》
    兩岸聯手演繹海峽苦戀 臺當局再拒《雲水謠》  《雲水謠》,今年3月曾計劃赴臺拍攝外景被臺灣當局拒絕。龍祥公司質疑:「陸委會」和「新聞局」公布說允許大陸演藝專業人士來臺進行交流宣傳,難道現在政策又急轉彎、再度變成「緊箍咒」了嗎?對此,臺有關部門表示,《雲水謠》「情況特殊」,一定要先審片,不知道內容有無涉及《兩岸關係條例》。有關部門強調大陸片一定要先審片,才能受理大陸演職員來臺申請。一部被媒體稱為「曠世之愛」的電影,居然讓臺灣當局如臨大敵,令人感覺荒唐。
  • 臺民眾對兩岸開戰感受度創新高,蔡英文新年講話預示兩手牌
    臺蔡英文發表了新年講話:期望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時,兩岸恢復正常有序交流;"在符合對等尊嚴的情況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表示一貫堅持"共同討論、找出方法、務實解決問題"的原則。島內部分輿論認為,蔡英文的新年講話目的是向大陸發送和解的信號,期待兩岸關係緩和穩定。可是這樣看似誠懇的說辭,是否就禁得起推敲?反正編者不信。
  • 臺統促黨高舉五星紅旗街頭慶新中國國慶,臺北警方如臨大敵
    對此,臺北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待命,如臨大敵。綜合臺媒消息,臺統促黨1日下午2時30分許集結在臺北車站旁,展開「慶祝光輝十月」大遊行,遊行路線從忠孝西路1段集合後出發,繞行臺北車站周邊後,最終回到忠孝西路1段解散,由張安樂親自領軍、全程參與;而遊行成員除了穿上藍底、印有五星紅旗「我的國旗」上衣,也不時揮動手中五星紅旗,藉此表達立場。
  • 解放軍大規模亮劍臺海,蔡英文稱盼「兩岸對話」
    一段時間以來,臺當局無視兩岸民意,執意背靠美國「以武拒統」,嚴重傷害了兩岸民眾的友好情感。2020年12月,解放軍大規模亮劍,警告臺當局,重壓之下,蔡英文果然「服軟」,1月1日新年致辭上,再度稱「期盼兩岸對話」,「臺獨」這是怕了?
  • 周志懷:蔡英文當局切香腸式「臺獨」增加臺海風險
    為了避免兩岸關係硬著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應該是未來兩岸互動的最佳切入點。  臺海局勢進入新的高危期  周志懷指出,兩岸對當前臺海形勢面臨風險的體認大體相似。他從全局和局部等方面分析,指出當前臺海局勢進入新的高危期。
  • 兩岸學者:臺當局應客觀看待平潭 不要牽強附會
    兩岸學者:臺當局應客觀看待平潭 不要牽強附會   新華網大連3月23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克瑤)針對臺灣行政機構一些人近期對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建設的一些非議和消極論調,正在此間出席第四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的學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平潭綜合實驗區是兩岸關係中的新生事物
  • 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
    點擊進入>>>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發自福州的報導,為期三天的「第五屆臺灣海峽信道工程學術研討會」7日在福州開幕,此次研討會集中研討北線即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島間興建大橋,再由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新竹,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目前,連接福清與平潭島的平潭海底大橋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正式立項。
  • 臺灣海峽隧道建成 兩小時可以到臺灣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其次,將大大便利兩岸人員往來。臺灣2300萬人口,以每年有1/3到大陸探親、觀光一次計算,每年往返人次將在1500萬以上。大陸13億人口,60年內每人到臺灣旅遊一次,估計每年往返也有4000萬人次以上。這樣,兩岸人員往來每年近6000萬人次。即使以每個航班300人次計算,要想滿足需要,每年總共需要20萬架次,即使大陸機場沒問題,臺灣機場也難以承受。這還沒有計算兩岸之間的物流需求。
  • 臺灣海峽隧道何時建 政治障礙有待克服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其次,將大大便利兩岸人員往來。臺灣2300萬人口,以每年有1/3到大陸探親、觀光一次計算,每年往返人次將在1500萬以上。大陸13億人口,60年內每人到臺灣旅遊一次,估計每年往返也有4000萬人次以上。這樣,兩岸人員往來每年近6000萬人次。即使以每個航班300人次計算,要想滿足需要,每年總共需要20萬架次,即使大陸機場沒問題,臺灣機場也難以承受。這還沒有計算兩岸之間的物流需求。
