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上,我軍對「聯合國軍」戰俘有多好?一句話概括就是,對俘虜比對自己的戰友還要捨得。
當時志願軍後勤物資極其稀缺情況下,前線戰士們是「一把炒麵一把雪」,挨餓受凍、缺衣少穿,但與此同時在我方的戰俘營裡,「聯合國軍」俘虜們不僅吃穿不愁,還享受專門的醫院、教堂、澡堂、理髮店等,他們甚至還可以時常舉辦娛樂活動。
對此不少人心裡有怨氣,為什麼對自己人這麼「冷漠」?為什麼對敵人這麼「友好」?這不是「缺心眼兒」嗎?
真的是「缺心眼兒」嗎?
當然不是。
事實證明這不僅不是「缺心眼兒」,反而蘊含著一種非常深刻的政治智慧。
縱觀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像中國一樣,對於俘虜,不僅不殺、不辱、不虐待,還能像朋友一樣與其同吃同住,尊重和愛護他們。
接下來就簡單說一說這件事情。
其實在入朝作戰初期的時候,我軍是幾乎抓不到敵戰俘的,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敵人太「視死如歸」了,他們竟然都寧願戰死,也不願投降我軍,哪怕是被俘,也寧願就地被槍殺,也不願意跟隨志願軍下火線。
因此,一開始我軍抓的戰俘數量很少,戰俘逃亡現象也很嚴重。
為什麼會這樣?
發現這種現象後,彭德懷等志願軍將領感到非常不解,這在我軍之前經歷中是很特別的。
後來仔細調查才發現,此前金日成的北朝鮮軍隊對於敵戰俘有過虐殺的先例,再加上敵方的故意欺騙,導致敵人已經想當然地以為我軍也會虐殺俘虜,這才出現了「寧死不降」的現象。
但事實上,這是對我軍俘虜政策的嚴重誤解。
關於戰俘管理的重要性,早在入朝作戰之前,毛主席就三令五申:
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對於敵軍俘虜不槍殺、不虐待、不動用其私人財物,即使是一些軍用管制物品,收繳之後要予以登記並嚴格保管......
「敵人對我軍俘虜政策有重大誤解」,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志願軍司令部立刻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
首先、在志願軍內部,彭德懷立即下達了「四項保證」,對於戰俘:
1、保證生命安全;2、保證不沒收私人財物;3、保證不虐待,不侮辱人格;4、保證受傷者給予治療。
用志願軍的話說就是,「眼不紅,手不動,俘虜人格要尊重」,所有志願軍部隊都必須嚴格遵守,做得好的給予表揚,做得不好的會受到嚴厲處罰。
其次,對外主動釋放俘虜,用實際行動回擊敵對我方的污衊言論。
1950年11月18日夜,在徵得毛主席同意後,彭德懷下令釋放了一批美偽軍俘虜,其中包括27名美俘、76名偽俘(南朝鮮士兵),共計103名。
在釋放之前,志願軍專門為戰俘開了歡送會,讓他們吃飽喝足,後用汽車將他們送到陣地前沿,並再三囑咐:萬一過不了前面封鎖線,你們仍然可以回來。
許多被釋放的戰俘深受感動,他們根本沒想到自己還能活著回去,落淚稱:
「我們永遠忘不了你們的好處,以後決不再與你們為敵了。」
再次,陣前展開「攻心戰」,通過政治喊話的形式,將我軍的優待俘虜政策傳播出去。
由於語言不通,志願軍就專門找來了幾個懂得英語、朝鮮語的翻譯,一字一句照著字條念,宣傳我軍的優待俘虜政策,勸導敵人不要死扛......
幾個組合拳打下來,在戰場上主動投降的敵人越來越多,類似之前「寧死不降」的現象開始變少。
由此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這同時極大減少了我軍的無謂傷亡,也是我軍寬待俘虜的重要目的之一。
大量俘虜「湧進」之後,如何管理也是一個大難題。
因為這是一個來自美國、南韓、英國、法國、土耳其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團體,他們的語言、文化、習俗、飲食習慣等,都與我們中國相差十萬八千裡。
當時志願軍的戰俘營是這樣做的,主要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進行保障。
首先是物質保障。
1、吃喝方面
在戰俘營裡,俘虜們的夥食標準,相當於志願軍營長、團長級別,他們每天至少有一餐可以吃到葷菜,還可以時常舉行會餐,甚至可以按照個人口味定製菜單,所以即使在戰俘營裡,他們仍然能吃到十分可口的飯菜。
不少俘虜表示,成為中國人的俘虜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
2、穿方面
每年冬天夏天,戰俘們都能領到嶄新的服裝,戰俘營制定了十分細緻的標準:
每人一套棉被褥、一條毛毯,冬季每人一件灰色棉大衣、一套藍色棉衣褲、棉帽、膠底大棉鞋、手套等,夏季每人兩套單衣、兩套襯衣褲等......
