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發展16年達臺灣50年規模 韓家宸:盼兩岸三通

2021-01-11 中國臺灣網

  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韓家宸,是臺灣最大的農畜企業大成集團副董事長。大成1990年進入大陸,主營餐飲原料,如今僅在天津就有6家企業、30幾個廠。韓家宸說:「大成在大陸發展16年,就達到了在臺灣50年的規模。大陸市場的增長性太好了」

  鏈條式投資

  大成集團是臺灣知名的企業集團,剛邁過50周年,一直以來是以農產品為主。1990年,大成集團開始在大陸發展,主要業務是為餐飲企業供應原料。如今僅在天津就有6家企業、30多個廠,包含麵粉、果粉、飼料、雞肉、餐飲等事業群,與臺灣知名的鼎泰豐、大陸知名的全聚德合資開店。現在,大陸KFC(肯德基)有30%的雞肉是大成供應的。

  大成副董事長韓家宸說,大成一直遵循一種「鏈條式」投資的模式。「我把這種模式稱為『從頭做到尾』,一般都是從飼料起步,然後是養雞基地、肉雞加工、熟食深加工。未來大成集團的投資策略有所變化,逐漸從以東北為中心轉向以華北為中心。第一站就是山東。因為這裡不但原料豐富,而且市場潛力很大。

  韓家宸表示,大成集團在大陸的根已經扎穩了,目前在大陸有上百名臺籍主管,2005年起更完全落實了人才本土化策略,已經不再從臺灣派幹部到大陸。

  願意服務臺商

  祖籍大連的韓家宸曾經留學美國,1994年來到大陸。「我是適逢其盛,見證了大陸的經濟成長奇蹟。我也勸說子女,如果不想錯過亞洲最大的市場,就要來中國大陸深造。」

  擔任天津臺商協會會長的韓家宸表示:「願意服務臺商,尤其願意當小臺商的代言人。」天津市有1872家臺資企業,臺灣前100大企業有16家在天津投資,但是數目最多、困難最多的往往是為數80%的中小規模臺商。韓家宸說,小臺商往往是沒有正確的信息下作了錯誤的決定才找到臺商會,為時已晚,因此他特別爭取2006年10月開始,在天津機場豎立了「臺商服務看板」,另外在天津18個區縣,分派各副會長當聯絡人,並請各區縣臺辦主任作顧問,組織成綿密的臺商服務網絡。在韓家宸眼中,天津市的臺辦幹部很積極,服務也很熱心,因此他才鼓勵臺灣同胞到天津來投資、落戶。

  「臺商自主性很強,不是輕易被人掌控,因此身為會長,除了服務還是服務,不分藍綠,不分宗教,一律服務再服務。」韓家宸說。

  「兩年後未必是你」

  身為一個早期來大陸發展獲得成功的典範,韓家宸對於臺商到大陸投資也有一些心得與建議。

  「在大陸1995年前是賺政策的錢,因為當時大陸發展的勢頭還不明朗,有許多獎勵優惠,那個時期最容易的是賺政策的錢,取得土地與勞工也相對廉價。1995年至2000年是大陸發展迅猛的時期,各行各業蓬勃發展,此時是賺機會的錢,只要抓準機會,能以小博大。2000年後,沿海市場成熟,資本累積也有規模了,要小打小鬧越來越不容易,所以要賺的是管理的錢,要比經營績效,當然行業的專業知識與管理幹部的成熟與否就格外重要。在1995年以前,如果臺灣鄉親有點小資本,老闆願意到大陸來親力親為做自己熟悉的行業,是很有機會的。但是2005年以後,大陸本地市場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資本,臺商再過來就未必能成功了,因此最近幾年很多臺商轉移到越南,大成集團2006年獲利最好的企業也在越南。」

  韓家宸說,人民幣升值、勞工工資與土地價格的飛漲也正消蝕著大陸過去的競爭力,未來需要更高的決策眼光與更大的政策配套,去創造新一波的增長點。「對於天津的前景我充滿希望。雖然,天津市的市民消費能力與消費習慣,不如北京上海,甚至不如南京成都。天津SOGO百貨的老闆就曾經問我,是否開早了一點,我的回答是,或許早了兩年。但是現在不來,兩年後就未必是你在天津開。」韓家宸笑著說。

