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招!美軍人員和高官連續竄訪臺灣:他們去一次我們就建立一個海外...

2020-11-28 網易新聞

2020-11-26 14:14:04 來源: 《祖國》雜誌社

舉報


  文/楊晨

  根據觀察者網的消息,上海海事局近日發布公告,從本月中旬開始,31°15′03″N/122°54′51″E等四點連線水域內進行軍事訓練,任何船隻禁止駛入。過後一天,大連海事局也發布了通告,大連海事局表示:渤海區域部分地區從11月17日18時至25日18時期間執行軍事任務,禁止過往船隻通過。除此之外,廣東海事局也發布了公告,主要是我國海軍要在雷州半島西部海域以及虹海灣區域執行任務。這或許是對近期美國高官和部分軍事人員連續竄訪臺灣等一系列挑釁我國家主權行為的一種回應。

  據臺灣媒體報導,一架美國行政專機22日傍晚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民進黨當局證實有美國官員到訪,但對於機上官員的身份高度保密;據中評社報導,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22日率團抵達臺北,預計將在臺灣停留三天;此前美副國務卿竄訪臺灣,美國衛生部長也前來推銷毒豬等等,據悉美衛生部長阿扎自己就是瘦肉精豬老闆……

  從去年以來,美臺勾結加劇,近期,中國大陸海上軍演大大遏制了美軍介入臺海的可能,也大大震懾了「臺獨勢力」,但我們還可以更加積極,遏制美臺勾結,讓美國挑釁中國主權的行為付出更高的代價。那麼也就是說,我軍可以在美國挑釁我國主權和破壞臺海和平、分裂中國的舉動出來後,我軍在加強軍演、提升統一能力戰力的同時,還可以將我們的反制手段擴大到外線,譬如到美國的勢力範圍如日韓、關島附近去軍演,展現軍事存在,提升在遠海的作戰能力;還可以開拓更多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譬如美國高官近期竄訪臺灣,我們就開拓新的海外軍事基地或後勤保障基地,下次美國陸戰隊進入臺灣訓練臺軍,我們就再開闢一個或多開闢幾個這樣的基地,如果美國不悔改,加大破壞兩岸穩定的強度力度,我們也同時加大有針對性的軍政外交合作力度,而且我們的戰略合作和力量存在的地點可以選擇越來越接近美國的勢力範圍,至少是美國不願意看到我們出現的地方。如此一來,可以真切的讓美國人疼在心裡,在未來挑釁中國主權時必然要嚴重掂量掂量,我們不會求著美國不要挑釁中國的主權,但我們一定會聽其言觀其行,美國破壞中國主權的實際行動只要一出來,我們就用上述手段加以反擊,如此,削弱的是美國,強大的是中國,遏制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弘揚的是中國的國際主義,打擊的是美帝的強權政治,增強的是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我國還可以美國威脅我國家安全為由,擴大軍事影響力,更加明確地幫助可能遭受美國侵犯的國家,或是以更加明確的姿態參與到維護地區和平、遏制美國霸權的行動中,如美臺所謂高層互動一出現,我們就與伊朗實施軍事上在海灣地區擴大行動或存在,甚至不排除與伊朗建立海灣的軍事基地,或與俄羅斯共同探討並實施建立軍事基地、後勤保障基地;以後我們甚至可以與俄羅斯共同舉辦常態化的對抗北約的聯合軍事演習,如在地中海以俄羅斯敘利亞海軍基地為依託,在波羅的海與俄海軍單位長時間巡航演習、駐紮交流。中國海軍的出現,俄軍也會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強援,上次俄海軍為了敘利亞與美英法航母對峙期間,中國海軍編隊穿越蘇伊士運河,突然出現在對峙地區,俄軍十分振奮。還譬如,近期俄軍也在蘇丹建立了軍事基地,我軍在吉布地也有基地,又與蘇丹交好,中俄在紅海這一咽喉要道當然可以大力開展兄弟般的合作。我軍還可以單獨或同俄海軍開展常態化赴第一第二第三島鏈的演習、巡航,還可以在俄方邀請的情況下穿越白令海峽或美國的西海岸,我們的潛艇也可以近距離觀光美國的西海岸,甚至可以越過好望角出現在北大西洋,如果俄羅斯願意,我們還可以共同在利比亞建立軍事基地,中國的戰略轟炸機正式服役,海外第一站就可以到委內瑞拉,屆時,在那裡的兩架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就不會孤單了,接下來,中俄戰轟還可以比翼雙飛同去古巴,豈不美哉……

