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茶藝小姐在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表演臺灣凍頂烏龍茶藝。當日,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泉州開幕,博覽會吸引了海峽兩岸的3000多名茶商和海內外嘉賓。近年來,閩臺兩岸加強農業合作,眾多臺農到大陸投資種茶辦廠。目前,臺商在福建共創辦茶葉企業60多家。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聊聊「茶事」
四大類茶發祥於福建
福建產茶制茶始於晉代,發於唐、宋,興於明、清,盛於當代。
在中國的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等六大茶類,以及再加工的花茶、茶飲料、茶食品中,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均發祥於福建。福建是中國烏龍茶的故鄉,也是中國第一大茶葉大省。
至2006年,福建茶業已連續多年蟬聯茶葉總產、單產、良種普及率、特種茶數、茶類發祥地、茶樹良種數量、銷售總額、市場佔有率等八大指標全國第一。
臺灣茶種源於福建
福建和臺灣山海相依,「五緣」相通,同祖同根,臺灣的茶葉源於福建。
據史書記載,臺灣的茶葉是清朝嘉慶年間,柯朝者從福建武夷山引茶種,安溪西坪人王意成引烏龍茶加工技術,從福建傳入臺灣。自1992年以來,福建通過閩臺農業產業交流合作,吸引臺資到福建投資辦茶廠。至2006年底,臺商在福建共創辦茶業企業60多家,在晉安、閩侯、漳浦、安溪、德化、漳平等地開發高標準的茶園5萬多畝。
泉州的烏龍茶不止鐵觀音
泉州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全市現有茶園面積2.51萬公頃,產量3.16萬噸。
一提到「烏龍茶」,大家可能馬上都會想到「鐵觀音」,但「烏龍茶」又不止「鐵觀音」。泉州烏龍茶除鐵觀音外,還有黃旦、毛蟹、本山、色種、佛手、水仙等,還有大葉烏龍(高腳烏龍)、小葉烏龍(矮腳烏龍)、軟枝烏龍、笠枝烏龍等製成的烏龍茶產品。(來源:東南早報)
茶博會閩臺名茶品嘗(推介)會,更像是一場茶文化的知識接力。在剛剛評出的17大海峽兩岸名茶中,12類茶種在舞臺上與600多名茶友分享了各自的茶經。
閩臺「茶緣」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國茶業界第一枚馳名商標和外商最喜愛的中國惟一農產品品牌,屬於烏龍茶。初制工藝要經過曬青、晾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十道工序,形成毛茶,再經揀剔、篩分、風選、拼配、烘焙精製而成。
從來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鐵觀音。安溪鐵觀音茶藝包括13道流程:神入茶境、茶具展示、烹煮泉水、淋浴甌杯、觀音入宮、懸壺高衝、春風拂面、甌裡蘊香、三龍護鼎、行雲流水、觀音出海、點水流香、敬奉香茗等。
■臺灣凍頂烏龍
臺灣凍頂烏龍主產於臺灣省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採制工藝十分講究,鮮葉為青心烏龍等良種芽葉,經曬青、晾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反覆團揉(包揉)、復烘、焙火而製成。茶藝包括18道流程:備器、賞茶、溫壺、燙盅、燙杯、溫潤泡、溫潤泡茶水入聞香杯、懸壺高衝、春風拂面、重洗仙顏、玉液回壺、玉液低斟、倒掛金盅、喜聞幽香、鑑賞湯色、三龍護鼎、細品佳茗、重賞餘韻。
■武夷大紅袍
武夷大紅袍享有「武夷巖茶之王」的美譽。它屬於烏龍茶。採摘、萎凋、做青、揉捻、燉火等獨特的製作工藝,成就了大紅袍「活、甘、清、香」的品質特徵。茶藝包括17道流程:焚香靜氣、葉嘉酬賓、活煮山泉、孟臣沐霖、烏龍入宮、烏龍入海、懸壺高衝、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喜聞幽香、鑑賞三色、初品奇茗、盡杯謝茶。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茶藝包括20道流程:清心事茶、活火烹泉、丹井沐霖、冰心玉潔、鴻雪探奇、白毫入宮、泉潤茶香、霧鎖群峰、東海聽潮、龍亭瀉瀑、九鯉飛雪、藍姑託瓶、玉瓶慈航、銀裝素裹、夢臺尋芳、百味凝春、白毫飄香、神遊仙都、情系太姥、再續茶緣。
