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香飄兩岸——臺灣茶人陳世偉的20年大陸情緣

2020-12-04 中國臺灣網

  新華社濟南6月30日電(記者趙新兵 孫曉輝)輕輕端起茶盞,吹開水面的茶葉,讓臺灣高山茶的清香氤氳唇齒,這是臺灣茶商陳世偉在濟南時最喜歡的放鬆方式。

  「茶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媒介,我因茶走遍大陸、紮根大陸。」最初為推廣臺灣茶來到大陸的陳世偉,如今已經與大陸結緣整整20年。

  濟南魯臺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世偉出生於臺灣傳統農業縣南投,是家族中有史可考的第11代制茶人。陳世偉童年時便跟著父親在茶園勞作,經常坐在牛車上聽父親講有關茶的知識。有時父親還會隨便指著路邊的一株茶樹,考他是什麼茶種。

  耳濡目染,尚未成年的陳世偉已經是當地種茶的一把好手,並時常被邀請至茶區教工人制茶及精加工。

  上世紀90年代末,陳世偉原本平靜的茶園生活被打破了。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臺灣茶葉大量滯銷,茶廠紛紛倒閉,茶農遭受巨大損失,陳世偉家的茶廠也面臨倒閉的命運。

  「那時候臺灣的茶葉供過於求,產出來的茶葉銷售不掉,父親便提議大學畢業不久的我來大陸銷售。」陳世偉說。

  得知深圳將舉辦茶葉展銷會,陳世偉當即起運一個貨櫃的茶葉前去參展。展銷會結束後,他又按照會上收到的客商名片,背著茶葉樣品一個省一個省地跑、一家店一家店地拜訪。

  整整42天的時間,陳世偉從深圳經雲南、四川、湖北、河南、山東等地,一直走到哈爾濱。

  飛機、火車、公交車、計程車、三輪車、輪船、摩託車,都成為他的交通工具,經常是夜色闌珊時坐車,睡醒時已進入另一座城市。就是在這次辛苦的推銷中,他賣掉了將近兩萬斤茶葉。

  「我第一次到大陸就感受到了潛力巨大的市場,接觸到了包容友善的同胞,從此和大陸結下了不解之緣。」陳世偉說。

  2000年初,走遍了大半個大陸的陳世偉決定將他的第一家茶店開到泉城濟南。「濟南交通便利、物流發達,濟南人性格樸實、包容、厚道,所以我選擇將茶店開到這裡。」陳世偉說。

  據陳世偉透露,目前臺灣茶在大陸的銷售量非常可觀。例如,半球形包種茶在臺灣是供過於求的,現在的價格只有30年前的一半,而在大陸的價格從30年前到現在漲了百倍左右。

  「最近兩年,僅濟南每年的臺灣茶銷量都會有二三十噸。」陳世偉說,他在南投縣仁愛鄉種植了390畝高山茶,年產量達130噸,其中95%都銷往大陸。

  近年來,隨著大陸茶葉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像陳世偉這樣的臺灣茶商來到大陸做生意。

  目前,陳世偉茶店所在的濟南張莊路茶葉市場已經有43名臺灣茶商,匯集了包括一品堂、天寶祥等100多個臺灣茶葉品牌。

  今年是陳世偉紮根濟南的第19個年頭,如今他結識了許多當地的朋友,也已經融入了這裡的生活。

  「感覺濟南這座城市很美,也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和家人閒暇時就會去逛逛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景點,品嘗這裡的美食。」陳世偉說,最近幾年濟南的城市面貌變化很大,還成功入選了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座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城市。

  工作和生活之外,陳世偉還主動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並努力為兩岸交流作出自己的貢獻。

  2007年,陳世偉帶領十幾名臺商資助了19名濟南的貧困小學生;在他的推動下,每年來濟南交流茶葉產業的臺灣同胞有上百人……

  作為濟南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他還在2017年成立了青年交流委員會,旨在引導在濟南交流學習的臺灣學生對大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覺得兩岸同胞,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多一些彼此間的交流和了解。」陳世偉說。

  「作為在大陸的臺商,在經營好企業的同時,也應該在促進兩岸交流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陳世偉說,兩岸茶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他希望利用好茶文化這一紐帶,努力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等領域更廣泛交流。