  隨著我國軍艦的「下餃子建造,我國不需要不想再維護但還好用的艦船,可以售賣或贈送給伊朗、委內瑞拉、古巴等國,增強這些國家的軍事力量。要知道,我們這樣做並非為了攪局,而是加強地區的安全保障,幫助可能遭受美國侵犯的國家增強自己的國防實力,是捍衛和平的國際主義舉動。中國此前也曾做過許許多多輸出革命的工作,這方面的工作效果十分顯著,表現在,被壓迫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解放運動風起雲湧,成果顯著,一批國家民族在中國的幫助下獲得了民族獨立和經濟獨立,也沉重的打擊了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讓這些紙老虎怕我們,更不敢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上同我國造次,也不敢在國際談判中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上與我們討價還價,這就是我們主動出擊,全球布局的戰略威力。

  總之,美國不要以為自己沒有短板,美國其實處處是短板,我們只要腦洞大開,只要在戰略上積極主動、敢於出擊,就能摸著美國的軟肋並點穴令其十分難受,今後看美國還跟不跟臺灣搞所謂「高層交流」,還出不出臺什麼所謂的「臺灣法案」,美國的海軍陸戰隊還到不到臺灣?我們不僅要抗議美國的這些邪惡舉動,我們更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做就是了。在美國那麼多的痛點弱點上可以戳它,在越是美國不願讓我們做的事情方面我們越要做文章,這就是我們對美國在臺灣問題等方面挑釁中國主權的回應。到時的結果還是美國偷雞不成蝕把米:臺灣休想分裂,而美國的戰略利益卻受到打擊損傷。到時候美國要怪就怪自己了。

