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篇文章分別講過如何去「動感之都」香港和「賭城」澳門讀大學,這篇就是說說如何到「寶島」臺灣讀大學了。
香港和澳門已經回歸祖國,實行「一國兩制」了,當然還要辦港澳通行證,很多地區還不能自由行。
臺灣回歸祖國呢,咳,還沒有日程表。不爭氣的國民黨下臺後,民進黨又使得兩岸關係日趨冷落。
加上繁瑣的臺灣通行證和入臺證,很多人對去臺灣讀大學望而卻步。
而這幾天又爆出大陸交換生被臺灣間諜引誘的事件……
事實上,去臺灣讀大學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就看各人如何取捨了。
臺灣高校優勢
臺灣地區高校治學嚴謹,國際化程度較高,大多採用英語授課。
公立大學如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政治大學、中山大學、臺北大學、成功大學等等,在國際上有一定聲望,排名也較靠前。
而且臺灣高校的學費和生活費也遠比歐美便宜,也比港澳留學費用低不少,大部分大陸家庭能夠承受,不失為一個出境留學選擇。
因此對于越來越多選擇境外深造的學生來說,臺灣高校的開放無疑多了一種選擇。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University),簡稱臺大,成立於1928年,是坐落於臺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
臺大臺北校區校門
臺灣大學校區分布於臺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學生總人數達30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專任教師2000多人,兼任教師近2000人。
目前臺灣地區高校對大陸學生招收四種類型學生:一是碩士博士階段,單獨考試;而是學士階段,參加大陸高考;三是二年制學士階段(專升本),參加大陸專升本考試;四是高校交換生,由各校負責交流。
限於篇幅,本文只講述臺灣對大陸學士階段(本科)的招生情況。
臺灣高校概況
臺灣高等教育共計有170多所高校,公立私立高校數量和學術人數比例都在3:7左右。
臺灣高校包括普通大學、科技院校(包含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及專科學校。
普通大學各種專業都包含,但是比較重視理論方面;而科技校院就是屬於應用型大向實務應用方面的,所以像哲學、地理、文學等專業就沒有設立。
一般大學:重理論,走學術路線,繼續升學、做研究;科技大學:重技能的培育。
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學制(學士學位、碩士學位) ,有些甚至有博士學位學制,是屬於應用型高校,相當於大陸的二本學校,不同於大陸的職業院校。
臺灣高校內地招生方式
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臺灣地區的高校直到2011年才開始對大陸招生。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六省市招生,共有48所公立院校與86所私立院校參與,其中公立院校只招收研究生,私立院校可招收本科生。
2014年起,臺灣地區包括臺灣大學在內的49所公立院校開始面向大陸招收本科生。截至目前,仍只面向戶籍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遼寧這8個省市的考生,考生均須參加當地的高考。
臺灣教育部門表示,陸生來臺核定名額的上限,是大學每年核定招生數的1%,每年招生名額上限為2000多人,據稱逐漸放寬到2%。
2018年八省市報考與錄取名額
由於八省市的高考滿分不同,題目也不同,會依據 8 省市提供之申請人高考各考科成績及考科滿分,計算各類申請人之考科等化成績與等化總分。文史和理工類之等化考科為語文、數學和外語 3 考科;藝術類則為語文、數學、外語和術科共 4 考科。
高考成績達到二本分數線,才有錄取資格;公辦高校大部分則要求考生的高考分數達到所在省市的一本分數線。
臺灣高校的報名、志願填寫、錄取環節,均需通過臺灣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網址(http://www.rusen.org.tw/spf/index.html)進行,網上會發布當年度的臺灣地區《大學院校學士班聯合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簡章》。
一般在當年4-5月份公布招生簡章,5-6月份在線報名。報名時所需材料:身份證電子版、正面免冠照片電子版、10萬元以上存款證明電子版及約480元人民幣報名費。
高考結束後, 6月下旬填寫志願(可以選填 46個志願),7月初公布預錄取、錄取結果。
以2018年為例,在 6月 24日上午 9時起至 6月 28 日下午 5時截止填寫志願,若沒有在規範時間內提交志願,就不能參加臺灣的學士班招生。
凡被臺灣高等學校錄取並經本人確認就讀的考生,不再參加大陸高校統一錄取。
學費與獎學金
學費與生活費
臺灣地區高校,依學校和專業而不同, 每學期約為新臺幣5萬元到5萬5千元 (約人民幣1萬1千元到1萬2千元) ,公立和私立會有差別。(人民幣對臺幣匯率目前約為1:4.5)
以下信息僅供參考,以各校公告、就讀學校所在區域及個人消費而有不同:
1 學年有 2個學期(秋季開學), 學雜費 1 年約 2 萬 5 千 RMB 左右。,生活費 1 個月約 2,000 -3,000 RMB 左右(每餐約 10~50 RMB 不等), 住宿費1 學期約 1,800-2,500 RMB 左右, 書籍費 1學期約 600-1,200 RMB 左右。
一學年總費用在RMB10萬左右。
獎學金
原來臺灣當局規定對大陸學生不提供獎學金,但近年來有部分學校對大陸學生提供獎學金。
如國立清華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入學獎學金辦法規定:學士班核發年限最長 4 年,入學後第 1至第 8學期發給,每生每一學期發給獎學金新臺幣 5萬至 9 萬 6 千元。
國立交通大學學士班入學高考成績優異獎學金 :大一入學獎學金新臺幣25,000 元—125,000元;第二學年至第四學年,若前一學期學業成績在各該班學生前 20%以內且操行成績達 80分以上者,該學期可續得獎學金 25,000 元。
就讀臺灣高校限制
臺灣當局對於大陸學生有所謂的「三限六不」限制。
三限指:限制採認高等學校學歷、限制赴臺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六不則是: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島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臺就業、不得報考公職及專技考試。
臺灣多所大學指出,「三限六不」政策讓陸生卻步,且大陸學生只想選考知名度高的學校,但各校名額有限,造成「陸生落榜,但後段學校招生落空」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陸開始放寬對臺灣學生申請就讀大陸高校的門檻。
2010年,大陸高校開始接受臺灣學生以「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的成績申請,起初的門檻是頂標級(前12.5%),次年把門檻降至前標級。現在大陸把條件放寬到均標級,這就意味著臺灣有一半的考生可以申請大陸大學。
因此,近年來,臺灣大局也開始放鬆「三限六不」,前述獎學金就是為吸引大陸優等學生而放開的一方面。
還有,原來規定來臺灣就讀不可以打工、兼職,違反規定者,將會辦理強制出境。
但(臺灣)教育部最近發布解釋令,從寬認定,如果為課程、論文研究的一部分,或是畢業條件、所有學生一體適用,陸生就能擔任研究或教學助理,且可領鐘點費,即起實施;至於校外打工仍然禁止。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相信大陸和臺灣的聯繫會越來越緊密,而人文交流會更加增進兩岸的了解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