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簡單!機槍中「霸王槍」,大口徑機槍中的王中王

2020-12-06 老特有話說

M2白朗寧機槍(M2 Machine Gun)俗稱0.50重機槍,是由約翰·摩西·白朗寧設計的大口徑重機槍,發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徑彈藥,常見用於步兵架設的火力陣地及軍用車輛如坦克、裝甲運兵車等,主要用途是攻擊輕裝甲目標,集結有生目標和低空防空。M2最初是一款水冷式防空機槍,20世紀30年代開發出了其氣冷型用於裝備坦克。該槍使用粗重槍管散熱,因此稱為HB,意思是重槍管(Heavy Barrel)。該槍由不同公司製造了大約300萬支,幾乎裝備於除前社會主義國家外的每支武裝部隊。從1921年就開始使用服役直到21世紀。

M2的.50BMG彈藥由美國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開發,主要是對抗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13毫米口徑反坦克步槍彈藥。為了趕進度,設計師白朗寧(1855~1926)和溫徹斯特公司的技術人員合作,在M1917式白朗寧重機槍的基礎上研製成12.7mm口徑機槍。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其實是M1917式白朗寧重機槍(7.62mm口徑)的放大版,於1921年正式定型,列為美軍的制式裝備。美軍當時命名為M1921,裝有水冷散熱裝置,該槍增加了一個液壓緩衝器,以吸收過大的槍管後坐力,並且液壓緩衝器內油的流量可調,射速隨著流量可變。

為了防止走火,增加了後阻鐵;為了便於雙手操作,去掉了小握把,改為裝在機匣後方的雙握把。1920年代開發防空及反裝甲用途,研製成第一挺氣冷式12.7mm口徑重型機槍。1932年,美軍對M1921進行改進後正式被命名為M2,換成質量小的帶氣冷式槍管。當時為解決持續射擊槍管容易過熱的問題於1933年又研製出了帶重槍管的M2式機槍,稱為M2HB式,後來更推出了可快速更換槍管的M2QCB及輕量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M2大口徑機槍採用大口徑.50 BMG彈藥有火力強、彈道平穩、極遠射程的優點,射速每分鐘450至550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航空用版本為每分鐘600至1200發)及後坐作用系統令其在全自動發射時十分穩定,命中率亦較高,但低射速也令M2的支持火力降低。

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卡鐵起落式閉鎖結構。該槍採用單程輸彈、雙程進彈的供彈機構,撥彈杆尾端的導柱卡入槍機頂部的曲線槽內,當槍機做往復運動時,實現供彈動作。

該槍採用簡單的片狀準星和立框式表尺,準星和表尺都安置在機匣上。該槍發射12.7×99mm口徑槍彈,包括有普通彈、穿甲燃燒彈、穿甲彈、曳光彈、穿甲曳光彈、穿甲燃燒曳光彈、脫殼穿甲彈、硬心穿甲彈、訓練彈等。

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發射M2普通彈時的最大射程可達2500米(1.9英裡),裝在M3三腳架亦有1800米(1.2英裡)的有效射程。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淨重38公斤(84磅),其M3三腳架時全重20公斤(44磅),V字扳機裝在機匣尾部並附有兩個握把,射手可通過閉鎖或開放槍機來調節全自動或半自動發射。M2用途廣泛,為了對應不同配備,它更可在短時間內改為機匣右方供彈而無須專用工具。

