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戰場——記志願軍被俘人員堅持鬥爭的事實(四)

2021-01-13 通信兵的故事



《 另 一 個 戰 場  》(四)

    ——記志願軍被俘人員堅持鬥爭的實事


導語:整個韓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被俘2.2萬餘人(朝鮮人民軍俘虜另計),談判後期,美軍為甩掉包袱,將志願軍1000多傷病員戰俘遣返。其餘的戰俘,根據朝鮮停戰協定和《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規定,經我「中國人民志願軍解釋代表團」的爭取、志願軍戰俘的堅決鬥爭,約6000人返回祖國,未回祖國的1.4萬戰俘被挾持到臺灣。

為護衛國旗前赴後繼


1952年國慶節到來了,濟州島戰俘營的志願軍被俘同志,秘密籌備慶祝活動。在「共產主義團結會」組織下,建立了突擊隊、護旗隊、救護隊和總預備隊,每個隊隊長都有三至五個代理人,準備前赴後繼,拼死護衛國旗。


9月30日晚,誰都沒睡覺,緊張、興奮、盼望,有的準備應手武器,有的相互鼓勵,還有的寫入黨申請書,請組織在護旗戰鬥中考驗自己。


「十 • 一」早晨,海面風平浪靜,旭日冉冉升起,大地沐浴在晨霧裡。誰會想到再過一會兒,這裡將要變成血腥的戰場。


早7時,戰俘高舉五星紅旗(這是朝鮮人民軍戰俘通過秘密渠道送給志願軍同志的)和無數紅旗,唱著《志願軍戰歌》,列隊走向廣場,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


這時,敵人出動了全部警戒部隊,一隊坦克開來,一列裝甲車開來,頭戴防毒面具士兵蜂擁而來。擴音器傳出敵人的狂叫:「立刻停止集會!立刻降下旗幟!」場上回答的是:「誓死戰鬥到底,誓死護衛國旗!」口號不斷,喊聲沖天。


敵人扔過來的手榴彈爆炸,站在最前面的護旗隊同志倒下,第一組突擊隊立即衝上去。敵人發射毒氣彈,一線戰士被迫後撤,第二組幾百名突擊隊員戴著浸溼的毛巾、布巾迎上前。


敵人步兵在坦克掩護下越過鐵絲網,衝向國旗升起的地方,護旗隊手挽手結成一道又一道人牆,前面一道人牆被衝散,後面一道人牆頂上來,他們用手、用腳、用牙齒,跟敵人刺刀、子彈、手榴彈搏鬥。


我們的勇士負傷不下火線。有個戰士腹部被戳開一個口子,腸子外露,仍然堅持戰鬥,拼命奪下敵人的卡賓槍。他的行動給大家鼓足了勇氣,連連有人奪下敵人的槍枝。美國大兵一見戰俘手中有槍,就不顧長官督戰,步步後退,勇士們一直把敵人趕出鐵絲網。


大家緊緊圍在國旗下,唱著喊著跳著,負傷的不顧流血,繼續跟大夥一塊戰鬥。


這起重大事件,《人民日報》作了大量報導,引起國際媒體廣泛關注,就連西方一些媒體也作了「適度」報導。當年我們從報紙上就看到新華社發的消息和圖片,從電報裡知道中朝開城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發表的聲明。


這次護旗,志願軍被俘人員亡52人,傷113人。過後,美軍俘管當局,顧及志願軍戰俘繳了他們槍枝的危險後果,向戰俘代表提出歸還槍械的要求。我方代表表示可以考慮,但必須保證給負傷戰俘治療,允許給犧牲戰俘開追悼會。


在國際輿論、中朝抗議、戰俘鬥爭等多方壓力下,敵人不得不妥協,派醫生、送藥品為傷俘醫治。在為犧牲戰俘開追悼會時,老美代表來獻花致哀。敵人服了!

這是最後的鬥爭


朝鮮停戰談判由於美方破壞,妄圖用戰場上的「優勢」取得談判的有力地位,單方面宣布無限期停止談判。這個消息傳到戰俘營,大家都感到遣返回國希望渺茫,要準備最後的鬥爭。


要鬥爭就要有武器。共產主義團結會發動大家設法從敵人那裡搞槍,搞匕首,搞雷管和炸藥,再自己動手製作一些應手武器。同志們借到碼頭卸貨、到倉庫搬運物資的機會,偷偷把用得上的東西搞回來。借上山採石的機會,藏一兩個雷管、一兩塊炸藥,帶回隱藏起來。


美軍企圖在戰場上撈一把的打算落空,無奈又向中朝方面表示願意重啟會談。隨後,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於1952年3月30日,發表關於交換病傷戰俘問題和解決全部戰俘問題以達成朝鮮停戰協議的聲明,建議「談判雙方應保證在停戰後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而將其餘的戰俘轉交中立國,以保證對他們的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


