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進擊的多肉 物種日曆
對我而言,刺桐不只是種植物那麼簡單。
閩南海濱城市泉州,以旖旎的南國風光著稱,但真正讓它蜚聲國際成為網紅城市,卻是夾道相迎的刺桐樹。
泉州市花,刺桐。圖片:泉州府 / 圖蟲創意
帶刺的紅花
刺桐,學名為Erythrina variegata,豆科刺桐屬的高大木本植物,屬名來源於希臘語的「erythros」,意為「紅色」,其實刺桐屬的其他物種,開花皆為紅色。刺桐中的「刺」,是指它們的枝幹上長有瘤刺。刺桐葉片為三出複葉,小葉菱狀卵形,有葉尖,類似於黃豆葉,又和菩提樹葉有幾分相似。
帶刺的不一定是玫瑰。圖片:石川 Shihchuan / flickr
刺桐花為分布在亞熱帶熱帶樹種,不耐寒,冬天會落葉。刺桐在四季不太分明的南國常見,北方就比較罕見了,衝繩已經是刺桐露地分布的北界,據稱上海也有引入雞冠刺桐作為露地綠化栽培,但我至今都還沒遇著過。
刺桐的花。圖片:J.M.Garg / wikimedia
莫被刺桐迷
刺桐,不僅是泉州的市花,更是泉州的古稱。泉州作為海上貿易都市由來已久,據說原產南亞和東南亞濱海的刺桐樹,就是通過海上貿易引入泉州的,古代泉州海上貿易的發達程度可見一斑。
泉州港文興碼頭。圖片:董辰興 / wikimedia
刺桐這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當時的晉江王留從效,建設泉州城時,圍著外城種植了一圈刺桐樹,所以泉州就被稱為「刺桐(zayton)」。不過在更早些的唐代,泉州就已經遍植刺桐樹了。「帝都須早入,莫被刺桐迷」,從唐人曹松的詩句中,可見當時在泉州刺桐樹種植之繁盛,至今泉州到處都有以「刺桐」命名的街道、建築、商會社團等。
「莫被刺桐迷」。圖片:Sherry Lin / flickr
宋元時期的刺桐港,是東方第一大港,據考證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歷史記載有「有善舶之饒,雜貨山積」,可見當時刺桐港顯赫一時,名揚四海,連曾到訪此處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都為之震撼。
始建於南宋的泉州德濟門遺址。圖片:Zhangzhugang / wikimedia
如今的泉州不僅遍植刺桐樹,當年刺桐港的遺存也隨處可見:清淨寺、世界上僅存的草庵摩尼教光佛、伊斯蘭教聖墓、開元寺的印度教石雕、老君巖造像等,見證了這座城市由於海上貿易興起而帶來的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流,以致如今泉州被稱為是世界宗教博物館: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等航標和碼頭設施見證了這座港口城市的興起;天后宮、真武廟和九日山祈風石刻則見證了刺桐港的海洋貿易文化和宗教信仰…….
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圖片:Zhangzhugang / wikimedia
泉州清淨寺。圖片:Zhangzhugang / wikimedia
除了泉州外,刺桐花還是日本衝繩縣的縣花。我曾在2017年到訪衝繩那霸,在琉球尚氏王朝的行宮,世界文化遺產「琉球王國的城堡和關聯遺產群」的項目之一——識名園,就遇見了鬱鬱蔥蔥的刺桐樹,衝繩管它叫「デイコ」,漢字記為「梯梧」。在衝繩流傳的島歌中描述,如果當年梯梧花開正酣,那年夏天就會遭遇颱風災害和大旱,是真是假我也無從得知。
識名園。圖片:進擊的多肉
梯梧。圖片:進擊的多肉
昭示新年的到來
不同階段的刺桐花,總是能給人無限的遐想,含苞待放的刺桐花,像長在樹上的辣椒,像群集在樹梢的鳥兒,像一串喜慶的炮竹,又如同高掛夜空的弦月;開放的刺桐花,像張開的風帆,像火紅的雞冠,又像紅掌。刺桐的紅,紅的威嚴,紅的醒目,像點燃的大紅燈籠,又像古代宮殿的紅色宮牆,所以有「今來樹似離宮色,紅翠斜欹十二樓」的生動描述。
含苞待放的刺桐花,會讓你想起什麼?圖片:fung1981 / flickr
刺桐花最顯目的那一抹紅,來自它們碩大的旗瓣,不同種類旗瓣的樣子不盡相同,但都是鮮豔碩大。刺桐的旗瓣較窄,呈彎曲的凹槽形,成熟時才會微微展開。我在世界自然遺產——龜峰遊客中心前的綠化帶,見到過原產於巴西的雞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它們的旗瓣更加寬大,呈平展的風帆狀,又像雞冠,因此而得名。
雞冠刺桐的旗瓣寬大而平展。圖片:進擊的多肉
因為觀賞價值較高,雞冠刺桐也被引入國內作為園林綠化栽培樹種,在很多城市都能見到。再往裡頭,包裹著雌雄蕊的是它們的龍骨瓣,雄蕊通常伸長在龍骨瓣外,此外刺桐花還有兩片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其他有些種類的翼瓣則退化。
雞冠刺桐。圖片:進擊的多肉
刺桐樹直立挺拔,花開璀璨,是優良的園林樹種。刺桐的花期在初夏,一般為先花後葉,總狀花序頂生,花期持久,繁密熱烈。宋人蘇東坡曾經寫道:「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每年三月三,紅色的木棉花落,紅色的刺桐花開,整座城紅雲不斷。刺桐花開伊始,高掛樹梢,如同被熱浪引燃的星星之火,及至盛夏,刺桐花完全開發,如同火焰般在枝頭蔓延開來,一直燃燒到天際,有「初見枝頭萬綠濃,忽驚火傘欲燒空」的震撼之感。那活力四射的焰火,和閩南傳統紅磚大厝相得益彰,迸發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和美。在有些國度和地區,比如斯裡蘭卡和中國臺灣某些原住民生活的地區,紅紅火火的刺桐花開,還昭示著新年的到來。
中埔公界忠原廟前受祭拜的刺桐,臺灣噶瑪蘭族以刺桐花開時為過年。圖片:Outlookxp / wikimedia
如今泉州港口貿易雖不及宋元時期的全盛,但仍舊令人懷古想往。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林立在昔日船來船往的江口碼頭對岸,順濟橋轟然倒塌,市舶司僅存一方淺淺的碑刻,在那巷弄角落,紅磚大厝一隅,刺桐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靜靜講述這座昔日東方大港的輝煌傳說。
而刺桐一直陪伴著泉州。圖片:泉州府 / 圖蟲創意
原標題:《在刺桐港,不變的或許只有刺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