  三通不會掏空臺灣

  面對臺灣10年來基本工資沒有增長,兩岸本科生工資逐步拉平,韓家宸深有感觸:「希望臺灣當局能將臺商視為臺灣經濟力的延伸,加速兩岸三通不會掏空臺灣,反而可以促進產業的整合與輪替。」

  韓家宸說,他曾與一位經濟學家深入四川攀枝花,看到臺灣以前在農業改良所退休的同胞在那兒種植水果有成,也見證了統一集團在天津訓練大陸幹部派往越南。「在我看來,內部調整遠比外部政策重要。三通重要,突顯臺灣優勢也重要,臺灣在教育、醫療、交通與網絡化上是有優勢的,臺當局應該將臺灣定位為兩岸的研發中心,臺灣研發、大陸生產,互利雙贏。」

  在訪問的最後,韓家宸在網絡上看臺灣大成的股票,月線經過兩三年的打底後,2006年有著亮麗的噴出。恰好2007年元旦後的首日,大成的股價以漲停板作收。「相信2007年的大成業績會有更驚人的飛躍。」韓家宸充滿自信。(作者譚世坪 系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博士後)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7-01-11 第03版 )

相關焦點

  • 蕭萬長:「三通」讓臺灣發揮地理優勢凸顯觀光業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消息 兩岸直接「三通」啟動,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今天表示,臺灣地區做為亞太區域中心的地理優勢將因此真正發揮出來,特別是凸顯在觀光產業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蕭萬長指出,兩岸直航後,從大陸沿海城市搭機抵臺北桃園機場只要82分鐘,再搭高速鐵路到臺中轉乘至日月潭,總共只需3小時至3小時30分鐘即可到達,相當便捷。「三通」對臺灣未來整體經濟的價值,尤其是觀光產業是可預期的。(高大林)
  • 車英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不可逆轉
    最主要的原因是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領導人達成了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概括為「05共識」),獲得了大多數臺灣同胞的擁護,臺灣人民阻止了民進黨重新執政,為國民黨馬英九提供了繼續執政的機會,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維護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
  • 臺灣輿論批駁當局阻礙「三通」是井蛙之舉 - 人民網地方聯報網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社論《「三通」不是靈丹,「不通」卻是毒丸》指出,臺灣當局領導人胡亂舉例提出所謂「『三通』非臺灣經濟發展萬靈丹」,不啻是向期盼臺灣經濟振興的企業人士又澆下一盆冷水。文章說,當局阻礙「三通」反而會導致其自己提出的所謂「臺灣產業空洞化」。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 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高達1277.3億美元。
  • 臺灣大學想到大陸招生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代,生存問題已使人焦頭爛額,「生小孩」已成了一個「奢望」。隨著出生率的下降,臺灣的人口不斷萎縮。1980年臺灣地區的出生率為2.29%,去年降到1.16%,2001年新生嬰兒有26萬名,2002年迄今只有18萬名。對此,臺灣當局想盡一切辦法擴充人口,「內政部」甚至計劃重賞願意生育第三胎的「勇夫勇婦」,打算從民眾生第三胎開始每胎獎勵新臺幣三萬元。但是,老百姓似乎並不「領情」。
  • 中共中央臺辦介紹連戰率國民黨團訪問大陸情況
    促進兩岸開展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進行農漁業合作,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的問題,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的問題,等等。
  • 臺灣贈送大陸珍貴動物落戶山東威海(圖)
    新華社發中新網4月16日電(孫 權) 綜合消息,臺灣同胞贈送大陸的珍貴動物長鬃山羊「喜洋洋」、「樂羊羊」和梅花鹿「繁星」、「點點」今天(16日)將抵達山東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屆時,威海市政府將會為它們舉行隆重的入住儀式。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2016年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貿易總額為1796億美元,同比下降4.5%,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403.7億美元,從臺灣進口1392.3億美元,出口同比2015年下降10.1%,進口下降2.8%。2016年臺商對大陸投資呈現上升趨勢,2016年全年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3517項,同比增長了18.7%,使用臺灣資金19.6億美元,同比上升27.7%,但是陸資入臺卻受到極大限制,2016年全年陸資入臺資金僅為0.1175億,同比降低了95.6%,2017年,臺灣對大陸投資以及大陸對臺投資都呈現下滑趨勢。
  • 建設臺海隧道將帶動兩岸發展 臺當局如臨大敵
    而臺灣與大陸本來從歷史上、血緣上、文化上都是一體,為什麼就不能完成這項對兩岸人民福祉都有利的工程呢?  臺海隧道經過11年論證  其實,早在11年前,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教授、著名工程專家吳之明就率先提出了修建臺海隧道的構想。