在我方努力下,交換病傷戰俘問題達成協議。交換前,美軍為了給自己虐待、殘害戰俘的惡行蒙上一塊遮羞布,拿來新衣服、新鞋子強迫戰俘換上,拿來理髮工具強迫理髮,遭到拒絕。美國佬就用兩個美國兵對付一個傷病俘的辦法,扒衣服,用滅火水龍頭噴水洗澡,胡亂給你剪光頭。


4月20日,雙方開始交換病傷戰俘。我方被俘人員有的被鋸掉了胳膊腿,有的被敵人挖去了眼睛,各個骨瘦嶙嶙,相互攙扶著走到移交點。到了移交點,他們立刻脫掉美軍強制「發」的新衣新鞋,赤身歸來,以此作最後的鬥爭。這場景,竟使外國記者也為之動容,發表了不少圖片和文字報導。


1953年7月27日22時,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生效,中朝人民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


參加停戰談判的中朝方代表,從左到右為謝芳少將,鄧華中將,南日大將(朝),李尚趙少將(朝),張平山少將(朝)

開始交換直接遣返戰俘,志願軍被美軍關押的5600餘名戰俘回到了祖國。這些人中有138人,被美軍當局宣布為「戰犯」,企圖扣留。


這些「戰犯」中有180師代政委吳成德,有領導戰俘鬥爭的核心人物某團政委王芳及魏林、孫振冠等。他們向美方提出:立即拿出給他們定罪的證據,立即恢復他們的人身自由,立即釋放他們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些同志都在抗議書上按下血手印。


敵人不理睬,他們就斷然絕食。絕食第三天,敵人慌了,怕記者把這事捅出去,更怕餓死人後果嚴重。美軍主管把戰俘代表請來會面,當場宣布接受全部要求。


9月6日,濟州島上的所謂「戰犯」和關押在釜山收容所的吳成德,共138人,勝利歸來,受到志願軍代表和醫務人員熱烈歡迎。


解決不直接遣返的戰俘問題更複雜。這些所謂「不回中國」的戰俘絕大多數是願意遣返回國的,但由於敵人威脅、殘害,他們失去了要求回國的勇氣。敵人為了加重他們心理負擔,在被俘人員等待我方代表解釋(即勸其回國)前,又搞了一輪「重新刺字」,用反動口號和標記摧毀你的意志。為了嚴密控制戰俘,在移交中立國前,美軍和國民黨勾結,往戰俘隊伍裡派進大批國民黨特務。這些特務身藏匕首、砍刀,有的還有手槍、手榴彈和通信用的報話機。為了幹擾和破壞解釋工作,特務們在解釋帳篷外喊口號,扔石頭,對進去聽取解釋的戰俘進行威脅恫嚇。


這是最後抉擇時刻,不衝出去就失去歸國的機會。許多人下定決心冒死衝過這道「遣返門」。請看:


一個戰俘在臨近解釋帳篷時,突然躲到中立國衛兵身後,高喊:「我要回家」「我要回中國」!儘管中立國印度士兵聽不懂他喊的是什麼,但從他恐懼的神情裡看出了心意,便護衛他走到中國代表面前。


 一個戰俘裝瘋,哼著小曲,悠然地走近解釋帳篷,眼睛四下滴溜溜轉,見沒壞蛋注意,猛然衝出「遣返門」,成功闖過這最後一關,回到祖國。


一個戰俘不顧威脅打出一面紅旗,向解釋帳篷飛跑,身後特務向他投擲石頭、瓶子,他頭被打破,流著血衝進解釋點,同志願軍代表握手。 

……


這樣的事例可以舉幾十個、上百個。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敵人幹擾破壞,所謂「不直接遣返」的15000多名志願軍被俘人員,在90天解釋期間裡,只有千八人聽過解釋,其餘的人根本沒見到祖國的代表。聽過解釋的人有四百多人選擇了歸國之路。


被俘人員中,有許多人身上被刺國民黨徽或國民黨旗或反動口號,好多同志忍著疼痛,用刀刮,用磚頭蹭,除掉這些恥辱的標記,以證明自己的純潔。我親眼見過他們身上留下的疤痕。


戰俘的手臂上、胸膛上、背脊上被刺上類似「反共抗俄」之類的字眼(資料圖)


這要有多大的勇氣和意志力呀!這些鋼鐵漢子多麼值得敬重啊!