美國M2HB式機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徑機槍之一,目前有50多個國家裝備,而且大多數西方國家都使用。美國軍隊除裝備帶三腳架的M2HB式機槍外,還將它配裝在輕型吉普車和步兵戰車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並列機槍使用。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的武器:高射機槍口徑大,上打飛機下打卡車步兵!
    早期志願軍裝備的高射機槍,來源自美國、日本,性能喜憂參半,彈藥供應壓力不小。德什卡高射機槍是蘇聯槍械設計師捷格加廖夫研製的,研製過程中引用了斯帕金的轉鼓形彈鏈供彈機構,改進後的大口徑機槍在1939年被蘇聯紅軍採用,命名為DshK-38型重機槍,也稱「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徑機槍」,國內音譯為德什卡。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話說軍世】說到機槍,遊戲中的「大菠蘿」M249機槍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作為美軍的幾種知名機槍,M249、M60以及0.30機槍分別代表著美軍的不同時代,不過常被調侃為「冒藍火」的加特林,似乎在步兵單位和裝甲單位中都不是很常見,更極少看到特種部隊會抱著加特林出任務,一般都是在影視劇中出現加特林橫掃的畫面,這是為何呢?
  • 美國紅脖子痴迷大口徑,為何二戰放棄20mm機炮,反選12.7mm機槍
    比如圖中這款Fat Mac(胖老哥)步槍就是美式大口徑武器的代表,由美國槍迷J·D·瓊斯設計,口徑達到了驚人的24.1mm。 其實若按現代槍炮口徑標準,胖老哥已經算是炮了,不過設計者瓊斯還是將它歸類為步槍一類,所以它也就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栓動步槍。
  • 圖說:NSV「懸崖」大口徑機槍 配備6T7步兵三腳架 蘇軍標誌武器
    NSV「懸崖」(舊譯「巖石」)機槍由圖拉狩獵和體育武器中央設計研究局研製,用以取代老舊的DShKM機槍。NSVS「懸崖」大量使用衝壓工藝,槍身重25千克,6T7三腳架重16千克。6T7三腳架設計非常出色,可以根據陣地的情況,調節高低。在攜行時,可以進行摺疊,通過一個專用背包即可帶走。
  • 中國大口徑機槍全球最輕:美軍想造更輕的 卻慘遭失敗
    國產89式重機槍是我國相關單位於上世界八十年代末開始發展的一種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主要用以殺傷敵集群目標,壓制輕型武器火力點,毀傷輕型裝甲目標。必要時,它還可實施高射,對武裝直升機等低空目標進行射擊。該系統由重機槍、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穿爆燃彈和穿燃彈曳等組成。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我們對於輕機槍、班用機槍、通用機槍乃至重機槍這些名稱並不陌生。而且也能從它們的名字中找到它們大致的定位,不過往細了說,可能就對這些機槍最根本的定義有些模糊了。所以今兒就盤一下機槍家族的名分和分類。普通的步槍彈對這些載具沒辦法形成有效打擊,因此在戰爭後期乃至戰後,開發了使用大口徑子彈的重機槍,用以反裝甲、防空、破壞輕型掩體或者設備,代表作如M2白朗寧、DshK這種12.7mm甚至14.5mm口徑的重機槍。馬克沁這類重的要死的水冷早就死在歷史長河裡,而之大口徑重機槍則因為出色的彈道和破壞力沿用至今。重機槍雖然活力持續性良好,但是畢竟太沉。
  • NSV重機槍成同類機槍中最好的一款武器
    在戰場上,重機槍無疑是很大的威脅,它不僅殺傷力大,還能提供持續的火力輸送保證絕對的火力優勢。而它的存在也會加快戰爭的進程。因此在雙方陣營甚至會派狙擊手抱保護槍手輸送,可見一場戰爭中它有多重要!而就在20世紀70年代,蘇聯就研製了一款整形性能極好的NSV重機槍。
  • 日本HO103機槍那些事
    痛定思痛的本子當然發覺了自己的火力劣勢,尤其是覺得自己的機槍就是坨屎。哦不,是便秘,供彈不暢是通病,卡不卡殼薛丁格說了算,沒打幾槍還容易過熱。尤其是本子的89式航空機槍在諾門罕戰役中的表現特別讓本子不爽。89式航空機槍就是劉易斯機槍的日本山寨版,7.7mm口徑小水管,毀傷效果就是個弟弟,舔不了坦克,拆不動飛機。
  • 解放軍最著名的大威力機槍,曾經重創敵軍,裝甲車都能啃穿
    89式重機槍雖然有三腳架,但是它非常輕,與國外一些不含三角架的重機槍比起來,89式重機槍也輕鬆碾壓它們。而且它的便攜程度也非常高,領先於世界,但就是這麼一支槍,很多士兵都不待見它,為什麼呢?  89式重機槍從問世以來,一直都是毀譽參半,但是中國軍隊能夠把它作為「主力」機槍,必然是認為它的優勢大於劣勢的。