相關焦點

  • 烏龍茶飄香臺灣湖州話文創 傳統文化為媒兩岸締情緣
    烏龍茶飄香臺灣湖州話文創 傳統文化為媒兩岸締情緣 2014-09-23 17:47: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湖州9月23日電(記者 趙曄嬌)臺灣高山烏龍甘醇的桂花香飄滿了整個展廳,兩岸的賓客圍坐在茶臺前談文化論創意,尋找兩岸對於傳統文化再升華的共鳴。
  • 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續寫佳話:臺茶企參賽茶樣暴增5倍
    供圖  由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福建日報、臺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廈門市茶葉協會、廈門市茶葉學會和海峽導報社等兩岸多家單位、團體聯合主辦的本屆海峽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在兩岸茶企中引起熱烈響應,參賽情況猶如炎炎夏日般火熱,大陸9省市茶商、茶人、茶農踴躍參賽,總共送評2000多個茶樣,茶樣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倍以上;來自寶島臺灣的參會茶企達到百家,參賽茶樣數量更是暴增
  • 福建「壽寧高山茶」走進濟南 推動南茶北銷
    圖為嘉賓參觀「壽寧高山茶」展館。 林榕生 攝  壽寧縣副縣長黃日發表示,希望展會期間,參展的茶企主動對接市場、對接消費者,獲得豐碩的成果;也希望通過茶博會,拓展「壽寧高山茶」產業信息溝通和產品銷售渠道,培育出更多的龍頭企業,帶動壽寧縣茶產業發展。圖為參觀「壽寧高山茶」展館。
  • 如何甄別「高山茶」和「平地茶」的區別
    幾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氣特別高,滋味特別濃。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葉多,地面形成了一層厚厚的覆蓋物,這樣不但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而且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齊全,從生長在這種土壤的茶樹上採摘下來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別豐富,加工而成的茶葉,當然是香高味濃。 (3)、高山的氣溫對改善茶葉的內質有利。
  • 臺灣四季茶會鷺島飄香 盡顯兩岸茶席之美
    「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和廈門大正人文館共同呈現的四季茶會和臺灣名家陶藝展,於文博會期間在廈門舉行。精緻的臺灣茶席文化也首次在文博會登場,淋漓盡致展現茶道美學。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臺中會會長李以德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臺灣在茶道美感、器具搭配、人文展出上都是強項,這些茶席搭配的美學非常吸引大陸茶人。這不,文博會期間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愛茶人前來賞茶。
  • 臺灣青年:像我們這樣臺灣青年來大陸,其實對的
    十年前,來自臺灣彰化的張元豪看到了這裡發展茶產業的機遇,毅然辭去了在臺灣的高薪工作來到長汀,在這裡,他不僅收穫了事業,也找到了真愛。日前,中新社記者來到福建長汀,約訪了張元豪。【解說】初見張元豪,這位白淨斯文的80後臺灣小夥正在廠房內仔細篩茶。長汀縣鐵長鄉的地形地貌和氣候與臺灣彰化、南投等地非常相似,很適合種植高山茶。
  • 臺灣記者張美雲:讓兩岸觀眾了解彼此 消除隔閡
    之後又轉戰香港傳訊電視、中天頻道、環球電視臺,最後入主臺灣東森電視臺,擔任財經中心副主任。  正當張美雲的事業一帆風順之時,她突然決定放棄臺灣的一切,來大陸發展。問她為什麼做了這樣的選擇時?張美雲的思緒飄回到了兒時,「我的父親祖籍是福州,十七八歲來到臺灣。雖然在臺灣求學、創業、結婚、生子,但是父親心中很牽掛故鄉。」父親的這種思鄉情結深深影響了在臺灣出生長大的張美雲。
  • 臺灣特產都有啥?農交會上,他們帶來了很多「硬貨」!
    這次來到農交會參展的有來自臺灣島內的10家企業,和大陸27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以及1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島內企業帶來了山蕉果乾、樹葡萄酒、地瓜香松、紅棗茶、太陽果等50餘種產品參展,大陸各園區80多家企業帶來了高山茶、蝴蝶蘭、臺灣甜柿、富硒米等200多種特色農產品。充分展示了兩岸農業交流合作30餘年來的豐碩成果。▲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臺灣事務工作處處長張國慶 做客直播間本屆農交會上,海峽兩岸合作展區的展商們還首次參與了農影智造的5G直播,通過網絡,聯通直播間內外,推介各家農產品。
  • 兩岸同胞攜手研製臺式烏龍茶國家標準