  臺美互動是川普政權的一大敗筆,該政府的失敗教訓,美國的新政府應當吸取,未來美國還在不在臺灣問題上玩火,自己掂量著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解放軍軍機連續13天進入臺灣空域 臺軍已疲憊不堪
    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組織實兵演練,展現的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臺民進黨當局置廣大臺灣同胞的安危福祉於不顧,不斷挑動兩岸對立對抗,進行「謀獨」挑釁,危害臺海和平穩定,這一圖謀註定不會得逞。如果「臺獨」分裂勢力膽敢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必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予以挫敗。
  • 美軍過分了!來回穿越臺灣海峽,你想幹啥?
    北京時間21日晚間,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通過官方推特發布消息聲稱,21日當天,美國海軍「巴裡」號驅逐艦根據國際法在臺灣海峽進行了「例行穿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該艦就曾「穿航」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當時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
  • 美軍鼓吹「重返臺灣」,解放軍「武統」提上日程
    」為主題發表系列文章,其中一名美軍陸軍現役上尉撰寫的文章呼籲美國重新考慮在臺灣部署地面部隊,另一篇文章提出美軍在臺部署4個師和重裝備。但他同時稱,臺灣終將是中國的「紅線」議題,「如果有必要的話,最終他們會使用武力來行使對臺主權宣示」,「所以美國不是要幫助臺灣在一場與中國(大陸)的全面衝突中獲勝,那是不可能的」。他提醒稱,「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棘手的問題。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能過度挑釁,但也不能相反地因為沒有挑釁,而在下一個10年中的某個時刻引來中國在那裡的行動」。臺灣海軍準備好了?
  • 美國務院發言人忙「滅火」:訪歐將是蓬佩奧任內最後一次海外訪問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蓬佩奧即將啟動的歐洲之行,是他在國務卿任內進行的最後一次海外訪問。」在《環球時報》以一篇措辭嚴厲的社評回擊蓬佩奧解除美臺官員接觸限制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爾塔格斯(Morgan Ortagus)趕忙發推「滅火」,「澄清」說蓬佩奧並沒有在結束任期前訪臺的計劃。 11日,奧爾塔格斯在1分鐘內連發三條涉華推文。
  • 美軍C-37A要員機昨降落臺灣 5架偵察機連續偵察開路
    美軍C-37A要員機昨降落臺灣 5架偵察機連續偵察開路 滾動 來源:東方網·軍情觀察      時間:2020-11-23 11:20:51
  • 民進黨高官頻失言,蔡英文當局「螺絲鬆了」遲早出事
    昨天又發生臺當局涉外事務主管部門「政務次長」曾厚仁立法機構答詢時,竟提到歡迎川普卸任前來訪臺、美國軍艦來停靠臺灣港口等,使得該涉外部門事後緊急發聲明強調沒有這些計劃。蔡「政府」進入第二任,不少官員急著找2024的路,螺絲鬆了,繼續傲慢下去,遲早會出大事。
  • 美軍驅逐艦接近委內瑞拉,強硬到底是唯一選項
    俄羅斯在委內瑞拉有巨大利益,他們投入了大量資金和勢力在能源、政治和軍事、貿易方面。如果委內瑞拉碰上了戰爭,那麼俄羅斯的這一切全部會損失,即使沒有打仗,只要局勢動蕩也會一樣受損。因此,俄羅斯對美國反覆警告和進行反制措施,並加強軍事合作。但美國不會罷休,美國佬的目標就是推翻馬杜羅政權,在委內瑞拉建立傀儡政權,並把這個國家從上到下全部改造,成為符合美國利益的跟班小弟。因此美國根本沒打算和馬杜羅政權談判。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在1949年底,蔣介石和宋美齡去了臺灣。他們把臺灣當作第一退守地,並且提前派人在臺灣進行了布置和建設。比如在他走之前,他就提前把張學良囚禁到了臺灣。而且蔣介石還為自己找另外的出路,萬一臺灣不保,他還為自己可能流亡海外做準備。
  • 志願軍被俘2萬多人,其中有1萬4千人去了臺灣,他們的最終結果如何?
    ,我軍也有2.14萬人被俘,戰後遣返俘虜成為雙方最主要的工作,由於雙方被俘人員數量極為不對等,狡猾的美軍不願意讓中國佔便宜,就提出了所謂的「戰俘自願」原則,讓他們自己「選擇」去處,是去臺灣還是回大陸,由他們自己做出選擇,就這樣,被我軍俘虜的「聯合國軍」都基本完好無損地回到他們的陣營,而我軍被俘的戰士有1.4萬人「選擇」了去臺灣,僅有6000餘人衣衫襤褸地回到了祖國。
  • 美軍高官:若總統動用核武命令非法 可拒絕執行!
