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臺灣、菲律賓三地培元中學共話淵源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泉州十月三十日電題:泉州、臺灣、菲律賓三地培元中學共話淵源

                  中新社記者黃瑤瑛

  三十日下午,參加完泉州培元中學成立一百周年的慶典後,臺灣彰化培元中學校友會會長陳清輝、菲律賓培元中學校長祝成萱和和泉州培元中學的校長黃錦衣坐在了一起,他們滿懷深情地說:泉州培元中學是臺灣彰化培元中學和菲律賓培元中學的母校,他們就是一個大家庭,有一種割捨不斷的血濃於水的關係。

  泉州培元中學成立於一九0四年,成立之初是所教會學校。一百年來,其培養出來的五萬多名學生,分布在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臺灣彰化培元中學和菲律賓培元中學就是泉州培元中學的校友在當地創辦的,因此三所學校的關係密不可分。

  臺灣彰化培元中學成立於一九五六年,是由泉州培元中學的第一屆校友,也是其第二任校長許錫安先生在當地發起創辦的,並由他任第一任校長。臺灣彰化培元中學的辦學資金主要依靠當地以及海外校友的捐獻,由此走過了四十八年的風雨歷程。

  菲律賓培元中學於一九三三年由許錫安先生的妹妹,也是泉州培元中學校友的許逾雪女士在菲律賓馬尼拉創辦。一九三五年,許逾雪女士創辦菲律賓第一家幼稚園,命名「培元」,擬以「培元」養「閩商」。初開園時僅收幼兒六人,因為辦得好,生員猛增。不久,「閩商」改名「培元」。培元學校由幼稚園到高中部,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

  臺灣彰化培元中學校友會會長陳清輝先生說,臺灣培元中學的老師大部分是從泉州培元中學過去的,因此沿襲了泉州培元中學的很多傳統,開明的校風,嚴格的管理,以及上課前唱聖詩、做禱告,這些都是他們作為教會學校的特色。他還說,泉州培元中學是臺灣培元中學的根,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兩岸的同胞多交流,由此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把兩岸人民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由此實現兩岸的統一。

  菲律賓培元中學現任校長祝成萱先生說,菲律賓培元中學和泉州培元中學一樣,也是個教會學校,他們主要是為貧寒子弟服務的,因為它是全菲律賓收費最低的學校,其辦學經費主要依靠家族經濟的支持。有些被視為「壞學生」,或為家庭「浪子」,或為其他學校遺棄的學生,只要學生家長有信心,無論多頑皮、多野蠻,只要送入培元,他們一概來者不拒。他們不但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教學生學會做人,因為心靈的教育同樣重要。(完)

