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NSV「懸崖」大口徑機槍 配備6T7步兵三腳架 蘇軍標誌武器

2021-01-15 hawk26講武堂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展示了他們的一件新展品——NSV機槍。

該槍就是NSV「懸崖」12.7×108mm機槍與6T7步兵三腳架的組合,是蘇聯陸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型號。由於是步兵裝備型,所以嚴格來說型號應該是NSVS,但本文沿用了NSV。NSV「懸崖」(舊譯「巖石」)機槍由圖拉狩獵和體育武器中央設計研究局研製,用以取代老舊的DShKM機槍。

NSVS「懸崖」大量使用衝壓工藝,槍身重25千克,6T7三腳架重16千克。

6T7三腳架設計非常出色,可以根據陣地的情況,調節高低。在攜行時,可以進行摺疊,通過一個專用背包即可帶走。

這是阿富汗戰爭中,蘇軍士兵操縱NSV「懸崖」機槍的照片,可以看到將6T7步兵三腳架使用到了極限。

需要說明的是NSV槍身並沒有擊發裝置,所以6T7三腳架自帶小握把和扳機,槍託可以伸縮,內有彈簧式緩衝器,減少對士兵的衝擊。

這是歐洲某武器拍賣網站的照片,可以看到槍架自帶小握把、扳機、槍託。注意前支腳底部有可以打開的駐鋤,可以提高射擊的穩定性。

儘管NSV自帶機械瞄準具,實際使用中,很多時候都安裝了SPP(10P50)白光瞄準鏡,有3倍、6倍兩種,分劃板帶測距功能,夜間時能照亮分劃板。

NSV「懸崖」在1972年開始列裝蘇軍,除了作為步兵武器之外,還成為很多坦克裝甲車輛的車載武器,被稱為NSVT。

6T7步兵三腳架功能以平射為主,所以俯仰角只有-8°~+10°,為了滿足取代DShKM高射機槍的需求,又單獨裝備了6U6對空三腳架。

NSV發射蘇聯特色的12.7×108mm彈藥,這種彈藥也是華約各國的標準彈藥。

採用50發彈鏈箱供彈,配備10發半可散彈鏈,這樣一箱50發彈藥重達11千克。大口徑機槍確實能做得比較輕,但是彈藥的重量實在無法減輕。

彈殼從槍管根部右側的短管向前拋出,避免影響射手。更換槍管非常迅速,只需撥槓桿將機匣前端右側的槍管鎖鍵拉出,即可卸下槍管。

槍口裝置是較簡單的喇叭口形,準星座可以摺疊,兩側有護翼。槍管上有摺疊提把,便於攜行或更換槍管。

相關焦點

  • 圖說:NSV「懸崖」高射機槍 配備6U6對空槍架 揚威阿富汗戰場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展示了他們的一件新展品——NSV高射機槍。該槍就是NSV「懸崖」12.7×108mm機槍與6U6高射槍架的組合,這也是蘇聯陸軍主要的裝備型號之一。
  • 細看:NSV「懸崖」高射機槍的瞄準鏡 反射式設計類似戰鬥機平顯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他們剛剛為NSV高射機槍配備了光學瞄準鏡。 NSV「懸崖」12.7×108mm機槍與6U6高射槍架的組合,這是蘇聯陸軍主要裝備之一。
  • 步兵作戰利器!NSV重機槍成同類機槍中最好的一款武器
    在戰場上,重機槍無疑是很大的威脅,它不僅殺傷力大,還能提供持續的火力輸送保證絕對的火力優勢。而它的存在也會加快戰爭的進程。因此在雙方陣營甚至會派狙擊手抱保護槍手輸送,可見一場戰爭中它有多重要!而就在20世紀70年代,蘇聯就研製了一款整形性能極好的NSV重機槍。
  • 機槍中「霸王槍」,大口徑機槍中的王中王
    M2白朗寧機槍(M2 Machine Gun)俗稱0.50重機槍,是由約翰·摩西·白朗寧設計的大口徑重機槍,發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徑彈藥,常見用於步兵架設的火力陣地及軍用車輛如坦克、裝甲運兵車等,主要用途是攻擊輕裝甲目標,集結有生目標和低空防空。
  • 志願軍的武器:高射機槍口徑大,上打飛機下打卡車步兵!
    而志願軍所能採取的措施,除了少量的對空武器外,就是隱蔽機動、夜間接敵了。早期志願軍裝備的高射機槍,來源自美國、日本,性能喜憂參半,彈藥供應壓力不小。德什卡高射機槍是蘇聯槍械設計師捷格加廖夫研製的,研製過程中引用了斯帕金的轉鼓形彈鏈供彈機構,改進後的大口徑機槍在1939年被蘇聯紅軍採用,命名為DshK-38型重機槍,也稱「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徑機槍」,國內音譯為德什卡。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普通的步槍彈對這些載具沒辦法形成有效打擊,因此在戰爭後期乃至戰後,開發了使用大口徑子彈的重機槍,用以反裝甲、防空、破壞輕型掩體或者設備,代表作如M2白朗寧、DshK這種12.7mm甚至14.5mm口徑的重機槍。馬克沁這類重的要死的水冷早就死在歷史長河裡,而之大口徑重機槍則因為出色的彈道和破壞力沿用至今。重機槍雖然活力持續性良好,但是畢竟太沉。
  • 安能辨我是雄雌,全面仿製維克斯Mk.E的T-26步兵坦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布爾什維克機械廠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堅固炮塔,其空間較大,足以安裝45mm口徑的火炮;炮塔的座圈也較為堅固,不會發生在大口徑火炮的後坐力衝擊下斷裂的情況,在二戰前期作為蘇軍裝甲部隊中流砥柱的就是這種T-26坦克1933年版。
