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一條短視頻吸引了一位環保調研員的注意,在視頻中,一位up主提到了在杭州一些小區在規劃綠植時用到了楊梅這樣的果樹,不僅美化了環境,還可以增添小區居民夏天採摘的樂趣。受到該視頻啟發,調研員和自己的朋友們開啟了對當地綠植品種的調查,發現不少地方都有將果樹納入城市及鄉村綠植的習慣。
適量種植果樹,機能美化環境也能帶來經濟價值。這是各地的調研員在開展調查後得到的一致結論。不過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種植果樹,交通綠化帶主要作用為美化環境,易於打理、常綠、少病蟲害是較為關鍵的因素,因此多種植喬木類,冬青類樹木;遠離汽車尾氣,有定期維護管理的專業人員,四季能夠變化多樣增加園內趣味的果樹其實更受機關單位,學校,公園,休閒區的青睞;而在一些為了防風固沙、增加土地肥力的地帶,顯然更喜歡耐旱耐瘠、耐高溫嚴寒的樹種。同時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即使採用果樹種進行綠化,豎中指劍也有巨大的差異,例如在北京,銀杏樹、柿子樹、桃樹等都是常見的綠化果樹;在廣東則是常見到芒果樹;在海南,以椰子樹為最多的城市綠化果樹。通過調研,我們看到了不少經濟樹種在綠化中的作用,因此我們特別製作了一個特輯來記錄各地美麗鄉村和城市公園建設中的那些果樹應用。
從非洲引進的猴麵包樹
中國福建、廣州、雲南的熱帶地區種植了從南美洲引進的猴麵包樹作為觀賞植物。這種樹學名叫做「瓶樹」,它外形奇特,也會被稱作「佛肚樹」和「紡錘樹」」。在南美洲,當地人則叫它「救命樹」。之所以能救命,是源於其獨特的儲水性能——它生長在巴西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交界處,每年雨季短,旱季長,為了應對這種極端氣候,瓶樹會在雨季拼命儲水,留著旱季用。樹幹中空用於儲存2噸的水分以應對旱季的到來。在南美洲的旱季,當地人會把這種樹鑿開,取水飲用,據介紹,裡面的水不僅能喝,還帶有甜味。物競天擇,植物為了適應大自然,進化出了最適合自己的生長方式,同樣也造福了生活在它周邊的人們。
猴麵包樹會在雨季長出綠色,而在旱季葉子掉光,減少水分蒸發,同時開出美麗的花朵。遠遠望去,就像是花朵插在花瓶中,瓶樹這個稱呼倒也貼切。
我國適宜種植猴麵包樹的地區並沒有太長的旱季,因此我們不需要依靠猴麵包樹解渴,但是這並不影響在一些地區種植這種植物來增加賞玩趣味。
全國誠招 「環保調研員」,主要從事環保法制宣傳、環保課題調研活動、環保項目政策反饋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網下載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