據史料記載,志願軍的戰俘營裡,曾有個身高2米多的美軍中尉,因為腳特別長,最大號的45碼都穿不進,因此戰俘營就專門派人回國為他定製了適合的棉鞋。
3、其他方面
因為西方人有勤洗澡的習慣,戰俘營就專門建了一個大澡堂,戰俘們可以經常性洗澡,另外在夏季的時候,他們甚至還可以到鴨綠江裡去遊泳。
志願軍還在戰俘營裡開了理髮店,理髮師就是戰俘們自己推選出來的,戰俘甚至可以定製自己喜愛的髮型。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措施,實際上就是為了消除戰俘們內心的恐懼,讓他們感覺到生命無憂,進而消除掉對於志願軍的懼怕和誤會。
其次是情感保障。
1、人身自由和人格尊重
被稱為「世界第一等戰俘營」的碧潼戰俘營,其四周不僅沒有鐵絲網,也沒有明碉暗堡,甚至沒有荷槍實彈的士兵守衛,目的就是想營造一種人身自由的氛圍。
在戰俘營裡,沒有所謂的人種、軍階差異,所有人不分膚色、語言、宗教、國別,都能得到尊重。
有個黑人戰俘甚至說,
「志願軍對於黑人、白人及各國人都一視同仁,我有生以來,在戰俘營才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平等對待。」
2、宗教信仰
外國人一般都有宗教信仰,比如我方的戰俘營裡,美、英、法國戰俘一般都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土耳其戰俘一般都信仰伊斯蘭教。
西方人對於宗教信仰都十分看重,為此戰俘營裡就專門建造了簡易的教堂、禮拜堂等,允許戰俘進行日常禱告、做禮拜等。
3、娛樂社交活動
碰到西方的傳統節日,比如復活節、感恩節、聖誕節等,戰俘營都會舉行聚餐活動,提供各種雞肉、魚肉、蔬菜瓜果等,為了籌集這些食品,戰俘營甚至不惜花大價錢從國內採購。
除此外,碧潼戰俘營裡的戰俘們,甚至可以與國外的親人、朋友寫信往來,志願軍絲毫不會給予幹涉。
更令外界稱奇的是,1952年的時候,碧潼戰俘營裡還召開了一屆特殊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自不同國家的500多名戰俘,分別代表自己的國家或地區,進行了包括橄欖球、遊泳、拳擊、摔跤、籃球等項目的體育競賽。
以上所有都是真實發生在朝鮮戰場我方的戰俘營中,中國人對戰俘釋放出了最大的善意。
就連「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也感嘆說:
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對待俘虜的做法截然不同(引者註:北朝鮮人往往在俘虜的後腦勺補上一顆子彈)。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抬到公路上,然後撤走,由我方醫護人員去接回來,他們並沒有向我們射擊......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最後再總結一下,中國為何要如此優待戰俘?
以朝鮮戰場為例,主要有四點原因:
1、這是由我軍的性質決定的。
從建立之日起,我軍就是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民軍隊,尊重和愛護人民是最基本的,甭管是本國人民,還是外國人民,既然敵人放下了武器,就成了手無寸鐵的人民,我們應該尊重和愛護,這是中國人的胸懷。
2、這是由戰爭的性質決定的。
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的解放戰爭,而我軍善待俘虜的行為,也正是對戰爭正義性的側面證明和充分體現。
3、這是由國際公約決定的。
1949年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明確規定了戰俘應該得到基本的人道主義關懷,包括人身自由、財產安全等,善待戰俘也是國際公約的要求。
4、這樣做有許多好處。
比如,戰俘們可以提供許多軍事情報;比如,善待戰俘可以在國際輿論上佔據上風,輔助正面軍事戰場;比如通過戰俘搜集敵人實行細菌戰的證據......
所以,善待戰俘是我們必須做也應該做的事情。
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單純的軍事打擊已經無法徹底徵服敵人,想要打敗對方,必須要從心底最深處去瓦解他們,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俘虜工作的開展,只有這樣才算是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勝利。