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 何寧 實習生 李思文
近日,香港各高校招生計劃陸續出爐,也預示著今年港校報名到了最後的階段。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去臺灣讀大學門檻不算高,只要達到本省二本線就行了
2011年4月,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布了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自此,大陸學生去臺灣讀大學不再遙不可及。雖然這兩年招收的大陸學生僅限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六省市戶籍,而且只能報考臺灣私立院校。但從臺灣陸生聯招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報考臺灣高校的學生人數每年都在遞增,2011年和2012年,廣東省的報名人數居首位,分別是410人和528人(見附表)。
「現在去臺灣讀大學門檻不算高,只要達到本省二本線就行了,臺灣高校剛開始來大陸招生,競爭相對較小,那些想體驗與大陸不一樣學習氛圍的考生可以把報考臺灣高校作為自己求學的另一個選擇。」廣雅中學德育處副主任庾志成告訴記者,去年3月份開始,就陸續有臺灣的高校來學校做宣講,「對臺灣高校有興趣的考生最近一段時間可以關注這方面的宣講信息。」
據悉,臺灣高校報名時間為每年的5月,一般在4月就會公布當年的招生簡章。臺灣高校屬於獨立批次招生,即使被錄取了,也不影響正常的高考錄取。
臺灣的科技學校並不完全等同於內地的專科
據臺灣陸聯會數據顯示,2011年,134所登「陸」臺校,本科擬招1488名,最後確定錄取1015人,實際報到確認者為742人,放棄人數為273名,放棄比例超1/4,而廣東省在2011年和2012年的放棄比例均在三分一以上。
為什麼被臺灣高校錄取了會放棄?「當時報考臺灣的大學只是為了保底,後來高考成績出來發現自己可以上中大,所以就放棄了。」去年被臺灣淡江大學錄取的小許告訴記者,臺灣公立大學確實不錯,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在亞洲的排名僅次於復旦、浙大這幾所名校,但目前放開大陸招生的只有臺灣的私立大學,「我們比較熟悉的好像就只有輔仁大學,可能太多人報考了,我的分數在大陸能上中大,但上不了輔仁,最後我還是選擇了中大。」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戴謙表示,陸生另一個棄讀原因是因為對臺灣高校不了解。「家長普遍還是把科技校院的學校比照為大陸的職業院校,因此這兩年在選填志願時都集中在部分學校或某些領域學系,比如高達90%的志願是集中在佔57.4%招生名額的15校。有的即使被科技院校錄取了,最後還是放棄了。」戴謙進一步指出,臺灣的科技學校並不完全等同於內地的專科,有的科技學校實力也很強,同樣也有博士點和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