  • 高山茶香飄兩岸——臺灣茶人陳世偉的20年大陸情緣
    新華社濟南6月30日電(記者趙新兵 孫曉輝)輕輕端起茶盞,吹開水面的茶葉,讓臺灣高山茶的清香氤氳唇齒,這是臺灣茶商陳世偉在濟南時最喜歡的放鬆方式。  「茶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媒介,我因茶走遍大陸、紮根大陸。」最初為推廣臺灣茶來到大陸的陳世偉,如今已經與大陸結緣整整20年。
  • 新黨主席吳成典:兩岸一定要統一,也必然統一
    至於外界關於臺灣年輕人「天然獨」的說法,吳成典認為那是臺灣的年輕人對大陸缺乏了解,「見多識廣之後,他會覺得成為我們中國的一份子是榮耀的,『天然獨』很快就會變成『天然統』。」吳成典認為,兩岸攜手方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01年吳成典擔任民意代表期間,曾率先赴大陸談判「小三通」。
  • 臺灣內政部門:赴臺旅客 大陸最多(圖)
    >      資料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內政部門28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1至11月,入境旅客以及臺灣人出境首站抵達地都以大陸地區(含港澳)最多。  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臺灣出入境計396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4%,出入境地點以桃園機場2922萬人次最多,佔73.7%;高雄機場386萬人次排第二,佔9.7%;松山機場303萬人次居第3,佔7.6%。  今年1至11月入境臺灣的旅客896萬人次,居住地以來自大陸地區(含港澳)佔54.5%最多,日本佔16.6%次之,美國佔5.7%居第3。
  • 臺灣學者研究發現:兩岸畫眉鳥50萬年前「分家」
    臺灣學者研究發現:兩岸畫眉鳥50萬年前「分家」 2011年01月06日 11:3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臺灣學大陸搞島內「雙循環」?專家:不如參與到大陸「雙循環」謀發展
    但大陸經濟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臺灣經濟規模偏小,產業門類不齊全,最好還是參與到大陸經濟的「雙循環」體系中來,以謀求經濟發展的空間。23日,臺灣「全國工業總會」官網轉載了臺灣《工商時報》一篇社論,開門見山提出大陸正積極推動「雙循環」經濟發展,挖掘內部廣大市場和消費潛力。臺灣擴大內需產業的「內循環」也有相當的必要性。
  • 兩岸和平發展知識競賽題庫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上海市委員會
    李鴻章、伊藤博文(二)多選題80.兩岸「三通」是指臺灣海峽兩岸之間雙向直接(BCD)A. 通訊    B. 通郵    C.通航    D.通商81.2012年,臺「金管會」通過大陸兩家銀行在臺北籌設分行,這是臺灣首次批准大陸銀行在臺設立分行,標誌著兩岸金融業雙向交流的重要裡程碑。
  • 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資料庫・湖北庫正式發布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表示,用文獻尋源,用文化尋根,是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關鍵點之一。2014年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彙編工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名義報中央臺辦批准,由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共同擔任主編,通過支持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彙編項目,保存並挖掘文獻價值,助力兩岸學術文化研究與交流。
  • 三十功名塵與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30年
    看起來這僅僅是兩個人的故事和兩個人的詩,但無論是《望故鄉》,還是《鄉愁》,既是1949年到1987年祖國大陸和寶島兩岸關係的寫實,也是那一時代一個民族的悲歌。「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帷,三更同入夢」唱響臺北街頭臺灣與大陸的平均最短距離,不過是從北京到河北保定。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臺媒:臺灣如何避免2035年「被迫統一」?要回到「兩岸一家親」
    【臺灣如何避免2035年「被迫統一」】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日前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讓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要顯著擴大。
  • 海峽兩岸貿易簡析:大陸對臺灣地區集成電路和電子元器件依賴大
    1998年以來,海峽兩岸貿易關係不斷發展,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19年自臺灣進口金額達到1730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7.9倍;對臺灣出口551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13倍;和臺灣的貿易逆差達到1179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6.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