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淮街的香樟
南俊路的小葉榕
工人文化宮的白蘭花
天后宮附近的刺桐
開元寺的菩提樹
東西塔下的木棉
豐澤街的盆架木
中國園林網9月10日消息:日前,記者從市園林管理局了解到,《泉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2010—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修編》)已獲市政府批覆,提出重點打造中心城區「一灣、兩核、兩江、四山、多園」的網絡綠地系統結構。同時還將刺桐、小葉榕、菩提樹、白蘭花、香樟、木棉、盆架木7種樹種確定為我市的基調樹種。
建設生態城市「三步走」
《規劃修編》分近期、中期、遠期「三步走」,將把泉州建設成為富有沿海濱江山水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生態城市。其中近期為2010—2015年,中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據了解,規劃修編的範圍共包括市域範圍1.1萬平方公裡、規劃區範圍2980平方公裡、中心城區範圍980平方公裡等三個層次。「其中,中心城區是重點,將打造成『一灣、兩核、兩江、四山、多園』(『一灣』指環泉州灣,『兩核』指文化核心、生態核心,『兩江』指晉江、洛陽江,『四山』指清源山、安峰山、文筆山、紫帽山)的網絡綠地系統結構。」市園林管理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中心城區範圍主要包括鯉城區、豐澤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以及洛江區、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和惠安縣的部分區域。
同時,《規劃修編》明確了中心市區山體水體的生態保護範圍。 在山體保護上,要求原則以30米以上範圍為山體控制區範圍,區域內重點保護現有自然山林植被,對已經遭到砍伐破壞的區域,進行植被修復。30米以下與城市建設用地接壤的區域,可利用地形,在避免大量破壞植被的前提下,修建休憩活動設施。在水體保護上,要求晉江、洛陽江在護堤地、堤岸外延100米—200米範圍,以保護自然河灘地為主,不得進行其他建設。
1.凸顯泉州地域特色
基調樹種是指適應性強、能充分表現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風貌、作為城市景觀的標誌性樹種。《規劃修編》指出我市城市基調樹種共有7種,分別為刺桐、小葉榕、菩提樹、白蘭花、香樟、木棉、盆架木。
為何這些「幸運兒」能成為我市基調樹種?「2008年、2009年,我們對全市綠地所用到的樹種進行了全面調查,根據各樹種在各類綠地中使用的頻度,從而篩選出這些樹種作為基調樹種。」泉州市園林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具體參考因素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該樹種非常適合泉州本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可以在各類綠地中廣泛栽種;二是該樹種能呈現出生長茂盛、景觀效果良好等特點,並能突顯泉州的地域特色。
2.講究綠化彩化效果
7種基調樹種中,小葉榕、菩提樹、白蘭花屬於泉州鄉土樹種;刺桐、香樟、木棉、盆架木屬於外來樹種,其中刺桐早在五代十國時期,便從東南亞大量引進,遍布泉州,故而泉州別稱「刺桐城」。香樟、盆架木是近一二十年才被引入泉州種植。
此外,在樹種的搭配上,也是十分的「講究」。小葉榕、菩提樹、白蘭花、香樟、盆架木屬於常綠樹,樹葉終年常綠;刺桐、木棉屬於落葉樹,但是花開時,紅豔豔的一片,特別漂亮。「將常綠樹與落葉樹進行搭配,既有紅花又有綠葉,城市的彩化效果非常好。」
3.古樹名木多為小葉榕
在古樹名木名單中,還能看到基調樹種的身影。據介紹,市區最早的白蘭花樹齡達350年,位於培元中學孝感巷邊;最早的木棉有100年光景,在晉光小學「澄園」內東南角;最老的香樟樹有750歲的高齡,位於鯉城區浮橋街道黃石社區;資歷最老的要數位於開元寺大庭東側的小葉榕了,有800年的樹齡,並且古樹名木中小葉榕佔比高達85%以上。
據悉,市區現有第一、二批公布的古樹名木354株,主要包括榕樹、桑樹、檜樹、重陽木等20多個樹種。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古樹名木,《規劃修編》將市區現有古樹名木及古樹後續資源全部列入保護範疇,並明確要求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不小於樹冠垂直投影外5米,古樹後續資源的保護範圍不小於樹冠垂直投影外2米,保護範圍之內嚴禁任何損害樹木生長的行為。
香樟: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植物全體均有樟腦香氣,初夏開花,多種植於市區刺桐路、津淮街、坪山路等處。
小葉榕:樹冠傘形或圓形,高達20—30米。由於非常適合泉州氣候,且具有良好的遮陰效果。泉州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木棉:樹形高大,枝幹舒展,花紅如血,每年2—3月份先開花,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遠觀好似一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在北門街、中山公園、刺桐公園等地種植,具有一定觀賞價值。
盆架木:樹形美觀,分枝層次如塔狀,又有一定抗風能力,在豐澤街兩側種植較多,頗成氣候。
白蘭花:其花瓣肥厚,長披針形,有濃香,花期長,6—10月開花不斷,在芳草嘉園、九一街、刺桐路人行道內側較多分布。
刺桐:於早春時先花後葉,紅豔奪目,宜作行道樹或植於庭院,也可盆栽。刺桐主要集中於老城區,分布在北門街、溫陵路、泉山路、刺桐路等處。
菩提樹:大多用於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在市區江濱南路到金雞水閘一線均有種植該樹種。
推薦閱讀:
泉州「刺桐王」已消失近3年 樹已死石碑將移走
福建泉州市刺桐美景「初長成」 橫看成「畫」縱成「詩」
泉州:刺桐路與津霞街交叉口 綠化樹慘死誰幹的?
泉州:今年市區新增8塊中心綠地 2個刺桐公園大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