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的武器:高射機槍口徑大,上打飛機下打卡車步兵!

2020-12-06 白鯨烽火臺
志願軍某部戰士和德什卡高機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

在朝鮮戰場上,防空戰鬥是最困難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當時掌握著朝鮮戰場的絕對制空權,動輒出動成百上千架飛機對一線志願軍部隊和後方進行狂轟濫炸。而志願軍所能採取的措施,除了少量的對空武器外,就是隱蔽機動、夜間接敵了。早期志願軍裝備的高射機槍,來源自美國、日本,性能喜憂參半,彈藥供應壓力不小。

志願軍使用美式高射機槍對空射擊

美軍當時用於對地攻擊的飛機,包括F-80、F-84等噴氣式戰鬥機,F-51、F-4U等活塞式戰鬥機,以及其他型號的輕型轟炸機、攻擊機,另外還有其他國家空軍裝備的如「流星」噴氣式戰鬥機等。這些飛機經常對一線陣地俯衝投彈、掃射,對志願軍後方的人員、車輛、重點目標等也常採取低空轟炸和俯衝攻擊。

一架F-80C戰鬥機向地面投擲燃燒彈

但隨著蘇制武器的普及,來自蘇聯的「德什卡」高射機槍跟隨著防空部隊來到了朝鮮。德什卡高射機槍是蘇聯槍械設計師捷格加廖夫研製的,研製過程中引用了斯帕金的轉鼓形彈鏈供彈機構,改進後的大口徑機槍在1939年被蘇聯紅軍採用,命名為DshK-38型重機槍,也稱「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徑機槍」,國內音譯為德什卡。

志願軍高射機槍陣地,機槍手對空警戒

德什卡高射機槍全重可達140千克,口徑12.7毫米,發射12.7×108毫米機槍彈。德什卡的每個彈箱裡裝有一條50發子彈的彈鏈,槍架讓該槍的方向射界實現360度全覆蓋。德什卡的最大射程是高射2400米、平射3500米。1946年德什卡機槍進行了改進,可裝在索科洛夫輪架上使用,改進型為「德什卡」M36/46型。

志願軍某部戰士正在學習如何使用高射機

隨著德什卡高射機槍進入志願軍部隊,野戰防空的壓力有所減少了。德什卡高機口徑大、射程遠,子彈威力大,尤其對付俯衝掃射或投彈的敵機是很有效的。而德什卡高機的平射狀態,用於對付敵人步兵集團和輕型車輛也是非常管用的。志願軍某部優秀射手唐良祿和他的戰友,就曾在戰鬥中用德什卡高機平射,擊毀敵卡車達30輛。

優秀射手唐良祿和戰友們先後擊毀敵卡車

德什卡高射機槍在朝鮮戰場的防空戰鬥中表現出色,我國軍工部門對該槍進行了仿製,研製出了新中國第一種高射機槍——54式高射機槍,其有效射程是1600米(高射)、1500米(平射)。隨後進行了相應改進,推出了54-1式高射機槍。54-1式高射機槍取消了輪架和槍管散熱片,還增加了槍管提把。54式和54-1式曾在我軍大量裝備,後被77式高機取代。

國產54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完)