  • 《逆戰》崗哨機槍有什麼用?崗哨機槍介紹
    作為最早的陷阱之一,現在的崗哨機槍還能用來做什麼呢?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逆戰崗哨機槍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崗哨機槍有什麼用 首先崗哨機槍在遊戲中一個陷阱1000金幣,四級有兩個分支陷阱分別是機槍哨兵和戰防炮。其中機槍哨兵可以發射防空飛彈,而戰防炮可以放射地面飛彈對地面怪照成群傷。
  • 雙口「進食」者MA-16機槍
    去年11月,緬甸展出了口徑為12.7毫米的MA-16機槍。這款機槍其實是新加坡授權緬甸生產的型號。它的本體是CIS 50MG重型機槍。經過2年設計、測試,他們成功研製出CIS 50MG重型機槍。從外表上看,脫胎於CIS 50MG重型機槍的MA-16,與「多佛惡魔」通用重機槍相差不大,但MA-16機槍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採用的是雙向供彈系統。機槍上有左右兩個進彈口,中間有一個供彈輪,拋殼口位於下方,且都是彈鏈式供彈。這也是當今諸多戰機機炮供彈的通用模式。
  • 《植物大戰殭屍2》機槍豌豆詳解 機槍豌豆怎麼樣
    導 讀   植物大戰殭屍2中有許多的植物可以讓我們搭配使用,那麼其中的機槍豌豆到底如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下植物大戰殭屍2機槍豌豆解析吧。
  • 中國正研製龍鱗甲超重型防彈衣:可防大口徑高射機槍子彈直射!
    在現代戰爭中,步兵衝鋒已經非常少見了,步兵衝鋒反而是極少數,大部分作戰是在裝甲部隊和火力掩護下完成的,在防彈衣主要的作用是抵擋一部分流彈和炮彈破片。在我國的機械化步兵師裡,絕大多數部隊是以裝甲部隊執行突擊任務,之後在步兵戰車的搭載下直接衝到敵方陣地,最後才是步兵下車戰鬥,此時絕大多數敵方火力已經被擊毀或俘虜。
  • 「鳥槍換炮」的時代,7.62毫米機槍威力不足,換裝新型20毫米機炮
    Nexter P20機炮口徑20×102mm,主要用於安裝在輕型多用途車輛上。BAAINBw表示這些機炮將用於裝備德國特種部隊,可能會安裝到某些輕型多用途車輛上,成為車載武器。德軍特種部隊的車載機槍口徑大多數都是7.62×51mm(德國人的老毛病了),如果P20列裝,那麼真是名副其實的"鳥槍換炮"。
  • 坦克競賽現場詭異事件:機槍竟然自己開火了,車組當場蒙圈
    一如各位觀眾近日通過直播所了解的那樣,在「坦克兩項-2019」中,各隊射擊成績,特別是主炮成績確實都有顯著進步。但是在第三天(北京時間8月5日)的比賽各隊裡,除了決賽級別的中白俄等隊之外,其他參賽隊的車載機槍似乎都比較「過不去」。比如亞美尼亞第2車組,不知為何停在直升機靶射擊地線上,而且沒有試著去擺弄機槍,只是摁著送話器說了好久,使得在開火之前耽擱了非常長的時間。
  • 機槍天花板已經到頂了?
    這些分類中,手槍、衝鋒鎗、重機槍、步槍(主要指栓動)改變不算大。 因為一戰期間已經出現白朗寧退管+槍管偏移式閉鎖(M1911),到現在為止,很多手槍還是傳承這套結構,子彈也依舊是9mm、.45ACP為主。當然,材料和戰術附件的革新很大,但算不上是革命性創新。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子彈口徑竟和三八大蓋一樣?
    結果有人在新聞評論區裡就問了,美國步兵機槍的口徑不是5.56和7.62嘛,怎麼選擇了6.5mm這樣一種不常見的口徑,難倒打算要學習二戰當中的日本?再加上中口徑全威力彈本身體積和質量就大,後坐力大,對特種部隊戰鬥小組載彈量和射擊操控性上都有影響。所以在2003年,美國海軍特種部隊就乾脆以M249機槍為基礎,放大口逕到7.62×51mm,也就是Mk48輕量化機槍。
  • 比利時響尾蛇-劉易斯輕機槍
    飛機安裝劉易斯 1914年8月的一天,一架德國的福克飛機盤旋在馬恩河上空,對英法聯軍的部隊進行偵查,忽然,它的6點鐘方向出現了一架英國飛機,當時在各國軍隊中,飛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戰場偵查,並不屬於戰鬥編制,交戰雙方的飛行員最多也只是幹擾對方的飛行
  • 曳光彈很容易暴露機槍手位置,為什麼還要用?作用是什麼?
    曳光彈相對於普通子彈的區別,就是在夜晚時,機槍手開槍後到他們擊中目標之間留下一條軌跡,這是因為它的子彈頭會在飛行過程中發光發亮,你可以看到子彈運行過程中煙火般的軌跡。曳光彈經常用來指示目標,但是發光的彈道也會暴露武器位置,所以很多人就會疑惑,既然曳光彈能暴露機槍手的位置,為什麼還會發射曳光彈呢?曳光彈的作用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