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豪對自己種植的高山茶侃侃而談
(海峽之聲網 江德能 實習記者吳華斌)追隨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登陸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臺灣青年的選擇。對於搶佔先機的張元豪來說,從臺灣彰化來到福建省長汀縣鐵長鄉種茶,不僅收穫了事業,也找到了真愛。
2015年7月,36歲的臺灣青年張元豪與客家妹子董仁花在長汀辦了婚宴,請來親朋好友喝喜酒,見證了他們的幸福一刻。
「我到長汀已經6年多,可以說掌握了茶葉的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經過長汀泳綠茶場多年的歷練,張元豪已經從一位機電專業的碩士生變成一個幹練的茶商。
「地處閩贛交界的鐵長鄉山巒起伏,山清水秀,植被繁密,地形地貌和氣候與臺灣彰化、南投非常相似,適合種植高山茶。」張元豪一邊給記者泡著自家茶場生產的高山茶,一邊娓娓道來跨海登陸的創業故事。
張家世代以種茶為生,泳綠茶場在臺灣彰化員林鎮,是張元豪的父親張森桂一手創辦的。2003年張森桂經過慎重考察,最終選定長汀縣鐵長鄉,租山地800畝,籌資800萬元,建設高山茶園,從而把泳綠茶場從臺灣延伸到大陸,成立了泳綠茶葉有限公司。
張元豪1980年出生於臺灣彰化縣員林鎮,2007年1月臺灣「建國科技大學」電機系碩士畢業。畢業後從軍一年,在屏東空軍基地地勤服役,此後順利進入臺灣上市公司「中國鋼鐵」上班。初進公司月薪就達3.6萬元新臺幣,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但是張元豪認為在企業裡上班,永遠只是幫人家打工,遲早會遇到瓶頸,因此萌生了前往大陸創業的想法。
張元豪第一次來到長汀是2008年。初來乍到,他被小縣城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相近的文化背景所吸引。「長汀小城熱鬧溫馨,客家人熱情淳樸,而臺灣與福建地緣近,文化背景極相似,在這裡溝通起來比較容易。」也正是從那時候起,張元豪進一步篤定這樣一個信念,「在大陸創業肯定要比臺灣好!」
修剪整齊的茶樹
2010年,張元豪辭去臺灣優渥的工作,來到長汀,從一名臺灣碩士正式轉型為茶商,在父親的公司擔任業務經理,負責茶葉營銷。「剛開始跑業務時,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拜訪陌生客戶,經常被拒絕,有時到了出差期限的最後一天才接到一單生意,但還是覺得很幸運,至少每次都能做到一單。」對於創業之初的艱辛,張元豪從不諱言,「只有嘗遍失敗的苦澀,成功的味道才會是甜美的。」
慢慢地摸索,長久的歷練,從人脈的累積到營銷的策略、談判的技巧,張元豪漸漸摸清了門路,得益於當地政府出臺的一些惠臺政策,他的茶業生意也慢慢步上正軌。公司生產的清新烏龍和金萱兩種茶,先後獲得「福建省名茶」「福建省優質茶」「龍巖市山茶王」等獎項,甚至拿回臺灣參評時也獲過獎。「每次獲獎,就像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還是希望自己每年都能拿到更多的獎項。」張元豪不經意地說著,臉上洋溢著得意的微笑。
除了經營好茶業生意,回到臺灣時,張元豪常常會向身邊的朋友介紹大陸的利好政策以及良好的創業環境,讓大家進一步加深對大陸的了解,「我經常跟他們說,只要多出來走走,多到大陸考察,你就會覺得在臺灣聽到的有些話未必客觀。年輕人應該趁現在家庭壓力小,父母也有行動能力時,多出來闖一闖。」
泳綠茶園全景
收穫了事業的同時,張元豪在長汀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長汀客家妹子董仁花,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戀。如今,張森桂將長汀茶場全部業務交給了兒子張元豪管理。而董仁花也辭去了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來到鐵長鄉幫助張元豪打理茶場。小兩口夫唱婦隨,張元豪自己抓茶山管理、茶葉加工和銷售,而董仁花負責財務、倉管、網絡等業務。
事業的成功和愛人的支持,讓張元豪更堅定地打算紮根長汀,進一步做大做強茶產業。「我最近在培育一種野生茶,生長在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樹種很高,很好喝,現在市面上還沒有,準備以臺灣茶的種植方式去做,這也將會成為公司未來專注的一個方向。」談及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張元豪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