八十五歲志願軍老戰士 王革心

2010.10  (七十五歲)落筆

2020.9    (八十五歲)整理


《通信兵的故事》|編輯部編輯整理,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提前知會並註明出處

聲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出處以真實情況為準,本平臺不對因使用本文章而產生的任何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最終解釋權歸本公眾號。

投稿微信號:18610741215


相關焦點

  • 志願軍被俘2萬多人,其中有1萬4千人去了臺灣,他們的最終結果如何?
    1953年7月27日,經過三年零一個月的韓戰隨著金日成、彭德懷和克拉克在停戰文件上簽字後宣告結束,在這場二戰後最大的一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先後有140萬人投入戰場,經歷了數千場戰鬥,最終逼平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期間,我軍共俘虜美軍官兵9000多人、英軍945人以及數萬南朝鮮軍隊,但由於存在巨大的裝備差距
  • 抗日戰爭時期,沒有正面戰場,敵後戰場能堅持下去嗎?
    由於缺乏有效支持與配合,日偽統治又極為鞏固,這就給東北淪陷區的民眾在心理層面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抗日動員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困難,而動員人民群眾投身抗日鬥爭是抗日遊擊戰爭勝利的首要條件。這些客觀環境決定了東北地區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很難開展也很難堅持,東北義勇軍和東北抗聯的1941年基本徹底失敗就說明了這點。很多人總說國民黨抗日基本就是一路敗退。
  • 志願軍對美軍說英語,能聽懂的算他幸運,聽不懂的就是他的死期
    再次哼唱朝鮮民歌《阿里郎之歌》時,抗美援朝的老兵王順才已經記不全歌詞了,他努力的循著韻律一頓一頓地堅持唱完,這首歌曾經那樣百轉千回,歌聲傳唱不衰的地方就是朝鮮半島了。入朝以後,王順才所在的部隊奉命在戰事的西線迎敵,戰前志願軍指戰員和戰士們都在突擊學英語,用以在戰場上向敵喊話,一份簡易的油手冊發到了王順才的手裡,裡面是對敵喊話的英文用語和中文音譯。
  • 志願軍至少犧牲18萬,只有不超過3000人安葬在國內
    1933年9月於達縣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入黨,歷任縣大隊長、營長、副團長、團長,1951年1月在朝鮮戰場犧牲。入園時間為1951年5月,當時的墓地編號為17組5號。最後一位被運到烈士陵園的烈士是何渠若,瀋陽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1920年出生,1938年參加革命,同年10月入黨。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犧牲在談判鬥爭的崗位上。
  •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一座四孔殘橋矗立秋日的鴨綠江中,鋼梁上彈孔累累,訴說著往事崢嶸。這座被炸毀的斷橋,已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記憶坐標。1950年10月19日,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沒有歌聲,沒有鮮花,一切都在暗夜中進行。」88歲的志願軍老兵吳松林回憶說,「大家心裡只有一條:保家衛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竟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1945年8月9日,三八線誕生,這成了日後朝鮮戰場的導火索。接著到1949年1月開始,三八線不斷爆發衝突,短短幾個月時間便有兩千多起。隨著衝突的增加,也不斷升級,1950年6月25日終於大規模爆發了。這天拂曉,朝鮮戰場爆發,不料開戰沒有多久,聯合國軍便介入。不僅幹涉戰爭,還轟炸丹東地區,試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
  • 李奇微為何說:志願軍是最兇狠,同時也是最文明的敵人
    抗美援朝期間,我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大顯神威,打的美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一點沒有誇張,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雖然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但是我軍有著世界上最勇猛的戰士。
  • 記志願軍鐵道兵某連副連長楊連弟:那個不認識我的父親,是英雄!
    但是父親並沒有做出他期待中的熱烈回應,反而對執勤人員說:「把這個小孩弄下去。」楊長林委屈地哭了,回家告訴了奶奶才發現,家裡人都不知道父親回來的消息。後來,聽母親閆福珍講述才知道,父親說,他來這裡是作為志願軍歸國代表團,向祖國人民匯報在朝作戰狀況的,不是回家探親的。
  • 李奇微:志願軍是最兇狠,同時也是最文明的敵人!這是為何?
    抗美援朝期間,我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大顯神威,打的美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一點沒有誇張,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雖然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但是我軍有著世界上最勇猛的戰士。美軍最怕的就是夜戰和近戰,在夜晚裡,我軍猶如天神下凡,衝鋒號一響,瞬間從潛伏處衝向敵人陣地,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每一位戰士就像孤狼,美軍根本招架不住,往往留下一地屍體而慌忙逃竄。
  • 志願軍飛行員的回覆震撼人心!
    志願軍飛行員的回覆震撼人心!>就這樣,朝鮮戰場上空,成為現代空軍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噴氣式戰機的角鬥場。勢均力敵的兩種飛機,在米格走廊上空展開激戰。>而就在前幾天的4月7日另一個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愛德華·費希爾在企圖偷襲志願軍正在著陸的米格飛機時被不滿20歲的年輕飛行員韓德彩擊落後被俘從中國戰俘營回到美國空軍