  • 臺海風高浪急,蔡英文民調不降反升,臺民眾為何認為大陸不會動武
    近期,美臺相互勾結,對大陸兩岸政策瘋狂挑釁,已經到了不得不動點真格進行遏制的地步了。圍繞「大陸若對臺動武,是否願意上戰場打仗」這一調查,有48.4%的臺灣民眾表示願意,42.3%的人表示不願意。另外,對於「大陸如果對臺動武,美國是否將出兵援助」的問題,有58.7%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有28.6%認為不會。 這就很奇怪了。在大陸網友堅決打擊「臺獨」分裂勢力、支持「武統」臺灣的呼聲中,為何絕大部分臺灣民眾會得出「大陸不可能對臺動武」的結論呢?
  • 臺灣海峽隧道
    本屆研討會將進一步探討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意義與可能方案,並爭取形成有關臺灣海峽通道建設的提案草案。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為推進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建設研究,自1998年起,兩岸專家學者已先後舉行了四屆研討會。
  • 川普臨下臺了還要在臺海點把火,媒體稱臺當局在作死的邊緣試探
    1月6日,臺海網援引島內媒體的消息稱,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5日宣布,美臺將於當地時間6日(北京時間7日)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的「政治軍事對話」。對話預計聚焦在區域情勢、臺美軍事合作與軍售等議題。這場視頻會議,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助理國務卿庫珀將出席對話,臺外事部門和防務部門官員參與。報導以「在作死的邊緣試探」為題,形容臺當局玩火自焚之舉。
  • 謝鬱: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阻斷兩岸協商的可能性
    謝鬱指出,2019年,兩岸關係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影響兩岸關係的內外因素正發生或將發生重大變化。新舊矛盾交織,內外挑戰並存,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有利因素遞減,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破壞性因素增加,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疊加的態勢。
  • 解放軍軍機亮劍臺海,東部戰區有言在先,寸步不讓
    以美國現任駐聯合國大使計劃「訪問」臺灣為標誌,兩岸關係進入關鍵一周。蔡英文當局對於美國的主動示好全盤接受、熱烈歡迎;國民黨及藍營方面的表態,則是透出了一股酸味,認為蔡英文當局毫無底線地配合川普政府,會得罪即將上臺的拜登團隊。而中國大陸態度一如既往,堅決反對美臺官方「交流」。
  •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臺灣人是中國人 臺當局為什麼不敢承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新黨主席、新中華兒女學會榮譽理事長鬱慕明24日將率團到大陸參訪。在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新黨副主席李勝峰表示,臺灣人是中國人,這是歷史與文化的事實。他並批評臺當局「為什麼不敢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 美駐聯合國代表將訪臺;臺教授:大陸要出手,蔡英文準備好了嗎
    而在剛剛過去的6日,美國務院高調宣稱,美臺將舉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視頻會議,鼓譟「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並將對臺軍售常態化。美國政府此舉,在肆意踐踏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的同時,也進一步挑釁中國大陸兩岸政策的底線。事實上,現在的川普政府,在短短兩天內接連對中國大陸發起前所未有的瘋狂挑釁,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川普和蓬佩奧這類極端政客,已經知道自己氣數已盡。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香港 林友樹  交通部出臺的《海峽兩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提出,擬建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這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也是今後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