    據《以色列時報》11月19日報導,美國戰略司令部最高長官表示,如果總統川普及其繼任者的使用核武器的命令被認定為「非法」,那麼美軍可以拒絕執行。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騰18日在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上表示,他和川普總統就相關議題交換過意見。他表示,會告訴總統不能發動「非法」的打擊行動。
  • 美軍高官全體倒戈,大批軍艦駛離海峽,川普大罵遇到白眼狼
    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 社 11月 25日的報導稱,在美國總務管理局通知拜登團隊做好開始過渡權利的準備之後,拜登已經與美國國防部取得了聯繫,國防部高層也同意開始為拜登團隊的過渡提供幫助。
  • 美國國務院:蓬佩奧不去臺灣
    針對蓬佩奧在川普政府任期只有10天之際,對中美關係和臺灣問題又一次瘋狂的挖坑和埋雷,環球時報10日刊發社評警告稱,如果美方膽敢讓蓬佩奧在任期結束前夕訪臺上演,北京的反應將是排山倒海式的。在看到這一警告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爾塔格斯剛剛連續發推,撇清稱蓬佩奧「這周沒有訪問臺灣的計劃」,歐洲之行將是其作為國務卿的「最後一次海外出訪行程」。
  • 又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去世:曾指揮幹掉美軍一個加強連
    而且在一次爭奪高地的戰鬥中,作為指揮員的他乾淨利落地吃掉了美軍一個加強連,榮獲二等功。  和平年代,他鎮守邊塞;離退休後,不佔公家的東西,連一本40多年前從圖書館借的一本字典,他都要在90歲高齡時親自還回去。
  • 【深度】美軍海外實驗室到底有多「毒」?英記者新書揭露美國「黑...
    對世界環境、人類健康以及其他國家的安全構成威脅的同時,美國還掩蓋真相、撒謊和攻擊媒體,這種做法自然引起相關國家的擔憂。美國正成為建立「無化武世界」的最大障礙, 還獨家阻擋重啟《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談判。隨著媒體的曝光,一些國家民眾強烈要求關閉美軍實驗室的呼聲此起彼伏,美國學者也在反思「美國海外軍事基地如何危害美國及世界」。
  • 美軍在臺海、南海活動頻繁,國防部:我們不怕
    美軍"偷窺"南海頻率增加近期,解放軍在黃海、南海、渤海和東海四大海域練兵之際,美軍軍機頻繁闖入中國周邊空域,連續多日向南海派機開展偵察行動。據飛行路線圖顯示,這兩架美國海軍P-8A巡邏機分別於上午8點和上午8點半左右進入南海。在颱風過後,美軍機在南海的偵察行動明顯增加。據悉,美國已連續多日向南海派出偵察機。8月25日上午,一架美國陸軍的"挑戰者650"偵察機於上午8點左右自東向西穿越巴士海峽,隨後進入南海,向西飛行了一段距離。
  • 看完這些美軍海外軍事基地高清衛星航拍圖,我發現了一個神秘現象
    根據報導,當地時間上午10點15分左右,甘迺迪號航母突發火災,所有現場人員隨即迅速撤離航母,不過火勢不大並很快被撲滅。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美軍有名的海外軍事基地看看能不能發現點什麼  二戰後美國海外軍事基地遍布全球,數量達到5000多個,冷戰結束後,由於國際形勢變化、美國軍事戰略調整及基地所在國人民反對,美國海外軍事大小基地數量驟減至390個左右,14個海外基地群、約有30萬美軍官兵分別駐紮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 我國唯一海外基地吉布地,保障水平如何?相比美軍基地好太多
    美軍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其擁有的兩位數航母戰鬥群和數百個海外軍事基地都是其基本戰鬥力的體現,無論是全球投送還是海域控制,美軍的能力水準都在世界各國之上。從進入到21世紀之後,我國的經濟水平一路提高,在海外的利益保障需要海軍撐腰,這就需要我國建設新型遠洋海軍來支撐。
  • 新聞分析:美軍頻頻墜機折射人員裝備「雙疲態」
    分析人士認為,美軍墜機事故接連發生並不正常,是否存在系統性問題尚待調查。不過,常年高負荷海外作戰讓美航空部隊長期處於裝備和人員的「雙疲態」。  這個情況「不正常」  本月3日至6日,美國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在短短4天的時間內發生了至少4起軍用飛機墜機事故,造成7名士兵死亡、1名士兵受傷。
  • 臺灣將迎來「重要裡程碑」?只能呵呵了
    馬英九就「潑了一瓢冷水」,稱川普借這個動作對臺灣「表示友好」,但實際上幫助不是很大,「臺灣能否參與聯合國,不是靠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可以做到或去努力的」。國民黨籍民代馬文君也質疑:現在正值美國政權交接之際,此次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謎之訪臺」,美國準總統拜登是否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