  • 解放軍最著名的大威力機槍,曾經重創敵軍,裝甲車都能啃穿
    2020-11-12 22:07:13 來源: 兵工廠 舉報   機槍是步兵在戰場上最不能缺少的武器了
  • 皮糙肉厚的斯拉夫裝甲陸龜,蘇軍的移動碉堡,衛國戰爭的KV坦克
    試驗車主炮塔裝備了一門76毫米坦克炮,炮塔的後方還裝備了一挺12.7毫米大口徑機槍用於為攻擊任何試圖繞道車身後方的敵人。副炮塔則裝備了一門45毫米坦克炮,此外坦克還裝備有4挺7.62毫米機槍。同時科廷還去掉了那座毫無用處的副炮塔,並調整了炮塔的布局結構取消了炮塔後方的大口徑機槍,從而使得坦克的整體體積減小了許多。
  • 我軍地方守備部隊訓練照曝光 武器精良 訓練有素
    中廣網24日報導,廣東崇左軍分區部隊近期進行了基礎科目比賽,從比賽現場圖片來看,這支擔負地方守備任務的部隊已經完全換裝了新型國產輕重武器,甚至比很多野戰部隊更早裝備了重型35毫米榴彈機槍等新型武器。這表明我軍建設重點從首先提升拳頭部隊戰鬥力過渡到全軍謀實戰,求打贏,是中國國防力量全面提升的標誌。
  • 中國正研製龍鱗甲超重型防彈衣:可防大口徑高射機槍子彈直射!
    在現代戰爭中,步兵衝鋒已經非常少見了,步兵衝鋒反而是極少數,大部分作戰是在裝甲部隊和火力掩護下完成的,在防彈衣主要的作用是抵擋一部分流彈和炮彈破片。在我國的機械化步兵師裡,絕大多數部隊是以裝甲部隊執行突擊任務,之後在步兵戰車的搭載下直接衝到敵方陣地,最後才是步兵下車戰鬥,此時絕大多數敵方火力已經被擊毀或俘虜。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此槍仿製蘇軍的RPD輕機槍,與仿製AK-47自動步槍的56式衝鋒鎗,仿製SKS半自動步槍的56式半自動步槍,儘管槍械零配件都不能通用,但都發射7.62X39mm1956年式步槍彈,而被命名為「56式槍族」。
  • 電影《鐵十字勳章》中出現的武器
    PPSh-41使用7.62x25毫米託卡列夫彈,德軍使用時如果改為9毫米口徑,則命名為MP41(r);如果不改裝,則稱為MP717(r),使用7.63x25毫米毛瑟彈。因為9毫米子彈不能和原有的彈鼓兼容,所以斯坦納使用的必然是原口徑武器。
  • 俄媒詳解解放軍九大步兵武器 95式步槍未上榜(圖)
    俄媒稱:「我們來看看香港地區和中國其他地區使用的九種步兵武器。我們將採用在中國使用的武器符號。西方使用連詞符來表示中國武器,而中國則不使用。例如,中國使用QLZ87而不是QLZ-87。」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並未提及裝備數量巨大的解放軍主要單兵裝備:95式自動步槍。
  • 二戰秘而不宣的一場戰鬥,1939年蘇軍裝甲車痛擊日寇殲敵萬人
    BA-6系列裝甲車是蘇聯紅軍列裝的第一種6輪驅動裝甲車,它使用與T-26坦克一樣的45毫米口徑火炮以及1挺DT同軸機槍,車身中部裝備1挺7.62毫米口徑DT機槍,車體長4.65米,寬2.1米,高2.2米,重約5.1噸,乘員4名。儘管BA-6裝甲車防護能力有限(裝甲厚度僅10毫米),但它裝備的45毫米口徑火炮能擊毀同時代大多數坦克,所以仍被蘇軍大量列裝。
  • 中國大口徑機槍全球最輕:美軍想造更輕的 卻慘遭失敗
    國產89式重機槍是我國相關單位於上世界八十年代末開始發展的一種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主要用以殺傷敵集群目標,壓制輕型武器火力點,毀傷輕型裝甲目標。必要時,它還可實施高射,對武裝直升機等低空目標進行射擊。該系統由重機槍、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穿爆燃彈和穿燃彈曳等組成。
  • 衛國戰爭蘇軍裝甲骨幹,簡陋但好用,T-34坦克和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的坦克突進是一個連的機械化步兵戰術,有效地對付佛朗哥的軍隊和義大利的幹預。坦克防禦戰術是巴甫洛夫針對德國幹預軍的裝甲部隊發明的,正是針對德國坦克兵,巴甫洛夫對坦克的未來發展有了一些想法,並於1937年向總參謀部提交了西班牙戰場的作戰報告和技術武器報告。
  • 這是一種可以打到外星人入侵地球時的武器,「槍王AK-47」
    卡拉什尼科夫1949年AK-47突擊步槍成為蘇聯軍隊的制式武器,當年卡拉什尼科夫28歲。卡拉什尼科夫被調到了生產AK-47步槍的伊熱夫斯克軍工廠,繼續設計輕武器,相繼開發出一系列的輕武器裝備蘇聯軍隊。他改進了AK-47最終定型為AKM,並在1959年開始裝備蘇軍。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如果,主戰坦克以加特林機槍為車載機槍,就高射速而言,需要儲備更多的彈藥,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大的空間,畢竟與密集陣的秒為單位的射擊方式,和A-10更多的武器選擇不同。
  • 韓「紅背蜘蛛」步兵戰車出口
    韓國韓華公司(Hanwha Systems)日前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舉行的「2018年陸上裝備展」上展示了他們所研發的AS21「紅背蜘蛛」(Redback)步兵戰車。據悉,澳大利亞已決定購入,以取代使用多年的美制M113步兵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