相關焦點

  • 臺灣茶種源於福建?兩岸名茶泉州亮相
    11月17日,茶藝小姐在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表演臺灣凍頂烏龍茶藝。當日,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泉州開幕,博覽會吸引了海峽兩岸的3000多名茶商和海內外嘉賓。近年來,閩臺兩岸加強農業合作,眾多臺農到大陸投資種茶辦廠。目前,臺商在福建共創辦茶葉企業60多家。
  • 臺媒:在閩17年聽懂閩南語 習近平與臺灣淵源深
    習近平夫人彭麗媛與臺灣也有淵源。圖為4月7日彭麗媛參觀佛羅裡達西棕櫚灘市的巴克藝術中學。(新華社)華夏經緯網10月26日訊:據臺灣《旺報》評論文章表示,「閩南民眾常說愛拼才會贏,其中是蘊含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這是今年9月廈門金磚峰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談話,臺灣民眾聽了超有親近感,習近平對臺淵源深,在福建發跡、結婚、被拔擢,前後在福建17年,雖然不會講臺語,但也聽得懂,這位公認的「知臺派」領導人,將繼續帶領大陸,走向新時代。
  • 福建:刺桐小葉榕菩提等七樹種 泉州城建綠化唱主角
    建設生態城市「三步走」《規劃修編》分近期、中期、遠期「三步走」,將把泉州建設成為富有沿海濱江山水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生態城市。其中近期為2010—2015年,中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 菲律賓總統是福建人後裔,副總統是福建人媳婦,差別真大
    2016年,杜特爾特和和林麗妮分別當選為菲律賓總統和菲律賓副總統。為此,在距離菲律賓1200多公裡外的福建晉江,池店赤塘村林氏宗祠內,當地村民們舉行了一場隆重「進匾」儀式,慶祝林家媳婦當選為菲律賓副總統。
  • 逆行英雄薦字:平安是奮鬥出來的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訊 (記者林志安)元旦假期結束,生活馬不停蹄地進入新的篇章,回望剛剛走完的這一年,該用哪一個漢字來精練概括呢?2020泉州年度漢字火熱推薦中,歡迎廣大讀者踴躍薦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人聞風喪膽,而這一年,一批批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逆行而上,令人肅然起敬。
  • 閩潘(泉州)宗親工作活動部分圖片彙編
    2011年10月在泉州召開的中華潘氏宗親大會上,臺灣地區立法委員、世界潘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潘維剛作演講。2009年3月「泉州晚報」刊登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祖籍在福建泉州的專題報導。2015年4月潘基文胞弟潘基祥前往福建三溪潘氏宗祠拜祖。
  • 陳玉珍回嗆民進黨「立委」:我不是臺灣人,我是福建金門人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作為臺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外島,金門離廈門最近處不到2公裡,是兩岸相距最近的地方。金門的地位也非常特殊,很多大陸人稱之為「臺灣金門」,而臺灣人則稱「福建金門」。今天,大師兄就帶領大家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
  • 福建一級達標高中校史排行榜,第一名竟是泉州這所學校……
    1942年4月,蔡樵生校長在一峰書院舊址上創辦了「晉江縣立初級中學」,1952年學校正式定名為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 1953年,被確定為全省首批辦好的九所重點中學之一;1994年,被評為省一級達標學校;2000年被教育部確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3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臺灣今年最大地震,從福建到武漢,都有明顯震感!
    此次臺灣5.8級地震造成臺北震感強烈,臺灣全島震感明顯,福建福州、廈門、泉州、莆田等地亦有明顯震感。網友反饋說,杭州、武漢等也有震感。今年以來,臺灣共發生四級以上地震45次,其中4.0到4.9級38次,5.0到5.9級7次,此次地震目前是臺灣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11日凌晨,臺灣宜蘭縣附近海域再次發生4.4級地震。
  • 福建石獅籍8位商賈巨富,坐擁近三千億財富?演繹閩商不為人知的硬核...
    也因此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超級富豪,以菲律賓為例,如已故著名菲律賓華僑鄭周敏(泉州石獅人,菲律賓首富,1996年福布斯全球華人首富)、吳奕輝(泉州石獅人,菲律賓十大富豪之一)、吳天恩(泉州石獅人,菲律賓十大富豪之一)。
  • 福建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僑親創辦 反哺僑鄉
