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經過三年零一個月的韓戰隨著金日成、彭德懷和克拉克在停戰文件上簽字後宣告結束,在這場二戰後最大的一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先後有140萬人投入戰場,經歷了數千場戰鬥,最終逼平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期間,我軍共俘虜美軍官兵9000多人、英軍945人以及數萬南朝鮮軍隊,但由於存在巨大的裝備差距,我軍也有2.14萬人被俘,戰後遣返俘虜成為雙方最主要的工作,由於雙方被俘人員數量極為不對等,狡猾的美軍不願意讓中國佔便宜,就提出了所謂的「戰俘自願」原則,讓他們自己「選擇」去處,是去臺灣還是回大陸,由他們自己做出選擇,就這樣,被我軍俘虜的「聯合國軍」都基本完好無損地回到他們的陣營,而我軍被俘的戰士有1.4萬人「選擇」了去臺灣,僅有6000餘人衣衫襤褸地回到了祖國。
抗美援朝老兵接受採訪
韓戰爆發之前,我軍總兵力有550萬人,其中280萬人是解放兵,也就是國軍起義官兵,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人在經過簡單的甄別和教育後就加入到解放軍的序列裡,就拿華東野戰軍來說,淮海戰役剛開始的時候,華野擁有36.9萬兵力,戰役的過程中傷亡了10.5萬人,但是戰役結束後兵力卻達到了55.1人,多出來的這幾十萬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地方團補充進去的,其他的都是俘虜的國民黨官兵,遼瀋戰役結束的時候,東北野戰軍補充了17萬新兵,其中解放戰士就佔到了11萬人,而工人和翻身的農民只有六萬人,1949年,彭德懷在向中央匯報西北情況時,也曾說過西北野戰軍的解放戰士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班長基本上都是解放戰士,排長、副排長大部分也是,連長、指導員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解放戰士。
抗美援朝老兵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俘的志願軍也多是這些起義的國軍士兵,他們這些人當中有些人對國軍還有一定的感情,因此當他們被俘後,臺灣當局當即就派出了大批特務進入戰俘營,對這些思想動搖者進行拉攏腐蝕,最開始的時候,臺灣方面沒有直接和這些戰俘接觸,而是派了豪華的工作團前去做戰俘的策反工作,臺灣方面除了派軍事人員、行政人員外,還派了一批特殊的人員,比如電影放映隊、戲曲、歌曲演員等,這些人在美軍的配合下,向志願軍戰俘發出布告,說是請他們去看戲,當時這些志願軍戰俘生活比較苦悶,一聽到看戲,自然就去了,國民黨特務也知道直接找志願軍被俘官兵談話會遭到拒絕,所以就採取了這種辦法。
網絡圖片
臺灣方面在放映節目的時候,也放映了國民黨方面的宣傳片,臺灣的代表團還借著表演和放映電影的時候,向戰俘們發放宣傳材料,然後演講,向戰俘們發出邀請,並向他們許諾去臺灣之後提供一切儘可能好的條件,幫他們安頓、定居,為他們的生活、教育等提供儘可能多的便利與幫助,最後,發放申請表格,儘管這樣,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去臺灣的,他們為了防止間諜滲透,規定中共黨員不能去,除了向戰俘宣傳臺灣優厚的物質待遇外,他們還把一些變節的敗類當成榜樣,讓他們在戰俘營中四處串聯,鼓動其他人也去臺灣,最後,國民黨特務還對一些不願意去臺灣的被俘官兵進行恐嚇、毆打、虐待,甚至在他們身上刺一些侮辱性的文字,逼迫他們去臺灣。
網絡圖片
1952年春,趙英魁就曾親眼目睹兩名不肯接受刺字的戰俘被人用固定帳篷的釘鑽子活活打死,冉宏圖則說,有些拒絕合作的戰俘,一到天黑就被人「嘴巴一捂塞到廁所裡,下了毒手」,冉宏圖說,那一夜之間,僅他所知的就有99人慘遭殺害,有300多人被割肉挖心,張澤石在其《戰俘手記》一書中提到了一個叫李大安的戰俘,此人帶著一批臺灣特務、變節分子到處「瘋狂殘殺」,李大安用匕首親手剖開了同袍林學逋、陽文華的胸膛,把尚在跳動的心臟挑在匕首上,到處去恐嚇戰俘,儘管美軍和臺灣當局使用了種種威逼利誘的手段,但大多數志願軍戰俘依然要求返回大陸,並以絕食等方式來抗拒美軍的非法甄別,惱羞成怒的美軍對他們採用了斷藥、斷糧和斷水等做法,最後用武力對他們進行迫害,僅釜山第一和第三傷病戰俘收容所就有300多人被打死、打傷,曾經參加停戰談判的美海軍上將特納·喬伊曾在其回憶中稱「那些想遣返(回大陸)的共產主義囚犯,要麼是被打傷要麼是被殺害」。
網絡圖片
在遭受了種種非人待遇後,最終有14000多名戰俘被裹挾到了臺灣,從1954年1月23日起,國民黨方面就派軍艦、飛機把這1.4萬名志願軍被俘官兵先後從南朝鮮運到臺灣,老蔣得到這個消息後非常興奮,稱這是「反攻大陸勝利的好兆頭」,為此臺灣方面還進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但是歡迎儀式剛一結束,國民黨特務就開始逼迫他們自我清查反省,刺血字、寫血書、舉行向蔣介石宣誓效忠儀式,到各地做巡迴報告,特務們先前的承諾也一樣都沒能兌現,老蔣雖然也給他們發放了土地證,但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土地可以分給他們,這東西和廢紙無異,這些人當中除一部分老弱病殘者被遣散到榮民村自生自滅外,剩下的9000多人被編入到國軍中,被分配到東南沿海的各島嶼中充當了炮灰,僥倖活下來的這些退伍老兵中絕大一部分人是自謀生路,在臺灣為生機而打拼,現在也都是耄耋老人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能討上老婆(臺灣女人瞧不上他們),晚景悽涼,也有極少一部人分安家立業,成了有錢人,至於那個殺害了許多同胞的叛徒李大安則被老蔣派回大陸當特務,剛落地就被抓獲,隨即被處死。
網絡圖片
多少年後,冉宏圖回憶,其實許多人內心並不願意去臺灣,在從韓國到臺灣的船上,就有戰友說:「我去臺灣是死,我刺了一身字回到大陸也是死。」隨即頭一低就跳海自殺了,1958年8月28日,金門炮戰爆發,冉宏圖等前志願軍戰俘也上了前線,有的就「帶著美國鬼子的步槍、自動步槍,連槍浮水遊走,浮到廈門跑掉了」,冉宏圖也想逃跑,但由於被發現而未果,從此,他總是面對著大海想念故鄉,「在臺灣燒紙,晚上做夢都想到母親、想到弟弟……」,1975年退役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仍然是個中士軍銜,孤身一人,他在家鄉訂下的那個娃娃親早已杳無音信,可是他依然日思夜想著那個他只見過一面的女人,父母死後,這個女人就成了冉宏圖對家鄉最真切的思念了,1987年底,臺灣當局開放了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的通道,長達38年的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了,然而冉宏圖囊中羞澀,他沒有親人和朋友的資助,只能去洗膠袋賺錢,他沒有家,晚上就睡在樓梯的角落裡,後來,冉宏圖終於還是回到了故鄉,他選擇了在宜昌定居,這裡曾是他當年抗日戰鬥過的地方,如今和侄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也算是安度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