  • 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對戰俘比對戰友還好,以朝鮮戰場為例
    圖為戰俘營裡志願軍正在給戰俘發放冬裝朝鮮戰場上,我軍對「聯合國軍」戰俘有多好?一句話概括就是,對俘虜比對自己的戰友還要捨得。事實證明這不僅不是「缺心眼兒」,反而蘊含著一種非常深刻的政治智慧。縱觀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像中國一樣,對於俘虜,不僅不殺、不辱、不虐待,還能像朋友一樣與其同吃同住,尊重和愛護他們。
  • 韓戰慘烈超乎想像,志願軍傷亡多少人,真實數據讓人淚崩!
    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插手朝鮮半島內部鬥爭,給我國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威脅。如果任由美國繼續在朝鮮半島胡作非為的話,美國或許會借著這個機會,對中國採取更多的小動作。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國迅速採取行動,派遣志願軍趕赴朝鮮戰場,跟美國的精銳士兵正面抗衡。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20位耄耋老人胸前佩戴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匯聚一堂。紀念大會召開前,習近平等領導同志來到這裡,同他們親切會見併合影留念。他們中有榮立特等功的驍勇戰將,有多次負傷的戰鬥英雄,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有深入火線的戰場記者……年齡最大的95歲,最小的也已經83歲。這些歷經戰火洗禮的老戰士、老同志,雖然白髮蒼蒼,依然精神矍鑠。
  • 朝鮮戰場慘烈的長津湖之戰,參戰的志願軍4個軍都在淄博戰鬥過……
    此時,長津湖區域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個軍,都有著深深的淄博印記--抗戰時期長期轉戰淄河流域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1955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任軍長、偵查處長孫德普等基層指揮員組成的42軍;淄博人民的子弟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 屠殺阿平民曾殺日軍19萬,後被我志願軍打殘
    ,幾乎被我志願軍打得全軍覆沒。由此,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與澳大利亞志願軍進行了4次大戰鬥,4次遭遇戰,前後共計較量了8次,我志願軍每次都將澳大利亞「袋鼠軍團」打得人仰馬翻。1950年10月29日,澳大利亞「袋鼠軍團」與我志願軍在朝鮮定州首次交戰。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據美軍回憶說,志願軍當年還略施了一個小記,他們在所有通訊聯絡中,都把對職務的稱呼降低了兩級,這就讓麥克阿瑟產生了錯覺。認為進入朝鮮的志願軍只有三四萬人,目的是為了保護中朝邊界的一個水電站。這不就是當年孫臏對付龐涓的添兵減灶之計,而且還是升級版的。咱們的老祖宗留下了個大智慧,忽悠美國鬼子那還是綽綽有餘的。麥克阿瑟基於充分自信,他調來美第九軍充實細線,要求部下們繼續實施鉗形攻勢計劃。
  • 抗美援朝:志願軍這樣做,竟被譽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一直以來,西方軍隊對中國軍隊投入朝鮮戰場時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嘆服不已,稱之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同日,西線四十二軍發生了一起小災難,十多個連步槍都沒配全的運輸戰士誤入南朝鮮軍陣地,大部分被俘。 南朝鮮第一軍軍長金白一見到這些中國軍人時十分震驚,他和志願軍打了兩天,吃了無數的癟,還一直以為對手是朝鮮人民軍。金白一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把這批戰俘送到了東京審訊。
  • 志願軍嚇破敵膽的「戰力倍增器」
    PPS衝鋒鎗生產出來就立即投入戰場,在列寧格勒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戰後,許多國家都仿製過PPS衝鋒鎗,中國的仿製產品為54式衝鋒鎗。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進行,志願軍武器彈藥消耗越來越大,急需補充。當時,我國從蘇聯進口了大量武器裝備,其中便包括曾在二戰中大量使用的PPS-43衝鋒鎗。PPS-43衝鋒鎗經歷過戰火考驗,子彈容量大,易於在戰鬥中發揮火力優勢。
  • 志願軍的武器:高射機槍口徑大,上打飛機下打卡車步兵!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在朝鮮戰場上,防空戰鬥是最困難的。
  • 志願軍特等功臣柴雲振去世 食指被美軍咬斷
    他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志願軍特等功臣獲得者,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勳章獲得者,他在上甘嶺戰役中與敵殊死肉搏,右手食指被咬斷,殲敵200多人,黃繼光曾以他為前線楷模! 他就是柴雲振!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許多家新聞媒體都先後發表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一位失散了30多年的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終於被原部隊找到,並佩戴上了早就屬於他的英雄勳章。他叫柴雲振,是志願軍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四團八連七班班長。從此,柴雲振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傳奇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