■漳平水仙
漳平水仙茶餅創製於民國年間,屬烏龍茶類。工藝流程為:曬青、搖青、炒青、揉捻、模壓造型、烘焙,有別於條形烏龍茶的製作。茶藝包括16道流程:滌淨心源、擁爐聽泉、孔雀開屏、仙姿展現、仙鶴戲水、佳人上轎、高山流水、水滿春江、荷塘聞香、芙蓉出水、甘霖普降、敬獻甘露、鑑賞茶湯、喜聞天香、細品玉液、盡杯謝茶。
■福安坦洋工夫
福安坦洋工夫紅茶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精心製作而成。清朝鹹豐年間,坦洋工夫首次出口歐洲,為西歐晨茶和午茶中的至尊飲品。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又稱香櫞種或雪梨,產於永春縣,現有茶園4.2萬畝,年產量3500噸,年產值3億多元。其主要製作工藝流程為:鮮葉採摘、涼青、曬青、晾青、搖青(3—4次)、殺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足火。包括26道流程:靜心事茶、活火烹泉、噓寒問暖、素瓷生煙、佳人問世、傾心桃源、溫潤春心、春風滿面、懸壺高衝、輕推花浮、孟臣沐霖、若深復潔、遊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奉香茗、持杯觀色、喜聞秋香、細啜甘露、盡杯候珍、流華進盅、纖纖捧甌、依依敬茗、秋色怡人、菁華流芳、玉杯回盤。
■臺灣文山包種
名貴的文山包種產於臺北縣文山區,採制工藝十分講究,雨天不採,帶露不採,晴天還要在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這段時間採摘。初制包括: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攪拌、殺青、揉捻、解塊、烘乾等工序;精製則以烘焙為主要工序。茶藝包括18道流程:備器、賞茶、溫壺、燙盅、燙杯、溫潤泡、溫潤泡茶水入聞香杯、懸壺高衝、春風拂面、重洗仙顏、玉液回壺、玉液低斟、倒掛金盅、喜聞幽香、鑑賞湯色、三龍護鼎、細品佳茗、重賞餘韻。
■寧德天山綠茶
寧德天山綠茶採摘標準以單芽、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初展為主,工藝流程為:晾青、殺青、揉捻(造形)、烘乾。
■平和白芽奇蘭
平和白芽奇蘭主產於漳州市平和縣,屬於烏龍茶類,主要製作工藝流程是白芽奇蘭茶樹新梢經過貯青、曬青、做青、殺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等十大工序製成毛茶,再經過精製後,成茶內質清香濃鬱,帶有獨特的「蘭花」香氣。茶藝包括11道流程: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沐霖甌杯、奇蘭入宮、懸壺高衝、春風拂面、三龍護鼎、行雲流水、奇蘭巡海、點水流香、敬奉香茗。
■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製作工藝流程為:茶坯處理,鮮花養護,茶花拼和,靜置窨花,通花散熱,收堆續窨,起花,烘焙、通涼(重複多次),提花,勻堆裝箱。茶藝包括16道流程:清心事茶、雲魄輕起、春江水暖、天鵝戲水、漸入佳境、喜得珍品、落英繽紛、溫潤心懷、鳳凰點頭、鳥語花香、依依敬茗、欣然把盞、花影疊翠、春水盈盞、茉莉問芳、清芬怡人。
■武夷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紅茶茶樹生長在平均海拔為1000米—1200米的武夷山國家級保護區,是世界紅茶的始祖。製作要經過原料採摘、萎凋、揉捻、發酵、過紅鍋、復揉、燻焙、篩揀、復焙、勻堆等一系列工序。
武夷正山小種茶藝包括19道流程:靜心取甘泉、洗手去浮塵、浴火得新生、恭心迎茶後、公主得奇珍、快掃水晶殿、瑰寶入皇宮、流年似流水、華茶現顏色、貴人衝至寶、流光溢華彩、紅霞耀美人、千金求元正、尋夢得甘露、靜心享天香、初吻美皇后、安然嗅地韻、二品百年貴、三領茶中味。(來源:泉州晚報)
華夏經緯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