    福建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僑親創辦 反哺僑鄉 12日,福建泉州黎明職業大學黨委書記林其天向中新網記者表示,「辦在僑鄉、僑親熱心辦學、始終為僑鄉社會發展服務」已成為黎大鮮明的特色。  當天,2013年黎明職業大學開學典禮在此間舉行,來自各地的近3200名新生走進了這所即將陪伴他們三年時光的校園。新生們發現:這所由海外華僑、港澳同胞熱心辦起的學校裡,每一棟建築的名字都與捐贈者有關,並永久鐫刻在樓體上。
  • 廈臺淵源深厚 廈門地名臺灣情結由來已久
    而更多如島內廈港片區料船頭街、配料館巷以及島外由金門人遷徙而來建立的村落如陽翟、鬥門、呂厝、彭厝等,雖然在名稱上看不出與臺灣的關聯,卻都隱含著與臺灣深厚的淵源。支持者認為「五緣」取意於當時福建省委提出的發展與臺灣關係方針「五緣六求」,代表「對臺的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可以更好地體現閩臺關係及廈門對臺交流優勢,能夠反映時代特色,有利於廈門發展;反對者的主要理由則是鍾宅具有數百年的歷史,鍾宅灣也早已為廈門市民所熟知,突然更改過於牽強,難以適應。
  • 福建泉州:千年古港重塑「海絲」輝煌
    新華社福州12月1日電(記者 邰曉安 宓盈婷 胡蘇)精彩紛呈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系列活動11月25日至12月5日在福建泉州舉行。藉助「一路一帶」戰略春風,泉州這座古代東方大港正著力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重新譜寫「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壯美詩篇。
  • 刺桐花映鳳凰紅 廈門大學與泉州市的百年校地情緣
    1951年至1955年,李光前共捐款80多萬美元,興建校舍及公共設施24幢,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前廈大校舍建築總面積的一倍。今天,國內外賓客到廈大的「網紅打卡地」建南樓群、上弦場、芙蓉樓群等都是在這個時期建成的。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李光前先生哲嗣主持的李氏基金會克紹箕裘,繼續支持廈大建設發展,其中包括捐獻巨資用於全面翻修建南樓群。
  • 福建GDP首超臺灣,地理位置一般的福建,是如何翻身逆襲的?
    福建省2019年的GDP約為4.24萬億元,位居全國省份第八,而臺灣省2019年的GDP為4.21萬億元,這也是福建GDP首次超過它的老鄰居臺灣,從GDP的增速來看,福建保持著7.6%的增速,而臺灣GDP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鼎盛期之後,進入21世紀,臺灣的經濟已經出現了負增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臺灣省的人民面對這個結果也是直呼不敢相信,曾經的「窮親戚」開始讓人刮目相看了。
  • 海南人為什麼說的是「福建話」
    海南島隔瓊州海峽與祖國大陸遙遙相望,面積約3.4萬平方公裡,是僅次於臺灣的祖國第二大島。海南島上通行最廣的一種漢語方言叫做「瓊文話」,也叫「海南話」。在語言學上,海南話屬於「閩方言」,這一事實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歷史呢?
  • 今年第9號颱風「納沙」去向未定 對泉州暫無影響
    泉州驕陽似火的調調還將繼續,預計未來幾天高溫仍將持續。市氣象臺昨日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27日白天泉州市部分鄉鎮最高氣溫可達36℃~38℃,局部超過39℃。繼之前第5、6、7、8號颱風統統「成績差到吊車尾」之後,昨天太平洋上又生成了一個新颱風——第9號颱風。這回能給泉州降降溫嗎?
  • 「海上絲路」泉州緣
    亦黑迷失與泉州淵源頗深,他出任過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在福建大興造船業,並受命從泉州後渚港興兵出徵爪哇。如今,泉州還留有亦黑迷失所立的「一百大寺看經碑」殘碑,以及其妻盛柔善(南安人)的墓志銘。後世有評論家認為,亦黑迷失用他的數次跨洋遠航,開闊了那個時代中國人的視野,並且宣告中國人的大航海時代即將來臨。
  • 與臺灣隔海相望的閩南地區三市簡易地形圖:泉州,廈門和漳州
    位於臺灣海峽西岸的閩南地區由於受到山脈的阻擋,這裡的氣候條件比福建北部地區要溫暖一些(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亞寒流很少影響到這裡),並且閩南地區是我國沿岸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從宋元時期開始這裡就是我國一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當時的泉州港還是世界第一大港,對外交流十分的頻繁,現在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
  • 中國最早的跨海大石橋,位於福建泉州,為何要叫「洛陽橋」
    泉州,地處多山的福建,與河南洛陽相距數千裡,為何境內的江河要叫洛陽江?橫跨洛陽江的橋梁也因此而被稱作洛陽橋,這其中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在晉朝之時,朝廷之內因權力鬥爭而爆發了「八王之亂」,當時的異族見朝政腐壞,便乘機起兵造反,擁兵自立,一時間,戰亂頻仍,北方淪為一片混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