    在閩臺商、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1月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臺式烏龍茶只能採用福建烏龍茶的標準,但兩岸在茶樹品種、栽培技術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套用標準存在市場風險,這一問題已困擾臺資企業多年。被譽為「大陸阿里山」的福建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茶園中萬株櫻花競相綻放。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臺灣中時新聞網今天發表作者為胡勇的署名文章,摘編如下: 在兩岸對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風吹草動似乎都能激起唇槍舌劍。前不久一組兩岸最新貿易資料的公布就引發針鋒相對的解讀。一方大談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聲稱大陸十分依賴臺灣。
  • 80後臺灣茶商張元豪的長汀情緣
    對於搶佔先機的張元豪來說,從臺灣彰化來到福建省長汀縣鐵長鄉種茶,不僅收穫了事業,也找到了真愛。  2015年7月,36歲的臺灣青年張元豪與客家妹子董仁花在長汀辦了婚宴,請來親朋好友喝喜酒,見證了他們的幸福一刻。  「我到長汀已經6年多,可以說掌握了茶葉的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經過長汀泳綠茶場多年的歷練,張元豪已經從一位機電專業的碩士生變成一個幹練的茶商。
  • 海峽兩岸貿易簡析:大陸對臺灣地區集成電路和電子元器件依賴大
    1998年以來,海峽兩岸貿易關係不斷發展,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19年自臺灣進口金額達到1730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7.9倍;對臺灣出口551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13倍;和臺灣的貿易逆差達到1179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6.6倍。
  • 第六屆海峽兩岸秋茶茶王擂臺賽於臺、廈同步舉行
    傳播兩岸茶文化,促進兩岸茶葉技術交流、品質提升、行業發展,12月8日至9日,在海峽西岸的廈門、在海峽東岸的臺灣嘉義,總共3000多個茶樣齊亮相,在「夏商茶世界」杯第六屆海峽兩岸秋茶茶王擂臺賽上各展韻味,撩撥著愛茶者們的心。經過公平、公開、公正的競賽,評審專家組最終評出了大陸賽區16個專項的茶王獎、金獎、銀獎、優質獎,以及臺灣賽區臺灣青心烏龍茶的相關獎項,本屆茶王賽宣告圓滿落幕。
  • 三年大饑荒期間臺灣曾向大陸空投糯米飯(圖)
    蔣介石只好一面對大陸沿海採取小規模武裝襲擾,一面通過各種方式,對大陸進行宣傳戰。 應對臺灣當局的宣傳戰,大陸軍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於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在臺灣海峽的兩岸,出現了「空飄」、「海漂」等奇特的政治景觀。
  • 大陸發展16年達臺灣50年規模 韓家宸:盼兩岸三通
    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韓家宸,是臺灣最大的農畜企業大成集團副董事長。大成1990年進入大陸,主營餐飲原料,如今僅在天津就有6家企業、30幾個廠。韓家宸說:「大成在大陸發展16年,就達到了在臺灣50年的規模。
  • 「壽寧高山茶」推介走進濟南 外國友人品茗並體驗手工制茶
    責任編輯:劉歡     圖為壽寧高山茶專場推介品鑑會。 林榕生 攝   中新網濟南10月26日電 (林榕生)第六屆中國茶葉博覽會「壽寧高山茶」展館26日依舊賓客滿座、熱鬧非凡,並吸引不少外國友人前來品茶,親身體驗手工制茶。圖為壽寧高山茶專場推介品鑑會。
  • 桂花香裡的「古早味」,零距離感受烏龍茶與桂花的巧妙混搭
    這期,義芳君將向大家介紹香飄海峽兩岸的又一經典混搭:烏龍茶與桂花的「天仙配」!1.跨越海峽兩岸的花香茶意作為半發酵茶的經典之作,烏龍茶醇厚甘爽的品性,以及老少鹹宜的特點,讓大部分人對烏龍茶抱有天然的好感。但好感歸好感,因為發酵與焙火的關係,再甘醇的烏龍茶也始終沒有一杯花茶的清雅之氣。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海峽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對於春節的年俗就一直沒有間斷,每年春節,兩岸中國人從沒有忘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一初春祭神祈年的傳統。所以,從古至今,中國春節都以紅色為主調,而共敬「中國紅」也就成為今天兩岸中國人對傳統中國年的共同記憶。  ■春聯裡的中國傳統  和大陸一樣,隨著春節臨近,臺灣各縣市下轄的市、鄉、鎮集市也出現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尤其在各地集市賣春聯的地方,更是人山人海。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 大陸氣球誤飄臺灣 懸掛「對黨忠誠」標語
    這隻來自大陸的空飄氣球掛著「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簡體字標語,飄落在屏東縣鹽埔鄉,居民見了覺得新鮮圖片來源:聯合報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隻湖南省燈籠球製造商生產的大氣球24日空飄到屏東縣鹽埔鄉,氣球上寫著「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簡體字,民眾好奇圍觀這隻飛越上千公裡「投奔」臺灣的氣球。  「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