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韓家宸,是臺灣最大的農畜企業大成集團副董事長。大成1990年進入大陸,主營餐飲原料,如今僅在天津就有6家企業、30幾個廠。韓家宸說:「大成在大陸發展16年,就達到了在臺灣50年的規模。大陸市場的增長性太好了」
鏈條式投資
大成集團是臺灣知名的企業集團,剛邁過50周年,一直以來是以農產品為主。1990年,大成集團開始在大陸發展,主要業務是為餐飲企業供應原料。如今僅在天津就有6家企業、30多個廠,包含麵粉、果粉、飼料、雞肉、餐飲等事業群,與臺灣知名的鼎泰豐、大陸知名的全聚德合資開店。現在,大陸KFC(肯德基)有30%的雞肉是大成供應的。
大成副董事長韓家宸說,大成一直遵循一種「鏈條式」投資的模式。「我把這種模式稱為『從頭做到尾』,一般都是從飼料起步,然後是養雞基地、肉雞加工、熟食深加工。未來大成集團的投資策略有所變化,逐漸從以東北為中心轉向以華北為中心。第一站就是山東。因為這裡不但原料豐富,而且市場潛力很大。
韓家宸表示,大成集團在大陸的根已經扎穩了,目前在大陸有上百名臺籍主管,2005年起更完全落實了人才本土化策略,已經不再從臺灣派幹部到大陸。
願意服務臺商
祖籍大連的韓家宸曾經留學美國,1994年來到大陸。「我是適逢其盛,見證了大陸的經濟成長奇蹟。我也勸說子女,如果不想錯過亞洲最大的市場,就要來中國大陸深造。」
擔任天津臺商協會會長的韓家宸表示:「願意服務臺商,尤其願意當小臺商的代言人。」天津市有1872家臺資企業,臺灣前100大企業有16家在天津投資,但是數目最多、困難最多的往往是為數80%的中小規模臺商。韓家宸說,小臺商往往是沒有正確的信息下作了錯誤的決定才找到臺商會,為時已晚,因此他特別爭取2006年10月開始,在天津機場豎立了「臺商服務看板」,另外在天津18個區縣,分派各副會長當聯絡人,並請各區縣臺辦主任作顧問,組織成綿密的臺商服務網絡。在韓家宸眼中,天津市的臺辦幹部很積極,服務也很熱心,因此他才鼓勵臺灣同胞到天津來投資、落戶。
「臺商自主性很強,不是輕易被人掌控,因此身為會長,除了服務還是服務,不分藍綠,不分宗教,一律服務再服務。」韓家宸說。
「兩年後未必是你」
身為一個早期來大陸發展獲得成功的典範,韓家宸對於臺商到大陸投資也有一些心得與建議。
「在大陸1995年前是賺政策的錢,因為當時大陸發展的勢頭還不明朗,有許多獎勵優惠,那個時期最容易的是賺政策的錢,取得土地與勞工也相對廉價。1995年至2000年是大陸發展迅猛的時期,各行各業蓬勃發展,此時是賺機會的錢,只要抓準機會,能以小博大。2000年後,沿海市場成熟,資本累積也有規模了,要小打小鬧越來越不容易,所以要賺的是管理的錢,要比經營績效,當然行業的專業知識與管理幹部的成熟與否就格外重要。在1995年以前,如果臺灣鄉親有點小資本,老闆願意到大陸來親力親為做自己熟悉的行業,是很有機會的。但是2005年以後,大陸本地市場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資本,臺商再過來就未必能成功了,因此最近幾年很多臺商轉移到越南,大成集團2006年獲利最好的企業也在越南。」
韓家宸說,人民幣升值、勞工工資與土地價格的飛漲也正消蝕著大陸過去的競爭力,未來需要更高的決策眼光與更大的政策配套,去創造新一波的增長點。「對於天津的前景我充滿希望。雖然,天津市的市民消費能力與消費習慣,不如北京上海,甚至不如南京成都。天津SOGO百貨的老闆就曾經問我,是否開早了一點,我的回答是,或許早了兩年。但是現在不來,兩年後就未必是你在天津開。」韓家宸笑著說。
三通不會掏空臺灣
面對臺灣10年來基本工資沒有增長,兩岸本科生工資逐步拉平,韓家宸深有感觸:「希望臺灣當局能將臺商視為臺灣經濟力的延伸,加速兩岸三通不會掏空臺灣,反而可以促進產業的整合與輪替。」
韓家宸說,他曾與一位經濟學家深入四川攀枝花,看到臺灣以前在農業改良所退休的同胞在那兒種植水果有成,也見證了統一集團在天津訓練大陸幹部派往越南。「在我看來,內部調整遠比外部政策重要。三通重要,突顯臺灣優勢也重要,臺灣在教育、醫療、交通與網絡化上是有優勢的,臺當局應該將臺灣定位為兩岸的研發中心,臺灣研發、大陸生產,互利雙贏。」
在訪問的最後,韓家宸在網絡上看臺灣大成的股票,月線經過兩三年的打底後,2006年有著亮麗的噴出。恰好2007年元旦後的首日,大成的股價以漲停板作收。「相信2007年的大成業績會有更驚人的飛躍。」韓家宸充滿自信。(作者譚世坪 系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博士後)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7-01-11 第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