相關焦點

  • 為何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打不到飛機還要安裝?原來竟是這項作用太大
    導語:為何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打不到飛機還要安裝?原來竟是這項作用太大作為陸軍地面部隊的最主要作戰武器的坦克,其作用哪怕在高科技武器層出不窮的今天,坦克也依然起到無法忽視的作用,其對於地面部隊火力支援堪稱不可代替。
  • 現代坦克為什麼一定要裝高射機槍?打不了飛機,又能打什麼?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現代的武器裝備變得越來越精簡,許多落後的武器裝備逐漸被淘汰,新型的武器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過在現代坦克中,仍然沒有捨棄高射機槍,而對於現代戰機來說,高射機槍是根本打不了的,那麼,如今的高射機槍主要承擔的任務又是什麼呢?
  • 圖說:NSV「懸崖」大口徑機槍 配備6T7步兵三腳架 蘇軍標誌武器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展示了他們的一件新展品——NSV機槍。該槍就是NSV「懸崖」12.7×108mm機槍與6T7步兵三腳架的組合,是蘇聯陸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型號。由於是步兵裝備型,所以嚴格來說型號應該是NSVS,但本文沿用了NSV。
  • 3發子彈擊落1架美機,高射機槍打噴氣式,15軍獲人民日報表揚
    1951年4月23日,第5次戰役剛開始,我志願軍15軍29師85團部隊受命向前線開進,團高機連隨該團2營行動,擔任掩護。上午10時左右,有兩架敵機飛臨部隊上空,團長立即下令按防空預案就地隱蔽,高機連班長吳法春指揮射手高榮成做好射擊準備。我軍部隊隱蔽在草叢中,看到敵機飛過去後又折回來,好像是發現了什麼,開始慢慢下降高度,飛機翅膀還歪歪的,越來越近,機翼下的炸彈都能看清楚。
  • 中國正研製龍鱗甲超重型防彈衣:可防大口徑高射機槍子彈直射!
    在現代戰爭中,步兵衝鋒已經非常少見了,步兵衝鋒反而是極少數,大部分作戰是在裝甲部隊和火力掩護下完成的,在防彈衣主要的作用是抵擋一部分流彈和炮彈破片。在我國的機械化步兵師裡,絕大多數部隊是以裝甲部隊執行突擊任務,之後在步兵戰車的搭載下直接衝到敵方陣地,最後才是步兵下車戰鬥,此時絕大多數敵方火力已經被擊毀或俘虜。
  • 「鳥槍換炮」的時代,7.62毫米機槍威力不足,換裝新型20毫米機炮
    Nexter P20機炮口徑20×102mm,主要用於安裝在輕型多用途車輛上。BAAINBw表示這些機炮將用於裝備德國特種部隊,可能會安裝到某些輕型多用途車輛上,成為車載武器。德軍特種部隊的車載機槍口徑大多數都是7.62×51mm(德國人的老毛病了),如果P20列裝,那麼真是名副其實的"鳥槍換炮"。
  • 坦克為什麼還要裝備高射機槍?作用可不只是打飛機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二戰期間,戰機的速度和高度都不是特別強,裝甲部隊用來對付戰機的話,一般都會選用裝有高射機槍的坦克手動操作來對敵方的戰機進行打擊。
  • 步兵作戰利器!NSV重機槍成同類機槍中最好的一款武器
    在戰場上,重機槍無疑是很大的威脅,它不僅殺傷力大,還能提供持續的火力輸送保證絕對的火力優勢。而它的存在也會加快戰爭的進程。因此在雙方陣營甚至會派狙擊手抱保護槍手輸送,可見一場戰爭中它有多重要!而就在20世紀70年代,蘇聯就研製了一款整形性能極好的NSV重機槍。
  • 兩山輪戰我國一種武器,彈藥庫庫存能用10年:可拉裝20000火車皮
    在18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實際上是兩軍之間的武器比拼,越軍有一種武器對我軍威脅很大,就是蘇制14.5毫米高射機槍,射程遠,子彈口徑大,火力兇猛,對我步兵殺傷很大,我軍也是吃夠了武器不足的虧。
  • 機槍中「霸王槍」,大口徑機槍中的王中王
    M2白朗寧機槍(M2 Machine Gun)俗稱0.50重機槍,是由約翰·摩西·白朗寧設計的大口徑重機槍,發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徑彈藥,常見用於步兵架設的火力陣地及軍用車輛如坦克、裝甲運兵車等,主要用途是攻擊輕裝甲目標,集結有生目標和低空防空。
  • 「史上最強輕步兵」背後的真正「底牌」
    發揮輕步兵能在複雜地形上進行晝夜快速機動的優勢,像孫悟空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一樣把敵人五臟六腑全部砸爛,從而牽制對方行動,掌握戰略主動權。從紅軍時期的一次次反圍剿,到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次次反掃蕩,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三路大軍挺進中原,四十萬大軍下錦州……日本人也很喜歡吹噓他們以小部隊進行遠程奔襲的能力。但只要兵力規模稍大,日本陸軍的機動性就會現出原形。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而坦克如果選擇加特林機槍作為車載機槍,意味著需要攜帶大量彈藥,現代坦克一般有兩挺機槍,炮塔前的並列機槍和炮塔上的高射機槍,攜帶了相當多的彈藥,如豹2主戰坦克,其7.62毫米機槍射速為1200發每分鐘,備彈4754發,其中2000發在炮塔中。
  • 隨便一打就是幾十萬發炮彈!範弗裡特彈藥量消耗究竟有多大?
    大到了什麼程度?眾所周知,我軍主要武器來源於繳獲,裝備火炮的數量至少不會超過曾經裝備這些武器的敵人。以解放戰爭中國軍所謂的「五大主力」為例,其每個軍的重火力為軍屬1個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營、3個師各轄1個美式75毫米山炮營,滿編條件下是12門105毫米榴彈炮和36門75毫米山炮。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繳獲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國內兵工廠生產的。就火炮和槍械而言,就產自世界上24個國家98家兵工廠,其品種和型號多達110種。僅步槍口徑從6.5毫米到11.43毫米多達13種,各種槍械的型號更是多達幾十種,口徑繁雜、樣式各異,被稱為「萬國牌」。
  • 為什麼抗戰時期日軍那麼難打?看一下日軍編制和武器裝備就知道了
    旅團司令部:人員27,馬6;獨立步兵大隊:人員782,馬40;炮兵隊: 人員596,馬366;工兵隊: 人員176,馬6;通信隊: 人員175,馬27;共4900人。 後期,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
  • 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
    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誕生了很多讓人懼怕的武器,比如納粹德軍手中的「希特勒電鋸」MG42機槍,該槍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射程、射程、威力都極其的強悍,最為瘋狂的是它的持續火力輸出能力,密集的子彈讓敵人沒有任何可以衝鋒的可能性,用人海戰術都沒有用,蘇德戰爭時期,倒下MG42下的蘇聯士兵沒有百萬也有幾十萬。
  • 中國大口徑機槍全球最輕:美軍想造更輕的 卻慘遭失敗
    國產89式重機槍是我國相關單位於上世界八十年代末開始發展的一種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主要用以殺傷敵集群目標,壓制輕型武器火力點,毀傷輕型裝甲目標。必要時,它還可實施高射,對武裝直升機等低空目標進行射擊。該系統由重機槍、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穿爆燃彈和穿燃彈曳等組成。
  • 坦克競賽現場詭異事件:機槍竟然自己開火了,車組當場蒙圈
    手摁送話器,對著靶子不摟火這一耽擱就是十多分鐘,在爭分奪秒的比賽裡非常奇怪,俄方現場解說倒是正好得空介紹一下這個Пулемет(機槍)是12.7mm口徑的Корд(Kord)至於粗枝大葉到直接把高射機槍槍架搞到「反關節」的伊朗,大家可能也已經聽過養雞和施佬的直播吐槽了。
  • 關於步戰車:能防禦大口徑機槍打擊,也能抵禦小口徑機關炮打擊
    原因除了步戰車擁有比裝甲輸送車更強的防護裝甲,擁有一定的自衛甚至是主動進攻能力,比如蘇俄裝備的BMP-3步戰車,車載武器就有1門2A70型100mm火炮、1門2A72型30mm雙鏈供彈機關炮,以及3挺7.62mm有效射程1500米的機槍,堪稱「超豪華」的武器系統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